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学学术与我的教学学术之路

学术之路 2023-03-25

Editor's Note

当有教学经历之后,越来越关注教学事宜了,本文对教学有很多启发。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为三新肆意说 Author 言庸

人才培养是现代大学的三大功能之一。以前,人们总以为人才培养只是一种实践性“事功”,但是,现在越来越认识到,人才培养之功也须学术神助,只不过这种学术不单单是学科(专业)学术研究,而且包括教学学术研究。2016年,“教学学术”概念首次进入教育部政策文献,[1]2020年,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获得清华大学的积极倡导,从理论到实践,实现大步跨越。

一 什么是教学学术

1990年,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E. L. 博耶在一个研究报告《学术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中提出四种学术:发现的学术、综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教学的学术,将教学学术与专业/学科学术并置。他解释教学学术说:好的教学,不仅传播知识,而且改造和拓展知识,造就学者;大学教师应该熟悉本学科的有关教学理论及文献资料,教与学并重,对教学理论及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交流对教学的理论认识和教学实践经验。[2]

教学学术具有自身的表现形态,即,大学教学必须是优秀的学术性教学,有普适性成果。教学学术的成果形态丰富多样,主要有:培养模式设计、教学计划、课程大纲、反思性论文、教学讨论与总结、访谈、教学课件与录像、教材教辅、教学调研报告、教改课题、指导学生项目、开发新的课程,等。实践性是教学学术的本质特征,学术性是教学学术的标志特征。

概而言之,教学学术包括: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学模式、严谨的教学过程,是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目标与评价、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三个方面的结合。

教学学术的这些内容,呈现为如下三个梯级式维度。

其一,基本的教学素养。教学素养一般包括:深入的相关专业知识;广阔的知识面;较强的演示、示范能力;与学生沟通的较好素质;了解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不断学习的能力;较强的人格力量。在这一层次,必须解决好教学基本功、教学技能问题。前者包括教学设计、备课、讲课、板书、批改作业、答疑等环节的基本要求,后者包括熟练掌握教学内容、教学技巧和方法。

其二,丰富的知识存量。其中包括广泛的知识储备、适应学生之需的知识储备以及创新型知识储备。要想做到知识创新,就必须具备知识的自我创新能力,如,科学研究能力和针对学生需求的知识创新能力。其能力具体表现为,能够很好地提出问题和给学生提供充足而有价值的文献。

其三,先进的教育理念。要在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实践上全面转变固化思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做到教学相长;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因为:(一)大学教师所从事的是一种学术性职业,是研究性的教学活动,也是教学性的研究活动,是科研与教学的共融统一;(二)作为知识传播者,大学教师的不可替代性在于:要在前沿的学科知识中选择最有价值的知识纳入课程(即课程开发),再把这些课程知识“有效地”传输给学生(即教学设计)。“课程开发”要区分清楚不懂的知识、实用的知识、训练思维和形成思想的知识;“教学设计”要从过程设计、方法设计、考核设计等方面具体展开。[3]

总结以上表述,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就是:了解学科体系、梳理重点难点、寻找潜在问题、通晓知识前沿、掌握技术技巧、研究学生行为、深入同行交流、持续知识学习。

最后,不妨归纳提出几条提升教学学术能力的路径。

其一,重视教学设计。要重视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课件、设计检验学生能力的步骤与方法、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过程与技巧。如,基础性、理论性内容由教师做“加深”“拓宽”式讲授,易懂的内容则做归纳式讲授或学生自学,与史实有关的内容则归纳要点或观看资料片,热点和难点内容则要做专题报告或课堂讨论。

其二,开展教学研究。要对教学活动进行认真记录,感知和探究其中意义;要主持教改课题,要像对待科研课题那样,认真撰写教改课题申报书;要撰写教改论文,要探究学理、提出理念。

其三,进行反思总结与交流。要在同行或同事面前总结与分享教学经验;要积极申报教学成果奖,在申报过程中凝练思想、推出成果、扩大影响,使个人的教学学术得以集中体现;要撰写教学质量报告,养成反思教学、认真对待教学的良好习惯。

其四,整合资源,创造实用知识。其主要表现为,汇聚物力、人力、财力资源,指导学生参加专业竞赛与开展项目研究;指导学生的实习与实训;促进产学研一体化,等。[4]

