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即便朝生暮死,也要衣裳楚楚

学术之路 2023-03-2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罗翔说刑法 Author 罗翔

最近好些同学因为毕业论文和工作倍感焦虑,对于神秘莫测的未来充满恐惧。其实我也一样,对于不可知的明天充满忧虑,患得患失,经常情绪失控,怒气满溢。很多时候,我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学生,感觉自己像瞎子领路。我觉得自己更需要被安慰,只是作为老师,我必须假装从容与坚强。


所以这段时间,我在漫无目的地阅读,我把书籍作为一种精神类的镇静剂,让我暂时可以从压力中抽身而出,获得一种自欺式的平静。


无意中翻到《诗经·国风·曹》中的《蜉蝣》,感觉就是我此时此刻心情的写照,卑弱的蜉蝣嘲笑着我的忧虑。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蜉蝣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虫,体形纤弱细长,生命短暂,但却依然竭力展现美丽的羽翼。


图片源自 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藏本《诗经名物图解》插图 蜉蝣


我经常把蜉蝣与蚍蜉混为一谈。蚍蜉其实是一种蚂蚁,韩愈诗曰:“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说的就是这种小蚂蚁。后人将韩诗中的“可笑”改为“可敬”,也算另外一种解读。人类历史上不自量力者胜过强大的巨人并不罕见,弱水亦可穿石。


《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说:“如果不能理解昆虫告诉我们的所有句子,人类的知识就会从世界档案中被抹去。”小小的昆虫可以告诉我们许多道理。


对于《蜉蝣》一诗,也有不同的解读。传统的说法认为这是一首感怀诗,作者是曹国贵族,生逢乱世,感伤悲叹,警告那些不知国破家亡将至的曹国贵族,不要像生命短促的蜉蝣一样炫耀自己的锦衣华服,而要及早为将来打算。好像有点“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意思。


所以《诗序》说本诗的主旨是“刺奢也。昭公国小而迫,无法自守。好奢而任小人,将无所归依焉。”也就是说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讽刺曹公奢靡度日,任用小人。朱熹则认为这首诗是劝人不要“玩细娱而忘远虑者”。


这些解读也许都有道理,但是我读到的意思却没有如此宏大的家国情怀,作者也许并无劝世说教之意,只是一种纯粹的自我感悟。


蜉蝣朝生暮死,但却依然衣裳楚楚,注重仪表,这何尝不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对命运的敬畏。


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做子路,在被士兵乱刀砍死之前,一边整理冠帽,一边对这些士兵开口喝道:“君子死,冠不免。”人不可能为了生命本身而保持生命,否则活着本身就是等死。人总要为着生命以外的存在而活着,人生的意义只在人生之外。


图片源自电影《孔子》

公元前213年,罗马大军兵临叙拉古城,罗马统帅认为区区小城五天即可攻破。但是叙拉古有阿基米德,他利用数学知识设计出很多奇奇怪怪的武器彻底打乱了罗马统帅的计划。战争持续了八个月,当罗马大军攻破叙拉古城,阿基米德正在实验室里画他的图形,士兵的脚步声惊扰到阿基米德。阿基米德怒斥道:“离我的图远点!”随后,阿基米德死于刀下。


图片源自 Thomas Degeorge画作《阿基米德之死》 


数学对于阿基米德而言,就是短暂生命的采采之衣。“衣服”代表着人类的尊严,这种尊严让我们对抗世间的严酷,在忍耐中学会从容。苏轼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们渺小的生命终归会走向终点,我们无法左右明天,心之忧矣,也无济于事,我们只能在生命的每时每刻,负责任地过好当下,尊严地面对未知的一切。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掘阅”意味着“掘穴”,也即是从地底钻出。当我们走出洞穴,从黑暗中进入光明,阳光下白衣如雪,朝闻道夕死可矣。


即便朝生暮死,也要衣裳楚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