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法学院举行杨敦先教授追思会
来源:北京大学法学院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著名刑法学家、北京大学法律系原刑法教研室主任、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原副总干事兼秘书长杨敦先教授于2017年6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时隔一年,为了表达对杨敦先教授的怀念,9月6日上午9时,杨敦先教授追思会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凯原楼307会议室举行。出席追思会的有杨敦先教授的家人,法学院院长潘剑锋教授,储槐植教授、张文教授、刘守芬教授、姜明安教授、陈兴良教授、白建军教授、郭自力教授、赵国玲教授、汪建成教授、王新教授、张守文教授、陈永生教授、车浩教授、江溯教授、彭冰教授、谷凌教授、王锡锌教授、汪劲教授、杨晓雷老师、朴文丹老师、路姜男老师、粘怡佳老师、李媛媛老师、侯乐老师、郭幸芝老师、朱煜祺老师等北大法学院师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追思会由梁根林教授主持。
杨敦先教授生于1935年5月17日,祖籍江苏。195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留校任教,1999年荣休。杨敦先教授在提升中国刑法学理论研究水平、推动中国刑事法治进步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杨敦先教授曾经长期担任北京大学法律系刑法学科负责人,为北京大学刑法专业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倾尽心力,贡献良多。退休后杨敦先教授捐资助学在北京大学法学院设立了“育才助学金”,共帮扶学生192人次。杨敦先教授一生潜心教书育人,师德风范永存。
在追思会的第一个环节,在梁根林教授的主持下,全体在场人员为杨教授的逝世默哀,表达了对杨敦先教授的沉痛悼念和深切哀思。
伴随着杨敦先教授纪念短片的播放,在场人员共同追忆杨老师燕园授业、誉载杏坛的精彩人生。
在追思会的第二个环节,北大法学院院长、党委书记潘剑锋教授代表北京大学法学院致辞。潘剑锋教授回忆了当年杨敦先教授在刑法课上深入浅出、极富问题意识的授课给同学们留下的深刻印象,回顾了杨敦先教授在刑法学研习与实践中为中国的法律实践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他表示,杨老师作为一个值得尊重的长者,不仅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还特别关心同学,在个人的经济状况并不富裕、家庭生活负担较重的情况下,设立了相关的奖学金,用于奖励优秀的同学和经济困难的同学。他指出,杨老师的精神激励着法学院师生把各项工作做好。
随后,北京大学法学院刑法学科的学术带头人陈兴良教授从法学教育、学术研究、社会公益等方面追忆杨敦先教授的贡献,表达了对杨敦先教授的深切缅怀。陈兴良教授指出,在法学教育方面,杨敦先教授四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大量的学生,为我国法学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理论研究方面,杨敦先教授写作了诸多具有学术影响力的论文、专著及教科书,对经济犯罪、死刑制度以及刑法分则具体罪名等问题均有建树,今后应当将杨敦先教授的成果作为学术遗产收集出版;在社会活动方面,杨敦先教授不仅担任了中国刑法学会副总干事和副秘书长,而且还长期从事兼职律师工作,参与重大经济案件、社会敏感案件的辩护,并利用兼职律师收入捐资助学,投身公益事业。杨敦先教授在北京大学法学院设立了“育才助学金”,在母校江苏省泗阳中学设立了“杨敦先奖学金”,以此积极支持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些充分反映了杨敦先教授的高风亮节。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赵毅武先生回忆了其与杨敦先教授相识相知以及杨敦先教授创设“育才奖学金”的过程。他指出,杨敦先教授从北大退休后,为了解决许多学生的经济困难,主动拿出生活积蓄予以支持,并立下捐资助学的宏愿。这些感人事迹,充分体现了杨敦先教授的慈悲胸怀和高尚人格。杨敦先教授具有老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风骨,自己正是在这种精神品格的感召和表率下,参与到“育才奖助金”等公益事业中来。
杨敦先教授的母校江苏省泗阳中学的党委副书记孙佳斌老师回忆指出,杨教授情系家乡,爱撒母校,自2000年6月主动写信提议设立奖学金以来,众多学子得到了资助,这为学生们的理想抱负提供了强大动力,从中可见杨敦先教授心系家乡的敦厚情怀,仰之弥高的精神品格,心境宽广的人格魅力和大爱仁慈的道德榜样。
在追思会的第三个环节,与会人员自由发言,追忆与杨老师交往共事的点滴。郭自力教授首先回忆了杨敦先教授在患病期间对待疾病的勇气与果敢,追思了杨老师重病期间的治疗过程以及与杨敦先教授的告别。郭教授指出,杨敦先教授作为新中国的刑法学的奠基人,在其六十余载的学术生涯中辛勤耕耘,为刑法学科的发展贡献了力量;杨敦先教授不仅知识渊博,而且富有司法经验,常常引经据典,言思奔涌;杨敦先教授在中国法治事业百废待兴时编写了《刑法总论》和《中国刑法论》等教材,出版了多本著作;他还积极参与刑事司法实践活动,不仅在诸多有影响的案件中参与辩护,还用劳动所得设立了奖学金,关怀年轻教师和学生,体现其博大胸怀;杨敦先教授处事洒脱的音容笑貌和贵重的人品,更是令人怀念与难忘。
