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北师大、重理工、大连医科、广财、江师大、中南大2017年模拟法庭教学情况简报

2018-02-23 学术之路

2017年全国法学院校模拟法庭教学情况简报


模拟法庭专业委员会秘书处收集并汇总了一些院校2017年模拟法庭教学和活动的情况。现整理汇编如下,向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和各个院校汇报,以便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推动各法学院校模拟法庭教学和活动的深入开展。


北京大学


第九届“京都杯”模拟法庭大赛赛事总结


第一部分 赛况介绍


2017年5月21日,由法学院法律实务训练营主办的“京都杯”北京大学法学院第九届模拟法庭大赛决赛在英杰交流中心月光厅圆满落下帷幕。这次比赛在延续之前传统的基础上,对赛制进行一定的调整与改革,是法学院法律实务训练营的一次新的尝试,其具体过程如下:


一、活动宣讲


通过海报宣传、大课宣传、微信推送进行活动宣传,采用现场发送报名表与网上在线报名相结合的方式,收到来自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共六个年级、一百名同学报名参赛。


二、赛前培训


针对很多选手是初次接触模拟法庭、法律知识尚不完善的情况,训练营组织了赛前培训活动。训练营邀请了院理律杯队伍的优秀辩手,法学院2014级本科生贺予希,担任主讲人,从比赛规则、准备工作、比赛技巧以及文书写作等多个方面为选手进行了详细介绍。训练营在现场进行了文字和录音记录,并将记录共享给参赛选手。培训会极大的提高了选手们的初赛表现水平,增进了选手们对比赛案例的理解,增强了选手们学以致用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反馈和评价。


三、前四轮淘汰赛


4月8日至9日,4月15日至16日,4月22日至23日,5月6日至7日,分别举行了“京都杯”第九届模拟法庭大赛的前四轮淘汰赛。比赛邀请参加过“理律杯”、“jessup”、“贸仲杯”、“国际红十字”等模拟法庭竞赛的优秀选手来做比赛评委,为选手打分并点评。针对晋级队伍为单数、两支强队过早对战等特殊情况,训练营设置了“复活”制度,由至少三位参加本轮比赛评审的评委组成评议委员会,对具有事实上晋级能力的队伍进行面试。复活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受到了评委和选手的一致肯定。


四、半决赛


半决赛沿袭淘汰赛理律杯赛制,邀请北京大学法学院蒋大兴教授、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智艳军律师、合伙人赵攀律师,到场担任评委并对选手表现及赛制本身进行细致点评。


五、总决赛


5月21(周日)晚6:00,在英杰交流中心月光厅隆重召开“京都杯”第八届模拟法庭大赛的总决赛。总决赛上,北京大学法学院刘凯湘教授、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宋硕法官、京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公丕国律师、合伙人赵岐龙律师组成阵容强大的评委席,为选手打分并点评。北京大学法学院团委书记史诗出席本次比赛,并做开场致辞。


第二部分 经验总结


本届模拟法庭比赛顺利举办,并取得了预期效果。各项工作中的有一些值得继承和发扬的经验,现对其总结如下:


一、院团委的正确领导与积极支持


模拟法庭比赛得到了法学院团委老师的大力支持,团委老师提出的一些十分中肯的建议使比赛的各项进程日趋完善。获得院团委的支持、加强与院团委的沟通是模拟法庭比赛成功举办的一项基本经验。


二、加大宣传,扩大影响力


最根本的手段是通过训练营各项活动和历届比赛的成功开展来扩大法律实务训练营的影响力。除此之外,加大宣传也是一个成功策略。这学期模拟法庭比赛的宣传做的相对比较有力,工作人员通过官方公众号,校内网,条幅,易拉宝、海报等各种手段加强活动的宣传,使大家的积极性能够充分调动起来,从而使比赛能达到期望的效果。


三、训练营全体成员的辛勤工作


各界模拟法庭的顺利举办与工作人员的努力密不可分。训练营对工作人员一直坚持精简高效,保证少量的人员以高效的方式完成工作。


北京师范大学


第十五届“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赛事总结


一、竞赛基本情况


1. 举办单位及竞赛规格


“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暨Willem C.Vis Moot选拔赛(下简称“贸仲杯”)是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组织的、面向全国法学院校的仲裁法律专业年度竞赛。“贸仲杯”既是Vis国际模拟仲裁辩论赛的国内选拔赛,也是其认可的全球首场赛前赛。“贸仲杯”使用Vis国际模拟仲裁辩论赛相同的问题与仲裁规则,比赛语言为英文。目前,“贸仲杯”已经成为我国仲裁赛事的第一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


本届“贸仲杯”吸引了来自全国40多所著名高等院校的50支代表队400余名选手参加比赛,邀请了约100名中外仲裁员、律师和专家担任评委,仅循环赛就安排比赛100场,参赛队数、队员人数和比赛场次数均再创历史新高。同时,本届“贸仲杯”还得到了多家国际知名仲裁机构、相关组织和律师事务所的大力支持,整体国际化水平有一定幅度的提升。


2. 竞赛宗旨及内容


“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以促进中国国际化仲裁法律人才培养为宗旨,通过同步引入国际赛题、模拟实战等方式,扩大仲裁法律制度的影响,提升我国青年学子的国际法律素养和仲裁实战能力。


如今,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愈发紧密,但与此同时,我国商事争议解决专业人才的缺失也凸显出来,“贸仲杯”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我国青年仲裁人才的培养,为填补专业法律人才空缺作出了贡献。


3. 竞赛时间地点及相关规则


该项竞赛每年11月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进行。全国各高校法学院(系)自行选拔队员组成代表队。今年比赛共有来自全国各高校的50支队伍参加。各参赛队按比赛规则提交书面仲裁申请书及答辩书,于2017年11月20日至22日共参加四场循环赛。循环赛结束后,总分排名前八的参赛队进入淘汰赛。进入淘汰赛的参赛队两两进行比赛,各场比赛的优胜者进入下一轮。第二轮淘汰赛由第一轮决出的四支代表队进行比赛,各场比赛的优胜者进入总决赛。


总决赛的胜方与败方分别为“贸仲杯”的冠军和亚军;除获冠亚军的代表队外,参加第二轮淘汰赛的另外两支代表队为“贸仲杯”季军;除冠亚军代表队外,参加第一轮淘汰赛的另外四支代表队获得一等奖;根据循环赛比赛成绩,排名第9至18名的代表队获二等奖;根据循环赛成绩,排名第19至30名的代表队获三等奖。比赛同时设置“最佳辩手奖”和“团队贡献奖”作为个人奖项。


