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侯明明:你为什么偷偷摸摸的读书?

2018-04-15 学术之路

作者:侯明明,吉林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研究生。


在大学校园的路上,我经常会遇到或者亲历如下场景:


场景一 :A同学在路上遇见B同学问道:干什么去?B同学回答:出去趟(一般是指出学校)。A同学又语:什么出去,肯定是去上自习吧?!好孩子,真爱学习!B同学回答道:没有,出去逛逛而已。(事实是,两人交错而过,B同学迂回的走进了教室,而A同学也刚刚从自习室回来)


场景二:清晨,C同学偶遇D同学问道:又去看书呀?整天看书!大学霸!D同学无奈的冷笑下,匆匆离开。(事实是,C同学几乎整天都泡在导师的办公室里看书,比谁都在努力的学习,却装出一副堕落不努力的样子,而且常常“嘲笑”那些穿行于宿舍与教室的“读书人”)


这样看来,我们在表达自己对“读书”看法的时候,却往往心口不一。有的学生(包括研究生),常常上自习,却不愿意让别人看到;有的学生,自己常常读书,却还用一种“鄙视”的语气“嘲笑”说别人是爱读书的好孩子。不知何时,读书成了一种刻意隐藏的行为;不知何时,努力成了一件为人不齿的事情!不知道你为什么要偷偷摸摸的读书?不知道你为什么要隐藏自己的努力?好似让别人看到了你的努力就像泄露掉隐私一样,变得诚惶诚恐!


我想这可能源于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对于失败的恐惧;第二,获得别人更高评价的欲望。对于第一种心理而言,即使失败了,对于自己,可以安慰自己说别人也不知道自己付出了那么多,没有人会嘲笑自己的失败;对于他人而言,认为此人的失败是很正常的,因为此人没有付出很多,很可能还安慰此人说,如果多付出点,就会成功了。对于第二种心理而言,也算是人之常情。因为从人性上讲,人人都是社群性的动物,在一个群体当中,就必然会欲求得到他人的赞赏,而这种赞赏越高越好。如果自身的努力没有被别人“看在眼里”,自己不是别人评价中的“高分低能学霸”,那么当自己登上领奖台或者在某个核心期刊署上自己的名字时,别人那赞赏的目光也许会更聚焦一些,别人高高竖起的大拇指也许会更多一些。


但是,这两个维度的心理真的那么值得推崇吗?虽然他们都是人性使然,但人性中也有“恶”的成分,不管是对于失败的恐惧还是欲求获得他人的过度欣赏,都是一种人性中“原罪”之恶,它让很多的大学生(特别是研究生)陷入到了亚健康的病态当中,它让学生把太多的精力放到了“自我”之外,过度的在乎外界的评价,让外界的标准占据了自己整个世界,反而陷入了一种丧失“本心”的尴尬境地。


更为可悲的是,我们的学生每每听到“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这种“心灵鸡汤”,却不屑一顾,嗤之以鼻,缺乏深入的思考。“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又何止是心灵鸡汤那么简单呢?!我们可以追溯至中国宋代的陆王心学,虽不至“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高深境界,却可以减少外部因素对自身行为和思想轨迹的干涉。如果想做一个理性且能够独立思考的人,那么多的遮遮掩掩反而会让自己投鼠忌器,错过很多本该坚守现在却因流失而倍感惭愧的时光。


最后附录几张法学学术界大咖的序言和后记,也许会有更加直观的理解:


1.波斯纳:《超越法律》,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译者序第6页。



2.王申:《法官的实践理性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后记第743页。



3.王国龙:《守法主义与能动司法》,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后记第304页。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2018年博士生入学考试复试通知

环境法学与刑法学的对话 | 清华环境与能源法论坛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2018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名单

2018年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比赛日程安排及志愿者招募(15名)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8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成绩查询及复查的通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博士后招收简章

郑州大学法学院2018年博士研究生复试通知

第五届自由贸易试验区司法论坛征文公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