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华大学首届“计算法学”主题夏令营圆满举行

学术之路 2021-03-08

来源:明理资讯

2018年7月9日至11日,首届清华大学“计算法学”主题夏令营圆满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厦门大学等全国重点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统计学等本科专业的46名优秀学生齐聚清华园明理楼,共同探寻“计算法学”的内涵与使命。清华大学法学院成功主办此次夏令营,以期为“计算法学全日制法律硕士学位项目”吸引优质人才,在新时代推动法治化与信息化的双向赋能。

本次夏令营邀请了我国中央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领导,清华大学法学院、计算机系、社科学院、网研院等院系的教授,以及知名互联网企业的法务代表,分享其在各自领域对法律与科技的经验与思考。本次夏令营包括开营仪式、法律专题讲座、开营晚会、参访互联网企业、参访智慧法院建设成果、法律科技研发与法务专题讲座、学术成果汇报展、结营仪式等议程,从法律与技术、学术与实务、政府与企业等多重视角向营员们展示了“计算法学”的潜力与魅力。

开营仪式

7月9日上午,清华大学“计算法学”主题夏令营开营仪式在明理楼模拟法庭召开,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崔国斌主持了开营仪式。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申卫星代表法学院向参加夏令营的各位同学和参加开营仪式的各位嘉宾表达了热忱的欢迎,并分享了题为《计算法学的背景与使命》的主题演讲。申卫星指出,“计算法学”的学科建设正是在积极回应现代信息技术对法律的挑战,包括针对信息技术的法律问题与制度保护、以及法律领域的智能化应用等,“计算法学”的概念还会在实践中不断充实与发展。

中央网信办政策法规局副局长李长喜分享了题为《共创数字经济时代立法》的主题演讲。李长喜指出,互联网立法必须回应数字经济发展的需求,并从网络安全、规范互联网秩序、数据治理、ICT技术应用这四个方面揭示了互联网立法的重点所在。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主任赵志刚分享了题为《新时代智慧检务生态的前景与人才需求》的主题演讲。赵志刚指出,新时代智慧检务生态应当涵盖“三化、三层、三机制”,即科学化、智能化、人性化三化原则,应用层、支撑层、数据层三层生态,统筹管理、综合保障、创新发展三机制。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孙茂松分享了题为《人工智能与法学》的主题演讲。孙茂松指出,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进步,也出现了从人工智能角度切入法律的技术尝试,但法官判案要比下围棋复杂得多,法律界的AlphaGO目前还遥不可及。

清华大学政治系主任、教授张小劲分享了题为《从计算社会科学到计算法学》的主题演讲。张小劲指出,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我们面临着数据的丰富与匮乏,计算社会科学应运而生。对于“计算法学”而言,一方面应当加强对数据和算法的应用,另一方面应当回应实务的需求、承担起数据立法的重任。

清华大学网络科学与网络空间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毕军分享了题为《地址驱动的网络安全管控体系结构及其机理》的主题演讲。毕军指出,网络安全已成为全球性话题,提升网络安全有两个思路,即“有病治病”或“增强体质”,具体有三条途径,即推倒重来、做专网、或演进创新。

清华大学法学院助理研究员、博士后刘云受法学院委派进行了《计算法学全日制法律硕士项目宣讲》,对“计算法学”的学科背景、项目意义和定位,培养条件和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做了介绍。特别指出,“计算法学全日制法律硕士学位项目”致力于培养出一批既熟悉信息技术、又掌握法律思维的综合性人才,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为法律行业和法治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法律专题讲座

