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长期诚聘特聘研究人员
南方医科大学李琳课题组招聘博士后及特聘研究员
导师简介
李琳,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2010年9月-2014年6月:电子科技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学士;2014年9月-2019年6月,北京大学BIOPIC中心,博士;2019年7月至今: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PI。近些年主要从事哺乳动物生殖系细胞发育过程的研究与单细胞多组学技术的开发,在Cell(2015,封面文章)、Nature Cell Biology(2018)、Cell Research(2017,封面文章)发表学术论文,其中Cell工作荣获 “2015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2015年度中国生命领域十大进展”。本实验室利用前沿的单细胞多组学测序技术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围绕生殖系细胞的发育和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展开研究,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疗奠定基础。
博士后招聘要求
具有生物信息学、数学、生物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等相关专业或者相关交叉领域方向博士学位(近2年获得或应届),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
具有生物信息分析或测序实验经历,或掌握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等实验技术,有干细胞、疾病研究模型、表观遗传或组学研究背景者优先考虑;
身心健康,热爱科研,为人诚实,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具有独立思考、设计开展课题的能力。
在指导下,独立开展或合作形式开展课题研究;负责或参与相关课题基金的申报与管理。
博士后待遇
根据已有发表文章情况,提供30-50万的基本税前年薪;
提供博士后公寓或房补;
学校和附属医院按年度发放科研、论文和基金绩效奖励(绩优者可获得数十万元绩效奖励);
入站后即可申报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指标单列,不受比例限制;
按事业编制人员享受学校公费医疗待遇;
子女按学校规定可就读附属幼儿园(省重点幼儿园)。
特聘研究员
招聘详见网址http://portal.smu.edu.cn/renshi/info/1121/4045.htm
硕博研究生
欢迎同学报考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详情参考http://portal.smu.edu.cn/yzw/info/1014/1415.htm),并提前与李琳老师邮件联系。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接收2020年推荐免试研究生(含直博生)预报名通知
科研平台
依托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蛋白质组学重点实验室和南方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http://clab.smu.edu.cn/),实验条件良好,可保障研究课题顺利进行。
此招聘长期有效。请应聘者将个人简历、已有科研项目总结和发表论文全文等相关材料以PDF格式发送至:lilin2019@i.smu.edu.cn,邮件主题请注明“博士后应聘+姓名”或“特聘研究员应聘+姓名”字样。应聘材料将予以严格保密。期待并欢迎您的加入!
近五年代表性工作
Lin Li*, Fan Guo*, Yun Gao*, Yixin Ren*, Peng Yuan, Liying Yan , Rong Li, Ying Lian, Jingyun Li, Boqiang Hu, Junpeng Gao, Lu Wen, Fuchou Tang and Jie Qiao. Single-cell multi-omics sequencing of human early embryos. Nature cell biology, 20(7):847-858. (2018)封面亮点
Fan Guo*, Lin Li*, Jingyun Li*, Xinglong Wu, Boqiang Hu, Ping Zhu, Lu Wen, Fuchou Tang. Single-cell multi-omics sequencing of mouse early embryos and embryonic stem cells. Cell research, 27(8):967-988. (2017)封面文章
Fan Guo*, Liying Yan*, Hongshan Guo*, Lin Li*, Boqiang Hu, Yangyu Zhao, Jun Yong, Yuqiong Hu, Xiaoye Wang, Yuan Wei, Wei Wang, Rong Li, Jie Yan, Xu Zhi, Yan Zhang, Hongyan Jin, Wenxin Zhang, Yu Hou, Ping Zhu, Jingyun Li, Ling Zhang, Sirui Liu, Yixin Ren, Xiaohui Zhu, Lu Wen, Yi Qin Gao, Fuchou Tang, and Jie Qiao. The Transcriptome and DNA Methylome Landscapes of Human Primordial Germ Cells. Cell, 161(6):1437-52. (2015)封面文章
在北京电影学院读博期间至少主演了11部戏,参演了7部戏,做了24个代言,录了17个综艺,还顺利毕业——人们不禁感慨,演员翟天临读博真的是太容易了。那么,博士应该怎么读,读博到底难不难?
