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 最后一堂课 | 人生与宪法哲学
最后一堂课
6月14日晚上八点,夕阳收尽最后一丝余晖,明商楼0208内,坐着一群即将远行的学子,他们期待着韩大元老师为他们讲述的最后一堂课,在母校再与老师进行一次思想的碰撞。
韩老师在开场时幽默地说:“四年前我说要让每一位学生享受最好的法学教育,在毕业时绝不后悔,毕业时我会满足大家一切合理要求。在法律关系上我是要兑现承诺的。今年因为参加国际会议的关系,我不能出席毕业典礼,这是从教三十余年第一次不能出席,所以我来到了这里,用这样的方式兑现我的承诺。”
面对毕业以后未来的生活,每个人都有许多期待,在漫长的人生与规划中,充满了意外与风险,充满了与理想不同的现实,充满了挑战与考验。毕业生们又该怎样把握好自己?
“抓住宪法!把宪法提升为人生的哲学,在未来的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时,你就可以在宪法中找到精神的动力,宪法与你们同在。”韩老师如是回答。
人生中的宪法哲学是什么,为什么宪法可以成为人生哲学的根基?
宪法哲学能够指导生活,首先是因为宪法的核心就是人。“在人类历史上的所有发明之中,最伟大的是宪法。”如果没有宪法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人能否塑造其自由幸福的未来呢?
国家的统治需要基于宪法提供的正当性才能够展开,国家的行为需要依据宪法才能拥有其合法性。生命来到这个世界自始就有正当性,但公民的身份、权利的保障、人格的自由发展都需要宪法来确认并予以保护。从出生、成长直至死亡,只有宪法无时无刻不陪伴着我们。无论在逆境中,亦或是顺境中,尤其是丧失希望时,宪法始终给予公民以力量与信仰。宪法来自于人类,也回报着人类,始终把守护人的尊严作为其使命。从德国宪法第一条,到我国宪法的人权条款,人格尊严条款,都有着最伟大的思想——人类的尊严需要宪法的保护。回应人类尊严的存在,必须依靠宪法。如果用一个字概括宪法的哲学——那就是“人”,在宪法哲学中,人类是伟大的存在。
无论处于哪个历史阶段,人类都生活在稳定的预期与现实不确定的张力之中。尤其是现代风险社会,生活更是充满了不确定,如何把不确定的存在转化为稳定的预期?这就要依靠宪法,依靠法治。是宪法使人类生活、灵魂安定,并对未来充满期待,是宪法把多样化的价值汇聚。它承载着社会与人民的价值观、承载着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规划,它规范人的行为,保护人们拥有幸福快乐地分享今天生活的权利。“明天会比今天更幸福,这是宪法成为我们人生哲学的重要特征。”
韩老师拿出随身携带的宪法,告诉同学们,我们在形成宪法的过程中可以有各种各样的主张,但当它一旦形成了文本,我们就要尊重它、解释它、捍卫它。
宪法是控制人性欲望的哲学,这也是人类社会的基石。对拥有权力的人来说,利用权力的意识是难以自我控制的,必须依靠宪法约束权力的恣意。如果人的权力欲望没有法律的约束,公民的权利还能有什么保障?如果没有约束,宪法的效力也会流失,尊重宪法的人,信守宪法的人也会变成少数。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公共机关的权威也就不复存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宪法作为重要的哲学,也是中国社会所需要的”。
认真听讲的师兄师姐
放眼生活,宪法同样也是生活的哲学。宪法看似高高在上,而事实上它是融于我们生活中的。宪法的最高境界与核心精神是宽容。“国家需要宽容,人生更需要宽容。”宪法用宽容的精神,把社会共同体基本共识确定下来,让多样的不同意见在宪法文本中表现出来,让每个人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宪法关怀保护少数人的利益,让少数人的意见表现出来。同学们进入社会后,面对不同于校园生活的职场生活,面对物欲横流的时代,面对众多的选择,始终要有宪法的这种开放宽容的态度。
最后一个层次在于宪法哲学与未来的关系。人类始终是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是为了明天而生活的。谈到生命权与自杀的议题,老师认为自杀至多是一种自由但绝不是权利,我们生活在与他人紧密相连的共同体之中,对生命的自我放弃并不是共同体所提倡的。“我们需要活着,活着就有意义!”这是冯友兰先生《活出人生的意义》中的回答,也是韩老师给我们的教诲。“有人说,‘如果没有尊严,活着,干什么呢?’,只有活着才能知道有没有尊严。即使没有尊严,活着也有意义,因为只有活着才有动力去改变世界,维护尊严,让宪法来到我们身边。”在这个意义上,人类是充满希望的,我们是为了明天而活着。
人类未来面对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是气候、环境、能源、粮食安全、恐怖主义、难民、科技带来的新的不平衡或是什么。老师认为宪法来到世界是带着使命而来的,就是消除不平等、消除不正义、消除战争、消除贫困,让人类都能享受自由平等博爱,无论生活在什么环境中都感受到平等。
未来,究竟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宪法?韩老师在最后送给同学们自己写的一段话:
“生命只有一次,活着才有希望。但是各种挑战面前,我们如何选择我们的未来?