张文教授回忆道,杨敦先教授是自己的学术引路人,他不仅对青年人非常关怀,更对中国刑法学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刑法学会工作期间,杨敦先教授为刑法学的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此外,杨敦先教授参加了79年刑法和97年刑法的制定与修改,积极投身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的完善与发展;而且,他还在80年代作为兼职律师参与了一些重要刑事案件的辩护,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为我国法治建设做了很大贡献;杨敦先教授为人具有个性而不失谦和,看问题尖锐而深刻,坚持自己独立主见,不随波逐流,他的工作能力和高尚品德均值得我们学习。
刘守芬教授回忆道,杨敦先教授是一个正直、坦率的人;他对刑法学研究、教书育人以及司法实务均具有令人佩服的重大贡献;杨敦先教授人品刚正不阿,在工作中做事务实,在生活中平易近人且热心助人,提携后学,对自己的教诲、启发和帮助影响至深;杨敦先教授的精神品质值得永远学习。
储槐植教授评价道,杨敦先教授是北大法学院刑法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为人谦和,工作认真,学问一流。储槐植教授表示,自己将会在杨敦先教授的激励下继续努力前行,并祝愿杨敦先教授在天堂快乐安康。
前北京大学法学院讲师、五彩鹿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勇指出,杨敦先教授在教学和做人方面都能坚持本分,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畏权威;在教学方面,他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对于其他学科的包容性理解,对待工作的责任心,值得我们学习;在做人方面,杨敦先教授更是堪称完人;他热心慈善,回馈社会,具有崇高的境界。
曲三强教授回忆道,杨敦先教授就像自己的父亲,是自己人生的恩师和贵人;作为老一辈学者,杨敦先教授的风骨、学识和治学态度,是很多年轻学者所缺少的,在今天更值得我们学习。
姜明安教授深情回忆了当年聆听杨敦先教授授课时的情景,以及青年时代选择志业时杨敦先教授为自己提供的宝贵建议。姜明安教授表示,参加工作后杨敦先教授对自己在学术和做人方面还发挥了进一步的重要影响,自己对杨敦先老师的教诲终生难忘。
赵国玲教授回忆道,作为北大77级法律系的学生,她被杨敦先教授的授课所折服,由此产生了对刑法学研究的浓厚兴趣,从而走上了刑法理论研究的道路;杨敦先老师曾在期末复习期间为同学们答疑,在毕业后也心系同学,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威尔逊·桑西尼·古奇·罗沙迪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今朝律师回忆道,作为杨老师的关门弟子,杨敦先老师给自己的最大启发是要听从自己的内心,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杨敦先教授思想开明,思维敏捷,是自己做人做事的精神引领者;在杨敦先教授身上,体现出真善美的高度统一。今朝律师指出,对人生的探索,需要美好心灵的指引,杨敦先教授的精神令人终身受益。
张守文教授认为,杨敦先教授的为人和为学都特别值得我们景仰;杨敦先教授作为我国的著名的法学家,不仅对我国刑法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为人处事方面更是特别值得我们学习;杨敦先教授多年投身公益,为人热心正直,是说真话、做真事的人。
在追思会的最后一个环节,杨敦先教授的家人表达了对于杨敦先教授的深切思念。杨敦先教授的儿子杨一明先生首先代表母亲熊化银女士和妹妹杨一宁女士表达了对与会人员的谢意。他表示,杨敦先教授的一生与北大法学院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杨敦先教授常说,北大求学是他人生命运的最大转折契机,因此他始终对母校感恩有加;他一生最喜欢的就是教书育人,相较于与子女的交流较少,杨敦先教授见到学生总是谈笑风生、和蔼可亲,这是他最本真性情的流露;即便面临困难,杨教授一直对奖助公益事业念兹在兹;在家中,杨教授对子女要求严格,为他们的成长成才呕心沥血;与夫人相濡以沫,相守如一;杨敦先教授经历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时代变化,他不仅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和受益者,更是这段历史的参与者,他以一生的勤奋和努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杨敦先教授的学生在不同的领域中延展着他的理念,他会被子女和后代永远纪念,他会比他实际的生命走得更远。
在追思会的尾声,杨敦先教授的夫人熊化银老师指出,杨敦先教授是平凡的,他将一生献给了法律事业;感谢有这样一个机会表达追思,要对参加追思会的领导、老师、亲人和同学表达真诚的感谢。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最后,梁根林教授总结道,杨敦先教授的追思会既是追忆缅怀,也是一场精神的洗礼,令人感受到高尚的人格与非凡的魅力;北大刑法学科在这些前辈的辛勤耕耘和努力下,成为全国刑法学的重要研究阵地;要感谢前辈的开山辟路与高尚人格,后辈学人要向杨敦先教授学习,把事业继续下去;祝福杨敦先教授在天国安息,祝福师母身体健康,也非常感谢大家百忙中的参与。
杨敦先教授毕生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他的逝世不仅是北大法学院,也是中国法学界的重大损失。此次追思会重彰了杨敦先教授的伟大功绩和高风亮节,寄托了法学院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对杨教授的深切缅怀和沉痛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