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凯原法学院季卫东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

2017-12-27 学术之路

12月23日,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与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研究”开题报告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205会议室召开。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所所长蒋惠岭、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技术处处长匡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信息处处长曹红星、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管办主任李忠义、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务办主任黄胜春、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成良、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建设处处长吴建南、中国社会科学报主任查建国等作为评审专家出席了会议。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院长季卫东教授作为该项目组首席科学家对项目做了全面介绍。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杨力、上海交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教授范磊、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网信办研究员林竹静、交大慧谷软件事业部总经理宋兵、交大慧谷软件事业部技术工程师范翔宇等部分课题组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科研院长助理李文凯主持。

吴建南在致辞中肯定了凯原法学院对于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建设的重要贡献,指出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的现代化这一选题具有时代特色、值得高度关注,表示将会全力支持该项目的推进。

 

评审会听取了季卫东介绍项目中标和执行思路。季卫东介绍说,对大数据与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研究,将围绕国家智慧司法体系中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力图破解我国法院大数据评价运用这一核心问题,侧重从法学、管理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科学视角,分析评估我国法院大数据建设对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的制约因素。未来将完成三个方面的对策研究:第一,从大数据与司法审判角度,通过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结合,寻求司法大数据在量化预测司法审判结果、法官议论作用、法律沟通效能等方面的作用;第二,从大数据与司法行政角度,要以司法程序为抓手,探索案件权重系数建模;第三,从信息化与法官职业角度,巩固“以案定额”,推算法院员额数量的模型,切实体现法官的裁判角色。

 

蒋惠岭肯定了审判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研究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党的十九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而审判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大框架下,这个研究课题能够进一步细化十九大的思路。此外,他认为目前对于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并没有确切表述,这个研究可以将概念和基本构成予以阐释。他还提出子课题的设计可以更加开放,选择一些较为重要、有前瞻性的内容,要能确保研究成果在审判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的十五年内能发挥影响。要能在最高人民法院面对新问题时,交大随时做好准备提供智力支持。

 

郑成良认为,对司法大数据的研究可以强化其实践色彩。就子课题设计而言,课题需要对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进行基本分析,分析出其基本构成,找到大数据能够有所提升的切入点,这样课题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就结项评审而言,该研究的成功标准在于为法院提供有效的工作方案,为此课题有两个重要的着力点,一个是可以分析汇总各家法院应用大数据的经验教训,将现有经验进行提炼和总结推广。另一个是进行前沿性的需求调研,研究法院对大数据的需求并帮助其开发工作方案。他还提到,研究的开展要注意平衡公正与效率、公开与公信等四个维度,最大程度协调大数据应用对法院工作的推进。

 

曹红星在发言中提到,项目选题范围广,需要梳理清楚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的内涵并针对现代化赋予其新的内涵。他还从课题成果的角度谈了三个紧密:一是紧密联系审判实际,项目的实证性要强;二是紧密联系内外关系,法院办理案件要考虑社会影响;三是考虑地区差异,尤其是各地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李忠义从吉林高院的角度,提出了吉林高院遇到的实务问题,表示希望提供吉林三级法院的数据,学习借鉴课题组的研究方法,解决吉林法院在权重系数和法官工作量饱和度等方面面临的问题。他还提出要在司改放权的同时加强审判监督管理,并建议将它作为课题研究的一部分。

 

黄胜春重点就一些具体问题谈了自己的感受。比如就成果的落实与应用而言,除了权重系数与法官饱和度,司法实务部门更关心司改之后案件质量的评估以及案件质量的保障,而大数据如何在这个方面作出回应。此外,审判涉及的主体除了法官还有律师、辅助人员和当事人,也要考量大数据对他们有何影响。

 

匡华主要围绕数据标注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他指出这是个非常辛苦的工作,建议在传统数据标注的基础上结合法院现有业务流程,将标注工作融入其中,做到更加自然、流畅。例如现在流行庭审语音识别,可以建立奖励机制,在书记员发现错误时及时建立标签,留下学习的样本。

 

范磊从大数据技术的角度,认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永远不会将法官取代。它们本质上是对过去经验的拟合,只能近似,具体到个例有偏差。大数据应该是一种方法手段,因而要从技术上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渗透界限作出一个划分。

 

季卫东在最后总结中,感谢了专家们对于项目提出的精辟见解,并从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破题、司法大数据的应用及大数据对改进司法制度的意义等角度对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回应。他表示,课题组将吸收上述讨论成果,进一步完善研究思路与内容,努力做出高水平的精品成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