4. 我校参赛情况


我校代表队由2014级瀚德法学实验班刘国畅、张霁昀、成怡,2015级瀚德法学实验班陈芾斯、金孟歆、张余伟和2015级卓越法学实验班邓莉泓、周劲黎共八名本科生同学组成。刘国畅、周劲黎担任队长,陈芾斯担任副队长,法学院李滨老师担任教练。刘国畅、张霁昀、周劲黎、陈芾斯、金孟歆五名同学上场进行了口头辩论,所有同学均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了法律备忘录的写作和口头辩论的准备工作。


二、竞赛成绩与成果


自2017年5月队员选拔结束后,北京师范大学代表队全体队员全力投入,开展了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阅读了大量的英文论着和案例,进行了激烈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实行了严格的集中训练。赛场上,我校代表队队员表现出了深厚的法律素养、出色的庭辩水平和优秀的英文功底,得到了赛事评委和参赛兄弟院校的一致好评。


经过四天持续多轮竞赛,我校代表队发挥稳定,在其他院校代表队的角逐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代表队循环赛积分排名全国第六,超过了武汉大学代表队、北京大学代表队等传统强队,创造了我校参加本项赛事以来的最好成绩。此外,金孟歆同学获评淘汰赛“最佳辩手”,张霁昀同学获评循环赛“最佳辩手”,张余伟同学获得“突出贡献奖”,为本届比赛再添佳绩。


三、典型案例与优秀事迹


此次法学院能于“贸仲杯”比赛突破历史,斩获一等奖,并取得全国前六的好成绩,有两位队员获得“最佳辩手”奖项,全体队员的精诚合作、李滨老师的倾力指导以及法学院领导大力支持一起构成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贸仲杯”是全英文的商事仲裁比赛,对参赛者的英语水平、法律检索和应用等能力有很高的要求。由于在比赛前队员尚未学习国际经济法和国际商事仲裁法的课程,法律英语也颇具难度,故自今年五月份招收队员至十月份比赛开始,队员们在自行组织下完成了对CISG、Model law和往年赛题的持续性的、高强度的学习研究。在出赛题后,研究案件、撰写纯英文上诉状和练习口头表达,使得熬夜更是成


了家常便饭。虽然处于课业和比赛的双重压力下,备赛过程漫长且辛苦,但队员们始终团结在一起,相互鼓励,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并最终获得了丰富的成果。李滨老师更是牺牲了很多个人时间,全身心投入比赛,为我们提供指导和组织训练。而且由于李滨老师家在天津,为了赶上早上八九点钟的队内模拟,常常需要很早就起床,非常辛苦。李滨老师对比赛的认真和对我们的关注,既让我们感动,更对我们形成一种莫大的激励。


与此同时,国际法教研中心秦晓静老师也牺牲休息时间,为队员进行了悉心指导和培训。另外,我校代表队还得到了已毕业校友李明天(法学院2011级本科生)、李浩晨(法学院2013级本科生)两位师兄的帮助,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北师大法学院的传承。正是因为上述原因,参赛队员得以在有限时间内快速提升自己的逻辑分析能力、英语法律文书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最终形成实力强劲的队伍,取得优秀的成绩。


四、经费使用情况


本次竞赛共花费金额3116.99元,目前由学生自主负担,具体经费使用情况如下:


项目金额(元)


比赛参考资料费245.9


校外课程培训费用800


交通费451.34


校外培训人士接待费692


用餐费483.75


比赛用材料费444


合计3116.99


五、经验、困难与展望


第一,学院领导重视居于基础地位。本次“贸仲杯”备赛获得了学院的大力支持。无论是给比赛队提供讨论和模拟的房间,为队伍提供经费支持,还是为备赛邀请擅长实务的外援为队员提供指导,学院的支持构成了队伍得以顺利运行、并最终获得优秀成绩的基础和保障。


第二,做好备赛的时间规划。如前所述,“贸仲杯”对参赛者无论是英语水平还是法律素养要求都很高,所以为了充分地应对比赛,备赛将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时间规划应当科学合理。在本次备赛中,自五月份新队员入队后,参赛队就开始组织了对往届赛题的分析和评述,且在随后的几个月内有条不紊地组织队员学习CISG和Model law的相关内容,其间夹杂法律检索和文书写作的训练,并于九月份展开了对往年赛题的模拟训练和集中的口头训练。如此的安排,使得队员各项能力获得了稳步的提高,并在比赛开始前就已经处于良好的状态。


第三,做好上下届的经验传承。对于模拟法庭比赛来说,往届的参赛经验是无比重要的财富。本届比赛的组织与训练得以顺利展开,离不开上一届师兄师姐的经验分享和亲身指导。队伍应当在不同的备赛阶段做好技术型的经验总结,为下一届提供指引和帮助。


第四,充分与外校交流。模拟仲裁比赛非常强调实践性,若备赛仅进行队内交流和校内模拟,效果会很局限。因此,加大与其他高校比赛队的交流合作,接受具有实务经验的律师或学者培训,会对备赛产生很大的帮助。本次备赛,我校参赛队积极与外校进行交流,先后与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展开了模拟训练,也获得了其带队老师的指导。这对于研究的多维度进行和帮助队员进入比赛状态起了重要作用。


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正视参加 “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其一,学校及学院对代表队的资金支持不足,未有为参赛队的日常训练开销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目前“贸仲杯”准备过程中的上千元的开销仍由参赛学生自费承担。


其二,学院缺少相关实务经验丰富、了解国际仲裁实践的教师,这从长远看不利于我校代表队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尽管学院目前已对外邀请到律师指导参赛队法律文书写作,但还未有联络到能随队培训指导法庭辩论的具有相关经验的实务工作者。


其三,比赛备赛周期长,准备工作繁重,需要参赛队员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牺牲日常学习时间。建议学院参照武汉大学等学校的作法,专门开设一门以模拟法庭比赛为导向Moot课程。如是一方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更高效地组织队员学习相关知识并积极备赛,另一方面课程本身可计入学分以减轻参赛队员的课业负担。


其四,学院对学生参加比赛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在保研评优中贸仲杯等国家级比赛的加分明显小于同类市级比赛。长远来看,如此政策不足以鼓励更多有能力的同学参与到比赛中来,为学校和学院争取更多荣誉。


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代表队也将会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不断探索更为有效的前进道路,不断实现自我突破,积极争取更多的荣誉。


院模拟法庭竞赛赛事总结


一、竞赛基本情况


1. 举办单位及竞赛规格


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是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中国政法大学承办的一项北京市级高水平法学学科竞赛,迄今已成功举办九届。除我校外,包含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外经济与贸易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在内等38所北京市高等院校在校法学本科生参与其中。


