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813天后的反思——致敬一直奋斗拼搏的你!

赵广开 学术之路 2021-09-16

2014年的广开,你好!我是2018年12月22日的广开。今天是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开考之日。虽然今天是冬至,但是诚如当时的你每位考生都是满怀激情、信心满满地走向考场,为自己的人生命运再次奋力一搏。时间过得真快啊,你是否还记得2014年1月4日初次进入考场时的情形。


时间:2014年1月4日

地点: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龙子湖校区4号教学楼(已经4年多没有走进这个教学楼了)

人物:备考同一院校的考生


从这次考试的安排来看,这是你第一次也是唯一次与同考场的人同时作答完全不一样的试卷。在此之前你还在思考这个考场安排是怎么设置的,后来你明白这是按照所报考的学校与专业设置的,这样方便老师将外省同一学校的试题进行统一发放与回收。虽然当时有很多考生选择报考了那个目标的院校,但是从法学专业来说你应该是唯一吧,毕竟我们学校的考生不多,加油哦!


时光倒转


2010年9月12日你走进华水,开启了自己法学学习的生活;2013年你顺利的通过了国家统一法律资格考试;2013年你选择了报考研究生。


时光飞逝


2014年3月28日你调剂到一所天津高校;2014年10月3日你第一次走进北京;2015年1月16日你第一次以受邀者进京参加研讨会;2015年3月11日创建学术之路微信公众号;2016年2月21日你开启为期一学期的旁听时光;2017年6月21日你正式结束学生生活;2018年5月11日你加入创业者队伍。


以上就是你八年多时光的记录。以下按照时间的角度对你大学四年的生活进行回顾总结以及对未来的研究生、就业时光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你有所收获。


1.大学与专业之选择


在这个问题上虽然我们有较大的选择空间,特别是对于成绩比较优秀的与报考比较稳的考生。但是对于不少像你这样的考生,特别是在河南这样一个考区,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调剂专业的现实。不过在这个问题上不必大惊小怪了,毕竟高中毕业的你对于专业、对于大学的认知太少了,太浅了。与其去抱怨,何不尽力的在大学期间拼搏奋斗呢?你看,当你接到法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虽然是一脸的茫然,但是四年之后你不是很喜欢这个专业吗?


2.大学之规划


现在回过头来看你大学的规划,几乎没有,基本上属于一切听从学校安排,一切顺其自然。从效果来看,虽然让你误打误撞的收获了很多,但是部分侧面来看你也为此欠下了不少的旧账,一直到现在你还在去尽力弥补这些旧账。不过你最近也在思考,我是否还需要去补这些旧账,毕竟当前你的优势在于时间与经历,并非在于专业基础知识上。


当然,作为一位过来人,你还是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大学规划,能够知道什么才是大学中最应该做的,以及做了哪些事情才是自己的竞争优势。因此你也尝试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去分享一些自己的独特感悟,也算取得了相应的效果了吧。


3.大学最应该学什么?


在这个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上,不少人走了很多弯路,而且你属于其中的典型代表。我们通常会简单的说“作为学生应该好好学习、认真听课”。可是这样的回答很容易让一个人走进死胡同而无法自拔。因为在这里面有两个前提预设是不一样,一个是你自我的前提预设——老师会告诉我应该学习什么,怎么学?一个是老师们的前提预设——作为大学生应该养成自学的能力,我的责任是把我这门课改教的教给你,而且课时很少。这样如果没有一个学业与职业规划课程作为引导,不少学生是很容易浑浑噩噩很多年,这也难怪不少法科学生说“直到我备考法律资格考试时才真的学习了法学这门专业”。所以我提倡大家去思考与研究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一个活生生的法律人?”你是否可以找到这样一个法律人,然后对照自我去让自己有一个比较清晰全面的认知。不然你无法回答“辩论赛有必要参加吗?office有必要学吗?活动有必要参加吗?会议应该参加吗?”等等看似与你心目中的那个“法律人”不相关的问题?