7月9日下午,“计算法学”主题夏令营之法律专题讲座在明理楼模拟法庭召开,清华大学法学院助理研究员、博士后刘云主持了会议。法律专题讲座云集了清华法学院的多位教授、学者,他们从知识产权法、侵权责任法、商法、行政法、比较法等视角展现了当代信息社会中的新兴法律问题,并与营员们进行了互动交流。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申卫星分享了题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与法治变革》的主题发言,介绍了法的基本原理与经典案例。申卫星指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革命,财产数字化、共享经济快速发展,既有的生产关系、人的主体性也开始受到冲击,法律人应当未雨绸缪、为法治的变革做好准备。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何海波分享了题为《迈向数据法学》的主题发言,并结合司法正当程序、人民陪审员制度等课题成果介绍了法律大数据的研究。何海波指出,数据法学研究有三个要素,一是开放的数据, 二是问题意识和操作标准,三是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法律人可借数据一窥法律体系的整体运作情况。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崔国斌分享了题为《网络知识产权法律问题》的主题发言,介绍了人工智能创作、游戏直播、数据收集、内容聚合、网络过滤等热点话题。崔国斌指出,技术进步不断改变着社会成本和人际关系,法律规则与社会机制也需要随之调整,但法律的底层原理是一以贯之的。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高丝敏分享了题为《智能投资顾问的法律问题》的主题发言,介绍了智能投顾这一新兴热点的市场需求与法律监管。高丝敏指出,科技的发展使“平民”的长尾投资需求得以满足,实现了高效与普惠,但与此同时,智能投顾也存在着市场资质、业务合规等法律风险。

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程啸分享了题为《网络侵权责任漫谈》的主题发言,介绍了网络侵权的背景、特点及规制。程啸指出,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侵权行为不断滋生。网络侵权具有发生率高、后果严重、侵害对象广泛、行为类型众多等特点,而网络侵权规范的重心应当在于厘定网络平台的侵权责任。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刘晗分享了题为《互联网国际治理规则与格局》的主题发言,介绍了网络主权、互联网治理与域名系统。刘晗指出,对于网络空间的治理,经历了乌托邦式的互联网自治、传统国家主权的适用、听命于美国商务部的ICANN、多利益相关方与国家间治理模式等形态。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吴伟光分享了题为《信息技术和社会制度变革》的主题发言,从人性与竞争的视角介绍了人类社会的组织与演变。吴伟光指出,信息和能量构成了整个宇宙,当信息技术发生重大变化,社会制度就一定会发生革命性的改变。我们应当利用新的信息工具重新组织起来,抓住当前的剧变期。

开营晚会

7月9日晚,“计算法学”主题夏令营之开营晚会在明理楼举行,为营员们提供了破冰的机会,清华大学法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肖琪主持了本次晚会。

北京华宇元典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战略发展VP李超结合自己的学习与从业经历,解读了法律与科技的历程与前景,并就司法数据结构化等问题与同学们做了交流。

清华大学法学院计算法学学科科研助理邬丹从法律+人工智能是否是一个噱头的疑问出发,分享了法律行业智能化的现实意义与瓶颈。

其后,营员们就法律伦理、智能应用、人生规划等话题与这两位毕业于清华法学院的学姐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在晚会的后半程,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申卫星教授也莅临现场,倾听了营员们与清华大学法学院毕业生的对话交流,并在最后对同学们关心的一些问题做了总结回应。

参访互联网企业

7月10日上午,阿里巴巴北京总部接待了本届夏令营的全体营员。营员首先参观了北京阿里中心的数字化展厅,然后在光明顶会议厅与阿里巴巴生态的企业代表做了交流。阿里巴巴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顾伟主持了交流会,阿里巴巴法务部法务总监王莹、蚂蚁金服法务部高级法务专家宋伟、优酷法务专家唐棣分别向大家介绍了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业务布局,以及业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法律与技术问题。作为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典型代表,阿里巴巴的分享引爆了现场气氛,营员们就盗版视频、信贷安全、电子商务等问题与法务代表进行了提问与交流。

参访智慧法院建设成果

7月10日下午,夏令营一行来到位于南四环的国家法官学院新校区,营员们亲身感受了智慧法院建设的成果。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数据管理处处长陈奇伟、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智慧法院研究中心副主任胡振等人带领同学们观摩了智慧法院实验室和法眼大数据监测平台,现场的工作人员演示了应用于立案、调解、庭审、裁判、执行等各环节的智能辅助软件。覆盖我国四级法院的网络系统与信息化设备令人震撼,营员们纷纷就内网安全、隐私处理、数据集中等问题与智慧法院的研发专家进行了提问与交流。