我的一名博士生阿强(化名)的读博之路可谓一波三折。阿强硕士毕业后加入我的课题组。在他当时的印象中,做科研没那么难——实验室有师兄作为榜样,自己读硕士期间也发过三篇SCI论文。我对阿强说,刚开始时,可以先看一些文献,随时把想到的点子记下来。跟老师讨论之后,可以花少量时间,针对这几个点子开展初步实验。一旦发现一个“领先”的实验点子,就可以展开“狂轰滥炸”般的系统研究,把一篇文章“挖”出来。阿强开始了初步实验。他设计出一种催化剂,粗看有些新意,但试验后发现效果不理想。为此,他反复调整催化剂配方和制备方法,试图提高催化剂性能,但始终没有把“死马”救活。就这样,一个月过去了。我并没责怪阿强,相反,我理解并鼓励这种探索精神。接着,阿强又开始研究他的另外一个实验点子。每次我到实验室问他做得怎么样,他都说还好。等阿强积累了一些实验数据后,我催他把论文整理出来。等了好久终于收到阿强的文稿,我有些失望——数据量少,看起来轻飘飘。一个周末的晚上,我打电话催问他实验进展,阿强信誓旦旦:“我下军令状保证在两个月内整出两篇别的文章。”阿强解释说,论文整不出来,是因为他提出的反应机理是错的。我说:“那我们提出一个正确的机理好了。如果你不会,那么让师兄帮你想一想。”到了周一,阿强终于告诉我,这篇文章写不出来,是因为样品搞错了——合成样品时,有两个样品放在不同的容器中,标记搞反了。我当即问他:“你确信样品反过来了吗?你怎么记得那么清楚?要不这样,你重新合成样品,把正确的结果写到文章里去。”几个回合后,阿强低着头说,他发现通过改进的方法合成的样品,效果还没有普通样品的效果好,便一时糊涂向我提供了“假情报”。直到他做了大量后续测试,才发现圆不上。为此,他晚上睡不着觉,一想到这个事情就想呕吐。“老师,你还相信我吗?”他止不住地哭了。见此情形(害怕他情绪失控),我安慰说:“谢谢你告诉我。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我不追究你,只要你以后别再这么做。”我告诉他,做科研“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无论数据结果是好是坏,首先要确保实验数据是在正确的条件下得出的,这样才可以放心地用数据写论文或者通过分析数据来调整实验方案。而且,做科研要以论文为阶段性目标,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得到阶段性数据后,如果发现实验效果不好,“小船调头快”,可以果断放弃,转而做别的实验。如果发现实验效果还行,有希望在开展后续实验后发表一篇“管毕业”的论文,那就应该“一杆撑到底”,坚持把实验做完。数据结果好,就把论文发在好的期刊;数据结果不那么理想,就发差一点的期刊,只要数据没有造假、文章是认真写的就行。实在不行,把数据写到博士论文里,也能算一章的工作量。然而阿强“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我找他谈话,他就像遇到一个催债人,避之不及,甚至一直沉默。他纠结于失败的实验和逝去的光阴,不愿意整理论文。直到有一次,阿强从师兄那儿得到一个经过初步尝试证明可行的实验点子,这才看到了希望,但此时他已耽误了快一年的时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13篇SCI论文,先后获得新生一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复旦大学优秀学生称号、光华自立奖、高廷耀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再次获得)、复旦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在旁人看来,我课题组的小Z读博很容易,但背后的故事并没有这么简单。2016年春,小Z从上海一所高校硕士毕业。提前过来后,小Z顿时有种落差感——他以前跟着学院院长读硕士,组里仪器应有尽有;可我课题组的仪器小Z大多用不上,因为彼此研究方向还不大一致。我还跟另一位教授合用两间不大的实验室,好几个学生挤在一块儿。更让小Z憋闷的,还在于我的那位同事在《德国应用化学》等高档刊物接连发表牛文章,而我的课题组“挣扎在死亡线上”——学生发论文非常吃力,为了确保他们正常毕业,有时候我只能把论文投给影响因子不高的学术刊物,希望能早点把文章发出去。实验条件不理想、论文难发——遇到这两个情况中的任何一个,估计很多学生都会灰心丧气。这时,我给他打气:“不用有太多顾虑,只要一步一个脚印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告诉他,我课题组里的博士生小孟和硕士生小林一开始也羡慕别人发有分量的文章,但后来他们在我的指导下把实验做好,把论文一篇一篇地发出来,并双双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复旦大学优秀学生称号,找到了理想的工作。