4.独特的竞争优势


在2014年的时候你曾经回顾过自己的大学时光,并且准备写一部自我的大学时光回顾之类的书,可惜后来并未认真履行。当时你将自己的大学生活简单的归结为如下几个关键词(具体需要查证确认)“志愿者、学生活动、勤工助学、通讯员”。这些关键词可以作为你大学时光的简单概括,在每个关键词上你都花费了较多的时间与经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我的成长。不过有些关键词已经随着本科毕业而进入历史档案,当前如果有竞争优势的话应该是“通讯员”或者“热爱写作分享”,具体表现为不定时的会写点东西,长期的去运营自媒体。


在这里你可以跟学弟学妹们分享的而且认为非常重要的是,作为一名法科生,一定要不断的去写,学会分享。我们不一定文笔非常好,但是写作是我们的基本功,与此同时信息检索能力也是我们必备的基本技能。在信息检索与写作方面虽然你没有受到很好的系统训练,但是这确实是你终身受益的竞争优势。


另外通过最近几年的观察,你认为当下培养学生独特竞争力的好方法就是组织学生去参加各种的竞赛,在这方面当初你并没有得到较多的机会,很遗憾。好在现在有太多的机会等着法科学生去参加,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从中受益。


当然你还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方面,而且每个人心中的你可能是不一样的,这在你之前的文章中也有部分的涉及,在此限于本文主要是分享2014年你不知道或者不明白的事情,因此不再过多叙述。


当时光聚焦在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下来我将分享这四年中我看到、思考过的一些对你非常有启发意义的事情与观点。


1.研究生院校的选择


这里面是有大学问的,很遗憾当初的你更多的是追随自我的感觉,让自己走了很多弯路。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时,大学期间不要一直呆在校园中,应该适当的出去走一走、看一看,让自己对一些事物的了解不再局限于自我狭隘的定义与误判上,在这方面必须表扬你曾经于2017年赴新疆、2018年赴南方各省旅游参观,让自己对这个社会、国家有了更多切身的认知。而在研究生院校的选择上,作为大学生也不能眼中仅有清华、北大、人大、、法大、华政、西政、中南政法等等院校,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先去那个城市感受一下,去他们学校了解一下,看看到底在哪些方面是存在差距的,自己是否喜欢这些学校的文化氛围,自己未来的规划又在哪里?只有在这方面有比较多的了解,自己才能够明白自己的选择以及努力的方向与重点,而不是简单的认为好好备考考研英语、努力的看教材,这些虽然是基础,但是并不是决定你考上这些院校的关键。因为报考同一院校的考生水平基本上相当,那么你就需要去思考让自己入选的真正优势在哪里?


2.调剂的谜题


在简单说了研究生院校的选择之后,我们很自然就进入到调剂的话题。如果你是一名普通院校的学生报考某知名院校的法学院,在当前的招录体系上,你很可能就要面对被调剂的现实。而一旦进入调剂的行列,那将是“从天上掉到地上”,很可能会把你摔死。这里面的谜题就在于“大部分法学名校没有调剂的名额,你只要没有考上目标院校,那么你只能去普通的院校,而且一般事法律硕士。”再有就是部分院校复试时间想对较晚,因此到时候你的选择将是非常少的,而且很拼分数与学校背景。在此我能够给出的建议只能是,如果你身处考场,不管自己是否能够考上,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分数,未来调剂看这;如果你是一名大三学生,那么建议你提前去认真思考一下研究生院校与专业的选择问题,并且在10月份报名之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多样的选择


在提到调剂时我们就不得不说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研究生招生名额的分配问题。对于大部分的考生只知道国家统一研究生考试,而对夏令营与保研了解甚少,这样等到自己研究生报名时发现大部分名校每个专业的统招名额只有可怜的几个,甚至只有1个。但是看每年的入学报道时,发现这个学校每年招生的人数也不少啊,那么名额都去哪里了呢?都被保研占据了。据了解,当前不少名校的保研名额都占据当年招生名额的50%以上,甚至更高。这样如果你放弃了保研这条路,那么你的选择就非常窄了,而且上面我也告诉你了,调剂是一道谜题,你只能往里面跳,无法绕过去。


当前高校保研的重要途径不再局限于每年9月份的考试,而是更多的倾向于暑假的夏令营,一场夏令营都有上百人参加,而保研的名额会部分甚至全部都是从夏令营优秀营员名单中出。这样就建议你考研的途径应该多样化,而不是再局限于统一考试,至少应该适当的参加一些夏令营活动,与同龄人有所交流,即便考不上也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里?当然参加夏令营是有一定的要求的,这里面你可以做的事情是先把英语六级顺利通过了,应该在大四之前就把法学专业基础知识大牢固,应该适当培养一下自己的社交能力。


