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发银丝映日月 丹心热血沃新花 ——高铭暄教授荣膺国际社会防卫学会“切萨雷·贝卡里亚奖”
高铭暄
2015年4月,第十三届联合国预防犯罪与刑事司法大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隆重召开。大会期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中享有谘商地位的国际社会防卫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ocial Defence)举行盛大颁奖仪式,在联合国官员以及各国专家学者的共同见证下,将一项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国际大奖——“切萨雷·贝卡里亚奖”授予年届87岁高龄的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特聘教授高铭暄先生。
高铭暄教授是中国刑法学界的泰斗、法学教育家,自始至终参与了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典即1979年刑法典的创制工作和1997年刑法典的修订工作,是我国刑法立法创建和发展的主要见证人和参与者,是新中国刑法学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在我国法学界乃至国际法学界享有崇高的声誉。
国际社会防卫学会的历史可以上溯至20世纪40年代,是一个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的非政府性国际学术团体,与国际刑法学协会以及国际犯罪学会等同为国际刑事科学领域的学术组织。
自2004年起,国际社会防卫学会设立“切萨雷·贝卡里亚奖”,以奖掖全世界在刑事法领域为推动实现法治精神与人道关怀作出巨大贡献的贤达之士。每年经集体提名与理事会磋商决议,由学会主动在全球范围内遴选确定一名具有突出贡献的国际级专家学者并予以公开表彰。
“切萨雷·贝卡里亚奖”曾授予德国刑法学泰斗汉斯-海因里希·耶赛克(Hans-Heinrich Jescheck)教授、法国法兰西学院院士米海依尔·戴尔玛斯-马蒂(Mireille Delmás-Marty)教授、国际刑法学协会原主席美国谢里夫·巴西奥尼(Cherif Bassiouni)教授等享誉世界的专家学者,全球第12位、亚洲第1位荣膺这一国际大奖的正是高铭暄教授。
此次“切萨雷·贝卡里亚奖”最终花落中国,根据国际社会防卫学会官方文件显示,其根本理由是高铭暄教授“在中国基于人权保障与人道主义刑事政策发展现代刑法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他的教学研究培养造就了一大批资深学者,他们活跃在各世界知名高校,如今已成长为国际学术界的栋梁之才”。
可以说,国际社会防卫学会极为精准地概括了高铭暄教授对世界刑事法治文明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也昭示了高铭暄教授此次获奖的四重意义:
其一,荣膺“切萨雷·贝卡里亚奖”是国际社会防卫学会对高铭暄教授道德文章的最高褒奖。
纵观高铭暄教授执教治学生涯,他始终坚持并倡导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和刑罚人道主义等基本原则;坚持刑法的职能是保护社会和保障人权并重;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犯罪构成是刑事责任的唯一根据;坚持犯罪圈的划定界限要明确,入罪门槛要妥当;坚持定罪量刑必须做到事实清楚,程序合法,裁量适当;坚持治理犯罪必须运用综合手段,刑法是必要的,但又是有限的,刑法只是后盾法、保障法,刑法的干预要适度,克服刑法万能主义;坚持刑法的目的是通过惩罚和矫正实现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严格控制和慎重使用死刑,逐步减少死刑的适用,直至最后废除死刑。
正如国际社会防卫学会主席路易斯·阿罗约·萨巴特罗所言,“高铭暄教授的肩上汇聚了前人的最高品质,极富成果地将其一生贡献给了刑法科学和刑事法制的发展进步以及人道主义刑事政策的传播普及”,授予其“切萨雷·贝卡里亚奖”可谓实至名归。
其二,授予“切萨雷·贝卡里亚奖”是对高铭暄教授目前所在工作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刑事法研究领域卓越业绩的积极肯定。
国际社会防卫学会的颁奖词热情地讲道:“大师之所以谓大师,不仅在于其著述,还在于其培育团队和学派的能力。这正是高铭暄教授。他不仅建构了传统的学院教育,还向各欧美一流大学敞开了大门”,并且“他们的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已经受到联合国的认可,成为其成员机构”。
众所周知,以高铭暄教授、赵秉志教授以及卢建平教授等作为核心成员的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团队建院十年来,始终以国际化为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与诸多重要国际组织和国际知名科研单位开展卓有成效的深层次合作,目前已成为中外刑事法学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与纽带,并逐步成为在联合国预防犯罪与刑事司法领域享有重要谘商地位的研究智库与决策咨询机构,授予高铭暄教授“切萨雷·贝卡里亚奖”也反映了这一系列工作在国际层面所收获的积极反响。
其三,颁授“切萨雷·贝卡里亚奖”是对我国全体刑事法理论工作者辛勤耕耘的诚挚敬礼。
正是以高铭暄教授为代表的中国刑法学人不断融入世界并且赢得尊重、取得话语权,有力推动了中国刑事法治走向现代化以及与国际原则和标准、人权和人道精神的协调互动。
对此,国际刑法学协会主席约翰·梵瓦勒(John A.E. Vervaele)教授在颁奖仪式上深情地说道:“高铭暄教授,我亲爱的同事与挚友,是中国刑事法制与外部世界的桥梁。他将世界带入中国,使中国走向世界。他的不懈努力助益于中国和中华走向世界的中心。”
其四,授予“切萨雷·贝卡里亚奖”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刑事法治走向科学化、民主化和现代化进程的高度关注与普遍认同。
正是在此意义上,有学者评价此次获奖是“中国法学走向世界的标志性成就,在中国法学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对于我们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国法学界来讲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增加了学术自信和法治自信”。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暨法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