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建伟:近年来学术研讨会之怪现状

学术之路 2021-09-16
文章来源:《法制日报》2019年5月8日

忝为学者,不能不参加学术会议。见得多了,忽然悟得,学术会议本身就值得作为学术研究的对象好好研究一番。因此,请动笔墨,将一鳞半爪的观察与思考记录下来,其间不免掺和进不少以偏概全之见。文不见佳,意有所偏,读者寓目于此,不可不察。


 鸡肋式学术研讨


学术研讨会,学术最不重要。


没有人,为了学术目的搞一次研讨会。搞研讨会,是因为有一笔会议经费需要花掉。经费多,就搞得规模大些,来个豪华版,钱没花完,不行就再搞一回。有的研讨会,是国家机关与学术单位联手搞的,这种研讨会,与机关的业绩挂钩,为了领导的成绩单有好看的一笔,就搞个研讨会,营造出“咸与改革”的气象。


学术研讨会,在哪里开很重要,去开会随便旅游一番,会议主办方给报销往返交通费,免费提供食宿,外加旅游,功德就十分圆满。


学术研讨会,能见到哪些与会的人,也很重要。大家多日不见,借此机会彼此握手言欢。年长者可以直观了解彼此还健在,初出道者拜见一下大咖,留个好印象,将来评职称和参评各种学术奖项,也好得个照应。一些学术期刊的编辑很受欢迎,有的人来套近乎,顺便打听一下自己投的那篇稿子是否能被采用,为以后发稿子蹚蹚路,做些铺垫。


没有人,为了学术目的而参加研讨会参加学术研讨会,大多是为了捧场。大咖去参加研讨会,算是给面子;有头有脸的官员参加研讨会,算是撑场子;初出道者参加研讨会,是为了增加露脸的机会,随便替会议主办方凑个人气儿,履行“完形填空”的大任。


学术会议,研讨的话题令人敬畏,绝对是主题重大,叙事宏大。会议进行中,大家郑重其事,仿佛军国大事都是通过这类研讨会议决的。在有限而特定的时间与空间内,很多学者聚集,有泰斗焉,也有漏斗焉,在会议进行中,有顾盼自雄的,也有正襟危坐的,有不苟言笑的,也有表情丰富的,“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与会者老是那些熟面孔。猗欤盛哉!一次又一次会议参加下来,虽然不知研讨出来个啥,但是会议的形式还是很庄严的。闲来无事,将学术研讨会的生态作一番描摹,似可为局外人留下一份剪影,意义不可谓不非凡。


会议上发言,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谁发言。没人管你学术上有无创见,声望到了,自然有人安排你发言,不发言的,可以点评(如今学台湾逐渐改叫“与谈”了),既不发言也不点评的,就主持一下。发言、点评与主持,早就变成了一种资格、一种待遇。偶尔遇到自己提出什么都不想做、只来参会的大咖,大家觉得怪对不住人家似的。


到域外开会,就颇不适应。人家要求写出论文,并根据论文内容决定谁有发言的资格,郑重其事,很不利于心理健康。我们自己搞研讨会,脑子与耳朵都可以放家里,只带一张嘴来,发言时间一到,就按主持人安排说上一嘟噜话,时间过了,就住嘴。吃会议饭的时候,这张嘴还有大用场。


会议印有日程,大家按议程行事,丝毫马虎不得。政府部门组织的会议,除了议程表外,还有座次表,拍照位置表,赶上有研讨会论文集的,更显得十分正式。


每人发言限定时间,会议还是以超时为常态。主持人强作幽默,实则俗套,会场时时有尬笑,掌声很廉价,代表着一种礼貌。


鲁迅曰:“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会议大厅坐一天,说与不说,听与不听,都挺累,坐两天,就更累。累了下来,发现不知都研讨了些啥。反正觉得会议大厅,更像个犯罪现场,被谋杀者间杂着自杀者(无端浪费自己时间的)横七竖八地倒在血泊中。那时间,那卧姿,那血泊,谁都看不见。


 如何识别泰斗与漏斗


学界人士,分为两类:一是泰斗,二是漏斗。


泰斗年纪一般不小了,属于年高德劭之辈。泰斗也有两种:一种是真的泰斗,积累了许多声誉,学问大得真如泰山北斗;一种是积累了许多年月,到了一定年龄顺势做了泰斗——人过古稀之年,就有坐顺风车成为泰斗的可能。倘若到了耄耋之年,不是泰斗也成为泰斗了——大家围拢在一起,人人喜欢用这称谓来捧他。这给人的启示是,忝为学者,与其在学问上打拼,不如努力健康长寿,后者才是成为泰斗的必要条件。因此,学者不用暗里起急,头发到了“浑欲不胜簪”的时候,泰斗的美誉就像陈桥兵变时黄袍加身一样,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未到古稀之年,着急上火也没用,那是不大容易成为公认或者御封的泰斗的。