法律科技研发与法务专题讲座

7月10日晚,“计算法学”主题夏令营之法律科技研发与法务专题讲座在明理楼召开。该专题讲座云集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社科学院的的专家学者,以及华宇、阿里巴巴、新浪、美团等知名互联网企业的专家代表,他们分享了各自领域内有关法律与科技的前沿问题,并与营员们进行了互动交流。法学院院长申卫星教授全程参与了本场活动,并在最后就各位专家的发言做了总结。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刘知远分享了题为《面向法律智能的自然语言处理》的主题演讲。刘知远指出,人类语言具有创造性、嵌套性、歧义性等特点,为机器识别带来了挑战,并以其判决预测项目为例,介绍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法律应用场景中的价值与潜力。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副教授于晓虹分享了题为《司法大数据与数据法学研究》的主题演讲。于晓虹指出,跨学科融合是发展数据法学的重要基础,并以由法律专家、社科专家、技术专家合力完成的“人民陪审员制度”课题为例,介绍了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引入法律实证研究的成果与体会。

北京华宇元典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业务专家叶衍艳分享了题为《技术能为司法公正做什么》的主题演讲。叶衍艳指出,技术正通过各类系统和软件在司法实践中发挥作用,并以案情分析、量刑预测、语音转录等实际应用场景为例,介绍了法律与科技相融合的实效。

阿里巴巴集团法务部法律专家李娅莉分享了题为《技术研发(R&D)与法律》的主题演讲。李娅莉指出,在创新、知识产权、技术转移的过程中,科技公司会涉及诸多法律问题,并结合从技术到法律的自身经历,介绍了跨学科人才在技术研发中的思维优势。

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法务及合规部资深专家李海英分享了题为《国内外互联网立法进程中的几个重要时点》的主题演讲。李海英介绍了国际、国内互联网的发展简史和管理要素,以及互联网立法进程中的几个关键时点,并向营员们提出了知识不设限、历史和国际的视野、保持好奇等恳切建议。

新浪互联网法律研究院秘书长王磊分享了题为《新兴科技对未来法律制度的挑战》的主题演讲。王磊介绍了3D打印技术、人工智能、三网融合、VR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历程、应用场景及其对传统著作权的冲击,并期待拥有跨学科背景的人才为法律面临的挑战提供新思路。

美团点评法律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笑岑分享了题为《数据抓取行为的法律立场》的主题演讲。刘笑岑指出,数据抓取行为应当以认定授权为核心,兼顾数据的保护程度、获取行为和利用结果,并具体分析了数据上的多重法益、多维度的授权路径。

学生成果汇报展

营员在半个多月前被确定入选“计算法学”夏令营后,就按照夏令营活动的要求做了精心的准备,每一位营员事先准备了一份PPT,在7月11日上午的学生成果汇报展上分别做了汇报展示。

营员的汇报主题包括“深层链接行为法律定性研究”、“司法裁量模型”、“关于智能辅助量刑算法”、“数字水印在电子证据中的新型应用”、“法律语料库系统的建设与应用”、“违反开源软件许可的救济”、“让数据发声:基于617份判决书的大数据式分析”、“基于声学指纹及区块链的音乐版权保护系统”、“自动驾驶的法律问题”、“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探究”、“Robots协议及其中的法律问题探究”、“网络场域下的公众法律意识与社会心态”、“一种基于信息熵模型的隐私定价体系及其立法贡献”、“新疆禁用百度云的得失之辩”、“智能法学的设计及其实现”等等。

营员的选题和研究方法新颖,论证科学合理,运用交叉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做出了独立的思考。营员的汇报分成三组在不同的会议室同时进行,来自清华大学法学院、计算机系、社科学院的老师,以及来自华宇元典、阿里巴巴、清律律师事务所等企业的专家担任了汇报考核组的评委,认真听取了营员们就计算法学相关内容的研究报告,并进行了提问与交流。