2. 竞赛宗旨及内容


作为一项公益性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秉承促进北京地区高等学校法学专业的教学改革的宗旨,致力于加强学生法学教育实践活动,促进法学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大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扩大大学生的科学视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模拟法庭作为法律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方式,一直被各校法学院广泛采用。竞赛中,各参赛队通过组委会获得赛题(均为真实案件改编),通过案情分析、角色划分、法律文书准备、预演、正式开庭等环节模拟真实刑事、民事审判过程,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法律文书的写作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3. 竞赛时间地点及相关规则


该项竞赛每年11 月上旬至12 月上旬于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进行,参赛高校自行选拔队员组成代表队。每个参赛队由6 名队员、1 名指导教师、1 名领队教师组成。参赛队伍为


38 支,分组进行抽签对抗淘汰竞赛,胜者进入下一轮,通过三轮比赛决出一等奖5 名,二等奖15 名,三等奖18 名。


4. 我校参赛情况


北京师范大学作为传统强队之一已连续七年选拔代表队参加该项比赛,参赛院系为法学院。2017 年我校组建模拟法庭工作组,由法学院副院长柴荣教授担任总负责人。指导教师为法学院李德嘉老师,领队教师为法学院学生事务助理宛如锦。由于模拟法庭竞赛为高水平学科竞赛,参赛队员以大三年级本科生为主。经由两轮选拔,本次代表队由法学院5 名2015级本科生和1 名2016 级本科生组成,分别为白鸽、曹德志、苏睿、王晶、岳文童、张羽铭,同时选拔2016 级4 名本科生进行辅助,并作为下一年参赛预备队员进行培养。


二、竞赛成绩与成果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代表队作为连续七年参加该项竞赛的传统参赛队伍,于2013 年首次突破性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并于2014、2015 年成功卫冕。2016 年我院代表队获得二等奖。2017 年我院代表队重回巅峰,再度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自9 月底公布参赛队员选拔通知至11 月25 日决赛,在漫长的两个月里,我院6 名参赛队员先后经历两次选拔面试和无数次的模拟训练,在后主楼的教室里留下了他们思想碰撞的火花和挑灯夜战的身影。在正式的比赛中,我院队员连续战胜河北大学、北京建筑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以三战连胜的战绩成功获得一等奖!同时获得一等奖的队伍有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代表队。


三、典型案例与优秀事迹


此次比赛能够赢得最终胜利,得益于模拟法庭工作组柴荣教授的大力支持,柴荣教授无论在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给了参赛队员以极大的鼓励。与此同时,指导老师李德嘉与6名队员的精诚合作更是重要原因。由于参赛队员5 名为法学院大三年级本科生,1 名为瀚德法学专业大二年级本科生,均处在本科阶段课程最为紧张繁忙的学期,因此6 名队员在精心准备比赛的同时,还要应对繁重的课业任务。但参赛队员并没有因为比赛而放松自己的学业,他们白天认真上课,晚上利


用课余时间准备比赛材料,接受培训,模拟流程,经常为了修改文书而忙碌到深夜。6 名参赛队员的日夜辛苦准备是赢得比赛胜利的最根本原因。


与此同时,法学院与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各位教师在副院长柴荣教授的支持下密切配合,悉心指导,通过邀请校外优秀检察官、法官、律师等具体负责为参赛队员进行培训事宜。上届队员积极参与训练,传授经验,避免教训。两院师生形成合力,共同为参赛队员创建良好环境,提供有力资源,使参赛队员能够在有限时间内快速提升自己的逻辑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书写作能力,最终形成实力强大的队伍,赢得比赛胜利。


除此以外,参赛队员经过两轮精挑细选,综合实力堪称最强。队员苏睿、岳文童、王晶作为去年预备队员,相较于其他队员而言于比赛更为熟悉。他们沉着稳健,综合能力突出,结合去年观赛经验,对其他队员迅速进入状态起到重要引导作用。队员侯撼岳作为法学院辩论队队长,逻辑缜密,言辞犀利,语言表达能力突出,感染力首屈一指,在赛场上充分展现自身素质,对于赢得比赛胜利功不可没。


学院大力支持,教师悉心辅导,队员刻苦认真,缺少任何一方力量都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北师大代表队在此次比赛中分工有序,精诚团结,相互支持,共同为取得比赛最终的胜利增砖添瓦。


四、经费使用情况


本次竞赛经费来源于法学院卓越基地经费,竞赛历程一个半月,共花费金额30910 元,具体经费使用情况如下:


项目金额(元)


校外人士培训劳务20000


租车外出费用2400


用餐费3080


五、经验、困难与展望


正如前文所述,2017 年是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第七年派代表队出战模拟法庭竞赛,历经五载,我们已经基本摸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获胜道路。经验或曰制胜条件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学院领导重视居于基础地位。而学院领导重视一方面体现在副院长柴荣教授亲自担任本次比赛的工作小组负责人,另一方面则主要集中在经费保障之上。邀请擅长实务的外援指导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帮助队员切实有效提高能力,应对比赛。但与此同时,邀请外援指导离不开学院经费支持。除此之外,学院统一拨付经费租车前往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进行比赛,一方面保障队员安全,一方面节省时间,使参赛队员当天保持良好状态。


第二,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其中,校内资源主要指校内教师资源和校内老队员资源。每当一轮赛题出现,队员首先会先向院内实体法教师进行咨询,了解相关法律问题。校内教师往往会从专业理论知识层面为队员提供解题思路。与此同时,老队员由于参赛经验丰富,了解规则,通过观察队员训练,亦可以针对竞赛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然而,校内教师偏重于理论研究者居多,擅长实务教学的老师相对较少,因此,为更好地促进队员进步,需要有了解司法实务的老师进行培训辅导。所以,我们在训练时除去充分利用校内教师资源外,也积极利用校外资源,邀请检察官、法官、律师进行相关指导、培训。他们立足于自身多年从事司法实务的相关经验,帮助队员解释赛题,分析思路,修改文书,从而使模拟法庭更加具有真实性,更加符合司法实践中的做法。与此同时,邀请擅于实务的外援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队员的对司法实践的认识水平和了解程度,增加实务知识。


第三,参赛队员集中训练。从9 月底参赛队员选拔完成至11 月25 日比赛结束,除去日常上课外,工作日晚上以及周末参赛队员都基本处于集中训练状态。每结束一轮比赛后,随着新赛题的产生,队员会自行制定新一周的训练计划,之后针对赛题集中进行讨论,并在校内外教师的指导下集中进行学习培训。这种训练模式有利于保障并提高备战比赛的效率。队员之间通过相互督促,相互支持,共同向既定目标努力,实现共同进步。


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正视法参加模拟法庭竞赛所遇到的困难。实际上,虽然通过引入校外资源帮助参赛队员训练,能够起到短时间内提高队员水平的作用,但毕竟需要投入相当大的一笔费用,因此,并非长久之计。然而长久以来,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让本科生更加侧重理论学习,而忽视对提高自身实践水平的培养。尽管教学改革已在实行,但仍需要一段时间才可初见成效。而与此同时,学院缺少实务经验丰富,了解司法实践的教师亦是主要困难之一。依靠学校内部资源无法切实解决问题,便需要依赖校外资源进行保障,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本科生整体实践水平之提高。


最后,在明年的比赛中,法学院代表队也将会在学院领导的继续支持下,不断探索更为有效的前进道路,不断实现自我突破,再创佳绩!