4.考研复试


当自己参加完考研初试,不管是进入了目标院校的复试,还是被迫需要调剂,都需要面对考研复试的考验。在之前可能考研复试不是那么的严格,但是随着招生名额的限制以及考生人数的增多,考研复试的竞争还是非常激烈的。例如2019年就有290万的考生,所以你务必格外重视一下考研复试。一般来说考研复试的准备是在寒假期间进行的,这样你就无法像往年那样自由愉快的过新年了,一方面会担心自己是否过分数线进入复试,另一方面又担心如果考不上研究生自己将去往何处?部分考生还面临着学校毕业论文写作的压力。我记得2014年的你在家里认认真真的备考了复试,在那个没有暖气的房间中每天都有你努力的身影,必须为那时的你点赞,因为后来发现你的分数刚刚过了国家分数线,毕竟考取北京的院校无论是英语还是专业课都是非常压分的,这样也提示学弟学妹们不要错误的认为全国高校的考题难道是差不多的,也不要错误的认为考取不同院校自己的分数应该差不多,在实际中部分院校给的分数相对比较高,部分院校很压分,这样在日后自己的调剂中将产生重大影响。对于前者你的调剂相对占有优势,对于后者那么你调剂失败的可能性大大提升,因此在研究生院校选择时也要看到这方面的原因哦。


5.不可靠的复试分数线


很多考生在院校选择时会天真的查阅往年的复试分数线,然后奔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好像当初的你也是这样,以往年的分数线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过后来当你与他人分享经验时就提到这个分数线的不可靠性。特别是对于名校,一般一个专业只招录1个人,这样那个所谓的分数线就是当年考第二名学生的成绩,可见中间有多大的变数。那么我们应该参照什么呢?你认为一是保证自己的英语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二是保证自己的专业课能够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成绩,这才是你的参照标准。这需要你根据不同学校的分数进行估分,例如2017年人大法学院录取学生的英语平均分为67分多,这样网上流传的考入北京高校英语60分+的建议就有点不可靠。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自己是否存在偏科情况,这个对于部分考试科目比较多的院校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你需要用优势科目的成绩去弥补弱势科目的缺陷,在这方面你也要想好哦。


6.多样化的复试方式


不要天真的认为各个高校的复试模式都是一样,在实际中虽然复试的目标都是选择合适的人才,但是各个院校在复试范围、复试加分以及复试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建议你根据目标院校的复试要求进行相应的备考。比如是否准备英语口语,是否存在一些加分项(如六级成绩、法律资格考试加分等),然后找到对自己最优的复试选择。实在不行,就需要考虑考研调剂的事情了。


虽然上文已经提到考研调剂的事情,在此还是想提醒你的是,考研调剂应该提前准备,应该积极主动的联系调剂院校,不要坐在那里傻等。当然也不要想着一些歪点子,更不要忘了努力的备考考研调剂,不然一些关系只能让你进入复试,并不能为你的实力做保票。


7.统考生与保研的差距


从表面上来看,我们考上了同一所院校甚至是同一所专业,但是统考生相对于保研考生,特别是相对报送本校研究生的会在不知不觉中产生较大的差距。而差距产生的时间就在于每年的3月份到9月份你在做什么?一般来说,我们还是抱着那种等开学了自己就努力学习的态度去静候研究生开学,而这会让自己丧失掉复试完到入学之间的时间,至少为6个月的时间。在这个时间阶段,我们发现不少的保研学生正在学习第二外语或者去某单位进行为期半年甚至一年的实习,可能看起来你们之间没有多大差距,可是无论是学习第二外语还是去实习都让其获得了半年多的时间竞争优势。部分院校的学生还在这期间选择了出国留学半年,因此建议在这期间不要虚度时光,不管是努力的去阅读一些学术专著,不定时的写写文章,还是选择去司法实务部门实习,都要充分的利用好这段时光,最好把外语提升一下。


