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政、川师、西政、人大、中政、中山2017年模拟法庭教学情况简报

2018-02-23 学术之路

2017年全国法学院校模拟法庭教学情况简报


模拟法庭专业委员会秘书处收集并汇总了一些院校2017年模拟法庭教学和活动的情况。现整理汇编如下,向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和各个院校汇报,以便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推动各法学院校模拟法庭教学和活动的深入开展。


上海政法学院


第二届“上政杯”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


5月21日上午,由教务处主办、刑事司法学院承办,我校四家法学院参加的第三届上海市大学生模拟法庭比赛选拔赛暨第二届“上政杯”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在庸夫楼举行。


副校长关保英教授出席活动并讲话,上海市一分检公诉处副处长曹坚、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反贪局综合指导处副处长秦新承、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副庭长罗开卷、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皇甫长城、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孙海峰、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蒋浩、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检察院研究室主任李英、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审判员胡健涛、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刑庭法官刘磊、上海博和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王思维、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姜曙滨、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王本桥、我校教务处副处长陈风光、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蔡一军副教授、第二届上海市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最佳书状兼优秀公诉李杰楠应邀出席本次活动。本次开幕式由刑事司法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徐海琨老师主持。


首先,关保英代表我校向前来担任评审的实务部门专家们表示热烈欢迎,对各实务部门长期以来对学校举办模拟法庭比赛的大力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关保英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在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对当代青年寄予无限期望,我们要将总书记讲话精神落到实处,注重教学与实践相长,推动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法学人才培养,为全面依法治国培养更多“德法兼修”的优秀人才,并预祝本次大赛取得圆满成功。


随后,蔡一军在致辞中指出参赛选手们要在这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中进一步提高实务能力,并希望我校模拟法庭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法律人才。之后,陈风光对支持赛事顺利举行的各方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宣布最佳书状奖授予刑事司法学院B队以及经济法学院A队。


比赛按照刑事一审程序进行,预赛分为两轮,各代表队分别作为公诉方和辩护方出场一次。经过两轮预赛的比拼,刑事司法学院A队、B队和法律学院A队、B队晋级决赛。决赛下午在模拟法庭和101会议室举行,两学院学生在比赛中都展现了较高的法学素养和逻辑能力。


比赛的最终结果为刑事司法学院B队、法律学院B队获得赛事冠军一等奖,刑事司法学院A队、法律学院A队获得赛事亚军二等奖,其余四支队伍获得赛事三等奖。最佳庭辩授予刑事司法学院翁慧文和法律学院苏帆。法律学院孙青平副教授和刑事司法学院周舟博士荣获最佳指导教师称号。


四川师范大学


“中细软杯”四川省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


2017年10月21日至22日,2017年“中细软杯”四川省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在四川师范大学举行。本次大赛由四川省教育厅主办,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市锦江区人民法院承办,中细软四川中法律师事务所和北京威科亚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协办。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20所高校的代表队参加。


10月21日上午,大赛开幕式在四川师范大学学术报告厅举行,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唐青利担任主持人,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张海东、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白宗钊为大赛致辞,成都市锦江区人民法院院长昌荣珍,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廖斌,以及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唐稷尧等人也一起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结束后,全体领导、嘉宾、参赛选手、领队以及指导老师合影留念。


本次竞赛包括小组赛,复赛,半决赛以及决赛四个环节,赛题来源于一个真实的合同纠纷案件和一起真实的刑事案件。每组的评委分别由一名法官、一名高校法学教师和一名律师组成。中细软四川中法律师事务所吴旭东律师、李道准律师受邀在本次竞赛中担任评委。


在2天、27场的激烈角逐中,参赛选手结合事实和法律,围绕案件争议焦点,摆证据,析事实,辨法论理,充分展示了四川省法科学子的风采和法学教育的水平。最终,四川师范大学代表队荣获本届大赛的冠军,电子科技大学代表队获得亚军,四川民族学院代表队、乐山师范学院代表队同获季军。大赛还评出16个优胜奖代表队、2个最佳书状奖代表队,以及最佳辩手奖2名、优秀辩手奖18名、优秀指导教师4名。


大赛闭幕式于22日下午在四川师范大学学术报告厅举行。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二庭副庭长马雪晴,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二庭法官纪效明、徐睿先,西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廖斌,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唐稷尧出席闭幕式。


