查看原文
其他

周强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深化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情况

2017-09-03 学术之路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2016年11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听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深化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情况的报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报告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司法改革为动力,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以建设审判流程公开、庭审活动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四大平台为载体,全面深化司法公开,着力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促进司法公正,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取得明显成效。

11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听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深化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情况的报告。



  周强表示,深化司法公开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要求,是落实宪法法律原则、保障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的重大举措,是深化司法改革、建立公开透明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对于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人民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深化司法公开的各项部署,全面深化司法公开,取得明显成效。




2015年3月10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中国法院的司法公开》(白皮书),这是最高司法机关首次就司法公开议题发布中英文双语版本的白皮书。

一是强化司法公开理念,确保审判权在阳光下运行。人民法院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让司法腐败无法藏身”的要求,充分认识司法公开的重大意义,努力使司法公开成为每个法院、每个法官的自觉行动。最高人民法院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统筹协调,指导各级法院切实增强主动公开意识,努力让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人民法院坚持主动公开、依法公开、全面公开和实质公开,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将司法公开覆盖审判执行工作各领域、各环节,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人民法院立足群众司法需求,切实回应群众关切,不断完善司法公开平台的互动功能、服务功能和便民功能,把深化司法公开变成人民法院和人民群众双向互动的过程,让司法公开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


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示意图

二是创新司法公开载体,切实增强司法工作透明度。建设审判流程公开平台,开通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通过网站、短信、微信等多种渠道推送案件流程信息,变当事人千方百计打听案件进展为法院主动向当事人告知。截至2016年10月16日,各级法院共公开审判流程信息25.5亿项,推送短信3473.6万条,方便了当事人参与诉讼。建设裁判文书公开平台,开通中国裁判文书网,除涉及国家秘密、未成年人犯罪、以调解方式结案、离婚诉讼或涉及未成年子女抚养等情形外,各级法院作出的生效裁判文书统一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截至2016年10月16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裁判文书超过2180万篇,访问量突破31亿人次,成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网。建设执行信息公开平台,开通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当事人可在网上便捷查询执行案件办理情况、未结案件被执行人信息和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内容。截至2016年10月16日,执行信息公开网已累计公布执行信息4487万条。最高人民法院和部分地方法院还对社会关注案件的执行过程进行全程网络直播,接受群众监督,增强执行权威。加强法院网站和新媒体建设,全国90%以上的法院开通门户网站,不断完善网站功能,便于人民群众了解司法、参与司法、监督司法。开通最高人民法院微博、微信和新闻客户端,建成“全国法院微博发布厅”,全国3200多个法院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加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实施“天平工程”,建成人民法院信息化2.0版,3519个法院和9279个人民法庭实现专网全连通、数据全覆盖,实现网上立案、办案、执行和网上办公,实现数据的实时统计、实时更新和互联互通,为深化司法公开提供了科技保障。积极推进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建设,确立“智慧法院”建设目标,促进提升司法公开水平。

中国审判流程信息网公开项目图

三是拓展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努力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推进立案公开,全面实行立案登记制,依法保障当事人诉权。对依法应当受理的案件,坚持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当场登记立案率超过95%。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及时做好释明工作,让当事人明明白白行使诉权。推进庭审公开,严格执行公开审判制度,依法应当公开开庭的案件一律公开开庭审理。创新庭审公开方式,强化科技法庭应用,以视频、音频、图文等方式公开庭审过程,大力推进庭审同步录音录像和庭审网络直播。开通中国庭审公开网,截至今年10月16日,地方各级法院通过互联网直播庭审43.2万件,点击观看量11.3亿人次;最高人民法院自今年7月1日起所有公开开庭的案件庭审活动都通过互联网直播,截至今年10月16日共直播庭审143次,点击观看量6.3亿人次。推进裁判标准公开,通过制定司法解释、指导性文件,指导各级法院统一正确适用法律,妥善审理各类案件。推进量刑规范化改革,制定量刑指导意见,确保量刑公正。推进裁判理由公开,深化裁判文书说理改革,制定裁判文书制作规范,强化裁判文书说理,注重释疑解惑,全面列举适用的法律条文,切实提升裁判文书的说理性和权威性。推进司法政务公开,定期发布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公报和审判工作白皮书,建立健全人民法院新闻发布制度,向社会及时全面准确发布司法信息,增进群众对法院工作的了解。推进诉讼服务公开,加强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构建以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移动客户端、12368热线为主要内容的立体化诉讼服务网络,积极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综合性、低成本的诉讼服务。