从上述路径可以看出,教学学术的评价标准并不仅仅基于教师的课堂表现,更在于对教师课下教学投入的系统考察。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清晰的目标,充分的准备,适当的方法,重要的结果,有效的展示,反思性批判。“清晰的目标”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当中;“充分的准备”包括对前沿、热点问题的学术研究和对教材、讲义的撰写,其主要目的在于建设高质量的课程;“适当的方法”指的是要根据授课内容和对象找到妥帖的方法与路径;“重要的结果”包括获得标志性教学项目和奖励等显性成绩;“有效的展示”指的是在同类专业教学中的推广和在同行面前的交流;“反思性批判”则是在反思之中纠谬和提高。以上多项评价标准,皆可以通过教研教改论文得以体现。教改论文是教学学术的主要形式之一,而主要内容则包括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课程研发、教材建设等。

学者必良师”“好课必良师”,这是两个从前不需质疑的针对教师的观念表达,但是,如今将其置于教学学术的框架内思考,则成了两个有待检验的问题,即,“学者必良师吗?”“好课必良师吗?”在教学学术视野下,教师必得做到专业的全面化发展,这种发展体现为四个方面:一要跟踪学科前沿。优秀的大学教师和优质的大学课堂,必须源于有深度和有新度的内容传播,而这些内容皆得之于平时的学术研究,提高科研水平是大学教学提质增效的不二法门;二要磨练教学实践。教师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砥砺学术素养、提升教学水平、涵养育人智慧,通过对教学工作的总结和思考,深入研究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管理,将各种感悟内化为个人有效的行动方案和教学模式;三要教会学生学习。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学”,教师不能只教书而不问学,要善于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题,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教师教会了学生学习,就等于培养了学生持续发展的能力;四要发布教学成果。通过校内外各种教学活动和学术活动以及公开出版渠道,加强教学学术和专业学术讨论,发布最新教学思考成果,从而施惠于更多学生。

但凡学术成就大,且认真对待教学工作的著名学者,都会积极地将上述四个方面融会贯通,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双赢,将学生的成长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等。如历史学家陈垣对教学极端负责,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创立了不少新课程,沿用至今。如他的《陈垣史源学杂文》是作者结合自己从事史学研究的经验,创设的史源学实习课的范文。书中举例考订《廿二史札记》《鲒埼亭集》等史学名著,用以指导学生读史冶史,训练学生考证辨误的方法和能力,培养他们严谨求真的治学态度。

教学学术是一种实践智慧,而不只是理性思考。它不光施惠于学生,也提升教师自身,它“凭借理论、概念、沉思和分析,实现教师内在信念和精神境界的改变,进而实现教师行为的积极改变,并将教师的日常经验转化成为更高经境界的经验”,如,使自己的思维变得清晰而深刻,从而通过创造性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质量;使自己更加明确自身的自由发展方向,并且逐步形成一套自己的人生道理。[5]

二 笔者的教学学术之路

(一)笔者所在学校新闻学教育的缘起与沿革

改革开放前后,湖南省内高校最早办新闻学教育的是湘潭大学。因为1976年该校招过25名新闻学专业的工农兵学员。如此说的证据是: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张骏德老师在新世纪初接受采访时说过,1977至1978年,他支援湘大的新闻学教学两年,在这批学员毕业前半年,他离开了湖南返回上海。[6]80年代后,湘大的新闻学专业就不存在了,只在汉语言文学专业里开设过新闻学方向。[7]

为满足媒体从业人员学历提升的迫切需求和新闻业界对新闻人才的紧迫需要,1992年下半年,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以写作教研室和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部分教师为主体成立新闻学教研室,负责成人自学考试新闻学专业的教学工作,并申报全日制新闻学本科专业。新闻学专业申报成功后,于1993年9月正式招收普教学生,是湖南省内高校开办最早的新闻传播学类本科(而非专科)专业(而非方向)。1996年8月,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设立新闻系。从1993年至1998年,新闻学专业每年招收1个班的全日制本科生;1999年至2000年,每年招收4个班的学生。同时,新闻学专业每年开办2-4个长线、短线自考班,为湖南省内新闻媒体培养了一大批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一线新闻采编骨干人员。2000年下半年,新闻系成功申办湖南省内首个新闻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01年3月,在新闻系新闻学专业和中文系编辑出版学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两专业皆于2000年9月开始招生)的基础上,成立了新闻与传播学院,下辖新闻学和编辑出版学两系。2003、2005、2009、2011年分别设立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后由教育部统一更名为广播电视学,2018年起停止招生)、广播电视编导、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15年,以“部校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为平台,招收首届新闻学实验班(融/全媒体新闻学方向)学生。截止到2022年上半年,学院拥有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编辑出版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四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及广告学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在2022年软科专业排名中,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位列A+,全国第三名;新闻学、广告学位列A类;编辑出版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位列B+;广播电视编导位列B类。

