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梁木生:看清时代,认清自己,读书!

学术之路 2021-03-08



这是这个民族最大的挑战,但不是没有应对之策,因为它有自身演变的规律的,既然如此,那就有一个轨道支配着这个民族演进的进程,我们能够抓住这个规律与轨道,又何谈不在理性中迈向现代化的未来呢?全民意识不是呼吁觉醒的,而是利益推动的,当这个体制下所推行的市场博弈的利益机制,导致大多数民众的比较利益受到越来越严重的侵害时,还会麻木吗?现在,这个市场的利益博弈已经呈现出一个美好的未来曙光,这曙光你要看清也许读书能够做到。


一、简释读书


首先,需要界定的是,这里的所谓读书肯定不是读教科书,因为即使不读书,那几本教科书也是要强迫你读的,至于为何说读教科书不是这里的读书,全在于那是规定动作,与完成任务无异,因此那不叫读书,可以叫做学习,学习那规定的知识与意识形态。然而,进入大学,就靠这完全规划好了的系列教科书,就能够成长为一个人才,尤其是人文社会类的人才?即使那理工科的也是需要人文素养的提升,而那理工科的系列教科书能够供给吗?大学教书也这么多年了,我是一直怀疑甚至不满的,因为它在塑造大学生的价值观上是缺位的,在建立大学生系统、理性认知社会与人的知识体系上是误导的,在训练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上是低效的。所以,这里的读书当然是指一个大学生,以上大学培养自我成为一个具有专业的人才为目的,以自我模塑为一个具有系统专业知识且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为目标的读书,那个读书就是读除教科书以外的书。


二、怎样读书


这里的读书着重于人文、社会类学生的读书,至于理工科学生的读书也是需要这样读书的,只是耗费的时间与读书的重心有些差别吧!

文科的大学生,总体而论需要在确立自己价值观(这也是读书的产物)的基础上着力培养三大能力:认知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其中认知能力是第一位的,如何提高,大量读书,系统读书,多元化读书,是基本途径。无论哪个专业,要想立志有所作为,要想获得其与志向匹配的能力与水平,读书需要融汇贯通,多视角认知世界,应当形成一个历史、经济、政治、法律几大学科的系统读书方法,同时是原理与专著结合的递进。所以,提倡系统阅读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专著,形成个人完善的知识与理论体系,进而认清自己和社会,找到自我定位,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至于怎样读书,还是从历史、经济、政治、法律的逻辑逐步递进,只是读史不要像研究那样读,也不能急功近利,祈求几本书就能达到什么水平本身就是那功利主义的应试教育导致的误导之一。这读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先看历史才可以加深对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的理解,读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的原理与专著有助于快捷、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专业知识与理论。当然,真正需要下功夫的还是阅读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的理论与知识,包括原理与专著,尤其是是经济学,所谓经济学帝国主义在于每个人都是利益主体,市场经济告诉了一个人是如何通过市场创造财富,又如何实现利益的,这个对于你认清今日社会与时代,尔后认清自己太重要了。


读史书形成了问题意识,再看专业教科书与专著,读书就是以运用为目的,能够学以致用,学起来更有效果。例如,徐中约对于中英鸦片战争爆发的复杂原因的分析,爆发后引发的后果的分析,这才是读史的要义。我的读史建议中没有要读中国传统史学专著的,多是当代史学大家写的那种历史,这一点大家要非常清楚,因为我是要大家建立历史观,而不是研究历史。不是要做学问的读史,所以不必看那种《史记》、《资治通鉴》之类。因此,那种一上大学就开列一大批经典专著,直接进入专著阅读范畴,我是不赞成的,这样的后果一是读不懂直接受到打击而放弃读书,二是扭曲心态而否定读书的价值。当然,这只是这是一家之言。


读书的效果需要检验,这个检验一是写读书笔记,二是与人交流、讨论,这两个环节缺一不可,我称之为积极读书,至于如何讨论与写作,本身就是一个能力提升的过程,写作锻炼写作能力,讨论锻炼表达能力。


读书,一般建议大一读史,大二读经济学,大三读政治学,大四读法学。不论你将来做学问还是做实务,都要具备系统而扎实的知识与理论基础,这个就需要系统掌握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的理论与知识基础,这是成就外王的,至于哲学、文学则主要是练就内圣的。


曾经推荐过好多次了,这次在这儿再推荐一次,希望大家认真看待。这里无论哪个专业的,要想立志,要想获得其与志向匹配的能力与水平,这个书单上的书目建议系统读一篇。我一向感觉,需要融汇贯通,多视角认知世界,所以,形成了一个历史、经济、政治、法律几大学科的系统读书方法,同时是原理与专著结合的递进。基于这个思路形成的书单,当然都是大家之作,不是那种被意识形态控制了的,因此即使史学也是大陆人写的基本没有推荐的——当然,近些年的史学家们写还是可以的,如张鸣、袁伟时、杨继绳等。先看历史才可以加深对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的理解,这些专著有助于快捷、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专业知识与理论。


一、史学:1、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万历十五年》2、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3、王亚南的《中国官僚政治研究》4、吴晓波的《中国历代经济变革得失》5、吕思勉的《中国政治思想史》6、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江村经济》7、钱穆的《国史大纲》(可看简写本)8、费正清的《中国:传统与变革》、《美国与中国》、《伟大的中国革命》,9、徐中约、蒋廷黻两个历史学家的《中国近代史》10、李剑农的《百年中国政治史》11、唐德刚的《晚晴七十年》(看简本)、《民国三十年》、《新中国三十年》、《袁氏当国》12、杨小凯的《百年经济史》13、汤因比的《历史研究》14、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15、加亚尔、德尚等《欧洲史》16、墨菲的《亚洲史》17、马丁、瓦塞尔曼的《拉丁美洲史》18、吉尔伯特的《美洲史》


二、经济学1、曼昆的《经济学》2、萨缪尔森的《经济学》3、亚当•斯密的《国富论》4、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5、张培刚主编的《发展经济学》6、张卫东的《新制度经济学》7、科斯的《企业的性质》8、柯武刚的《制度经济学》


三、政治学1、罗斯金的《政治科学》2、海伍德的《政治学》3、密尔的《代议制政府》、《论自由》4、熊彼特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5、达尔的《民主理论的前言》6、萨托利的《民主新论》


四、法学1、博登海默的《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2、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3、黛西的《西宪精义》4、《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判例》5、《宪法的精神》


这个数目单,是我多年总结的一个初步成果,不少同学按照这个读书,进步很快。 


愿天堂里没有病痛


梁老师一路走好

来源:武汉朝夕青年空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系2018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复试通知(含复试名单)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18年5月博士答辩公告

关于召开长江海商法学会2018年年会的通知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8年年会邀请函

《环境资源法论丛》征稿启事

证券法学研究会2018年年会通知——新时代中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法治体系建设论坛

2018年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优秀学术成果奖申报通知

“法定犯的基本理论与前沿问题暑期研讨班” 公告(免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