闭幕式上首先举行颁奖典礼,为各位获奖代表队和个人颁奖。随后,廖斌书记致辞。廖斌书记回顾了四川省模拟法庭竞赛5年来的发展历程,指出模拟法庭竞赛是法律实践教育的重要方式,办好模拟法庭竞赛需要各大高校的共同努力,同时也希望大学生能够通过竞赛锻炼自己,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升法律实务能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最后,唐稷尧院长致辞。唐稷尧院长代表主办方祝贺本次竞赛圆满举行,感谢各大高校师生的积极参与,祝愿四川省模拟法庭竞赛越办越好,并特别感谢中细软四川中法律师事务所对本次竞赛的大力支持。


闭幕式和颁奖典礼结束后,全体参赛队员、指导老师及部分嘉宾于望江宾馆参加了大赛晚宴,并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


校内模拟法庭选拔赛


为弘扬法治精神,提高法科学子的法律素养与专业技能。2017年12月21日12:30~14:30,法学院在狮子山校区七教的模拟法庭举行了2017年模拟法庭决赛。参赛主体是法学院大二学生,经过小组赛、复赛、半决赛等多场激烈的角逐后,2支队伍脱颖而出,进入决赛。决赛评委由法学院全亮、刘洲和甘露老师组成合议庭。


决赛依然以一起交通肇事案件为赛题。比赛刚开始,由书记员宣布法庭规则和法庭纪律,报告庭审前准备情况。审判长宣布开庭,并简单介绍介绍审判人员情况,告知双方诉讼权利义务,并征询申请回避意见。在核实原被告身份后,进入法庭调查阶段,由公诉人宣读起诉书;然后是举证质证阶段,在本阶段中,双方当事人就证据材料发表意见。紧接着,便是最激烈的法庭辩论阶段,参赛选手们积极发挥自身所学知识,以犀利的言辞针对对方的漏洞做出有力反击。审判长指示原告、被告依次作最后陈述。最后是法庭裁决阶段,在合议庭休庭结束后宣布判决结果。


比赛中选手们反应迅速,思维敏捷,逻辑清晰,合议庭的判决公正严明。比赛也让选手们锻炼了自己的应变、表达等能力,而来自评委的评价与指导则让每一位参赛选手对自身的优缺点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有更明确的提升方向,不断超越自我,让自己更加优秀。


最终宋慧灵、李丽、唐玲、王丽婧组成的队伍获得本次比赛冠军,聂陆思、李琰、李林军、周徐组成的队伍惜获亚军。同时,唐玲和李琰分别荣获最佳辩手。陈睿婷、赵瑞、段欣苹、朱庚瑜组成的队伍与、石琳、郑慧钰、黄玉娟、骆璐组成的队伍分获最佳书状奖。


此次比赛不仅给同学们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提升个人能力,还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懂法、守法、用法、护法。通过此次比赛,选手们在实践中增强专业技能和思辨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法律职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西南政法大学


第六届校WTO模拟法庭竞赛


5月20日下午,第六届西南政法大学WTO模拟法庭竞赛决赛暨颁奖典礼在图书馆一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比赛由共青团西南政法大学委员会主办,学生社团联合会、学生社团联合会团总支、国际法学院WTO模拟法庭联合会承办。


本次比赛从4月份启动,法学院、民商法学院、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行政法学院、应用法学院、刑事侦查学院等11支队伍参赛。经过初赛、半决赛后,最终有两支队伍闯入决赛。在决赛中,两队针对倾销、替代国价格和市场经济地位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比赛双方队伍准备充分,用流利的英语陈述自己的观点,表现出丰富的WTO知识储备以及优秀的语言表现能力。经过激烈的角逐,由国际法学院高翔、夏艺文、严科栋和经济法学院杨佳茵四位同学组成的队伍取得了冠军。


担任本次比赛Panel(陪审团)的国际法学院梁爽老师、张弛老师和马知罕老师在赛后表达了对参赛队伍的肯定,并勉励同学们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继续努力,以饱满昂扬的姿态迎接下半年的全国赛。


据悉,西南政法大学WTO模拟法庭竞赛以英语为竞赛语言,通过模拟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专家组程序,旨在推动法学学生对WTO规则的掌握与运用,同时选拔优秀人才参加下半年举行的中国WTO模拟法庭竞赛,与来自兄弟院校的学生们同台竞技。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


?6月4日晚,由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法学组联席会主办、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承办的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木樨地校区落下帷幕。我校参赛团队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在决赛中喜获二等奖,杨佳璐、莫凡、谷婧菲等三位同学荣获“优秀辩手”荣誉称号。


