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郭懿美教授

学术之路 2021-09-16

郭懿美教授,法律科学博士(S.J.D.)

教育经历

1976-1980年就读于台湾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LL.B)学位。

1983-1984年就读于美国狄更森法学院(现已并入宾州州立大学), 获比较法学硕士(M.C.L.)。

1988-1989年就读于美国康乃尔大学法学院,获法学硕士(LL.M.)。

1989-1991年美国杜兰大学法学院,获法律科学博士(S.J.D.)。博士论文:"Relief from Unfair Trade Practice under Section 301: An Overview and Suggested Strategies for Foreign Response" (美国三○一条款不公平贸易行为救济之研究-兼论外国因应之道) (一九九一年三月八日提出于美国杜兰大学法学院,指导教授为Prof. Suman Naresh)

工作经历:

1983年11月-1993年7月任台湾“行政院”经济部国际贸易局荐派专员;

1993年8月-1999年7月任(台湾)逢甲大学法律教学组专任副教授。

1999年8-2000年7月任清华大学法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2001年6月-2007年1月任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副教授。

2007年2月起任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

WTO法、电子商务法、科技法

社会学术兼职:

1.福建省电子商务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

2.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专家

3.(台湾) 寬信聯合律師事務所高级顾问


以下摘自:《鹭岛女人郭懿美:并非一定女主内男主外》

选择法律是因为还有点正义感

郭懿美说,现在想想,自己当初选择法律这个专业是对的。上大学前以为自己的专业可能会是经济。至于选择法律,她说可能是因为自己还有点正义感,不仅是因为这一行收入高,虽然她的同学很多成了大律师,确实赚了很多钱。

大学毕业后,郭懿美先后在律师事务所、政府部门从事过法律工作,两次到美国留学。1993年开始当了大学老师,一直到今天。1997年7月郭懿美从台湾到了北京,在清华大学当高级访问学者。但因为孩子们不适应北方的天气,所以2000年举家来到了厦门。对她来说,厦门的专业环境比不了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但她觉得自己一直在进步,她和孩子们也都喜欢这里。

郭懿美说自己没有太大的事业野心,但在自己的专业里,又希望能有所作为,她喜欢当老师的感觉,所以把自己定位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法律是门要求不断进步的学科,否则就有可能被淘汰。“当老师也是有压力和危机感的,现在大学里也没有终身的饭碗了,北京大学就率先开始了改革,教授也是有竞争的。

在学校里,郭懿美与学生相处得很融洽。她说教学是经验的累积,“酒越陈越香”,既然做了这个行业,就在这个行业做到最好。祖国大陆的法律案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都可以活用到课堂上,又有很多新的挑战性,她可以把以前的实际经验和资源都整合在一起,很认真地花时间和精力去给学生们编写教科书。

当学生们反映上课气氛太严肃时,她也会给学生们讲讲笑话。

除了教学和研究工作外,郭懿美经常会被邀请去给政府和企业开讲座。5月份的海峡两岸物流信息化讲座也邀请了她。

家庭

并非一定女主内男主外

郭懿美的先生说她是个“工作狂”。以前在政府部门工作时,她时常忘记了吃饭的时间。现在把大部分的时间尤其是假期花在了自己的专业研究和写作上———她的新作《电子商务法律》马上要出版了。

为了支持她的学业,原来是个机械工程师的先生放弃了工作,陪同她到美国留学,又陪她从北京到了厦门。“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并不一定非要女主内男主外,而是要看谁适合主外谁适合主内。我不赞成夫妻长时间分开。虽然我也说要随缘,但我觉得对感情和缘分都应该再积极一些。

他们有三个女儿,17岁的老大读高二,12岁的老三读小学五年级。老二因为出生时护士的疏忽,导致了语言上的障碍,现在是个有自闭症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我们就是要尽量让她的生活不发生变化,她才会有安全感。其实她就是和别人不能沟通。”不过,郭懿美说起来还是有点内疚,她能够给孩子的时间太少了,还好孩子们喜欢厦门,也和周围的人相处得很好。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