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高校文科生硕博期间发表19篇CSSCI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来源:法学学术八卦社
谷玉良,男,社会学院2014级社会学博士研究生。山东枣庄人。2011年入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攻读社会学硕士,2014年硕士毕业免试保送本院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硕士、博士就读期间专业综合排名第一。研究生期间,发表学术论文30篇。其中,CSSCI论文19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4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各一项,省级课题3项。获得“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奖”、“钱学森城市学研究奖,金奖提名奖(原西湖银奖)”等10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学术奖励。研究生期间获得华中师范大学第四届华研楷模学术之星、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标兵、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研究生等奖励。
谷玉良:从硕士到博士,研究生六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说长是因为这六年是我在求学阶段在一个学校待的最长的时间,说短是因为,就写论文和发表论文来说,现在的论文发表周期一般很长,尤其是对人文社会科学来说更是如此。就发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来说,在华师的所有文科博士中,我也许并不是最多的。但就我个人来说,发表这些论文,是因为我在最初进入学校学习时就目标很明确,那就是在未来走向教学科研工作。而且我对此保持了一如既往的浓厚的兴趣。因此在硕士阶段,我第一年就特别注意多看专业课经典名著等,打好自己的基础。经常参加读书会,一年级阶段,每个月平均大概会读5本书以上,最多时候会有10本左右。那一年期间,几乎是除了上课,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图书馆看书上了。看书的时候,也会做读书笔记,写一些自己的思考,然后在读书会时候进行交流和讨论。我现在仍然觉得,那一年的努力读书,对自己以后的了论文写作非常重要。因为读书培养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了足够的知识积累,锻炼了自己用专业知识独立思考问题的基本能力。
写论文往往就是从自己的研究兴趣出发,对于那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把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分析,用专业知识和学术话语表达出来。我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在《中国青年研究》上。那是我在硕士一年级写的第一篇论文,发表是在硕士一年级过后的那个暑假。第一次投稿就成功发表,而且同时也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这在当时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从那时候起,我就经常会把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思考付诸文字,然后积极与导师沟通。导师也认真帮我分析论文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我写论文的频率比较高,虽然并不是时时都在写,但我写论文的时候比较投入,效率也稍微高一些。所以,在整个研究生阶段,我几乎每一两个月就有一篇论文投出去。当然并不是每篇论文都能在第一时间成功发表。但积累下来,半年间,几乎就有好几篇论文处于同时审稿阶段。在这样的频率下,我最少的年份,一年发表2篇论文。那是在硕士毕业那一年。最多的时候一年发表了10篇论文,有6篇CSSCI。就论文质量来说,我觉得写论文到一定阶段,会掌握一些基本能力。对问题的思考和对论文写作的把握也有一定的基础。有些感兴趣的地方,或者较为热点的社会问题,把握起来相对容易,自己投入的精力多一些,能够把论文写得好,一般发表的期刊级别就好一些。有一些问题,是自己一时兴起所写,但未必是热点话题,或者投入的精力也有限,论文写出来质量就不如预期,有时候自己也偷懒,就没有继续修改或完善,也会投出去,但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就有难度。所以也发表了一些非核心期刊的论文,这类论文一般来说周期相对就短一些。
你现在就业情况如何?是签约高校还是公司呢?
谷玉良:我现在是签了湖南师范大学,在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博士毕业进入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一直就是我对自己的定位。主要是自己对科研还有足够的兴趣,另外,对于教学也一直是比较向往的。找工作时也会考虑很多,比如学校层次、专业强弱、区位优势、待遇好坏等。但实际找工作时候并不能每个方面都会让自己满意。相对来说,我更注重未来的发展前景,比如看重学校层次、区位优势这些方面。至于待遇等,我觉得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改善的。
更多参见:
护理学、政治学、护理、中西医结合、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博点省级推荐名单公示啦!
工程管理、社会学、中医、审计、统计学、中医学专业硕博点省级推荐名单公示啦!
中国史、口腔医学、医学技术、哲学、公共卫生专业硕博点省级推荐名单公示啦!
基础医学、测绘科学与技术、风景园林、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硕博点省级推荐名单公示啦!
林业、艺术学理论、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水产专业硕博点省级推荐名单公示啦!
农业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仪器科学与技术、音乐与舞蹈学专业硕博点省级推荐名单公示啦!
理论经济学、系统科学、园艺学、光学工程专业硕博点省级推荐名单公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