此次竞赛得到了学校、教务处及法学院的领导、老师们的高度重视,在各方面均给予大力保障和支持。由教务处和法学院组织,面向全校公开选拔并建立了一支来自不同学院、不同年级的本科生参赛队伍,由法学院丁胜明老师和法学院在读博士、云南省十佳公诉员裴蕾担任指导教师,法学院学工办主任李雪担任领队。两天比赛过程中我校出场8人,分别与天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四川大学展开激烈角逐,最终喜获佳绩。我校教务处处长石经海教授到场观摩,为参赛团队助阵,并与兄弟院校积极交流学习。


据悉,全国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由“十一五”国家级法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发起,“十一五”国家级法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高校轮流承办,每年举办一次。参赛范围为曾获评“‘十一五’国家级法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10所高校,以及受联席会议特别邀请的国内其他着名法学院校。


附:参赛队伍名单(共10人)


杨佳璐   法学院2015级


谷婧菲   法学院2015级


莫  凡   法学院2015级


葛  松   行政法学院2015级


孙晓柳   经济法学院2015级


祝?晗   法学院2015级


韩子健   法学院2015级


崔永健   刑事侦查学院2015级


黄奥运   行政法学院2016级


刘宇航   民商法学院2015级


最高法第五巡回法庭庭审进校园


记者从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获悉,该院日前在西南政法大学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合同纠纷二审案件,这是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首次在管辖区内高校开展公开庭审活动。


据悉,此次审理的案件标的额高达1.6亿元,卷宗将近27卷,证据多达4000页,当事人针对程序裁定和实体判决共提出五份上诉状,案情较为复杂。


据介绍,考虑到本案系商事合同纠纷,涉及的法律问题涵盖了合同性质认定、合同解除、违约责任、损失计算以及本诉反诉等一系列法律问题,在高校进行庭审活动更有利于加强司法实践与法学教育、法学研究的交流互动,最高法第五巡回法庭决定选取该案件在高校进行庭审。


案件审理中,最高法第五巡回法庭副庭长刘竹梅出任审判长,并与主审法官杨兴业、李延忱共同组成合议庭。西南政法大学师生共计520人旁听了庭审。


为保证庭审效果,合议庭在庭前对案件审理重点进行了合议;审判中,审判长还对案件争议的法律解释条文当庭宣读与讲解,让同学们更好理解案件中有争议的法律问题。


去年12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在重庆市正式挂牌办公,管辖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5省区市有关案件。截至9月底,该院已受理各类案件1300余件。


训赛项目培训会


2017年11月5日上午9时,西南政法大学卓越法律人才培训机制下刑事诉讼全流程释法说理“训赛”项目第三场专题培训在笃行楼二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专题培训围绕“刑事辩护的‘道’与‘术’”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索,由应用法学院副院长张光君主持,重庆百君律师事务所肖志军律师主讲。


关于刑事辩护这一主题,张光君副院长在讲话中指出,刑事辩护是刑事诉讼的重点领域,是充满激情与智慧的正义事业,作为法科学生,应当对其有充分的了解和体会。张光君副院长还号召同学们要“用心聆听,积极思考”,学习行业前辈卓越的敬业精神。


随后,肖志军律师以一句“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箴言开始了本次培训。肖志军律师从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出发,指出法律人对于创造人民的美好生活责无旁贷。肖志军律师以自身从业经历为主线,对律师行业进行了概述,包括律师行业的起源与发展、执业定位、职业现状。作为刑辩律师,肖志军律师讲述了刑事辩护的关键技巧,强调了律师的执业规范。此外,肖志军律师还谈到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核心及走向。在主讲人讲授结束后,开展了现场问答互动,一对一地提问、解答真正让学生们惑有所解。通过这次培训,全体参训学生对刑事辩护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道”与“术”的理念也使参训学生们对刑事辩护更加慎思深省。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不仅是法律人的终身必修课,还是法律人不断向上的活水之源。本次专题培训指引了西政学子对专门化职业的选择方向,展现了他们求知若渴的学习精神,相信他们定会走出精彩的法律人生。


第十五届“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竞赛


12月5日,第十五届全国高校“理律杯”模拟法庭竞赛在北京落下帷幕。我校代表队先后战胜中国人民大学、云南大学、中山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四川大学,斩获亚军,选手王楠获得“优秀辩手”称号。