在专业开办之初,我们对新闻学就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定位。一是依托湖湘文化,夯实文史底蕴。我们学校是湖南省内文史哲学科势力最强的高校,是湖湘文化研究的重镇,这些学科的知名学者以各种形式为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学生提供过智力支援。二是紧跟传媒动向,服务湖南传媒。二十多年里,省内的《湖南日报》《体坛周报》、湖南卫视、中南传媒集团、《快乐老人报》等递次成为国内有影响的媒体,它们既是我们学生服务的对象,也是他们人生启航的平台。

   (二)笔者所做的教学探索

笔者于1994年7月来到湖南师大中文系新闻学教研室,12年后获得新闻学博士学位,是湖南省内第一位新闻传播学博士,是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教育和新闻传播学科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湖南省新闻传播教育的早行者之一。这有以下事实为证。上世纪80年代中,笔者大学毕业后即在电大新闻学专业从事教学辅导与管理工作,90年代中后期,笔者成为湖南省内高校首位在国内新闻学名校进修新闻学课程者,并率先开设了新闻事业经营管理、马列新闻论著选读等新闻学专业核心课程;是湖南省首届新闻媒体骨干力量培训班上新闻学专业中唯一的青年主讲教师;也是师大新闻学专业教师里最早在境内外重要刊物发表新闻传播学论文者,相关内容被吸纳进其编著的新闻评论学教材之中;是2000年湖南省第一个新闻学硕士点申报成功的骨干力量之一;是国内最早从事新闻制度研究的学者之一,也是二十多年来国内少数不间断地从事传媒法制宏观建设研究的学者之一;是国内将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整合为新闻传播学本科专业进行人才培养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即主持全媒体新闻学实验班7年半),曾参加和主持大学生读书活动20年(其中主持该项活动近17年),在省内外获得较大反响;其新闻评论评析文章入选2006年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用书》。笔者曾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次(分别排名第一、第二、第四)、二等奖1次(排名第一),获湖南省高等教育学会学术论文一等奖1次;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与教改项目10项,主持校级教改项目、教学团队、精品课程10项,指导学生获得省级以上项目和奖励近10次。

概而言之,笔者对于湖南师大新闻传播学教学与科研曾在湖南省内处于初创地位和龙头地位做出过直接贡献。

而且,从2001年5月至2021年12月,笔者从事教学管理工作20年有余,其中,担任新闻系系主任工作超4年(在北京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2年里,由同事代理日常工作),担任学院教学副院长工作16年多。20年里,笔者既作为一个任课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尽力上好每一堂课,又作为一个管理者,要从学院教学全局出发谋划发展思路、出台落地措施。从教学常规检查到两次评估(2006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16年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考验,从教学与科研关系辨析到课程内容创新,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到教育教学规律总结,从争取教学标志性成果到学生学习风气建设,其中的喜悦与欣慰,痛苦与无奈,莫可尽言。但是,笔者自认为在如下三个方面做出过有益摸索,可堪国内同行观察并批评:一、系统思考教学与科研关系,二、深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三、倾力建设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如前文所说,最近12年多里,笔者作为第一完成人或作为重要骨干参与的教学成果4次获得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次获得省高等教育学会学术论文奖。这些都是三方面摸索值得拿出来供国内同行交流的明证。也因此,下文重点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笔者教学学术探索的介绍。而这些核心内容的开展,又需要落实到“人”的身上,所以,书中另辟两章,分别从教师的精神境界和自我抉择、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入手,有所讨论与思考。下面先对三大方面内容做一个概要交代。

其一,发动教师出教材、做科研

笔者认为,大学教师区别于中小学教师的一个主要方面在于,他们需要生产、提供一定的创新型知识,并传播给学生,或与学生讨论、校正。而这种创新型知识来源于教师的学术研究。因此,优质的大学课堂教学必须有科学研究做基础。换言之,再怎么强调大学教师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也不为过份。

当然,教师科研成果也有层次高低之分。能够传承文化,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当然很好。不过,能够充实、更新教学内容,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科研成果,同样是很好的收益。为了使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理清学术思路、掌握前沿动态,笔者极力主张教师编写课程教材,发表学术论文,哪怕这些教材和论文还不很成熟、质量还不太高端。以后反复打磨、修订这些不成熟教材,就是教师教学学术成长的一个绝佳方式;而从普通学术期刊起步的学术论文写作,至少能够对青年教师培养科研兴趣、训练逻辑思维、锤炼文字表达有所助益,也能够对其熟悉相关课堂内容、分清内容主次产生潜移默化影响。

