讣告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教授游绍尹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9月28日4:52分在武昌逝世,享年90岁。
游绍尹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18年9月30日上午7:00在武昌殡仪馆天乐厅举行。
请参加游绍尹同志遗体告别仪式的各位亲友同事按以下时间地点乘车前往。
文治楼早上6:30---武昌殡仪馆
特此讣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离退休人员工作部
2018年9月28日
法律史学家游绍尹:学历史归根结底是为现实服务
图为:游绍尹教授
图为:游绍尹教授代表作
人物名片:游绍尹教授,1928年11月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制史以及古代中国法律文化研究的奠基人,历任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湖北省法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法理学、法史学研究会理事长、《湖北省地方志·司法志》编纂委员会学术顾问等。
“学历史,归根结底是为现实服务;不服务于现实,历史就没有了生命。”83岁的游绍尹教授,依然用历史的眼光审视着现实的社会。
一谈到法律研究,老先生就神采飞扬。他说:“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离不开中国这块土地,离不开中国法制史。”
在游绍尹的书桌抽屉里,整齐地摆放着各种荣誉证书,每一个证书背后的故事他都记忆犹新:“看到它们,就好像又回到以前做学问的日子。”
这些证书里,有许多是他的著作获得的荣誉,如他作为副主编兼撰稿人完成的解放后第一套统编教材《中国法制史》,获得司法部部级优秀教材奖;其主编的《法学概论》,获得湖北省法学会科研优秀成果奖;《新编法学词典》还被评为当年的全国优秀畅销书。
1950年元月,游绍尹来到中原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前身),进行为期6个月的学习,然后留校在校刊编辑部工作。做编辑,他并不陌生,因为解放前的1949年5月,他就在中共地下党组织创办的《奋生》杂志社担任副总编辑。
1952年,学校成立法律教研室,游绍尹被分到民法小组,开设民法基础课,给财经系的学生讲民法知识。他回忆,当时他一边学习摸索,一边教课,学生里甚至还有自己的中学同学。
游绍尹真正走上法制史的研究道路,是在1954年被学校推荐到中国人民大学,攻读法制史专业研究生。两年学习结束后回校任教,一直讲授法制史的课程,直至1996年2月离休。40年的教师生涯中,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研究中国的法律制度史和思想史,深受学生喜爱。然而面对掌声和赞许,他只是淡然地回应:“甘于寂寞,甘为人梯。”
在较早时期,由于没有正式的教材,游绍尹给学生上课必须写手稿和讲义,由此萌生了编写统一教材的想法。他将自己25年来从事中国政治法律制度史教学和研究工作的经验和成果浓缩汇总,并吸收了中国法律史学界许多科研新成果和有益意见,于1982年出版了合著《中国政治法律制度简史》。
这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较早的法制史教材,曾获得知名法学家韩延龙、邱远猷称赞。该书批判地继承了历史上有益的法学遗产,对于我国从历史发展的眼光加深理解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着深远意义。
中国法的起源与产生规律,是一个既老又新的课题,法制史也是法学里面较为冷门的专业。游绍尹甘坐冷板凳,比较全面、缜密地阐述了中国法产生的经济根源和阶级根源。他认为中国法产生的规律有四个特点:一是经历了一个由氏族习惯到习惯法又到成文法的漫长的嬗变和发展过程;二是中国法的形成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三是中国法是随着宗族制度的发展演变而形成和发展的;四是中国法是从“使个人服从生产与交换的一般条件”的“共同规则”中首先产生的,而不是“刑始于兵”。这些观点,对中国法律文化的研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游绍尹教授在法制史的教学工作中,开设过中国国家与法的历史、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中国古代法制史史料学等课程。他的思想,也影响了一代代青年学子为法学事业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游绍尹爱生如子,总能看到学生的长处,并鼓励他们发挥优势。他对学生很有包容性,即使在学术观点上有分歧,仍鼓励学生只要认为自己是对的就要坚持,而不能盲从老师的观点。他殷殷寄语现在的青年学子:“前人走的治学道路很艰辛,后来的人要抓住机遇,努力读书。”(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讯 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缪伟奋 刘树雯)
先生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