中国第十五届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全国选拔赛赛事总结


一、竞赛基本情况


1. 举办单位及竞赛规格


杰赛普国际模拟法庭竞赛是由美国国际法学生联合会(ILSA)主办的专业性模拟法庭比赛。自1959年举办至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是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模拟法庭比赛,被誉为法学界的“奥林匹克竞赛”,也是各国法学教育水平的集中展示。比赛的法官往往由各国最高法院法官、国际著名律师、学者和联合国官员担任。中国赛区的选拔赛从2003年开始举办,赛事法官则由中外人士联合担任,外籍人士主要包括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著名国际法学者、联合国国际法院法官、美国联邦上诉法院法官、国际律师和相关国家驻华使团法律顾问等;中国籍法官则主要由学者和律师出任。2017年的全球选拔赛有来自100多个国家的900余所大学报名参赛。


2. 竞赛宗旨及内容


杰赛普国际模拟法庭竞赛以促进中国国际化法律人才培养为宗旨,通过同步引入国际赛题、模拟实战等方式,扩大国际法的影响,提升我国青年学子的国际法律素养和国际法庭案件的实战能力。


如今,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愈发紧密,但与此同时,我国涉外专业人才的缺失也凸显出来,“杰赛普”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我国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为填补专业法律人才空缺作出了贡献。


3. 竞赛时间地点及相关规则


该项竞赛的中国大陆区比赛每年2月于一所承办高校进行。全国各高校法学院(系)自行选拔队员组成代表队。今年比赛共有来自全国各高校的50支队伍参加。各参赛队按比赛规则提交书面仲裁申请书及答辩书,于2017年2月25日至27日共参加四场循环赛。循环赛结束后,总分排名前八的参赛队进入淘汰赛。进入淘汰赛的参赛队两两进行比赛,各场比赛的优胜者进入下一轮。第二轮淘汰赛由第一轮决出的四支代表队进行比赛,各场比赛的优胜者进入总决赛。


总决赛的胜方与败方分别为“杰赛普”的冠军和亚军;除获冠亚军的代表队外,参加第二轮淘汰赛的另外两支代表队为“杰赛普”季军;除冠亚军代表队外,参加第一轮淘汰赛的另外四支代表队获得一等奖;根据循环赛比赛成绩,排名第9至18名的代表队获二等奖;根据循环赛成绩,排名第19至30名的代表队获三等奖。比赛同时设置“最佳辩手奖”和“优秀教练奖”作为个人奖项。


4. 我校参赛情况


我校代表队由2016级国际法学方向硕士林奇漫,2014级瀚德法学实验班郭紫璇、张淼,2014级卓越实验班赵洋、岳汇川,2015级卓越实验班陈靓共六名同学组成。岳汇川担任队长,法学院廖诗坪老师担任教练。林奇漫、郭紫璇、张淼,五名同学上场进行了口头辩论,所有同学均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了法律备忘录的写作和口头辩论的准备工作。


二、竞赛成绩与成果


自2017年9月队员选拔结束后,北京师范大学代表队全体队员全力投入,开展了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阅读了大量的英文论着和案例,进行了激烈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实行了严格的集中训练。赛场上,我校代表队队员表现出了深厚的法律素养、出色的庭辩水平和优秀的英文功底,得到了赛事评委和参赛兄弟院校的一致好评。


经过四天持续多轮竞赛,我校代表队发挥稳定,在其他院校代表队的角逐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代表队循环赛积分排名全国第七,超过了武汉大学代表队、北京大学代表队等传统强队,创造了我校参加本项赛事以来的最好成绩。此外,张淼同学获评“最佳辩手”,廖诗坪老师获评“优秀教练”,为本届比赛再添佳绩。


三、典型案例与优秀事迹


项目金额(元)


比赛报名费6000


校外课程培训费用880


交通费400


校外培训人士接待费400


此次法学院能于“杰赛普”比赛突破历史,斩获一等奖,并取得全国第七的好成绩,有一位队员获得“最佳辩手”奖项,全体队员的精诚合作、廖诗坪老师的倾力指导以及法学院领导大力支持一起构成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杰赛普”是全英文的国际法模拟法庭比赛,对参赛者的英语水平、法律检索和应用等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自2016年九月份招收队员至2017年二月份比赛开始,队员们在自行组织下完成了对赛题持续性的、高强度的学习研究。在出赛题后,研究案件、撰写纯英文上诉状和练习口头表达,使得熬夜更是成了家常便饭。虽然处于课业和比赛的双重压力下,备赛过程漫长且辛苦,但队员们始终团结在一起,相互鼓励,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并最终获得了丰富的成果。廖诗评老师更是牺牲了很多个人时间,全身心投入比赛,为我们提供指导和组织训练。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参赛队员得以在有限时间内快速提升自己的逻辑分析能力、英语法律文书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最终形成实力强劲的队伍,取得优秀的成绩。


四、经费使用情况


本次竞赛共花费金额11439元,目前由学生自主负担,具体经费使用情况如下:


住宿费3159


比赛用材料费600


合计11439


五、经验、困难与展望


第一,学院领导重视居于基础地位。本次“杰赛普”备赛获得了学院的大力支持。无论是给比赛队提供讨论和模拟的房间,为队伍提供经费支持,还是为备赛邀请擅长实务的外援为队员提供指导,学院的支持构成了队伍得以顺利运行、并最终获得优秀成绩的基础和保障。