从2001年我们学院成立至2021年底,新闻系教师主编或编著的教材、教学参考书30余种,其中笔者占13种,代表性教材有(以出版先后为序):《新闻评论学基础》(独立编著)、《大学生读书引导读本》(主编)、《传播学基础》(副主编)、《传播法》(主编)、《报刊评论与深度报道典型案例评析》(主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经典论著解读及阐释》(主编)等。同时,笔者也通过现场演说和论文发表的形式,从前贤的成功经验上鼓动同事们苦心经营教材,产出优秀的学术成果(参见本书第一、二章)。

   其二,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笔者带领下,学院紧跟形势发展和学生就业行情,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基本上做到四年一大修、两年一小修,其中比较重要的修订有:三次修订“读书活动与读书报告”培养方案;在所有专业开设业务综合课等各种“顶点课程”;尝试开办实验班,培养全媒体新闻传播人才;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等。其中第一、二方面的做法,因为涉及课程建设事项,移入下文“其三”之中作介绍。

首先,实施基于新闻传播学科与影视艺术学科特性的通识教育。

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科是一门边缘性极强的、典型的“功夫在诗外”的交叉学科,是一门以文史为基本底蕴和依托的学科。基于这些特性,学院大力实施通识教育,形成了以下共识并付诸实践。一是大力开展读书活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从2002年开始,学院在大学三年级开展专题读书活动,到2008年、2013、2015年,读书活动方案进行三次重大改革(详见下文)。此外,学院院长亲自指导学生的“经典背诵”活动,鼓励学生记诵经典,这一措施自2010年10月实施后,一时学生读书活动蔚然成风。二是以“书山论坛”为平台,开展通识教育,强化前沿意识。“书山论坛”是学院为学生开阔视野、拓展知识、熟知业界前沿动态而设立的学术讲座平台,自2009年开办以来,业已举办了近200场的各类讲座,成为湖南师范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知名品牌,于2014年12月成功入选“湖南师范大学第一届校园文化精品项目”。

其次,大力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新闻与传播学院形成了以下实践教学特色。一是加强实验、实践教学。学院下辖的现代传媒技术实验室作为学校文科实验室的重要组成单位,成为省级文科实验示范中心,为业务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为加大课程实验教学力度,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学院依托“媒介创意工作坊”、“网络传播工作坊”、“书刊策划与营销工作坊”以及“新湖南”媒介工作室等,对实验课程进行全面的整合,构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实施开放式、互动式、研究式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二是鼓励学生从事社会调查和学术调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走培养创新人才和创造型人才的“外拓”路线(详见本书第六章)。学院成立以来,“以赛促教、以创促教、以奖促教”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学生的新闻实习作品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1次;学生团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三等奖2次,在湖南省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各1次;学生团队作品《厂窖记忆——幸存者口述历史》荣获全国大学生微电影大赛特等奖,并获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学生个人作品《专车冲击下:长沙市出租车行业生态调查》荣获全国大学生网文大赛一等奖,以及社会评论类专项奖;实验班学生荣获全国大学生评论大赛“评论之星”称号,等等。

再次,以新闻学实验班为依托,探索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新路径。

我们的新闻学实验班最初的完整名称是新闻学专业融媒体新闻学方向实验班,2019年后改为新闻学专业全媒体新闻学方向实验班。它希望打通报刊、广电、新媒体等各种新闻传播平台的理论与实务工作,整合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广博基础之上的专精人才。其具体实施理念和路径,本书第四章有详论,此处不赘。

2010年、2019年,笔者作为第一完成人的教学成果“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大学生多学科知识点面结合培养模式探索”“以‘两翼四肱’模式整合多专业人才培养:部校共建新闻学实验班教学改革探索”分别获得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等奖。2016年,笔者排名第四的教学成果“基于新闻传播学科专业特性的通识教育”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其三,积极开发新课程。

新闻传播学专业具有不同于别的本科专业的特殊性质,它与艺术学门类中的一些专业(如音乐、绘画、书法)一样,是以外在技能、技巧、形式为主要学习对象的专业,其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以至于没有专属和专攻的对象。于是,探索新闻传播学专业人才如何学习和储备多学科知识的内容成为一个恒常的话题。笔者认为,多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储备需要通过教师规定和引导才能得以完成。我们想到的具体抓手,就是在大学生中开展读书活动。笔者认为,除了写作、沟通能力之外,多学科知识素养必须是新闻学专业人才的一种“标配”。

学院成立20年,在本科生中开展读书活动也有20年。最开始的两年我配合教学副院长抓读书活动,后16年(除去了在北京读博的2年)在一把手的领导下,我亲自部署并落实学生读书活动。期间,活动方案修订过3次,最新的方案已经应用于新闻学实验班,已十分成熟了。