结营仪式

7月11日下午,清华大学2018年“计算法学”主题夏令营结营仪式在明理楼模拟法庭召开,清华大学法学院助理研究员、博士后刘云主持了结营仪式。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晓力作为评委代表就营员们的成果汇报进行了点评。赵晓力指出,法律是和人打交道的社会学科,带有很强的人文要素。目前的计算法学还只是把法学、计算机、语言学等学科的思路摆出来,放在一个场合里,但是这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期待着这些学科发生化学反应。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程洁作为评委代表就营员们的成果汇报进行了点评。程洁指出,计算法学是面向未来的研究,但所有的未来都是由过去所定义和界定的,大数据研究即是把过去的痕迹搜集起来、再加以分析。未来也许会有更先进的工具和方法,从而探索行为、预测未来,这是我们非常期待的。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蒋舸作为评委代表就营员们的成果汇报进行了点评。蒋舸指出,我们曾经在法律发展的某些阶段希望它像科学,但是实际上我们常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概念法学”挺像是史前时代的计算法学,研究“名”与其对应的“实”,我们期待大家把世界的知识带入法律之中。

清律律师事务所主任熊定中作为评委代表就营员们的成果汇报进行了点评。熊定中指出,在计算法学的研究过程中,在呵护差异化专业背景的同时,我们应当着眼于技术的实际应用场景,不要就技术论技术,而要切实考虑技术和人发生的互动,为实际问题提供可行方案。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团委书记郭志芃作为评委代表就营员们的成果汇报进行了点评。郭志芃指出,法学领域的数据非常规范,为人工智能的发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已经应用于罪名预测、法条预测、刑期预测等任务,而模型和算法也会使司法审判的中间过程更加公开和透明。

最后,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申卫星就本次计算法学夏令营进行了总结发言。申卫星指出,清华大学在全国率先提出了“计算法学”的概念,但这个概念是开放的,“计算法学”的内涵取决于新一代的跨学科法律人才,我们期待在来年九月再次见到以新生身份出现的营员们。

在本次夏令营中,全体入营营员都积极参与各个环节的活动,尤其是对成果汇报做了认真的准备,均顺利获得结营证书。其中,有15位营员以优异的表现赢得了评委老师的特别点赞,并获得“优秀营员”结营证书。有29位营员以优良的表现获得“优秀营员”的结营证书,有2位营员以良好的表现获得“合格营员”的结营证书。在场嘉宾为全体营员颁发了结营证书,并合影留念。

至此,为期三天的清华大学2018年“计算法学”主题夏令营顺利结营。营员们聆听了法学、社会科学、计算机科学、网络空间安全等专业的学者,以及相关实务和行业部门专家的经验分享与未来展望,实地感受了互联网企业、智慧法院的发展成果,全方位的了解了“计算法学”的内涵和培养目标,收获丰硕。本次夏令营也为清华大学“计算法学全日制法律硕士学位项目”奠定了人才基础与研究氛围,多院系以及校外相关单位将合力建设“计算法学”新兴学科,在新时代推动法治化与信息化的双向赋能。

明理资讯 「 20180714」

内容来源 | 法学院

编辑 | 刘云路

责任编辑 | 饶金辉 刘云路

潘剑锋出任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北京大学法学院新一届行政班子宣布会成功召开

关于中国法学会建立会员之家酒店的通知

复旦大学法学院师资博士后招聘启事

贵州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招生资格审核结果公示

国家版权局关于开展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活动的通知

郑州大学法学院关于发放2018年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通知

中国宪法国民教育高端论坛在西南大学举行(附获奖作者名单及论文题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2018年“文澜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直面法学名师分营”优秀营员

首届全国民商经济法博士生论坛征稿启事

《岳麓法学评论》征稿(题材灵活,稿酬从优)

法律出版社关于澄清冒用出版社名义征稿的声明

川大“法律大数据分析”课程带你弄懂深度学习、计算法学概论、了解数据思维和人工智能、知晓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路径与前景

人大法学院关于公布“2018年卓越法律人才学术夏令营”法学硕士优胜者名单及候补名单的通知

人大法学院关于公布“2018年卓越法律人才学术夏令营”法律硕士优胜者名单及候补名单的通知

“法学范畴与法理研究”学术研讨会预告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第八届“卓越法律人夏令营”营员成绩排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