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这么爱批评北大?
文章来自:《北大熏出来的评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最近北大颇不宁静,校庆前的一些风波不仅引来了社会的关注,同时也遭到了来自校内校外的各种评论。但是想想北大常年来并不去刻意掩盖或者抹杀来自舆论的各种批评,无论是否客观公平,批评之声都尽量在一个开放的环境里得到讨论与反思,这不仅是一所大学的态度,更是一种具有历史传统的优雅气度。
错误的批评北大也得听着
“北大躺着也中枪!”这样的字句常常在北大未名BBS的讨论中出现,同学们的不满便在其后蔓延开来。所谓“躺着也中枪”,简单的说就是无辜遭受不明不白的指责或攻击。网络上关于北大的虚假传言,媒体上一些关于北大的不实报道,就像马路上的小广告一样,即使清理了,隔不了多久又会冒出来恶心一下。一些关心和爱护北大的朋友就为此打抱不平。
委屈归委屈,不过回头细细想想,为什么北大的蜚短流长就这么多呢?难道只是“树大招风”吗?平心而论,有些批评者和北大比起来,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以北京大学在中国教育界的地位和国内外的影响力,以北大师生和各行各业校友们的卓越才华,想让舆论“和气”一点,北大真只能束手无策?这么多年来处处挨骂,竟然沦落到无力还手的地步,你会相信北大其实是“弱势群体”的一员?
所以说,北大今天在舆论上饱受争议的形象,多半是北大自己“惯出来”的。事实上,北大校方面对一些不实传闻常常是从简处理,甚至是无所作为。我无法给出北大这么做的官方解释,但个人认为这样“忍气吞声”,其实恰恰是为了延续蔡元培老校长开创的优良传统——“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既然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那么前提就是要有不同的思想存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没有前面这个“百”字,改革和创新就无从谈起。那么对于那些显失公平的评价,我们也要兼容并包吗?显然这是不对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我们对待批评和建议的一个基本态度。但我们不能把“取其精华”的工作转移到批评者头上。
我们平时谦虚地说欢迎大家多批评,提意见,心里多半想的是善意的批评,建设性的意见。倘若对方做不到,心中可能就会有些不满。可诸如改革这样的问题,本身既很难给出完美的建议,又无法掌握全面信息,提议者自然容易被挑出漏洞。况且就算是一个错误的建议或批评,如果北大能从中得到创新的灵感,这也是一种进步。如果我们要求公众只能提建设性的意见、只能进行正确的批评,否则北京大学就要大张旗鼓的辩驳,甚至追究责任,这对于公众来说既是一种苛求,也是一种恐吓。
为了兼容并包,就一定要广开言路,而要广开言路,就一定要让发言者没有后顾之忧。正是北大的“软弱”,才让北大师生公开批评母校的时候不必担心戴上“叛徒”的帽子,才让公众提建议时不必因为调查不实、研究不透而反遭批判。北大面对诬陷也能一笑了之的态度,给了批评者一颗定心丸,让他们不会欲言又止。当然,兼容并包不仅要让说,还得听进去。回想每年高考状元和自主招生这些社会热点里北大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北大不仅顶住舆论的压力推进改革创新,也把来自各方的宝贵建议融入到了具体行动中。
因此,为了保护真知灼见发芽的脆弱土壤,北大承受点流言蜚语的风暴,不委屈。
- 版权信息 -
作者:刘勐
编辑:守拙堂陈峤
文章来自:《北大熏出来的评论》
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