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之路“十一条不回应咨询顾问”重磅上线,请知悉后再交流!

赵广开 学术之路 2022-03-24

学术之路自2015年3月11日上线以来,已经走过了2000多个日日夜夜!感谢大家对我们的支持与理解。当前关注学友达到96000多人次,如何服务好这么多读者朋友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一方面高效有品质的服务需要投入的时间与精力是巨量的,假如一年内单独为一位学友支出1分钟的时间,那么总时长达到1100个小时,即137.5个工作日时长。而短短的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情呢?可以回复一个表情及与阅读理解一则普通提问。


如果想回应读者一个小问题(如请问可否给我发一下学术之路之前刊载的**大学法学院2020年拟录取名单?),大致需要的时长是这样的:5s看到消息+10s阅读完消息+10s确认是否发过+10s打开浏览器或者公众号+10s校对问题(很多时候问题都是各种简写或专属称谓,如九推)+10s检索一下+确认是否得到答案,如果不能再次修正检索,消耗N秒+得到答案10s优化或者编辑答案(如检索到的链接是一个超级长的链接,得用微信打开,发个短的给你吧)+10s等待+N秒后的回复,你以为这就完成了,想错了。需要加上+在吗?等客气开始30s+直接给你发截图,你得先写成文字30s没了+你不可能24小时在线吧,打开电脑不用时间,网速或者手机卡一下不很正常,你怎么确定他只有这一个问题?你怎么保证你正处于工作状态?你以为微信公众号后台如微信好友聊天一样方便吗?你怎么确定一个小时内不会出现第1分钟的时候A问一个问题,第29分钟的时候B问一个问题,54分钟的时候C问一个问题。从时间效果来看,A、B、C从发出问题到得到答案各自只花费了5分钟而你的时间消耗为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


以上常识希望大家能够理解,特别是在实际生活种,客观现实比这更复杂,消耗的时间更长。一个小问题平均耗时预估为10分钟,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不是一个问题,至少表面上不是一个疑问,请参见下面的十一条不回应。


根据大家的需求,截止当前我们累计创建了200个交流群组(解散10多个),虽然不少群组的交流频次很低,但是每个月5条信息量就意味着1000条信息量了,假如我们想都获取到,那么付出的时间也是非常可观地。于此同时,很多学友不喜欢群组交流,特别希望加好友进行互动交流,这也产生不小的工作量,于是赵广开彻底关闭了群组加好友的功能,但是这也产生不少误会:你赵广开以为你是谁啊,加好友都不同意,群组内@你也不回应!!另外群组内我发个广告怎么了?又不是经常发。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每个人都有寻求他人帮助的时候,一年有个1-3次很正常,给我投个票吧,给我点个赞吧,关注一下这个公众号吧,僵尸粉测试、我某某好友(亲人)现在急需你的帮助.....我现在开始代购业务啦!我朋友圈打卡英语学习啦!...反正是多样的人生,这很正常,也都理解,但是假如都成为我们个人朋友圈的常态,那真的无法忍受啊!!


所以,不加好友应该成为必然的选择,必须寻求其他解决办法交流群组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不过很多人有2个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期待“一是群组得解决我的疑问,即我问了问题得有人回复,最好解决掉;二是群组应该经常活跃,相互交流,甚至不分时间,每天几百条信息。”这是2个很不好的期待,对于第一个期待,部分好友就变成了群组内@群主,或者吵着加好友单独咨询。

此时,一个非常现实的困境是“一个陌生人有一个问题想寻求你的帮助,你们之间的交集很少,又不方便群组交流或者没有进入对应群组,怎么办?”上文我们已经否定了加好友的建议,毕竟我们见过太多问完之后说都不说把你删除了,或者后来开始在朋友圈做微商了等等。即便没有这些行为,几千个好友手机真的卡的要死!经过一年多的探索,我们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


那就是可以添加我们成为你的咨询顾问,直接在公众号内留言,顾问就可以看到你的留言,而且不用添加好友。当然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你得关注我们的服务号以及我们可以尝试做一些盈利探索。毕竟137.5*10=1375个工作日时长,得有一定的收入才能更好的服务啊!咱们不求多,一个工作日200块钱可以吧,毕竟现在招一个这样待遇的客服已经招不到了。(客服的成本为基本工资+五险一金+其他福利+基本办公支出,没有10000元是下不来的,参见:疫情间我的经济账单!我建议你千万别学赵广开~~~~~~

  