泰斗之下,为准泰斗和候补泰斗。虽然尚未成为泰斗,不过,这其中自命的泰斗却满坑满谷,远比公认或者御封的要多。他们虽然没有泰斗的年龄,但是有泰斗的气派,甚至比泰斗更有气派。他们中有的人可以依外貌加以分辨:各种场合,他们眼神向上,恨不得眼睛长在眉毛上面,脸绷得像冰冻的湖泊,生怕一笑就将好容易拢住的一点威信都泄掉,对晚辈不屑一顾,看见了也当没看见。这类自以为的泰斗,不惑以上年龄,未及古稀,写过一本至几本专著,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过论文,特别是在国家权威刊物上发表过若干论文,对自己的学术水平相当认可,对他人的学问不屑一顾。


还有许多这类泰斗,仅凭外貌不易区分,要加以区别,可以从与漏斗的差异上加以甄别。


漏斗是学界新人,在各种公共场合可以忽略不计,他们没有自己的公众形象,面目模糊,没有多少学界声望,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时充当分母。他们在会场里的成长轨迹是缓慢向前的,先是后面几排就座(学术研讨会开到当日下午和次日,前面出现空白座位时就被安排前去补位,起到完形填空作用),后来位置渐渐前移,通常在研讨会上没有法定发言机会,偶有自由发言的机会,再过几年,有了发言机会(如果是两天的会议,通常安排在次日发言,如果是一天的会议,必然是安排在下午发言)。


泰斗与漏斗有许多区别,大体可以归纳如下:


只参加头一天上午的会议,午饭后就闪人不见了,是泰斗;一直坚持把会场座椅坐穿,不到会议主持人宣布散会绝不离场的,是漏斗。


有关会议的新闻报道,大名见诸报道之中的,是泰斗;“某某等”参加了会议,姓名被一个“等”字省略掉的,是漏斗。


会前问明自己发言的时间段,紧挨发言时间才到,发完言夹包就走的,决不与其他参会者进行学术交流的,仿佛只是来给大家上课的,是泰斗;到会场看日程才知道自己有没有发言机会,何时发言,听别人发言,灌了一天糨糊,坚持在座的,是漏斗。


会议论文集,论文署名是第一作者的,是泰斗;论文署名在第一作者之后的,是漏斗。


会议开始前以及茶歇场合,有官员上前嘘寒问暖的,是泰斗;进来出去,无人闻问的,是漏斗。


颁奖场合,获得特等奖、一等奖的,是泰斗;获得二等奖以后奖项的,是漏斗。


参会与离会,有人安排车接车送的,是泰斗;自己爱怎么来就怎么来,爱怎么走就怎么走,不来没人注意,走了也没人知道的,是漏斗。


羞于称学者


法律界的研讨会,既有学者,也有实务部门的与会者,学者往往是主角或者座上宾。


对于学者发言,可以多一份期待。毕竟,学富五车,倾倒四座,高屋建瓴,一语中的,这一类美好词汇,都可用来形容学者的高谈妙论。学者之价值得以展现的机会,一是讲台,一是学术研讨会,深厚的知识土壤,能够长出妍丽的思想之花。笔耕的稼穑,舌吐的莲花,怎不令人期待?


初次涉足学术研讨会的雏儿,得瞻学者的丰神,更是满怀期待,希望学术研讨会是一场思想的盛筵。


多次与会,我曾留心观察,想感受学者比实务部门的与会者发言,有何高明之处。
观察的结果往往令人失望,学者的发言,大多未能展现学者的学术专长,其见识未见得比实务部门的与会者强多少,学者的角色,不具有无可替代性,有他与没有他与会,有他与没有他发言,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差别。


形式上的差别是有的,有学者充门面,壮声势,让很多学术研讨会带着学术气息,尤其是著名学者前来赏光捧场的学术研讨会,看与会者名单,已觉功德圆满,不必听他们玉音放送,已可用兴奋之笔为会议礼赞。


当学者轮流发言,已经准备了满满一胸怀的敬意也就慢慢消逝了。听其发言,大话套话者有之,陈词滥调者有之,信口开河者有之,思想贫乏、逻辑混沌、语言乏味者兼而有之,从中找不到打动人心的表达,更不见启发心窦的思想,除了有发言的形式意义,并无表达的实际价值,侧耳倾听,谋杀的都是彼此的时间。


究其实,当今学者满坑满谷,虽然顶着学者的头衔,其实并无多少真实学问。学术研究之创见,本应是学者安身立命之本,如今之学术界,对于学术原创性并无严格要求,所谓学术研究成果,属于真正有知识增进的不多,自然就有许多无学之人混迹其中。即使有些学者对于有的学术问题有所心得,也不是一通百通,什么都懂,在各种研讨会上就各种问题发言,自然力不从心。


学者缺少真实学问,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是不重视新知识的获取,缺乏书卷气,是当今许多学者的通病,学者本应为“书淫”,如今的学者却似乎读书量不足,殊不知学者主要的知识来源是书籍,但许多学者自断源头活水,不肯花时间读书,知识贫瘠,学问云乎哉!