第二,做好备赛的时间规划。如前所述,“杰赛普”对参赛者无论是英语水平还是法律素养要求都很高,所以为了充分地应对比赛,备赛将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时间规划应当科学合理。在本次备赛中,自五月份新队员入队后,参赛队就开始组织了对往届赛题的分析和评述,且在随后的几个月内有条不紊地组织队员学习比赛的相关内容,其间夹杂法律检索和文书写作的训练,并从2017年一月份开始展开了对往年赛题的模拟训练和集中的口头训练。如此的安排,使得队员各项能力获得了稳步的提高,并在比赛开始前就已经处于良好的状态。


第三,做好上下届的经验传承。对于模拟法庭比赛来说,往届的参赛经验是无比重要的财富。我们在比赛之后很快投入到总结备忘录的撰写工作中,为下一届提供指引和帮助。


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正视参加杰赛普国际模拟法庭竞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其一,比赛备赛周期长,准备工作繁重,需要参赛队员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牺牲日常学习时间。建议学院参照武汉大学等学校的作法,专门开设一门以模拟法庭比赛为导向Moot课程。如是一方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更高效地组织队员学习相关知识并积极备赛,另一方面课程本身可计入学分以减轻参赛队员的课业负担。


其二,学院对学生参加比赛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在保研评优中杰赛普等国家级比赛的加分明显小于同类市级比赛。长远来看,如此政策不足以鼓励更多有能力的同学参与到比赛中来,为学校和学院争取更多荣誉。


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代表队也将会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不断探索更为有效的前进道路,不断实现自我突破,积极争取更多的荣誉。 


重庆理工大学


模拟法庭工作总结


重庆知识产权学院于2017年11月1日开始举办2017年重庆理工大学“知产杯”模拟法庭大赛,由重庆知识产权学院大学生科协承办,经济金融学院大学生科协、管理学院大学生科协、会计学院大学生科协协办。本届模拟法庭大赛面向重庆理工大学全体学生,共历时40日,吸引包括重庆知识产权学院、经济金融学院、管理学院、会计学院等文科学院,以及应用技术学院、理学院等理工科学院在内的共31支队伍参与并进行了24场模拟法庭比赛。


本次由重庆知识产权学院主办的第一届模拟法庭大赛就取得了全校师生的积极参与和认可,参赛选手首先通过在学院内的比赛选拔,每个学院仅有两支队伍能够晋级进入校级复赛,在复赛中又有六支队伍遭到淘汰,只有六支队伍进入到最终的总决赛,竞争可谓相当激烈。最终,在各小组的精彩表现中,共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个人风采奖、最佳文书奖等多个奖项。


本次模拟法庭比赛得到了学院领导和老师们的支持,共有数十位重庆知识产权学院的专业老师参与到模拟法庭比赛当中担任评委,并且作为每场的审判长,结合大陆法系的法庭审判特点,老师们的专业法律知识和工作经验为包括选手、观众在内的所有同学展示了更加真实的庭审现场,以一个专业律师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参赛选手。案例方面更是选取了包括江歌案、滴滴打车案、红黄蓝幼儿园案、我国首例代孕案、庆丰商标案等在内的多件著名案例,以民事案情和具有我院特色的知识产权案例为主。


重庆知识产权学院结合自身特色,除开展模拟法庭相关课程以外举办模拟法庭比赛活动,让同学们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在比赛中进一步开展模拟法庭教学工作,将学习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学习,相辅相成,寓教于乐。同时本次比赛面向重庆理工大学全体同学,让其他学院同学也能有机会参与到模拟法庭当中来,让同学们在对法庭好奇的同时感受到模拟法庭、法学文化的魅力,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学习法律文书写作能力,在法庭上灵活思辨、展示诉讼策略,以实践性教学方式,让同学们了解法律文书撰写,了解审判流程,了解法律,不仅知道法律条文,更要像律师一样思考、像律师一样从业。


在模拟法庭比赛之后,重庆知识产权学院还以此为契机,选取在本次模拟法庭比赛中表现优异和对模拟法庭感兴趣的同学,组建模拟法庭兴趣学习小组,每周定期开展模拟法庭学习和讨论,让法律成为一种信仰。


本次模拟法庭比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理论知识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0%86%E8%AE%BA%E7%9F%A5%E8%AF%86>向实践技能转化,旨在克服传统法学教育的弊端,推动职业素质教育,在学习法律专业领域知识的同时谋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学生崇尚法治精神、追求公平正义和维护清正廉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大连医科大学


模拟法庭工作总结


大连医科大学法学系2017年的模拟法庭活动,依托我校设施齐全的模拟法庭实验室,通过案情分析、角色划分、法律文书准备、预演、正式开庭等环节模拟刑事、民事案件的审判过程,以模拟法庭课堂、模拟法庭比赛、普法宣传周等多个活动为支撑,致力于培养医学法学相结合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一、模拟法庭课堂


2017年第六学期的模拟法庭授课面向2015级法学专业本科学生,授课内容包括理论讲解和实训模拟,充分锻炼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本年度模拟法庭课堂的期末考核中,指导教师选取了一个民事案例,采用自由分组的方式将学生分为三组,每组学生都按照法庭队、原告队、被告队进行了角色划分,并对各组队员进行了法律文书、庭审程序、庭审环节等方面的教学与培训。在模拟法庭课堂结课考核中,由各组同学分别按照民事案件第一审普通程序进行了公演,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二、模拟法庭比赛


大连医科大学法学系模拟法庭活动开展以来,通过模拟法庭课堂的教学、培训和选拔,培养出一批优秀学生,并在历年的各级模拟法庭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2017年10月的辽宁省大学生模拟法庭大赛中,我校法学代表队获得了团体亚军、最佳团体奖、最佳法律文书奖、最佳个人、最佳指导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也成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创办以来唯一的连续四年挺进八强的院校。2017年11月,我校法学代表队又在吉林大学举办的2017年“功承杯”东北三省普通高等学校模拟法庭比赛中再创佳绩。


三、普法宣传月模拟法庭公演


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的讲话号召,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引导青年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大连医科大学法学系在普法宣传月期间举行了两场模拟法庭公演。公演主要由2016级法学系同学承担,并邀请了部分临床医学专业、药学专业同学参与其中。通过对涉及医疗的民事和刑事案件的模拟法庭公演,学生对法律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为我校医学生在其职业生涯中遇到相应问题时该如何处理,上了一堂生动的普法宣传课。


模拟法庭活动是法学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专业培养的重要指标,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和娴熟掌握法学知识、审判技巧、庭审程序,是锻炼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教学方式,更是专业应用型发展的重要标志。在未来的日子里,法学系将继续秉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富有职业素养的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的理念不断向前,再创佳绩!