在添加之前,我们需要提出“11条不回应”,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支持。
1.不回应让我们进行预测的咨询。如当前询问2020年法考的时间是哪一天?2020年考研时间是哪一天?这些问题我们无法预测,也不想预测,等着看公告不是更好吗?
2.不回应需要院校或者相关人员自主决定的咨询,即不回应政策解读性问题。如很多考生经常询问某某大学的某某规定是什么意思啊?某某院校的某某规定是不是违规?
3.不回应自行检索即可得到答案的咨询。如询问某某院校的招生简章,某某院校的招生计划,某某院校的报名时间等等,我真的记不住以及你有咨询我的功夫,自己就可以找到答案了。参见:如何精准搜索到学术之路内的文章
4.不回应不可能有答案或者答案没意义的咨询。如很多人特别喜欢问某某院校的考博录取率、这个学校好考吗?我能考上某某院校吗?想回应这类问题,需要给出很多大前提性假设,只要一个你不符合或者形势发生变化,给出的建议没啥意思。这就像很多人喜欢看清华北大等院校某某专业硕士、博士的经验分享贴,但是我们可以非常明确的告诉你,对绝大多数人考清华北大没有多大意义,因为人家一年只招1-2个人,只要有一个竞争对手比你优秀,你就考不上。虽然很多人不同意上述见解,但是我们不回应不具有统计价值的预估。当然这些经验贴的价值不是告诉你怎么考取清华北大,而是提升你的认知与学习方法。
5.不回应私人信息获取咨询。如某某导师的联系方式、电话。在此我们必须提倡一种处理问题的思路,即相信官方,多通过官方途径联系,招生简章有学院研招办的联系方式,有的老师也公布自己的联系方式、学院官网也有老师的联系方式,你真的没必要东打听西打听的去获取别人的信息,公开途径足够你达到你的目的,不要忘记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不是获取别人的多个联系方式,这就像很多人一直群组中@别人,要加好友,但是一直不说自己的问题。
6.不回应需要论文式解答的咨询。这方面很多法律人经常犯,你回应他一句话,他能够找到你这句话的N个毛病与反例,搞得你必须给他一个论证非常充分的解答!这是根本无法破解的问题,特例太多了。

7.不回应你学长学姐、老师说某某的咨询。如很多人经常问,我某某学长说某某问题(或现象),这是真的吗?一方面每一句话都有说的大背景与前提性假设,另一方面你想让我回你啥,回应你特例吗?还是附和你学长的观点。
8.不回应评价他人、其他院校组织等的咨询。如某某大学的法学怎么样?不好意思,我实在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想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了解太多的事情啦,而且简单的评价他人、其他院校组织也是不负责的。
9.不回应质疑性、身份性的咨询。如很多人不是去想办法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是绕很远的地方,认为只有具有某种身份的人才能(甚至才配)解决他的问题。关于这个现象,我们必须着重提出,因为我们发现超级多的人有意无意地放大一些区别,忽略真正的问题所在。如考研,很多考生格外强调不同专业、不同研究方向之间备考、交流的差异,甚至认为是本质性差异。但是大家真正的思考一下,考研难度不是英语+政治+专业课吗?你跟人家有啥本质区别呢?复习方法真的如你想的那样差别巨大吗?学法学的就比人家非法学考研的高级吗?哎,太注重形式了。
10.不回应需要自己做决定的咨询。如当前很多考生调剂到某院校之后,到处问别人调剂院校值得上吗?有没有必要啊?读研有啥用?你怎么看啊?哎呀,就像很多人反馈的一样,你回应他啥都是废话、空话,其实他不是想听你的回答,而是想让你跟他说一下他的观点,这样他好作出选择。但是我怎么知道你怎么想的呢?
11.不回应不文明用语咨询。我们深知我们无法服务所有读者朋友,也不可能令很多人满意,更无法期待我们的回复方式别人可以接受,但是这就是真实的我们,请尊重彼此。看不起我们与我们的回复的,就别打扰我们了。想骂人的也请绕道。不接受广告咨询。
以上就是本文的说明部分,以下二维码为我的咨询二维码,需要说明的是,交流的途径是通过问津学术服务号,因此需要你关注服务号,绑定之后,在服务号内的留言会直接发给赵广开,每日会有1-2个小时的上班时间,其他时间会下线,无法立即回应。同时必须说,赵广开回应是通过专属小程序,不能语音,信息传输可能存在不同步。

感谢您付出一个小时的时间阅读本文。祝您生活愉快、学业有成、万事如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