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年十问之七:年前我们是同学,年后我们是师徒!

赵广开 学术之路 2021-09-16

每期设置一个开放性话题供大家讨论,欢迎在本文留言处分享您的观点!


十问之七:寒假赶超有希望不?


鉴于前几期参与度太低,因此本期主编亲自操刀,快到本文留言处分享你的观点吧!


这样的标题百分之百有夸张的成分,但是却反映出当前我国知识教育的某种现实困境。


当前我国高校的寒假周期从20多天到60天不等,对于同一院校的学生来说,大家几乎都过着同样的学习生活状态,因此彼此之间的差距并不是那么的大。与此同时,我们又可以发现一些普通院校的学生在知识学习方面又赶超清华北大。这其中的原因当然非常多,但是我们发现经过我们点拨的一些人,往往是通过一个途径抵达同学无法到达的高峰——那就是充分利用寒暑假期自由自主的深入学习与扩展。


有人说我们夸大假期的重要性,但是如果我们反思一下当前中国高校教育的现状,你会发现一个大学生很多课程的学习时间往往只有上课那30来个小时,而且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等第二周上课时第一周讲的有限内容基本上忘完了。而假期的自主学习往往是自主发现了某本比较好的专著或者是网络课程,通过几天的持续学习,学习时间与强度都远超平时课堂,而且少了不少其他事情的打扰。


在这方面不得不提到学术之路公众号为啥举办寒假共学计划,其实我们并不期望大家通过这样的共学计划学到很多知识,而且我们也深知这样的活动往往由于对活动的意义理解不到位,仅是简单的重复课堂学习,效果很差,甚至只是一个设想罢了。


其实我们举办这样活动的目的一方面当然是希望参与者通过这样的共学活动真正的学到一些知识,至少是对其学习的督促。另一方面则是我们没有明说的:


一是间接的向一些教学资源不是那么好的学生推荐一些优质的教学资源,有心的学生会从中学到很多知识。这就像2012年的时候作为一名大二学生我第一次发现中国法学创新网这个平台,当时平台上有很多大型学术论坛的会议实录,对我了解前沿的学术知识以及学术大咖非常有帮助。再一个读秀这样的平台就是我在翻阅学长的微博是看到的,我从中收获了很多知识。所以我们得努力目标是促使一些学生去发现隐藏在我们身边的学习资源。再如我们很多人都知道中国庭审公开网,但是真正从中获益的法学学生又有多少人呢?而如果我们去看看他的播放数以及内容,你会发现自己错过了什么?其实说白了这不是学生了解司法实践最便捷的方式吗?


二是让大家体验到学习知识的乐趣与意义。说实在的虽然我们都知道学习的价值与意义,但是限于当前的教学模式并没有让我们学生真正的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特别是一些院校的学生,从大一到大四学习了四年法学知识,只是坐在那里听老师讲,被动的学习,但是并没有参与课堂互动,没有参与司法实践,对于为啥学习一门课程更是晕里晕乎的。而我们共学计划的重要环节就是搭建线上的互动交流群,号召大家去分享自己的见解,同时也希望在交流中触发大家的思考。我们深知不管是时间安排还是其他客观现实,普通院校的课堂互动交流特别是有价值得观点交锋非常少,这样学生就慢慢的变得不积极思考法律问题了,维权意识倒是有了,但是为啥以及依据什么维权倒是不明白。对于很多问题只是稀里糊涂的听别人的观点,以为那就是对的,经常出现一年前自己转发过一个观点,一年后自己又转发了一个截然相反的观点,而自己浑然不知。这不是他们的观点变了,而是从来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立场以及论证基础。


三是号召大家关注一些现实问题。网上的一些课程与讨论往往是针对具体事件展开的,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并不建议大家把过多的时间放在了解这些问题上,因为有太多的反转以及各种猜测性的评论,而且很不严谨。而过了一段时间,往往基本事实已经清楚,相关讨论已经深入,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大块的时间来深入的研究与分析这些内容,对我们非常有用。把时间用在正确的点上非常重要。例如跟大家汇报一个事情,如果我们平时追着司法解释、热点事件跑,看似很热闹,但是效果并不好,但是当岁末年初时我们将这样大家经常用的内容汇编一下放到后台,以备大家用时方便,这就是一个比较好的运营策略。近期问津学术就在之前逐个推送200多个最高法、最高检指导性案例的基础上逐个推送司法解释,用一周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年度司法解释的全覆盖,再通过超链接的方式推送给大家收藏以便快捷查阅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四是在一些方面真正做到无师自通以及成为同学的导师。近期与一名大二学生交流时他询问参加一些活动的意义?我并没有直接的从这些问题出发,而是去引导其去思考更远的未来以及可以扩展的边界。重复性的开会、组织一些小活动当然对他的帮助不大,但是如果其将这些做个升级,那么其收获的将不再局限于这些。例如不再局限于参与,而是争取取得最好的成绩,争取走出学院、学校、全省甚至走向世界,刚开始听起来可能很不现实,但是这就是现实。并不是人家名校的学生比普通学校的学生聪明、勤奋太多,而是客观的现实是身边人都走出校园,在省里、国家甚至全球取得优异的成绩,而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这些目标又给自己一个又一个的指引,自己也是不断的去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成功。再如回归到这个活动,可能大家对这个活动的思考就仅限于参与,如果你能够把这个活动的意义想的更多,并且去促成其实现,那么我想你收获的就不再是刚开始可能预料到的。


回归到成为同学的导师,这个看似不可能,其实并不是那么的难。你想想你导师比你强什么?那么就去赶超不就得了,如果无法全面赶超,至少在一些方面可以吧。这就不实现了目标了吗?其实想想你导师就是比你大点,比你多发了几篇论文,可能比你多读了一个学位,其他的很多方面并不比你强太多,而你为啥从来没有想过赶超他,而是始终停留在原地呢?


寒假这个时间段在office基本操作、某一交叉学科知识学习等等方面你完全可以成为同学的导师,毕竟30*10才300个小时,一个月的时间而已。加油吧,少年!


要不你也来挑战一下,用3个月时间做一个赶超学术之路的公众号!毕竟接下来的3个月我超忙,而且你的资源并不比我差。更何况你还可以利用同学一块帮你实现。请不要原地踏步,前进起来吧!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