广东财经大学


模拟法庭工作总结


作为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试点基地之一,我院十分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将模拟法庭训练纳入整个教学计划,使之规范化和合理化。模拟法庭分为刑事模拟法庭和民事模拟法庭两大类,按照先组织刑事模拟法庭,接着举办民事模拟法庭的顺序进行。每个班级在该课程中至少开展3个刑事案件、3个民事案件的模拟开庭,使每一名学员在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中都担任一名角色,并完成从庭前准备到出庭的全部任务。


模拟法庭训练活动的开展,不仅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一次检阅,也是对学生文献检索能力的一次考验,同时也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一次难得的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突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使老师和学生在活动的开展中就专业学习进行交流与沟通,起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这种活动,使得每一位学员都有了参与的机会,真正地提高了学生们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也是对他们团队协作精神的一次考验,是对他们组织能力的一次检验。模拟法庭训练已经成为我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必修课程。


江苏师范大学


《模拟法庭》课程实施方案


一、模拟法庭课程的性质与学分


1.《模拟法庭》为法学专业实践实训类选修课程。 


2. 模拟法庭课程为2学分课程。


二、模拟法庭课程开课学期


该课程为全学年开设。开课学期为第四、五学期。


三、案件的具体运作流程


1. 开课第一、二周,讲解相关理论知识与案件流程,分配案件角色,公布纪律要求与考核标准,分配实验小组,确定各小组的指导老师。每一小组由一位指导老师指导。


2. 以10人为1实验实训小组。每个小组负责1个案件的模拟庭审。每个小组内分为法官组(内含书记员)、原告(公诉人)组、被告组。


3. 第三周开始,指导老师将案件的原告方原始证据材料交给原告组。由原告组准备,1周内原告组将起诉状及副本、证据目录及主要证据复印件(包含证据名称、证明对象、证据来源等)等起诉材料提交法官组。


4. 法官组按照规定登记立案,并在1周内向被告组发送起诉状副本及相关材料。指明被告按照法律规定的时间提交答辩状、举证权利、风险告知、开庭时间等诉讼应告知事项。


5. 被告组收到答辩状后,1周内向法官组提交答辩状。


6. 按照规定时间开庭。开庭时间大致安排在第10-12周。本时段为本学期模拟法庭课程庭审活动集中展示周。开庭前的宣传与庭后报道均与此时段相适应。


7. 庭审时书记员应制作庭审笔录。庭审结束后一周内,双方当事人应提交代理词。庭审结束两周内,法官组出具裁判文书,并送达当事人。


8. 庭审时应同步录音录像,在庭审结束后由书记员组制作电子数据保存庭审资料,并将该资料与案件卷宗一起归档保管。


9. 模拟小组不同角色之间的相对隔离性。为保证案件庭审的真实性和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要求不同角色(原告、被告、法官等)之间未经法官组许可,不能进行接触,只能自己进行现有材料进行准备。


10. 开庭时应严格按照相应案件的完整庭审程序展开,同时,法官组应当庭宣判,以考核法官组对程序与实体问题的把握程度。庭审展示与比赛结果,均依据完整的庭审规范与当庭裁判情况进行打分,并确定模拟法庭大赛及展示活动的奖项。


11. 由书记员负责案件材料的整理、装订与归档等工作,第16周上交全部卷宗。


四、案件的选取


1. 每个小组的模拟案件由指导老师选择。


2. 模拟案件既不宜过分简单,也不宜过分复杂,应适合本小组学生能力,并符合实践教学需要。


3. 模拟案件应选用真实案件,或经过精心改编的影响性案件。


4. 模拟案件应保证没有在互联网或其他媒介上公开过裁判文书及其他文书,以利于训练学生办理真实案件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指导老师的申报与遴选


1. 鼓励每位老师自愿申报开设模拟法庭课程。


2. 每次开课申报的教师数量超过需要的人数时,由学院根据情况遴选教师。


3. 每个开课班级的指导老师中,有一位兼任专门管理人员。


六、专门管理人员的职责


1. 负责统筹协调安排模拟法庭课程的开设与运行管理。


2. 负责第一、二周统一授课工作。本时段鼓励邀请法官等实务人员参与授课工作。


3. 负责催促各指导老师按照预定的时间组织模拟庭审的各种程序和活动,并协调安排最终的模拟庭审开庭活动。联系、组织与落实各法院示范庭审活动,每学期至少在模拟法庭开设一次示范庭审活动。


4. 负责催促各指导老师就自己指导的模拟案件材料的装订与归档工作,并按照将各案件的卷宗收集归档,以备检查。


5. 负责组织协调每一个模拟庭审与示范庭审案件开庭之前的宣传与开庭后的报道工作。开庭前的宣传方式一般为海报、学院或学校的电子显示屏、网站等媒体的公告。开庭后的报道方式主要是安排书记员组或其他相关学生撰写通讯稿并发布在学院、学校网站以及其他媒体。


6. 负责在模拟法庭案件庭审时,邀请法官、律师等实务人员参与模拟审判活动,并由实务人员在庭审结束后进行现场点评、指导。


7. 组织学生参加示范庭审活动,并负责庭审活动的摄录管理与资料保存、归档等事务。


七、指导老师的职责


1. 负责自己指导小组的学生的全程授课与指导工作。


2. 负责自己小组学生的案件分配与程序运行管理。


3. 负责指导学生每一过程中的知识传授、问题解答与过程管理。


4. 负责每一阶段各当事方法律文书的检查与指导工作,负责并保证庭审活动高质量地完成。


5. 与专门管理人员协商确定拟邀请参加模拟庭审的实务人员。


6. 与专门管理人员协商确定自己小组模拟庭审开庭之前的宣传与开庭后的报道工作。开庭前的宣传方式一般为海报、学院或学校的电子显示屏、网站等媒体的公告。开庭后的报道方式主要是安排书记员或其他相关学生撰写通讯稿并发布在学院、学校网站以及其他媒体。


7. 负责指导学生将案件以合乎法院卷宗的标准装订与归档。


八、指导教师工作量的认定及考核


1. 学院将根据案件卷宗评估每位指导老师的教学质量并给予相应教学工作量的认定。


2. 每位授课老师在符合各项要求、并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每学期计算课时量原则上为24课时。


3. 每学期模拟法庭专门管理人员课时量原则上为36课时。


九、其他未尽事宜,由法学院办公会讨论决定。


十、本方案的解释权归法学院。


江苏师范大学法学院                                       2017-6-6


第二届“李荣杯”模拟法庭大赛暨课程展示系列活动(二)