本次比赛由“理律杯”模拟法庭比赛组委会主办、清华大学承办,台湾理律文教基金会和理律律师事务所协办。本次赛事由学校团委委托民商法学院具体组织,民商法学院汪青松老师担任领队,杨淦老师担任主教练,钟颖、谢栩楠、商可航、韩子健、付强、王楠、张淑媛、王利利、郭江、张迈、戴雨勤、孔德洲、何靖雯等十三名队员组成参赛队伍。本次竞赛共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四十支高校代表队参赛。


据悉,“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竞赛,从2003年成功举办至今,已经成为大陆地区极具影响力的模拟法庭竞赛,该竞赛旨在为法学教育改革提供一个新的场地和机会,帮助未来的法律职业者,在学校课堂与课本学习之外,从模拟的实战场所获取法律实务的经验,同时意在促进不同院校间的沟通与交流,增强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积累经验,促进法律思维和法律人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法庭辩论活动的研究与发展。


第六届中国WTO模拟法庭竞赛


12月8日上午,第六届中国WTO模拟法庭竞赛开幕式暨WTO法律论辩实务论坛在我校模拟法庭举行。


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杨国华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国际经济法室主任、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副会长刘敬东先生,外交部条法司处长宋冬先生,环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任清律师,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学会的学者们,高朋、德恒、环球、锦天城、金诚同达、中伦等国内一流律所的律师们以及对外经贸大学、南开大学等院校的学者,以及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岳彩申,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张晓君,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党总支宋渝玲书记,共同出席了开幕式与论坛。


开幕式上,岳彩申副校长代表本次大赛组委会致欢迎辞并宣布第六届中国WTO模拟法庭竞赛开幕。随后,在WTO法律论辩实务论坛上,刘敬东先生、任清律师、宋冬先生、杨国华先生依次


发言,与同学们分享了他们多年来在国际法实务领域累积的经验,提出了对模拟法庭活动的建议,探讨了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新使命、新跨越和新举措。发言结束后,四位专家老


师与在场的同学们进行了互动交流。同学们积极提问,现场气氛热烈融洽。


培养涉外法律人才有利于我国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充分利用国际规则解决国际争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利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在新形势下,同学们应不忘初心,坚定信


念,为成为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处理国际事务、维护国家利益的法律人而努力。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第十五届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全国选拔赛


2月25日至27日,第十五届杰赛普(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全国选拔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今年全国共有包括华东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等49个高校代表队参加比赛,来自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及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尼泊尔等各国的50位法官、着名律师及学者担任模拟法庭法官。经过七轮比赛,我院代表队最终取得了本届比赛亚军。同时,在书状的评比中,我院代表队获得了“最佳书面陈述奖(正方)第三名”。


初赛时间为2月25日、26日两天。经过初赛四场比赛,我院代表队以总分第三名的成绩进入复赛。2月27日,我院代表队先后在八强赛中战胜重庆大学代表队、在半决赛中战胜外交学院代表队,闯入决赛。在决赛中,经过激烈角逐,惜败华东政法大学代表队。


根据赛事规则,华东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将与第三名至第五名(分别是外交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和汕头大学)一起代表中国参加4月在美国华盛顿举办的世界总决赛,第六名重庆大学代表队将作为观察员队伍一同前往。


我院代表队为了准备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竞赛,队员们艰苦训练,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比赛中获得了兄弟院校代表和法官的好评。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参赛的五位队员是:孙旭、刘苏、塔林夫、刘韵清、王茜雯。


模拟国际仲裁邀请赛


5月20日至21日,我院代表队参加了在清华大学法学院举办的2017模拟国际投资仲裁邀请赛。此次赛事作为“法兰克福投资仲裁模拟法庭竞赛”(Frankfurt Investment Arbitration Moot Court)正赛之前的中国邀请赛,赛题采用法兰克福赛的赛题。法兰克福赛为国际投资法领域的主要模拟法庭赛事之一,由德国Wilhelm Merton Center for European Integration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 主办,至今已举行六届。比赛主要关注国际投资争议问题,被认为是国际投资仲裁领域质量最高的模拟法庭比赛。 


本次邀请赛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和清华大学法学院主办,共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等11个高校代表队参加。经过三轮的紧张比赛,我院代表队最终取得了本次邀请赛冠军。同时,2016级国际法硕士生刘韵清同学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了大赛唯一的“最佳辩手”荣誉称号。