任何时候,大家不要忘记,宪法是我们生活的富有共识的哲学,宪法会消除你所面临的各种困惑。当你遇到困难无法选择时,宪法会为你提供一种选择,把不确定性变成确定性,展现美好的未来。
最后祝大家勇敢地、有自信地面对未来,面对现实,也希望大家快乐地创造未来。
人大法学院的精神会保佑所有人大法学院的学子。”
交流环节
随后进行了韩老师与同学们的交流环节
共同体的权利与个体隐私权的关系
在此环节中,韩老师就共同体的权利与个体隐私权的平衡问题讲到,科技确实是双刃剑,没有工业革命,人类发展进步不会那么快。但另一方面,因为科学技术的非理性,人类历史上才有了世界大战那么严重的人道灾难,才有了当代社会隐私所遭到的严重侵害。因此必须寻求隐私价值和科技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平衡。从共同体的角度来说,隐私权虽然一方面是个体可以选择的自由,但也是共同体的基本道德底线,如果基本隐私得不到保护,共同体是不存在的。我们不能简单的迷信隐私权的制度,要更多的防范技术的非理性,宪法就是更多关注如何预防非理性,“我们要相信宪法,宪法会控制科技的非理性”。生活的便利只是手段意义上的,只有宪法先做到保护人生活的主体性、尊严性,作为共同体的我们的人生才有意义。
宪法哲学指导人生
在与同学们的讨论中,韩老师进一步谈到宪法哲学指导人生的问题,他指出,真正的哲学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平民化的。生活常识才是哲学,哲学要回答人生观的问题。当一个常识被所有人都相信时,就是哲学。而宪法,就是凝结了所有的法律规范最终形成的哲学。对于宪法哲学中正义与不正义的问题, “我们不能因为恶性而放弃人道主义精神的善性”一句话久久留在在场同学们的心中。
信仰
而在提问环节中关于信仰的问题,韩老师这样阐述自己的观点:
“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世界,宪法保障每个人都拥有一个灿烂的世界。宪法保护每个人的精神世界、保护思想自由、宗保护教信仰自由,无论信仰什么都是宪法保障下的个人选择。
我是党员,是无神论者。入党是自己的选择,这是我的信仰,我选择了无神论,那就是我的信仰。但我们要平等的尊重保护选择有神论的人。所有人在价值世界里都是平等的。在宗教自由的保护上,每个人都忠于内心的选择感受,忠于自己的良心。有同学谈到宗教的知识,我们要学法律,学习宪法,也应了解圣经等不同文明的经典。虽然每个宗教产生背景不同,但是宗教也是崇尚和平的,宗教的世界里也有很多共性的东西,虽然有对世界的不同理解,但宗教里都体现着和平的理念。尊重宗教也是尊重世界的和谐。我们不要人为扩大宗教冲突、文明冲突,差异并不意味着对立。未来人类发展中宗教会越来越多样化,我们必须按照宪法的理念尊重他,只有宗教之间平等、合作,才能消除人类的冲突矛盾,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拥有一个地球。
当然,我希望同学们,无论是否信仰宗教,对我们的宪法都应有类似信徒对待圣经的态度,随身携带宪法文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疑惑,从宪法中可以获得一种价值的指引与判断。”
对于未来的生活选择
对于未来的生活选择,韩老师讲述了自己选择宪法研究的经历。他的老师当年的教导:“宪法是一种生活,是一种期待,是一种创造,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指引着韩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地从事宪法研究。而在最后一堂课上,韩老师用他的经历教导着即将远行的学子,“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人生的道路。每个人都是unique的,这个世界才是光彩的”。面对人生路上的起起伏伏,韩老师告诫着每一位毕业生,“当你和别人比的时候,你已经放弃了自己的独特性,所以无论如何把自己的独特性坚持下去,这是每个人生来的平等权利,也是这个世界存在的基础”。
在提问环节结束后,韩老师告诉同学们,要勇敢拥抱社会、拥抱未来,做好读书规划,保持读书思考的状态。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完全消除这种冲突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的做的,也能做的是去缩小冲突。宽容的哲学不要求得到什么,只要求对他人宽容,这是宪法的哲学,也是指导人生的哲学。
在掌声中,活动结束了,可是韩老师的教导留在了所有同学的心中。即将踏上新的人生道路,面对新的人生选择,带着老师的寄语,带着宪法的哲学,带着人大法律人的精神,他们将再次启程,再次前行。最后一堂课不是结束,而是更好生活的开始。
文案 | 韩金阳 朱齐家
图片 | 周优
编辑 | 周优
重磅!学术之路微社区进行战略升级!问津学术教育咨询小程序上线
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法律问题研究”研究生暑期学校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