2017年12月21日,法学院第二届“李荣杯”模拟法庭大赛暨课程展示系列活动在模拟法庭继续进行。


在上午场的比赛中,共有两个模拟庭审案件,分别是陈真对于曾工作的南通市国税局第五分局提起环境侵权之诉和王洋诉石良和邢杰民间借贷纠纷案。徐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民庭副庭长林佳锟法官作为特邀评委到场观摩并进行点评,担任评委的还有周海老师和沈玉堂老师。参赛方为徐学银老师指导的小组和陈璞老师指导的小组。


上午八点半,身着正装的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和法官依次入庭。法庭纪律宣读结束后,法官法槌一响,双方就案情展开激烈辩论,立论充分,质证清晰。同样精彩的还有评委点评,林佳锟法官充分肯定了同学们庭审过程中的反应能力和对案件的准确定位。同时也指出同学们在庭审中法槌使用、关键字词运用中的不足。周海老师和王玉明老师也对同学们给予了专业性的指导。经过评委的评选,杜曦瑜和李珈同学获得优秀诉讼代理人称号,赵浩然获得优秀法官称号,余俊峰获得最佳当事人角色,陈璞组获得一等奖,徐学银组获得特等奖。


下午的两场比赛在两点整准时开始,分别是尤春华环境纠纷案和李严、冯昊涉嫌绑架罪、非法拘禁罪案。徐州市泉山区人民法院民庭庭长赵增尧作为特邀评委到场观摩,担任评委的还有徐学银老师和陈璞老师。参赛方为王玉明老师指导的小组和周海老师指导的小组。


比赛过程中,双方分工明确,陈述证据逻辑严密、吐字清晰,充分展现了法律人的风采。在点评环节,赵增尧法官肯定了同学们扎实的法学基础和对案情的透彻把握。在案情选择上,选择焦点众多的案件更是展现了法学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经过评委的评选,苏意涵获得优秀诉讼代理人称号,吕旺获得优秀公诉人称号,徐清云获得优秀法官称号,冯恬获得优秀当事人角色,周海组获得团体一等奖,王玉明组获得特等奖。


第二天的模拟法庭大赛至此结束。同学们通过亲身经历案件的审判过程,将所学的法学理论同法学实务相结合,体现了新一代法律人知行合一、勇于实践的良好精神风貌。我校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也在丰富多彩的法学实践教学的深入中更上一层楼。


第二届“李荣杯”模拟法庭大赛暨课程展示系列活动(三)


2017年12月22日,江苏师范大学法学院第二届“李荣杯”模拟法庭大赛暨课程展示系列活动在法学院模拟法庭继续进行。这是持续三天的比赛与展示活动的最后一天。这次比赛很荣幸邀请到现任清华大学法学院学位委员会主席、中国法学会法理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模拟法庭专业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法学院原院长王晨光教授对本次比赛及课程展示活动进行指导。


第三天的比赛分为上午下午两场,一共涉及四个案件:用文贤诉吴宇宁未成年人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王茁、吴娟诉贾圆圆、丁吟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王芝诉王胜等人的继承纠纷案。四组参赛成员依照诉讼程序法的规定,紧扣案件的焦点,围绕案件主要待证事实举证针锋相对,立论有据,论证充分,语言流畅,逻辑性强,并且能够就案件主要争议事实展开自己的论点,语言表达清楚,体现了我院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知行合一、勇于实践的良好精神风貌。


上午两场比赛结束后,评委周洪生、唐其宝、张春艳老师都对比赛作出点评,给出中肯建议,希望能够以后就法院现行案件就地判案,使得内容更加丰富,精彩。


下午两场比赛结束后,王晨光教授就庭审活动的相关情况作出评价与相关指导。他指出现阶段国内模拟法庭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表演成分多;模拟法庭大赛受益人数少。同时,他高度肯定了我校模拟法庭实施方案的先进意义,指出我校模拟法庭课程实施方案有效克服了国内模拟法庭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希望我们能为全国模拟法庭课程的规范化、制度化作出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另外,王教授还详细介绍了国外法学院实践教学的状况以及我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发展趋势。他强调,在法学的教育问题上,要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培养出真正高素质的卓越法律人才。


之后,经评委打分,评选出当天的优秀法官欧阳欣慧、龚芮;优秀诉讼代理人张金婷、冷潇、段春婷;优秀当事人苏业城、陈明蕊;张杰组、唐其宝组获得团体一等奖;逯雨刚组和张春艳组获得团体特等奖。历时三天的模拟法庭大赛也就此落下帷幕。


本次模拟法庭大赛的成功举办,离不开我院15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密切配合,各组指导老师辛勤付出,更离不开法学院领导和关心法学院发展的社会人士大力支持。相信在王晨光教授的指导和法学院各位老师的努力下,江苏师范大学模拟法庭大赛暨课程展示系列活动能够不断改进,从而形成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的“江苏师大模式”,为我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作出探索和示范,使我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工作更上一层楼!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国第十五届Jessup国际模拟法庭全国选拔赛


2017年2月25至27日,第15届Jessup国际模拟法庭竞赛中国赛区选拔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四十九支队伍参赛。我校代表队在初赛的四场比赛中胜三负一,队员们的优异表现得到了法官们的一致认可,最终荣获二等奖。


法学竞赛的“奥林匹克”


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辩论赛(Philip C. Jessup Moot Court Competition)由“美国国际法学生联合会”(International Law Students Association)创办,自1959年开始,是全球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模拟法庭竞赛,被誉为国际法学界的“奥林匹克竞赛”。


每年Jessup模拟法庭竞赛的模拟案例都会选取国际法最前沿的热门问题,对争议点的研究常常涉及国际公法的方方面面。因此,对于队员研究能力和时间精力投入的要求都很高。同时,经过半年高强度的备赛,不仅培养阅读和提取英文信息,进行法律检索及书写英文书状的能力;针对庭辩(Oral Pleading)的准备对于思维能力和英文表达能力也有很大提升,是法科学子打开国际视野,生动地了解国际社会的宝贵平台。


我校从2013年开始参加Jessup比赛,每年从三四月开始面向法学专业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第一轮选拔,再通过层层培训和筛选,最终确定当年的参赛队伍。


今年我校Jessup代表队的队员在10月正式确定,由法学院邓烈老师总教练,由参加过两届Jessup,目前在我校攻读国际公法专业的研究生余璐作为助理教练,参赛队员有2014级本科生方傲兰,2013级本科生高卿、高璐、杨斯浩及知识产权学院研究生汪静。