8.名校入学与普通院校入学


此时的你已经顺利的成为一名注册研究生,如果你简单的对比一下普通院校的课表与名校的课表,以及简单的询问一下学生的学习情况,好像名校与普通院校的学生之间基本上没有差别,但是为啥二年或者三年之后就有差距了呢?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研究生培养的时间周期,可以发现清华、北大、人大等院校的学硕是两年制,这样就可以为我们的就业节省下一年的时间,当然你的课业负担可能相对重了许多,可以说既有好处也有劣势,因此在这方面也是我们进行院校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如果你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存在欠缺,这些院校的高效培养可能并不是最适合你的。对于考博的人来说倒是一年的竞争力。


咱们接着聊上面的差距问题。通过研究与查看,我们发现主要的差距在于法学前沿课的设置以及法学研究方法与法律检索课程的设置,还有就是读书会、沙龙的举办。例如在清华大学法学院开学的前一周是进行上述内容的集中培训,开学时间比一般校园早一周时间,这样能够保证研究生在过十一之前就基本上进入研究生状态,而我们普通院校的研究生一般需要十一之后才能够进入,而且很快随着期末考试的来临,简单就糊弄过去了。而北大法学院的培养,大家也知道2018年进行了改革,设置了每周一的法学阶梯课程,都是名家专题讲授。再一个就是名校都有博士生,老师都喜欢组织读书会,能够保证学生一学期下来至少认认真真的读过一本专著。当然在教学水平以及深度方面,还有学生整体的实力方面,资源配置方面都有区别,这些我们无法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是不要让自己研究生入学跟大学入学一样,漫无目的,不知道利用各种资源,而且要努力让自己快速的进入研究生状态。


9.资源匮乏的弊端


当你满怀激情的开启研究生生活时,你会发现学校的资源并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甚至是给出太垃圾的评价。确实是这样,文科专业经费有限,不少院校的图书馆长期没有购置权威的图书,而且普通院校招生人数有限,相应的需求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反馈,部分老师甚至长期没有进过学校的图书馆,这样当我们看到老师给列的书单时发现图书馆竟然一本也没有,怎么办?我犹记得当初你给图书馆发送了一份几百本法学图书的建议购书表格,只不过没有再去确认最后是否购买。在此我想告诉你的是,学校的资源确实需要你自己去争取,不要等着老师去反馈,而是应该自己去积极反馈,即便自己没有受益,至少自己的师弟师妹从中受益。另一方面,建议你在购书方面不要太吝啬,该买的图书就赶快购买吧,实在不行就跟同学合买,然后早日把需要读的书给读一遍。当然我们也不要过多的贪求图书拥有量,在这方面你做的就不是特别好,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没有很好的利用是非常不应该的。


10.读书会的创新举办


为啥此处会提创新举办,因为我知道并不是在所有学校都可以轻松的举办读书会,很多研究生是没有参加过读书会的。这主要是一方面教师在这方面的投入较少,另一方面需要一定的资源配置,特别是如果学科人数较少,还没人带,基本上举办不起或者坚持不下来读书会,所以处于这些院校的我们只能另辟蹊径的进行创新读书。这里的创新读书会不是我们的读书有多创新,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变换读书会的举办方式,例如通过网络参与其他院校的读书会,线上读书会或者是自己创建一个读书会节目,通过网络传播。有人会觉得这种方式很麻烦,好像太过于注重形式了,但是我想告诉你的是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坚持下去,而且仅仅自己读没有输出的话效果是很差的,比如当前的你在读书时就选择了读完一部分就通过语音的方式记录下你通过读部分收获了什么,以及自己的疑惑,并且准备分享出去,这是一种比较好的督促自我,提升自我的方式,推荐给当初迷茫的你。


11.论文的写作


不管你们学校是否有学术论文发表的要求,都建议你在研究生阶段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而且应该进行系统的训练。这不是提倡你多发论文,而是想告诉通过不断的写与修改,能够加深你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能够促使你真正的像一名研究生,能够让你在未来有足够的竞争优势。当然在此我们想特别提到学术规范问题,不要以为这是在说教,最近几年太多的人在这方面栽跟头,而且只有注重基本的学术规范你的学术道路才能走的更长远,自己才能够从每次论文写作中收获更多。建议你要积极的将自己的论文拿给导师与同学们看,让他们多提修改完善建议,不要觉得自己才是这方面的权威。与此同时,也需要特别提醒你不要为了发表论文掉入骗子的圈套,在这方面应该多向导师请教。