初赛于5月20日上午8时开始。经过初赛两场比赛,我院代表队分别战胜山东大学代表队、武汉大学代表队,以总分第二名的成绩进入半决赛。在当天下午的半决赛中,我院代表队凭借对案件的熟练掌握和沉着冷静的临场发挥,战胜香港中文大学,顺利闯入决赛。在5月21日上午9时举行的决赛中,我院代表队对阵清华大学代表队。模拟仲裁庭由商务部条法司副司长李咏箑女士、汇仲律师事务所刘京先生和中伦律师事务所孙华伟女士组成,面对仲裁庭提出的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以及实力相当的对手提出的各项反驳意见,我院代表队以逻辑严密的法律陈述和强有力的口头辩论从容应对。 


决赛庭审结束后的颁奖仪式由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主席郑若骅女士主持。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王洁处长作为主办方代表表达了在国家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中国将面临更多国际投资仲裁案件,贸仲正在研究创建国际投资争议解决中心,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同时也鼓励年轻学子加强对国际仲裁的学习和研究。随后,经过闭门合议,仲裁庭当场宣布,中国人民大学代表队胜出。王洁处长和清华大学法学院邓海峰副院长为获奖代表队和队员颁发了奖杯和证书。 


在本次模拟国际仲裁比赛中,我院代表队获得了学院的大力支持,国际法教研室杜焕芳、张文亮、博士后研究人员李沣桦、2016级国际法博士生孙旭等作为教练,全程指导参赛队员进行书状写作和口头答辩。参与这次比赛也是杜焕芳和张文亮本学期合作开设研究生专题课《国际商事仲裁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落实我院模拟法庭课程化。比赛的胜利也离不开2016级国际法学硕士班全体同学的努力,大家群策群力,为赛前案件事实梳理和法律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中,王绪芳、刘韵清、许佳兴、王英帝、侯丽婷等五位参赛队员艰苦训练,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黄小晶做好赛事协调和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王绪芳和刘韵清同学作为上场代表,对案件事实和法律问题烂熟于心,在比赛中能够充分陈述我方观点和回答仲裁员提出的各种问题,抓住对方弱点并进行有力的反驳,获得了兄弟院校代表、主办方和仲裁员的一致好评,体现了我院学生优秀的法学素养和能力,为我院赢得了荣誉。


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比赛


2017年6月9日,2017年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比赛(下称“ICC中文赛”)决赛在位于荷兰海牙的国际刑事法院举办。由刘小嚎、梁譞、刘鹿鸣、杨天齐、贺舒宇等五名同学组成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代表队荣获冠军。华东师范大学代表队以及山东大学代表队分别获得亚军以及季军。最佳庭辩奖(the Best Speaker Award)由我院2016级国际法学硕士研究生刘小嚎同学获得。


本次中文赛决赛的评委法官组成:主审法官是国际刑事法院法官杰弗里?亨德森(Jeffery Anderson);另外两名法官分别是,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副庭长刘大群法官和国际刑事法院高级法律官员阿尼亚?萨利纳斯(Arnia Serlina)。


本次比赛围绕一个虚拟的案件“瓦拉利亚情势”,由各方代表队分别扮演检方、被害人诉讼代理人及被告人代理人进行法庭辩论,比赛全程录像在ICC官网上全球同步直播。ICC也在其官网上以“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wins ICC Moot Court Competition, Chinese version”为题详细报道了本次决赛情况。


本次国际刑事法院模拟法庭比赛由中国国际刑事司法青年学者联盟(CIICJ)主办,至今已举行四届,2016年冠军由北京大学法学院获得。国际刑事法院在其学术方案的框架内为模拟法庭比赛的中文赛、英文赛、俄文赛和西班牙文赛提供支持,未来还将支持举办阿拉伯文赛和法文赛。


今年共有33支队伍参加了ICC中文赛,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参赛外,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兄弟院校也参加了比赛。本届比赛正赛和半决赛于2017年4月21日—23日在人大法学院举办。在国内赛阶段,我院代表队经过严谨的法律研究、扎实的文书撰写以及细致的口头训练,一路过关斩将、披荆斩棘,获得最佳被害人代理人书状奖、最佳庭辩奖、最佳辩方律师庭辩奖等诸多奖项,以总分排名第二的好成绩进入决赛。