“遇到问题是常有的事,关键要想办法解决——没有仪器,我们可以去买仪器;没有测试条件,我们就想办法找校外测试平台。”于是,在那间简陋的实验室里,从早到晚都有小Z的身影。他一边做实验,一边搜索最新的文献,思考着科研点子。一旦得到有价值的数据,他就开始写论文。等新的结果出来了,他就及时把数据加到文章中去。这样,他进组四个月就写出了两篇论文。然而,论文初稿不甚理想,我开始让他反复补充实验、修改论文。时间一长,小Z就有了怨气:“别人不做你说的这些实验,不照样发表论文吗?”“你修改以后的意思不是和我原本意思差不多吗?”我告诉他,我发表过一百多篇科研论文,也为近百个学术期刊审过几百篇稿子,我很清楚审稿人会提出什么问题;如果不按照我的意见补做实验,论文很有可能会被枪毙。他只能按照我的意见补做了实验。小Z一心想把论文发表在影响因子高的刊物上,为了不影响他的积极性,我同意把论文投给他中意的刊物,但接连遭遇退稿。有时候,编辑连送审的机会都不给,直接把稿子毙了。收到退稿信,我就像被一桶冷水从头淋到脚,对他有了些怨言:“我早就告诉你投不中的吧?早知如此,投其他杂志早就中了!”小Z没有当场反驳,但接下去的几天,他给人一种饱受打击、只剩下一副躯壳在做实验的感觉。他板着脸郑重提出:既然在这儿发不出高档次论文,就希望两年毕业,以便到别的地方深造。但我以不符合校规为由拒绝了他,他很沮丧。而我也有一种自己把一匹宝马困住,以至于宝马不吃不喝的罪恶感。于是我找小Z谈话,说既要想把论文发在高影响因子刊物,又要发得多,这就像跷跷板的两头,是很难兼顾的。在我们这儿要先“吃饱”(达到毕业所需的论文数),再“吃好”(开展新课题发表更好的论文)。建立目标要循序渐进,比如第一年拿到国家奖学金,第二年再获国家奖学金,第三年拿出一篇出色的博士论文、找到好工作,切不可好高骛远。终于,小Z认清了现实。他开始撸起袖子加油干,不仅把文章一篇一篇发了出来,还意外收获了实验室爱情。提前完成博士论文初稿后,他还得到了一个到排名世界前十五名的高校访学的机会。毕业前夕,面对目不暇接的工作offer,小Z更理解了我当初的话——“要心无旁骛把自己手头的事情做好。”读博到底难不难?答案绝对是肯定的。光从时间上看,硕士毕业后读博的学制通常为三年,第一年要边上课边做科研,第三年要在三月底完成一本博士论文。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还要发表毕业所需的几篇科研论文,难度可想而知。除了学业压力,学生还要面对经济压力、婚姻情感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就业压力等。因此,有博士生调侃说:“脱的每一根头发都很宝贵。”通过以上两个真实的故事,我们可以体会到——读博有规律可循。打好科研基础、心无旁骛做好眼前的事情、虚心接受导师的指导,这些都是宝贵经验。我还要特别强调两点,一是做实验要有章法;二是做实验已经很累了,千万不要再把心搞累。只要掌握方法、调整心态、足够努力,就能化难为易。而至于翟天临式的“非典型读博”,我们也只能笑笑了。本文来源于马臻科学网博客,作者:马臻,原文链接: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4-1174001.html,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又一法学发展联盟成立,历数我国法学教育重要联盟
南京师范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分配
五位法学核心期刊编辑:发表高质量论文须谨记这几条
2019年(第一届)中国城乡基层法治研究论坛征文启事
第四届人文社科工作坊 “贫困问题与国家治理”议程
《西南法学(第三期)》征稿启示
第一届上海市研究生模拟法庭竞赛暨学术论坛邀请函
关于推荐广东省法学会法律风险管理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人选暨2019年年会征文函
《贸大法学》(2020•第5卷)约稿
2019年上海市经济法博士生论坛通知
关于寻找准确有效的学术期刊投稿方式的建议
问津学术邀请你来开课啦!报酬丰厚哦!
对外经贸大学聘任高西庆教授为“红天讲席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法学系2020年法律硕士研究生推免生复试办法
北京大学法学院2020年推荐免试攻读法学硕士、法律硕士(法学)、法律硕士(非法学)复试成绩
廖 凡:做最好的自己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法学系2019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接收外校2020年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方案
《中财法律评论》第十二卷稿件征集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