12.学术资源的获取


你从研一开始就非常注重学术资源的获取,在这方面是值得给你点赞的,可惜在输出方面做的不是特别的好。现在在教育圈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讲座上讲的内容在论文中都有所体现了,因此没有必要去听讲座;另一种观点认为还是应该通过学术讲座获取一些学术资讯。不管你持什么样的观点,我的基本认知是:去听学术讲座特别是去外校甚至外省是比较费时间与精力的;参加学术讲座的价值不仅仅是已经或即将发表论文里面的学术观点,更在于挖掘作者研究这一问题的出发点以及论证逻辑,以及学会如何提问。因此我的观点是应该有所思考的参加学术讲座,应该去努力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与论证能力。当然在选择听与否的问题上,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


再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很多学术讲座有了比较翔实的学术综述或者提供直播,这样对于我们便捷的获取相关学术资源都非常有利,不过我们可能需要去培养提升这方面学习效果的能力,要努力化解现场与直播听效果差别大的现实。当提到这里的时候,我也想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训练,就是写学术综述或者会议报道,这对于我们学术写作能力的提升以及准确把握主问题的核心点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可以看到不少院校的学术综述做的非常好,而一些院校的学术综述好像就是小学生写的日记,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


13.毕业论文的选题与写作


研究生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完成一篇专业学术论文。这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虽然我们知道在此之前基本上是“没有不正常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没有正常毕业的博士生”,但是随着国家对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的要求变严以及比较规范的学术论文写作体现的建成,越来越多的研究生面临着无法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的现实困境,因此需要格外关注毕业论文的写作。在这方面虽然你按时正常毕业了,但是你也深知这篇毕业论文的写作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造成这个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动笔写作的时间太晚,这样就导致你的毕业论文无法经过反复的修改完善之后达到理想的效果。而这中间的原因不是你想偷懒,而是过于追求想一气呵成的写完,写成精品。这里面就呈现出你对论文写作的一个错误认知,就是错误的认为大家的论文都是基本上没有修改一遍写好的,而真实情况是不仅反复进行了修改完善,而且也不时遭受退稿的噩运。因此建议你不要过于急躁的把论文写好,把论文发表,而是应该静下心来,认真阅读相关资料,认真的思考,仔细的润色完善,积极的向他人请教。争取每完成一篇论文,自己的写作水平都有一定的提高,而不是去追求制造学术垃圾。


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与答辩过程中不得不提的一个问题是“查重”。当前不少学生应对的办法是简单的修改词句与调整语序,把文章写的无法阅读,读起来非常痛苦,我想这里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没有认真对待毕业论文以及在此之前进行比较严格的学术训练,这样在面对毕业论文写作以及查重的压力之下,只能选择这种办法去应对,希望未来你在论文写作中避免陷入这种窘境。


14.是否考博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你可以发现身边的竞争者基本上都是研究生学历了,不少为法学博士,在面对比较大的就业压力时,不少人选择读博逃避当前的选择。虽然我也希望你能够通过读博去进一步提升自我,但是现实也是很残酷的,你并没有顺利的进入目标院校,而是选择先就业究竟生存,再做其他打算。我尊重你的选择,而且认为虽然这不是最佳的选择,但是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吧。毕竟过去几年你的每次选择都给自己的未来埋下了隐患。


双非的学历背景以及不喜欢发论文,加上英语不是那么出色,这样你的竞争优势就基本上没有。加之当前普遍采用申请考核制以及不善于交际特别是走关系的你更是处于明显得劣势,可是反思过去,难道这不是你自己准备不足或者太懒造成的吗?


先来说说论文发表吧。你自己也知道以你的学历背景是没有一点竞争优势的,只有发表论文才能够让自己脱颖而出,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你给自己找了一个很在理的理由,不给学校做科研贡献,不想发表一些不太好的学术论文,但是这并不能成为你不发表论文的正确理由,毕竟你为此付出的是自己的前途啊。你难道不知道什么才是自己最需要的吗?