全方位的中国司法公开机制  

四是延伸司法公开功能,拓展司法公开效果。积极传播法治精神,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传播法律知识、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促进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宣部联合开展“用公开促公正,建设核心价值”主题教育活动,妥善审理涉“狼牙山五壮士”名誉权案、邱少云家属诉孙杰案等一系列重大案件,充分发挥司法的教育、评价、指引、示范功能,树立行为规则,引领社会风尚。促进对外交流合作,全面展示我国法院推进司法公正、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成果,提升我国司法国际形象和影响力。促进对港澳台交流合作,成立中华司法研究会,为两岸暨港澳以及海外法律界搭建起中华司法研究与交流的高端平台。


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信用惩戒示意图



  周强表示,近年来,人民法院深化司法公开取得明显进展,特别是在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树公信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有力推进了人民法院各项工作。一是促进了司法公正,司法活动特别是案件审理进程更加公开透明、文明规范,审判管理和内外监督机制更加完善,促进了裁判尺度统一,规范了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推动审判质量效率不断提高。深化司法公开,使审判权在阳光下运行,全程接受各方面监督,努力杜绝暗箱操作空间,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司法过程及其结果的公正,增进了群众对司法的信任、信赖和信心。二是促进了法院队伍素质的提升,倒逼法官加强能力建设,督促法官严格规范司法行为,推动了司法作风的转变,有力促进司法公正高效廉洁,遏制和预防司法腐败。三是促进了全社会法治观念的增强,推动了法治教育的深入开展,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规则意识、诚信意识,促进了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的形成。人民法院深化司法公开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充分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





  周强表示,司法公开工作还存在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部分法院公开信息不够全面充分、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规范、发展不够平衡等问题,在工作开展中也面临一些实际困难。下一步,人民法院将紧紧围绕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积极探索移动互联环境下司法公开新途径,不断拓展司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依托信息化实现审判执行工作全程留痕,将审判权和执行权的运行更好地置于社会的广泛监督之下,促进公正高效廉洁司法。一是进一步提高对司法公开的认识,切实增强推进司法公开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愿公开、敢公开、善公开。二是继续推进司法公开平台建设,加快建设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和“智慧法院”,实现审判执行工作全业务网络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面向法官、当事人及社会各界提供全方位智能服务。三是完善司法公开的制度机制,加强司法公开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研究出台相关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进一步明确应公开信息的范围界限、时限要求。四是强化对司法公开的人财物保障,进一步加强科技法庭建设,逐步做到“每庭必录”。五是加强司法公开成果应用,依托数据集中管理平台,加强对司法数据的分析研究,为司法决策提供参考,为法官审判执行案件提供支撑,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六是以公开倒逼提升队伍素质,适应全面深化司法公开的新形势,推进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促进提高队伍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记者荆龙)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本期责任编辑:赵广开

推荐阅读:

我们谈场7天分手的恋爱好吗(9.1-9.8)?

《跋涉与求索—赵秉志刑法学术思想述评》一书出版

赵秉志教授自选集《大变革时代的中国刑法问题研究》出版

2017上半年离婚大数据 | 北上深广离婚率最高!而出轨率最高竟是全职妈妈和IT男!

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申请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啦!欢迎报考!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报名条件待定!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教育部:2018考研初试时间为今年12月23日-25日!

零利润图书16:《律师为什么替坏人辩护》

零利润图书17:《民法总则的诞生:民法总则重要草稿及立法过程背景介绍》

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公开招聘人员公告(第二批)

第四届中国国际私法教学研讨会邀请函

中国法学会2016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结项通知:11月15日截止 鉴定良好且10万字以上的可资助出版

别忘了给本文点个赞,或者查看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