在决赛中,人大代表队作为被告律师,首先进行法庭陈述。尽管案例事实对被告方较为不利,庭辩选手仍凭借其熟练的文献检索技能与优异的口头表达水平,以详实的法律资料及逻辑严谨的分析论述做出令法官信服的陈述。面对法官的专业问题,庭辩人从容应答,充分展现了人大代表队的实力,彰显了人大法科学子的风采。随后,华东师大代表队与山大代表队也分别作为检方与被害人代理人做出了精彩的发言。在之后的反驳环节,三方针锋相对,唇枪舌剑,就其他庭辩人陈词中运用事实和法律的缺陷进行驳论,令人印象深刻。主审法官也对本次庭审中参赛队员们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最终人大代表队更胜一筹,凭借深入扎实的法律研究和稳重沉着的临场表现、逻辑严密的陈述和切中要点的反驳夺得冠军。


在海牙的决赛期间,参赛队员们除了参与比赛外,还参观访问了坐落于海牙的其他国际组织,包括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国际法院、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组织、莱顿大学和海牙应用科学大学等等。游学访问使队员们有机会见到了国际法领域的诸多知名人士,荷兰外交部还为学生们安排了一场为期半天的活动。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代表队在这次比赛中成绩喜人,同时斩获冠军及最佳庭辩奖。这一切辉煌的成绩,离不开同学们的辛勤付出,更离不开我院指导老师和带队教练的教导和支持。其中,韩大元院长在参赛之前亲切接见了各位队员,并鼓励大家要善于学习,开阔眼界,不带压力的参加比赛。时延安副院长在赛前赛后都给予大力支持,我院校友李强副教授、博士生孙旭、硕士生刘苏作为教练给予了悉心指导,院团委书记邢姝、院学生会为国内赛筹备主办和总决赛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的组织协调和服务保障。


取得优异成绩后,队员们纷纷表示,曾经的辛勤付出都是值得的。准备比赛的过程也是磨练意志并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队员们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提高了专业能力,还开阔了心胸眼界。队员们通过比赛及荷兰海牙的朝圣之旅,加深了对国际刑法乃至整个国际法体系的理解,坚定了推动实现国际法所倡导的正义自由、平等安全等基本价值的信念。


荷兰时间6月9日晚17时许,比赛在颁奖仪式后落下帷幕,人大法学院代表队在此次比赛中的优秀表现得到了评委法官及其他参赛队员的一致好评,这不仅是对队员们的肯定,也是对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育模式的肯定。赛队取得的优秀成绩离不开学校学院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也离不开同学们夜以继日踏踏实实的付出。参赛选手在比赛过程中不仅提高了专业素质和能力,也对法律人应当具备的国际视野和人文情怀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此次比赛增强了大学生对于国际形势的关注,加深他们对于的理解,对于促进我国国际法研究发展、培养国际法律人才、增进国际法律交流具有重大意义。


附:参赛队员感言


曾经的辛勤付出都是值得的。准备比赛的过程也是磨练意志并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的过程,因为比赛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所以就意味着大家不得不放弃一些东西,但模拟法庭的经历也带给同学们真挚的友谊,包括和队员和教练。在一起努力的过程中,我们成为了亲密的朋友。通过比赛及荷兰海牙的朝圣之旅,加深了对国际刑法乃至整个国际法体系的理解,坚定了推动实现国际法所倡导的正义自由、平等安全等基本价值的信念。


此外,在如何为ICC中文赛做好充分准备方面我总结了一些经验方法:在文书撰写阶段中,我们按照角色分组,控方、政府方、被害方分别各自做研究、写诉状,一般以两个星期为周期提交一份诉状,整份文书从框架到其中的细节都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在文书提交后,会进入模拟庭辩训练,方法是要一个上场队员在台上做模拟训练,其他队员充当法官进行提问,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多角度多位置换位思考,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毕竟有限,学习的背景也有所差异,因此这样能够更好地查漏补缺,这个过程中能够不断让上场队员适应被提问和应答的过程,也能够发现许多文书撰写过程中没有发现的问题;正式比赛时,在陈述阶段,一定要将法律援引表述清楚,不仅要熟悉案例的年份、出自哪个法庭、具体案号、所引用的部分出自案件审判的哪一个程序、具体在案件材料的哪一页,更要熟悉具体的案情。