再来说说英语水平的提升吧。你说说从初中、高中到大学、研究生,你学习了多少年的英语,但是想想你的英语学习方式,是不是还停留在那种非常无效的学习模式上,你是不是还没有努力提升一下自己的单词量以及从来没有真正的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交流。可悲啊,我们付出了太多的时间在英语学习上,但是始终是在低水平的重复上,效果极差。好在当前你已经在做相应的调整了,希望你能够坚持下去。


最后再来说说联系导师吧。你平时还经常说别人不会正确的联系导师,可是你呢,在社交这一块是否也是非常薄弱呢?这不得不说是你当初欠下的一个旧账,当初的学习过于注重安安静静的坐在那里,较少的参与一些辩论赛以及欠缺对一些问题的批判性思维和太穷让自己觉得不好意思去跟他人交流的错误思想,最终导致当前的被动局面,你说怎么改变吧。当然你也不是没有优点,例如比较好的朋友圈,比较强的检索能力,以及积极主动的参与学术活动,这些都为你表现自我提供了便利,可惜就差那最后一部,向他人正式的推销自我。


15.就业选择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持续的学习,长期处于学生时代,一旦毕业就要面临就业的考验。在找工作这方面你作出的努力是非常少的,要我说就是非常懒,或者说根本就是在碰运气。


先来说说公务员考试吧。虽然你也参加了几场,但是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你竟然没有认认真真的抽出几个月的时间全身心的备考,而是简单的应对,虽然理解你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时间有限,但是在决定做一件事情之后就应该全身心的投入,不要一心二用,特别是对于考试,在当前基本上必须参加培训班,必须全身心的投入。此时的你不应该只看到那几万块钱的投入,而是应该看到如果不全身心的投入你付出的将是至少一年的时间。


接着说说在社会上找工作。虽然我承认你在学校期间比较优秀,专业基础知识也比较扎实,但是现实情况是你竟然基本上没有什么实习经历,竟然不知道如何去涉及一份像样的简历,竟然不知道自己想找什么样的工作?你说说这么大的人了,为啥对工作这个事情还是一问三不知,你难道不应该去反思一下吗?


最后说说工作地点的选择问题。在这方面你选择了有竞争力的北京,这会给你提供无限的可能,与此同时也会让你的生存压力巨大,好在这方面你做的还不错,可是问题就出在你上学的时间有点晚,没有去尝试自己的法学专业领域工作,让自己的未来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其实你也知道,虽然刚开始选择本专业领域的工作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但是你这样放弃难道未来就不会面临吗?还有就是这些年你对外地的发展关注太少,就业地域选择太死,这也是影响你发展的重要原因,好在2018年夏天你对中国各个城市有了更多真实的感知。希望未来不要自己设定一个前提然后把自己给拘束住。



16.创业需谨慎


虽然我们都知道创业成功的机率很低,但是我们每个创业者都设想自己是那不到百分之一的成功者,然后浩浩荡荡的加入到了创业者队伍,当自己输的精光时或者当自己脱发时,才开始反思当初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在此我不是告诉你不要去创业,而是想告诉你学会去计算一下成本,学会去积累一些资源与资本,学会利用一下零散的时间,不要急于全身心的创业,要看到创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本支持太容易失败了。


在此还特别想提醒你的是,不要把在学校期间的经济成本当成在社会上创业的成本,因为中间的一点差距就可以把你击垮,更何况是较大的差距呢?再一个需要提醒你的是,不要去炒概念与理想,要创业就要选择一些脚踏实地的项目慢慢的去积累经验与资本。不要轻易的相信自媒体可以实现快速的创业,要看清当前的形势,不要做一点违法犯罪的事情,因为你输不起。


17.长期不稳定状态


这是一个你2015年开始关注的问题。当时你发现身边不少没有读研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并没有很快的找工作,而是处于不断的选择之中。刚开始你还非常支持他们的这种选择,但是当时间过去一年之后你发现他们的生活还是处于不稳定之中,而且他们的认知与你已经有较大的差距。当2018年的时候你也开始这样的状态,你真的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开始反思所谓的机遇。在此之前你天真的以为自己处于多种选择之中给了自己无限的选择,选择这条路也行选择那条路也行,但是你始终站在原地不做选择,或者始终无法踏进其中一条路,刚开始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自己会处于不能专心致志的做一件事情,总是在多种选择之间不断切换,最终导致时间过去很长时间了,自己还是处于待就业状态。我们不是说这种状态不好,而是很多时候我们处于这种状态时开始长期不学习、不进步,只是停留在原地打转,而外界在发生变化,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而且有些优势正在离你而去。例如在找工作时应届毕业生的各种优待,再比如自己对法律修订的无知以及无形的生活生存压力,都会让自己处于劣势。