法学院国际法模拟法庭法庭辩论队


在徐涤宇院长和肖崇明书记的支持下,法学院国际法模拟法庭辩论队自成立至今,每年通过招新和训练营选拔队员参加包括“杰赛普”(Jessup),国际人道法(IHL)、“拉赫斯”(Lachs)国际空间法等多项国际法模拟法庭竞赛,均取得过优异成绩,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高外语水平、专业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优秀学生。在2016年的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中,我校代表队以小组第一的成绩晋级决赛,最终获得一等奖,两位队员许灵铭、覃曦菡均获得最佳辩手,此外还获得“最佳书状奖”;在CASC国际空间法的比赛中,我校代表队获得亚军,队员纪晓彤和朱航分别获得“最佳辩手”和“优秀辩手”的称号,他们将继续征战今年4月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举办的亚太区竞赛。


首届全国高校海洋法模拟法庭邀请赛


2017年4月8日—9日,在法学院的支持下,我校以法学院国际法学系邓烈教授为教练,2016级研究生余璐、2013级本科生杨斯浩、2014级本科生祁子沐、贺雪冬以及2015级本科生朱美琪、徐也茜为队员,2015级本科生李森涛、余家浩为研究人员的代表队,在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承办的首届全国高校海洋法模拟法庭比赛中取得了全国六强的优异成绩。


首届全国高校海洋法模拟法庭邀请赛由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及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共同举办,大赛开创了国内海洋法模拟法庭比赛的先河,是目前国内同领域竞赛中规格最高的赛事之一,旨在加强高校学生对海洋法的学习以及国家海洋权益的关注。比赛模拟国际海洋法法庭审理程序,以英文为竞赛语言,并邀请国际海洋法法庭法官、国家相关部委高级官员、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等担任裁判。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外交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等13所高校的代表队参与了本届比赛。


此次模拟法庭比赛的案件审理程序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书状材料的提交,二是口头程序的模拟。模拟庭审的案情为两国存在海洋划界争端,争议核心为海洋划界中划界方法的采用问题,国际海洋法法庭对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是否拥有管辖权的问题,以及依据公平原则海域中相关岛屿、捕鱼活动、油气活动等对海洋划界的影响问题等。


面对国际模拟法庭传统强队外交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我校队员沉着细致,冷静应战,对法官的问题做了全面、深入的回答,最终获得总排名中口头程序第三名的好成绩,充分展现了中南大学子学理扎实、自信从容的风采。


在近三个月的备赛过程中,指导老师和参赛队员们克服了领域新、资料少、争议大等诸多困难,不断充实,在为我校争得荣誉的同时,也扩展了我校国际模拟法庭队伍的研究领域,为我校成为国际模拟法庭强队添砖加瓦。


第十一届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


12月1日至3日,在法学院的组织下,以国际法学系邓烈教授,2014级本科生许灵铭为指导教练、以2015级本科生苏诺、李森涛、程欣怡和朱航为队员的代表队,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和上海交通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中国大陆赛区取得全国一等奖。继2016年第十届比赛以来,我校连续两年获得该项赛事全国一等奖,提高了我校在国际模拟法庭赛事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展现了我校法学一流学科的实力。


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是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办的国际性模拟法庭赛事,始于2007年,以英文为比赛语言,该比赛也得到了亚洲和太平洋沿岸各国现任法官、法学专家、驻港外国领事和执业大律师等各界的关注和支持,是目前我国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模拟法庭竞赛之一。本届比赛为有史以来参与队伍最多、规模最大、竞争最激烈的一届,总参赛人数超过160人,参与学校包含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33支队伍。比赛中,选手们分别代表国际刑事法院的检察官和辩护律师,就武装冲突的情况下对攻击平民、武装人员保护等问题,用英文围绕《罗马规约》、国际人道法及一般国际法知识向法官作口头陈述。


我校代表队在本届比赛中发挥出色,先后遇到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复旦大学,闯入八强,最终荣获中国大陆地区一等奖。我校代表队的表现也得到了多位法官、教授和律师的充分肯定,展现了中南大学子的风采。


英文国际模拟法庭赛事历来是各法学院校展现优秀法科学子的重要平台。我校国际模拟法庭队伍的指导教师与队员,一直以来秉承注重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实务法律能力,每年通过模拟法庭训练营和招新面试,招收我校专业知识扎实且英语能力优秀的法科学子。此外国际模拟法庭队伍十分注重薪火相传,本次比赛也得到往届参赛选手余璐和覃曦菡的大力支持。


本次参赛队员克服时间短、任务重、资料缺等重重困难,在不影响正常课程学习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竭尽所能,历经近4个月的不懈努力完成诉状的撰写及提交工作,并用近20天完成了辩论环节的演练工作。通过国际模拟法庭训练,学生不仅拓展了相关法律知识和理论,在法律写作、法律适用、法庭辩论和法律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能力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第十四届CASC杯曼弗雷德·拉克斯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竞赛


12月23至24日,在法学院的组织下,我校以法学院国际法学系雷益丹老师为指导教师,2014级本科生纪晓彤为指导教练,法学院2016级本科生周佳妮、茹梅昊,2015级本科生朱美琪和2017级研究生蔡胜兰为队员的代表队,在第十四届CASC杯曼弗雷德·拉克斯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竞赛中斩获佳绩,获得答辩方最佳书状奖和全国二等奖,体现了我校中南学子的风采。


第十四届国际空间法模拟法庭竞赛国内赛由中国空间法学会主办、北京理工大学承办,外交部条法司指导,并由来自外交部条法司、香港大学、国家法官学院等空间法领域资深专家学者组成的专业化团队担任法官。来自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的代表队参加此次比赛。


本届辩论赛议题聚焦外空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外空网络战等法律前沿问题,全英文辩论赛对参赛队员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我校参赛队伍在2017年上半年就加入了国际法系组织的英文模拟法庭训练营的日常训练中,自8月全球赛题公布之后即投入到紧张的比赛准备中。长时间的投入训练,让队员们在法律信息的检索、英文文献资料的阅读、英文书状的文字表达以及英文的口头辩论能力都有了极大提高。在本次比赛中,作为所有参赛队伍中上场选手年龄最小的队伍,我校队员拿下了答辩方最佳书状这一重量级奖项,并获得全国二等奖,展示了中南学子扎实的法律功底和敢打敢拼的竞赛风貌。


本次空间法模拟法庭竞赛取得的佳绩,是继十一届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之后的又一佳绩,也是我校邓烈老师、雷益丹老师指导的英文国际模拟法庭训练卓有成效的体现。从我校英文模拟法庭辩论队走出的队员,纷纷被保送至北大、人大等名校研读研究生,或被哈佛大学法学院、加州伯克利分校、乔治城大学、华盛顿大学、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荷兰莱顿大学、香港大学等名校录取。欢迎我校更多的优秀学子加入我们的队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