——2016级诉讼法学硕士研究生杨天齐


有幸参加此次国际刑庭的中文模拟竞赛,并且取得一个较好的成绩,对于我个人而言收获良多。首先,法律检索和文书写作方面的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在撰写书状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研读大量的文献、分析大量案例,而且大部分资料都是英文的,这对于我们而言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其次,作为庭辩人出庭发言,需要我们不断模拟发言过程和回答法官提问的情境,这对我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是一种锻炼。坦率的说,备赛过程是相对辛苦的,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和鼓励,参赛队员之间的互帮互助,为我们更好的完成比赛提供了巨大支持,在此之中所收获的关爱与友谊同样弥足珍贵。前往海牙参赛,也给了我一次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加深对国际刑法的了解的机会,这一切都将成为我学习经历中的宝贵财富。


——2016级诉讼法学硕士研究生梁譞


这次比赛经历真的很珍贵,它不仅让我在专业能力方面得到了提升,而且也极大的开阔了我的眼界。我现在仍然清晰的记得,ICC法官Jeffery Anderson告诉我:“当你作为一名律师站在法庭上辩护时,要自信沉着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且告诉法官你的理由,尤其是诸如条约、案例等法律依据”。而之所以有这样的收获,得益于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教练老师的悉心指导以及队员们的精诚合作。在此,只能道一句,非常感谢,聊表自己的感恩之情!


——2016级国际法学硕士研究生刘小嚎


非常高兴能够完整地参加这个比赛,说起感受我觉得有三方面:一是法律研究的感受,二十分钟的庭辩陈述靠的是三个月的法律研究来支撑,大量英文判例和文献的阅读提升了我的知识储备和语言技能;二是出庭陈词的感受,回应法官提问与对方反驳于我来讲是考验,更是学习的机会,只有善于汲取他人的长处才能收获自身的进步;三是海牙学访的感受,参观多家国际机构并聆听相关讲座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了解到法学在他国的研究动态,对法学的学习思路和方法有了新的认识,也看到了法律人生涯规划的更多选择。


——2013级法学本科生刘鹿鸣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模拟法庭,所以这次经历给我带来的第一份收获就是形成了对模拟法庭对初步认识,渐渐明白法庭和辩论的不同点,并且在和师兄师姐对案子的讨论过程中,体会控方、辩方、被害人代理人三方思维的转换,学习法律检索的方法,积累国际法的知识。在决赛的海牙之旅中,我更是亲身接触到了国际刑事法院、国际法院、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等一系列国际机构,感受到了荷兰人民对国际法的信赖与重视,加深了对国际法所倡导的正义自由、平等安全等基本价值的信念。这给我今后的人生规划带来了许多的启示。


——2016级法学本科生贺舒宇


普莱斯传媒法模拟法庭亚太赛区选拔赛


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亚太法学研究院承办的“2017普莱斯传媒法模拟法庭亚太赛区选拔赛”(The Monroe E. Price Media Law Moot Court Competition Asia-Pacific Rounds)于2017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在我院举行口头辩论阶段的比赛(Oral Rounds)。来自中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14支参赛队(中国10支参赛队、菲律宾3支参赛队、马来西亚1支参赛队)参加本届亚太赛区选拔赛。经过初赛、半决赛和决赛,竞争晋级明年四月在牛津大学举办的全球总决赛资格。


此次比赛中,邀请了来自君合律师事务所、美国德汇律师事务所、安杰律师事务所、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国浩律师事务所等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等高校的学者担任法官,普莱斯模拟法庭国际赛协调员NevenaKrivokapic、亚太赛区选拔赛协调员徐飞、张毓婷共同协调比赛运行,我院30余名学生担任赛事志愿者。在各方的共同配合下,举办了一场高水准的模拟法庭比赛,获得好评。


12月1日下午,决赛在明德法学楼602会议室举行。决赛队伍分别是圣卡洛斯大学(University of San Carlos)和马来亚大学(University of Malaya)。评审席由五位法官组成,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Guy Padula,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客座教授郑艳丽,Morale Consultants首席法律顾问、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客座教授权睿学,北京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贺剑,联合国环境署项目官员刘思佳。


决赛结束后,颁奖仪式在明德法学楼601国际报告厅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杜焕芳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他向参与、支持此次比赛的法官、参赛队和组织比赛的老师、志愿者同学们表示感谢,并指出,今年是人大法学院和亚太法学研究院第五次举办普莱斯模拟法庭亚太赛区选拔赛,该项赛事不仅成为亚太赛区重要的模拟法庭比赛,而且也是传播传媒法理念、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平台。预祝晋级全球总决赛的队伍能够取得优异成绩。