这个问题在考研、考博、考公务员以及法律资格考试上表现得尤其突出。因为备考这些需要消耗较长的时间与较多的精力,你很容易给自己放一些不应该放的假。例如每年法律资格考试时间为9月份(10月份),这样你需要先等到11月份看是否通过,如果没有通过,等到决定明年还会考时,你就很容易纠结12月份到5月份这段时间做什么?因为你已经将6月份到10月份这段时间分配给了法律资格考试,那么你的时间就会被无形中给分割开来,而我们的很多工作要求连续性,例如你担心现在工作了到时候还得辞职。可能更准确的是考博这个事情吧。你今年5月份确定没有录取,然后到9月份清华等部分院校就开始下一年的招生了,这样你很容易让自己落入时间的隧道,不知道怎样选择是最好的。因为选择了其中一个,另外一个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放弃。例如选择了就业,很大程度上考博就无望,毕竟人家学生党比自己投入的时间更多。不过希望你尽快走出长期不稳定状态。


18.谈恋爱


在这方面你确实属于没有发言权的,但是从今年你参加的几场婚礼的感受以及对当前学生谈恋爱情况的观察,你还是可以分享一些独特的感受的。毕竟处于婚姻中的他们是无法理解当前的你们的。很多长期远离高校的人会错误的认为学校学生的单身率高于社会,但是经过最近几年的观察发现并不是这样的,反倒是那些只身一身毕业的毕业很长时间处于单身状态,而在学校期间谈恋爱的也不像大家想的那样毕业就分手,更多的人开始选择坚守。毕竟这个时代交通越来越便利,大家也不再局限于在自己的家乡工作,因此如果要在这方面给你提建议,还是建议你在学校期间找一个合适的对象。而且法学专业的学生找对象之后好像更容易取得成功,至少在学习成绩上表现得不赖,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只是把它给记录下来,提供给你参考。


另外向你简单介绍一下离开学校后找对象的不易。离开学校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圈子变小很多,而且好像大家不再那么愿意聚在一起,而你也开始去担心各方面的支出,特别是毕业第一年的法学学生经济状况好像不是那么好时,男生更有这方面的顾虑吧。以上仅供参考,小样本分析,不可靠。


19.博士生的就业


不得不说,随着博士生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高校师资特别是名校师资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当前的很多博士生是很难进入高校,特别是名校担任教师了,这样可能就与你的预期产生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当前中国的博士年龄普遍较大的情况下,对于从未就业的你,四年之后你是否还能够承受这些是打问号的?而且你也知道博士入学容易,毕业难,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更是不易,有时候自己考不上某高校更是一种解脱,不然3篇核心期刊论文足够可以保证你从此不用担心理发的事情。再一个人的年龄大了,需要承担的责任就多了,像你这样在自己单身的时候就发现时间太容易被打搅,那么你成家之后的状况又将是怎样的呢,所以需要你去认真思考与作出更佳符合实际的决定。


20.历史观(值得观看的纪录片)


2017、2018年的纪录片特别的多,而且拍的非常的好,在过去的一年中你看了很多纪录片,对于你未来的成长非常有帮助,因此你每次分享的时候都会不时的推荐一下最近新上线的记录片。你认为作为一名法律人一定要有足够的历史史料积累,这样在作出决策或者提出建议时就不再是简单的批判或者拍脑袋决定。而且很多纪录片有利于我们去纠正一些错误的认知,用在法律学习上可能我们法律人也需要进行一次被普法活动的洗礼。


当然还有很多值得分享,限于写6个小时了,一时间脑袋短路了,因此就留在未来写吧。祝愿2019年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的考生们顺利考上自己的目标院校。

点这里!点这里!

让你更多的朋友看到我的文章

▼▼▼▼▼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