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复旦大学代表队在第十届曼德拉世界人权模拟法庭大赛中取得佳绩

学术之路 2021-03-08

来源:复旦大学法学院

日内瓦当地时间7月20日,在纪念纳尔逊·曼德拉100周年诞辰和《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0周年之际,2018年7月15至20日,第十届纳尔逊•曼德拉世界人权模拟法庭(Nelson Mandela World Human Rights Moot Court Competition)全球赛在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总部成功举办。南非共和国首席大法官、宪法法院院长莫洪恩(Mogoen Mogoeng)、国际法院大法官朱莉娅·塞布廷德(Julia Sebutinde)、联合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委员会副主席兹齐斯瓦夫·凯吉亚 (Zdzislaw Kedzia)等资深法官和学者担任全球预决赛的评委,联合国人权事务副高级专员凯特•吉尔摩(Kate Gilmore)出席闭幕式并发表致辞。复旦大学代表队经过与多国代表队的激烈角逐,最终在本届大赛中荣获中国赛区(含港澳台)第一名、亚太赛区第三名、全球第十二名的佳绩。


在复旦大学法学院和复旦大学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的组织和领导下,复旦代表队于2017年10月开始筹备,在陆志安、陈力、唐贤兴、陈立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严格遴选、逐项评分、公开答辩,法学院涂云新老师担任执行教练、2015级本科生杨语涵、储伊默、2016级硕士生杜一苇、罗亨哲组成模拟法庭代表队。

纳尔逊·曼德拉世界人权模拟法庭大赛是全球最为著名的人权法领域大型专业性模拟法庭竞赛,被誉为“人权的奥林匹克竞赛”。2009年,比勒陀利亚大学人权事务中心与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合作,组织了首届世界人权模拟法庭比赛,此后,该比赛于每年夏季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Palais des Nations, Geneva, Switzerland)定期举行,迄今已经举办了十届。 该赛事是一个针对全球所有大学的高水平专业性国际性模拟法庭,目前官方语言为英语和法语,全部比赛分为地区资格赛和全球预决赛两个部分。地区资格赛在联合国范围内的非洲区、亚太区、东欧区、南美洲和加勒比区、西欧及其他区五个赛区内进行;全球预决赛则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举行。根据大赛官方规则,在第一阶段地区赛出线的前十名队伍分别代表联合国五个大区获得第二阶段全球预决赛的晋级名额。


第十届纳尔逊•曼德拉世界人权模拟法庭大赛汇聚了包括美国耶鲁大学、纽约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巴黎政治学院、印度德里大学、巴西圣保罗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等众多知名高校在内的全球170多所大学参加比赛。在亚太地区赛阶段,复旦大学代表队、西南政法大学代表队、香港中文大学代表队在激烈的亚太地区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亚太地区前十名、晋级全球前五十强,参加了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举办的全球预决赛。在这三支中国代表队中,复旦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系教育部批准建设的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在全球预决赛阶段,来自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摘得桂冠,复旦大学代表队对阵来自美国、巴西等高校的参赛队伍,并以84.81高分的领先优势成功位列亚太地区第三名、全球第十二名。

(中国代表队集体合影)

本届世界人权模拟法庭大赛涉及法院管辖权、生命权、反酷刑、妇女权利、婚姻家庭权利保护等多个领域国际社会关切的前沿议题。在半年多的备赛期间,复旦代表队参赛队员系统学习和梳理了大量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欧洲人权法院、非洲人权与民族权法院、美洲人权法院、南非宪法法院、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英国最高法院等的相关判例,精读了大量的英文专著及相关文献资料,奠定了扎实的人权法基础知识。

在本届大赛进行期间,复旦代表队还参加了由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于7月18日在万国宫举办的曼德拉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发表了视频讲话,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总干事迈克尔•穆勒、南非共和国宪法法院院长莫洪恩、南非共和国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大使和常驻代表迪赛科、国际第四世界运动非政府组织副主席纳尔逊出席并发表致辞。复旦大学代表队在全球赛阶段,借着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出色的英语表达能力、卓越的团队合作精神,在与世界诸多强队的竞争中展现了中国学子积极上进、永攀世界高峰的风貌。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复旦大学法学院长期以来致力于创新型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近年来在海内外的各大赛事中获得认可并斩获重量级奖项。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我们有理由相信复旦大学法学院、复旦大学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将与全国各地兄弟院校、研究中心一道为中国一流法律人才培养继续做出新的贡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