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父母失信,子女高考710分被拒录?法官权威回答来啦!

学术之路 2022-10-05

全国多地高考分数线陆续出炉,

家长和考生忙着填志愿之际,

相关的谣言也纷至沓来。

比如,

“老赖女儿高考获高分,

高校拒绝录取”

真相确实如此吗?

法律对失信被执行人的限制,

具体又是如何规定的呢?


谣言

真相确实如此吗?


  近日,很多网友在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留言求证,平台对此作出回复:都是谣言!


  网传文章称,一个女生高考考了710分,却因父亲贷款失信而被学校拒绝。招生办认为她的父亲不讲信用,女儿也很可能受到影响,高校不能录取品行不端的人。


  通过搜索发现,这个故事流传已久。各版本情节相同,都是因为父亲是“老赖”,女儿考了710分却未被录取,不同的只是考生名字不一样。


真相

失信被执行人子女高分

也不能上大学?


  早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刘贵祥便在记者会上已澄清,“对失信被执行人采取信用惩戒措施,只是限制上高收费的贵族学校,不能把正常的义务教育和高学历教育等正常的上学都列为限制”。

那么

法律对失信人员

限制消费的措施是如何规定的?

下面是最新版限制老赖的全措施

快快收藏起来吧~



一、财产性限制


  1.唯一住房法院可拍卖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5月5日正式发布《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其中规定,被执行人的唯一一套住房,只需满足以下3个条件,一样可以被执行。


  1、对被执行人有扶养义务的人名下有其他能够维持生活必需的居住房屋的;


  2、执行依据生效后,被执行人为逃避债务转让其名下其他房屋的;


  3、申请执行人按照当地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标准为被执行人及所扶养家属提供居住房屋,或者同意参照当地房屋租赁市场平均租金标准从该房屋的变价款中扣除五至八年租金的。


  2.虚拟账户可被查封、冻结


  支付宝、移动支付、微信支付等网络虚拟交易账户中的资金,也属于法院可执行的被执行人财产范围。


  3.法院可网上冻结、扣划被执行人财产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了《人民法院、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络执行查控工作规范》,自2016年2月起,人民法院和金融机构通过网络方式发送电子法律文书,接收金融机构查询、冻结、扣划、处置等的结果数据和电子回执。


  现在,执行法官鼠标一点就能对被执行人在全国40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金融财产查得到、冻得住、扣得了。


  4.被执行人高消费通通被限制


  成为失信被执行人之后,各种高消费将被限制。假期想出游度假?想住星级以上的宾馆、酒店?想给自己投高额保险购买理财产品?这些东西,想都别想!想向银行申请信用卡和贷款,更是难上加难!


  5.被执行人未成年子女名下的房产也可强制执行


  一些被执行人为了躲避债务,将房产登记在未成年子女名下,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法院会综合分析房屋购买时间、产权登记时间、负债情况及购房款的支付,认定案涉房屋所有权属后进行处置!


  6.被执行人的夫妻共同房产也可执行


  共同共有的房产并不能排除法院的强制执行,即使被认定为夫妻个人债务,但存在夫妻共同房产的情形下,法院也能够依法评估拍卖夫妻共同的房产!


二、资格性限制


  1.被执行人子女不能上高收费私立学校


  法院让被执行人履行义务而非限制孩子权利。据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了《人民法院、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络执行查控工作规范》,自2016年2月起,人民法院和金融机构通过网络方式发送电子法律文书,接收金融机构查询、冻结、扣划、处置等的结果数据和电子回执。


  现在,执行法官鼠标一点就能对被执行人在全国40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金融财产查得到、冻得住、扣得了。


  2.限制失信被执行人炒股、买房、出境


  2017年1月21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最高人民法院牵头,人民银行、中央组织部等44家单位联合签署的《关于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对外发布,限制“老赖”炒股、出境及购买不动产等。


  3.失信被执行人水陆空出行均受阻


  不能买飞机票;不能买列车软卧和轮船二等以上的舱位;坐不了高铁和动车一等座;买不了代步私家车,失信被执行人的水陆空出行都将受阻!


三、信用限制


  1.被执行人名单同步芝麻信用,网购受限


  最高人民法院与芝麻信用签署对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惩戒合作备忘录。


  芝麻信用会同淘宝、天猫、神州租车、趣分期等各应用平台,在消费金融、信用卡、酒店等场景限制失信被执行人。


  2.法院利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形式全方位曝光失信被执行人


  目前全市法院大多已推出微信、微博、抖音等全媒体矩阵曝光老赖机制,对躲避执行的失信被执行人精准推送,让失信者无处遁形。


四、强制措施


  1.罚款、拘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八十八条第四项规定:有履行能力而拒不按照人民法院执行通知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可以对被执行人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一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对个人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十万元以下。对单位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五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第二款规定:拘留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下。


  2.失信被执行人最高可判7年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九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官提醒


失信人员限制多,度假出游不允许

名下财产被查封,出行步步都受阻

媒体曝光很社死,罚款拘留力度大

法律法规记心间,知法用法尊法纪

来源:豫法阳光、山东高法、江西法院

张思之先生千古!

何故捕我律师——张思之律师“台安律师案”辩护词(节选)

最高人民法院第十一批法律实习生接收公告

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对知网启动网络安全审查

西南政法大学关于解聘兼职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公示

华师大第四届刑法专题论坛:刑事合规与单位犯罪

一名学生在宿舍坠楼身亡,高校发布通报!

沉痛悼念最高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张思卿同志!

关于举办西南政法大学2022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的通知

关于举办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生态法学院)2022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的通知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22年“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拟录取人员名单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2023年直博生招生简章

走上社会意味着什么?——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2022届毕业典礼方新军院长致辞

中国民事诉讼法学会会长张卫平教授受聘烟台大学黄海学者!

华南理工大学关于公示2022年拟增列博士生导师名单的通知

送别陈鹏生教授

沉痛悼念胡文明先生

山东大学2022年拟录取博士生名单公示,1694人

来北大法学院读个博吧,奖助学金丰厚!

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举行校庆捐赠仪式

兰州大学法学院人才招聘启事(长期有效)

兰州大学法学院2022年夏令营营员名单

谢鹏程受聘为山东大学讲席教授

我们已经用过很多次了,真实有效!

为什么微信总是弹出企业邀请?如何关闭企业微信消息推送?
什么是企业微信上下游群?如何使用?点击阅读原文,享受优惠购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