致辞结束后,首先回顾了本次比赛的筹备历程并为法官、志愿者和参赛队颁发比赛证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Guy Padula和微信法务何颖诗女士作为法官代表致辞,他们从评审的角度以自己的法律实务经验为同学们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最佳书状(Best Memorial)由菲律宾大学(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获得,最佳书状第二名(Best Memorial Runner-up)由马来亚大学(University of Malaya)和山东大学获得。最佳辩手(Best Oralist)由对外经贸大学的XU Mengyao同学和圣卡洛斯大学的Stephanie Marie Abigail OLEA同学获得,最佳辩手第二名(Best Oralist Runner-up)由圣卡洛斯大学的Mark Lawrence Badayos同学获得。亚太赛区的冠军为圣卡洛斯大学,亚军为马来亚大学。


最后,由普莱斯模拟法庭国际赛协调员NevenaKrivokapic女士宣布晋级国际赛队伍名单:706山东大学,707马来亚大学,708圣卡洛斯大学和709中国人民大学。他们将参加明年4月在牛津大学举行的普莱斯模拟法庭比赛全球总决赛。


附:2017普莱斯传媒法模拟法庭亚太赛区选拔赛参赛队名单 


参赛队编号学校 


701Lyceum of the Philippines 


702中国传媒大学 


703海南大学 


704天津外国语大学 


705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 


706山东大学 


707University of Malaya 


708University of San Carlos 


709中国人民大学 


710对外经贸大学 


711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712约翰霍普金斯-南京中心 


713中国政法大学 


714黑龙江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第九届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


11月11日至25日,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中国政法大学承办的第九届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圆满落幕。此次竞赛共有京津冀38所高校积极参与,经过三轮比赛的激烈角逐,最终决出北京师范大学等5支队伍获得本届竞赛的一等奖;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等5支队伍获得最佳书状奖;中国人民大学等20支队伍获得二等奖;中国传媒大学等15支队伍获得三等奖。我校继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和第八届之后第五次荣获一等奖桂冠。


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是一项公益性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旨在促进高等学校法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培养法学专业大学生的合作意识,开阔科学视野,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竞赛坚持“政府主办、专家主导、学生主体、社会参与”的理念,遵循正式法庭审理案件的程序,赛题均由真实案例改编而成,每场竞赛的评委均包括法院、检察院和律师等实务部门人员。 


本届竞赛是我校连续第九年承办该项赛事。本届赛事不仅沿用了第八届吸收京津冀优秀高校参与的做法,而且在比赛中增加了电子示证环节,从而使竞赛更加贴近实务,增加了竞赛的真实感,提高了竞赛参与高校学生的法律实务能力。


本届竞赛的成功举办,是我校积极落实习总书记“五·三”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学校将继续发挥“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这一活动的品牌优势,将竞赛所倡导的“贴近实务”的特色发扬光大,并在学校以及兄弟院校法学实践教学改革中发挥引领性作用,为首都高校乃至京津冀高校法学实践教学改革贡献一份力量。


中山大学


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


2017年6月3日-4日,第五届“公安杯”全国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木樨地校区举办。此次竞赛由法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主办,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承办,来自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辽宁大学、黑龙江大学、湘潭大学等二十所高校参赛队的300余名选手参加了竞赛。


法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山大学)作为主办方之一,高度重视此次比赛,通过自荐信筛选和面试的方式在中山大学挑选能力和气质最优的选手,于4月21日组建代表队,由11名法学院学生和2名指导老师组成。


赛前,队伍每周进行定期培训,邀请刑法和刑诉法老师等专家答疑解惑,并通过多次模拟演练的方式不断提高参赛队员们的文书写作能力,证据分析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队员们也以极大的热情和心血投入到此次比赛的备战中。


在为期两天的竞赛中,中山大学代表队先后与辽宁大学、郑州大学、天津大学、湘潭大学进行精彩较量,最终队伍两胜两负,获得优秀奖,队员赵晓鲁两次获得优秀辩手称号,队员赵健旭在比赛中获优秀辩手的称号。


4号晚上,颁奖仪式如期进行,教育部法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山大学)杨建广主任作为法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的召集人,出席了颁奖仪式并为获奖队伍和队员颁奖。


一年一度的全国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圆满落下帷幕了,中山大学队员们在这个比赛中收获良多,也在这个平台上展现了中大法律人的风采。法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山大学)也以此次比赛为契机,进一步促进了各高校学生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加强了参赛高校实验教学合作体系的交流与建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