二是思想上懒惰,即使博览群书,凡事不去用功精研究,也没有自己的创见,转述别人的思想,并非学者的价值所在,但是真要思想,又恐于精气神有损,如钱钟书先生所言:“有些人,临睡稍一思想,就会失眠;另有些人,清醒时胡思乱想,就会迷迷糊糊地入睡。”没有艰苦探索,哪来的独到见解?


三是缺乏学术研究的刺激源,学术研讨会上没有热闹的学术争议,更没有激烈的学术交锋,其乐融融,你好我好大家好,彼此心照不宣。学术圈充满混碗饭吃的家伙,学术研讨会上,大家相见会心微笑,都知道没有几个人在学术路上披荆斩棘,半斤八两,同侪尊重,谨遵缄默法则,不必说破。


当学者本身并不尊崇学问的时候,学术研讨会就成为学问的荒漠。叔本华曾言:“对于绝大多数学者来说,知识是手段而非目的。这就是何以他们决不可能写出传世佳作的原因。因为若要如此,他就必须把知识作为目的来追求”。论文、专著,只是评职称或者评奖的工具,达到目的就好,谁管那里面有没有真实学问。


学者无学,言之必然无物。除了很多研讨会重复来重复去的议题,可以将上次复上次的发言重述又重述,若轮到自己对于素乏研究的议题发言,自然就要扯淡。美国学者哈里·G·法兰克福就曾尖锐指出,当人们对于自己不熟悉的话题侃侃而谈假装很懂的样子,扯淡就开始了。学术研讨会上偏多这种扯淡,好在大家都不计较,毕竟,会议的形式大于实质,认真做甚?


说到认真,恰是解决各种只重形式不重实质的研讨会的不二法门。可惜,我国的民族性格中恰恰缺乏“认真”这一味药,学术研讨会的鸡肋化遂成为当今学术界一种坚忍不拔的现状,无足为怪也。

开会啦

以下由学术之路整理自各大研究会年会通知,仅供参考。


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年会:参会人员会务费每人500元。


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全国刑法学术年会:参会的刑法学研究会理事应交纳会务费800元,名誉会长和顾问不缴纳会务费,其他受邀代表应交纳会务费1000元。开会期间年会统一安排工作餐。住宿费自理。有正式出版的论文集,提供接送服务。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年会:免膳食费;交通、住宿费请自理;请交会务费600元。


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年会:参加会议人员需缴纳会务费500元/人,交通、住宿费用自理。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年会:参会人员自负往返交通费及会议期间的住宿费,会议费800元/人(含会议场地费、资料费等)


中国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年会:没写钱的问题


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年会:会议收取会务费人民币500元整,于报到时现金支付。参会者往返旅费、住宿费用自理。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年会:会务费:会员400元,非会员700元;住宿费:自理。


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年会:会费700元,学生参会会务费减半。


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年会:参加会议人员的交通费、住宿费自理。理事代表交纳会务费500元,非理事代表交纳会务费1000元。


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年会:与会者住宿、往返交通费用自理;无需缴纳会务费、资料费。会务组将根据收到的回执安排会议期间的用餐。


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年会:每人交会务费500元。往返交通费、会议期间住宿费自理。会务组代订房间(单人间、双人间均为500元/间/晚)。


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年会:交通费和住宿费参会人员自理。会员请交会务费及资料费800元,非会员请交会务费及资料费1000元。


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年会:与会者的往返交通费和住宿费自理。与会者每人缴纳会务费500元,用于会议承办单位的资料、场地等开支,并由会议承办单位出具报销凭证。其他费用由会议承办单位负担。


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年会:收取每位参会者会务费人民币500元。往返路费、住宿费由参会者本人自理。


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年会:参会人员的往返交通和住宿费,自行承担。参会人员会务费由主办方、承办方承担。


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参会人员交通、住宿费等费用由所在单位报销,本次年会免收会务费。


中国法学会管理的部分研究会:


法理学研究会

宪法学研究会

行政法学研究会

中国刑法学研究会

民法学研究会

商法学研究会

经济法学研究会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

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

国际经济贸易法学研究会

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

法学教育研究会

法学期刊研究会

中国国际私法研究会

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

财税法学研究会

军事法学研究会

比较法学研究会

立法学研究会

中国犯罪学学会

刑事执行法学研究会

检察学研究会

审判理论研究会

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

银行法学研究会

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

保险法学研究会

证券法学研究会

民族法学研究会

航空法学研究会

能源法研究会

体育法学研究会

警察法学研究会

法律文书学研究会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

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

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

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

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

青少年法律研究会

法治文化研究会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

中国农业经济法研究会

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

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

中国海商法协会

中国卫生法学会

长江海商法学会

中国商业法研究会

中国行为法学会

中国海洋法学会

海峡两岸法学交流促进会

律师法学研究会

案例法学研究会

港澳基本法研究会

告研究生新生书 &  告研究生导师书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二级学科自主设置信息平台简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