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发掘一个好的选题?(附案例拆解)

学术之路 2022-10-05



谈到学术写作,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你的论文研究题目不是一个好的选题的话,即便是洋洋洒洒数万字乃至数十万、数百万字,结果都是无用的。有的学者他在读博阶段几乎有一半的时间是用来完成选题的工作。

 

好的选题来自于多个方面,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从编辑部编辑审稿和读者角度而言,好的选题往往能一下子抓住他们的眼球,甚至产生“标题党”的效应,进而顺利地进入到审稿和发表的过程之中。

 

而现实中我们也发现,大部分作者困于或疏忽于对选题的认真对待。究其原因,一方面,对于选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对于选题的基本方法、基本特征、基本步骤等不是很清楚,由此也导致了一篇文章辗转多次,最终石沉大海的结局。

 

调查研究显示,研究学者在进选题时往往面临着这些问题:选题太大,不知如何驾驭和选择;材料太多,难以提出好的问题;没有选题,不知道该写什么;有选题,但没有新的视角或好的思路。

 

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有针对性地学术论文选题指南,比如方法和技巧。这样一来,面对丰富的材料和社会现实问题,才能发掘出一个好的选题,大大提升发文的机会和效率。

 

为了帮助更多的研究学者认识学术论文写作中选题的关键性和重要性;学会如何在丰富的材料中寻找选题,探索学术写作的“蓝海”资源;扎实掌握“材料--选题--写作”的逻辑关系,以及进一步理解选题对论文发表的有效价值,我们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讲师、博士后研究人员祁志伟老师于12月15日19::0~21:00为大家带来《如何发掘一个好的选题?》直播讲座。

 




讲座特色


以“如何发掘一个好的选题”为目标,特色之处主要有:

①用个案说明何为一个好的选题;
②厘清选题与其他要素之间的主次、先后顺序;
③好的选题应该如何“入场”;
④举例说明选题的特征、方法、步骤与注意点及其在写作中的应用。
 



讲师介绍


祁志伟,中国人民大学讲师、博士后研究人员,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兼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员、中国应急管理学会会员、北京长安街读书会成员。
 
在《中国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报》《中国教育报(理论版)》《中国社会科学报(理论版)》等报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部分文章成果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光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转载;学术论文成果曾获得国务院参事室、教育部、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3次)、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中国--东盟公共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组委会以及全国博管会等单位颁发的荣誉奖励。
 
主持教育部、国家民委、山西省政府重大决策咨询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基金以及中国慈善联合会竹林计划等多项课题;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青年项目、教育部规划项目、北京市教工委等多项课题。
 
课程将采用直播方式,可在线互动答疑。
限时1元,立即扫码预约。
 


课程大纲


一、选题的重要性
二、选题的基本特征
三、选题的基本方法
四、选题的基本步骤
五、选题的关键注意点
 
报名后,您还将享受以下四项权益:
 
1.专属学习交流群:群内将统一进行上课提醒和课后问题收集回复;
2.课中互动答疑:老师将在课上针对大家问题进行细致回答;
3.课件资料免费领:免费领取老师授课讲义,温故知新;
4.课后免费回看:随时随地,想学就学。
 
立即扫码预约
12月15日祁志伟老师和你不见不散!

你也可以把讲座分享给好友一起学习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