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 一个国贸专业走出来的徐特立奖学金获得者对法学的致敬

学术之路 2021-03-08

作者:祝凌云

来源: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

特别声明:本文未经原作者审核,未经原作者授权,特寻找该作者,学术之路愿赠送2本图书给该作者,以表达其对我们法学的热爱。也欢迎更多的学子向我们投稿(邮箱:1546783467@qq.com),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一个国贸专业走出来的徐特立奖学金获得者对法学的致敬


我是管理与经济学院2014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祝凌云,于2018年5月29日荣获徐特立奖学金。当时我以自己的座右铭“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巨海,不能限也。”作为徐特立奖学金答辩主题。而“有两样东西,我思索的回数愈多,时间愈久,它们充溢我以愈见刻刻常新、刻刻常增的惊异和严肃之感,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这句康德先生的名言则因法学双学位的教育历程成为我的人生信条。


我是一名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在第一次进入大城市,第一次进入大学,城乡差距所带来的冲击,让我体会到在经济上的落后感,和文化上的自卑感。入学前大姐让我牢记:志之所趋,无远弗届。鼓励着我将这份自卑感化作学习的动力。取得本科排名第二的好成绩,获得国家奖学金等一系列奖学金,并利用自己的奖助学金辅修了法学双学位。有人会说:专注于一件事已经很不容易了,本科专业的老师就劝导我专注于本专业的学习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将这份精力分散在另一个学科的学习呢?尤其是我在学术实践中主要集中于经济类方向,包括已经发表的SCI论文也是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也曾在北京市数学竞赛获得一等奖,可以说我已经在数理基础和经济学基础方面做好基础,也定好自己的学术方向——能源经济类。而自己的法学背景是空白的,法学基础为零。对于数据分析和经济学原理的痴迷远远大于对法律原理和法学精神的探究兴趣,那为什么在大二时期选择法学双学位呢?


主要出于两个契机:一是生活方面,二是学术理念方面。


在生活方面,我是一名来自于河南省国家级贫困县的学生,身边的人法律意识极其淡薄,于是出外打工讨不到工资,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人常在;家乡重男轻女的习俗极其严重,一些女孩子的受教育权无法得到保障;家暴现象也常有发生,人权意识极其淡薄;土地承包和债务处理问题上,由于倾向于口头约定缺失合同,促使更多人陷入道德困境中造成很多纠纷;在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时候,“民不怕被管理,但是害怕面对官员”,人情意识重于法律意识,能够送礼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走法律渠道。尤其是我所在当地政府主导的高速公路的建筑施工留下来的大坑积满雨水后成为近2米深的河沟,我那里的中学生放学经过那里不小心掉进去而溺水而亡,家里人因为唯一的孙子去世造成孩子的爷爷奶奶受大重大精神刺激而去世,孩子的父母也因这件事而离婚。可以说一个家庭悲剧起源于政府主导的建筑施工失责,事发前并未在那里树立一个警示标志,只在悲剧发生后才把警示牌子竖立在那个深沟前方。而孩子的家人维权意识淡薄,迫于当地政府的压力而放弃对孩子合法权益的维护。


纷纷乱象,让我对“人民权益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靠人民维护”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也让我意识到学习法学从而更深刻地了解本国法律的重要性。而法学生双学位恰恰提供了让“法律小白”成为一个懂法知法守法的人这样的平台。我想通过法学教育不断培养法治人才,通过法学双学位教育不断向社会输出跨学科的综合性人才,才能汇聚起法治建设的磅礴力量,才能解决我看到的纷纷乱象。


其次,学科理念的重塑,跨学科交叉的双重教育使我张开了对社会感知的新触角。当我们学有余力的情况下,为什么不去修法双学位呢?正如习总书记讲到“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让自己通过系统的法学教育成长为德法兼修法治人才,肩负起全面依法治国方略背景下重大历史使命。而法双教育让我在经济学背景下具有新的思维角度,提高了我观察事物、辨别是非、把握方向的本领。清华大学法学院原院长王晨光在《法学教育的宗旨》也提到法学教育内在的二重性,即职业培训性和学术研究性的二重对立。呼吁法学教育者应当具有足够的智慧以抵御这两种模式,以发展出法学职业教育的模式,它应当比医疗诊所更具有学术人文气息,比现在的研究生训练更具功能性。可以说在就读北京理工大学的法学双学位两年期间,不仅仅体会到法律职业者的精英意识和实践才能,同时法双老师很重视培养国民素质的通识性教育,也给有志于跨学科从事法学研究的同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如果有人告诉你法学双学位的法学体系不够完善,资源配置不够好,那不是真实的,在这里我学习和体会到很多东西:使我解释社会体系的理念重构,张开了我对理解社会的触角,逐渐学会用法学视角去感知这个社会,学会构建法治的信仰。当看到硕士研究生作为党员和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网络公开发布辱华言论,在聊天记录中称呼自己的母校为“野鸡大学”,更让我明白成为一个“德治兼法治”人才的重要性。还有于欢案件判决对考虑天理、国法、人情的全面衡量,让我吸收法双知识的同时更进接近社会生活,学会明辨是非,不再是两耳不问窗外事的死读书者,也不是恣意受媒体引导和网络屏蔽的“愤青”。空姐乘坐滴滴顺风车遇害,拷问网约车安全审查机制。法双教育让我学会思考:当经济发展的速度快于立法归置和规则的设立,社会环境的安全如何得到保障。学了法学之后对社会的担当精神更加融入我的生活实践中,对法治精神的愈发尊重。法双教育赋予我重新解读这些社会热点的视角,不再人云亦云。有了新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角度,这就是我学习法双的新进步。


在这里十分感谢陈姿含老师在教授法理学的同时向我传递精深的法理精神,让我了解法的价值框架和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与联系,更加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还要感谢秦雪娜老师对待法学严谨认真的授课风格,以及对待法学理论与学术观点包容与辩证的态度,这更加有利于树立我的论文撰写理念。感谢卢永琦老师在教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时对司法程序的解读让我受益匪浅,其针砭时弊的学者风度以及对司法在政治社会实践和表现形式更让人耳目一新。感谢郭德忠老师在教授知识产权法时对法条解读十分到位,同时其将法律应用到实践中的理念在其授课中时时刻刻都能够感受到,有利于我的课题提出。感谢余航老师张江涛老师在公司法、竞争法和国际经济法的教授,让我在解读有关外商直接投资审查法案时有了初步的学科背景和知识积淀,更有利于我对论文背景的阐述。在这里尤其要感谢我的法双指导老师李磊老师对我的包容与理解,不仅仅从论文方面指导我,促使我在法学论文撰写中不断精进对法学和法学学术的理解与把握,还在生活方面予以我深刻的指导,指出我的缺点,促使我走向更为优秀的道路,学会交流与沟通。


“让法治成为一种全民信仰”。电影《乱世佳人》中,当白瑞德驾马车带郝思嘉逃离亚特兰大的冲天大火,路上看见了一队南方士兵。郝思嘉说:“士兵真讨厌,真希望他们赶快离开这儿。”白瑞德回道:“我要是你,就希望他们多留一会儿,因为他们代表了最后的法律与秩序。”对于像我一样的同学,如果有时间有精力,选择法学双学位,成为德法兼修的学术人才,让法治成为我们心中的信仰!


助力高考,宣传母校,高校法学院宣传专贴!

关于法学教育,你收获了什么?

欢迎留言互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