从2001年开始,我们思考并实践着的是“三年级读书活动”方案,希望找到一条新闻传播学科学生(当时主要只是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广博视野与专精知识兼备的培养途径,为其将来的实践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至2008年下半年,我们将读书活动扩展到一、二、三年级学生,并广泛调查、集思广益,编写了教材《大学生读书引导读本》,其中的阅读内容包括文学、历史、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学科文献;我们举办了“书山论坛”系列讲座和经典背诵活动,既培养每个学生的多学科知识修养,又发现他们各自的兴趣,使其相对深入地钻研一门学科,培养其成为新闻传播某一领域的专门人才;我们加强了一、二年级大学生的班导师工作,以“三个一”计划,将读书活动进一步落到实处,即,督促学生每月阅读一本经典原著,并写出读书报告;每月举行一次主题班会,交流读书心得;每学期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一次深入谈话,注意知识转化为思想的培养。这种制度深化了专业知识与多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夯实了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的学科基础,为其发展储备了后劲、打开了视野。这一读书活动方案,经过2013、2015年两次修订,现已定型,新开课程“读书报告会”惠及学院各年级、各专业(特别是新闻学专业)的广大学生,具体详情,本书第五章再述。

为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学院从2009年开始,在各专业开设系列“顶点课程”,即业务综合课程,包括“报纸业务综合”“广播电视业务综合”“编辑出版业务综合”等课程。“顶点课程”是一种课程设置理念,即在本科阶段后期,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整合之前所学的知识、技能,产出具体成果,从而检验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前述综合性顶点课程,各设立3个左右实验(践)项目,分组进行学习与实践,强化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与评点环节;实行课程主持人负责制,多位教师共同建设一门课程,而又以一位教师为主。后来,学院又将专业展映和专业汇报课纳入顶点课程进行建设。创办新闻学实验班后,则将三门内容相近的课程汇集一起,组成三个专业方向的顶点课程组。这里以“新闻调查与深度报道”顶点课程为例稍作展开说明。

2013年学院调整新闻学专业的培养计划,从2011级开始增设了包括“新闻调查与深度报道”在内的4门专业顶点课,以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该课程的教学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教师讲授,包括深度报道内涵解析、深度报道案例评析、如何做好深度报道等;一部分为实践,要求每个学生采写一篇完整的深度报道。通过这些教学安排,让学生在既有的知识基础上提升能力,或者说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包括采访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这样的训练为学生接下来的专业实习和走入社会打下了基础,做好了铺垫。后来,“新闻调查与深度报道”成为新闻学实验班的一个业务方向名称,包括了“社会调查方法”“调查报道采访与写作”“深度报道案例分析”三门课程,继续延续了“新闻调查与深度报道”课程的原有开设思路

刚开始,为了办好业务综合课,笔者倡导,伴随本课程全程,师生们要一起关注现实及背后政策变动、关注新闻传媒现象变化,并使之成为该课程内的一种制度性构成因素。具体要求是,系领导要将观察到的结果和其中的思考体现在每年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教师在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中要将观察到的新信息、新案例充实到教学内容里,甚至可以据此重新调整和修订教学计划;在每一门业务综合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讲教师要布置每一位学生每周写一篇“每周传媒现象观察报告”,并在每次课前安排学生发言、讨论。如此,既活跃课堂,又使理论有了依托,人才培养有了方向,还促成了学生时时不忘现实、不忘媒体的好习惯,并最终养成一种“心怀天下”的精神气质。

2022年,笔者作为第二完成人的教学成果“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全媒体写作能力四梁八柱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得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其中,新闻学实验班的顶点课程组“新闻调查与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是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核心环节,构成“四梁”之二。


[1] 2016 年教育部印发 《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首次在国家政策层面提出要 “确立教学学术理念,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提升教师教学学术发展能力”。

[2] BoyerE.L. Scholarship ReconsideredPriorities of the Professoriate[M]. 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01623-25.

[3] 参见何晓雷:《博耶的教学学术思想:内容、影响与局限》,《高教探索》2018年第9期。

[4] 参见郁美:《基于教学学术维度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解读》,《江苏高教》2010年第1期。

[5] 李海霞:《论教学学术的学术逻辑》,《当代教育科学》2020年第2期。

[6] 张骏德:《要耐得住寂寞,要吃得起清苦》,https://news.fudan.edu.cn/2004/0217/c968a63013/page.htm。获取日期:2022年6月22日。

[7] 《湘潭大学新闻学介绍》,https://www.gaokao.cn/school/385/specialtydetail/19805。获取日期:2022年6月26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