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宇翔:天生就是法律人
北京金融法院审判一庭负责人 丁宇翔
2022年12月30日,北京金融法院“1号案”即全国首例银行间债券市场虚假陈述案作出了一审判决。当天22时30分,该案审判长、北京金融法院审判一庭负责人丁宇翔在确认裁判文书全部上传至审判信息系统后,长舒了一口气,随后拿起手机,向同样在等待上传结果的同事发去了微信:“终于报结了,激动!新年快乐!”
此时,距离丁宇翔离开病床、正式回归工作岗位,才不过3个月。
幸福的选择题,他选择做法官
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北京市模范法官、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北京法院为民榜样、全国法院首届“百篇优秀裁判文书”、全国法院首届“百场优秀庭审”……多项荣誉傍身的丁宇翔,在别人眼中是一个几近完美的人。
其实20多年前,丁宇翔也曾有过一段波折的求学之路。2001年,即将本科毕业的丁宇翔怀揣着对北京大学的向往,参加了北京大学的研究生招生考试,然而当年的考试结果并没有如他所愿。
考研失败后,丁宇翔与朋友在山西太原干起了英语培训,但这份工作仅仅维持了半年,因为丁宇翔的心里始终有一个念头挥之不去——他还是想读北大,想继续学法律。
坚定了这一信念后,丁宇翔收拾行李来到了北京,开始了北漂生活,一边工作一边再次准备考研。2003年,他终于考上了北京大学法学院。丁宇翔说,读研究生的这三年,对他未来的法律职业生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时,丁宇翔的研究生导师葛云松教授每周都会组织一次读书会,丁宇翔经常在读书会上分享自己本周的阅读内容,还要与导师、同学交流感想和收获。在一次次读书会的督促下,丁宇翔学到了丰富的专业知识,更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后来,丁宇翔还考取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法学博士研究生,在导师孙宪忠教授的指导下,学术和业务水平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200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的丁宇翔收到了两家知名律所抛出的橄榄枝,没过多久,又有三家法院通知他去面试。面对这道幸福的选择题,丁宇翔并没有纠结:“我认为,法官可以把自己专业的意见转换成有法律效力的裁判文书,这是其他法律工作者都做不到的,也是法官这个职业最吸引我的地方。”于是,丁宇翔毅然加入了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成为一名书记员。
初入法院,丁宇翔每天都要处理各种类型的民事案件。当时的很多工作细节丁宇翔已经慢慢淡忘了,唯独一个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的案子,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仍然难以忘怀。
那是一个二审案件,上诉人是一审的败诉方。案子还没开庭,丁宇翔却先收到了一封来自上诉人的“表扬信”。“三页的信纸啊,全是手写的,上诉人在上面对法官和我这个书记员极尽赞美之词。我当时乍一读都觉得有些离谱,其中的一些用词都可以用肉麻来形容。”不过,丁宇翔很快便反应过来,这封用词夸张的“表扬信”,其实是上诉人在想办法争取自己胜诉的可能。
当然,法庭并没有受到这封“表扬信”影响,依旧秉公审理此案。二审认为,一审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判决结果没有问题,依法维持了原判。
二审判决书刚送到上诉人手中,上诉人就给丁宇翔打来了电话。这一次,上诉人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他在电话里对着丁宇翔破口大骂了将近一个小时。丁宇翔忍下了无奈和委屈的情绪,在通话中“见缝插针”地对上诉人的不满和不解一一作解答。
也是这次经历,让丁宇翔深深感受到了法官工作的不易:“当事人总是有他自己的立场,并且会基于自己的立场和利益提出相应的主张和理由,这不难理解。法院作出判决后,总会有一些当事人不满意,但法院也只能居中裁判,通过证据尽可能地还原案件的真相。”
3个月,建立代表人诉讼在线平台
2019年,丁宇翔开始从事金融审判业务,审理的案件里占比最多的就是涉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案件,这类案件的一大特点是涉案人数众多。“当时我是北京一中院民四庭的负责人,因此在工作时,我自然不能只考虑眼前的这个案子要怎么审理,而是要从更宏观的角度去考虑如何公正高效地审理好这一类案件。”
慢慢地,丁宇翔心中形成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做一个代表人诉讼在线平台,来应对涉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案件涉案人数众多的难题。
这个想法还没有来得及落实,2021年,丁宇翔调入了新成立的北京金融法院,接下了审理备受社会关注的乐视网、贾跃亭等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这一重要的任务。
“这一案件牵涉众多的投资人,如果每个投资人都要来北京登记、谈话、开庭,无论是当事人还是法院,得花费多少金钱和时间成本?”丁宇翔意识到,必须抓紧推动代表人诉讼在线平台的筹备工作了。他把这个想法和院党组作了汇报,得到了院党组大力支持。在多个部门的配合下,仅3个月,平台就得以建立。
2021年9月,北京金融法院依法启动乐视网案代表人诉讼权利登记工作,2000余名当事人通过代表人诉讼在线平台完成了第一次登记工作。之后,北京金融法院又利用这个平台,完成了投票推举诉讼代表人、向当事人发送通知、开启补充登记等各项工作。
在代表人诉讼在线平台成功实践的基础上,北京金融法院还逐步建成了如今的“双轨双平台”工作机制,即代表人诉讼机制、示范判决机制和代表人诉讼在线平台、示范判决服务平台。“这个机制构建起来之后,利用信息化手段,大大强化了对广大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力度。能参与其中,我觉得很有意义。”丁宇翔对此很满意。
北京金融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蔡慧永对丁宇翔的工作能力赞不绝口:“丁宇翔出了一些业务方面的著作,在业内非常有影响力,但最可贵的还是他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丁宇翔的同事们也都对他充满了敬佩之情。“我是在调入北京金融法院后才开始和丁宇翔一起共事的,但很久以前我就听说过他的大名,他是我们北京法院系统乃至全国法院系统的榜样。”审一庭副庭长孙兆晖说。
“和丁宇翔一起审理案件,也是我学习的机会。”审一庭法官李方说,“庭审的时候,他总是能抓住当事人发言中的要点,展开进一步的询问,这种能力我非常佩服。”
在工作上,丁宇翔是认真负责的领导,但审一庭的同事们也说,丁宇翔一点领导架子都没有,凡事都亲力亲为。他们不约而同地向记者分享了一个小细节:需要加班的时候,丁宇翔怕取餐耽误大家手头的工作,每次都亲自推车去食堂给大家取盒饭。后来丁宇翔发现,即便他帮忙取餐,还是会有同事忙到吃不上热饭,于是干脆自掏腰包买了一台微波炉,为了不让大家有心理负担,他还特地把微波炉放到其他人的办公室。
在一件件小事中,丁宇翔成为这个新团队中最让人信赖的主心骨,即便面对着繁重的工作压力,审一庭的同事们也总能感受到一份安心。
面对病情,他唯有乐观豁达
2021年11月30日,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普通的一天,丁宇翔却把它牢牢记在了心里。这一天,他拿到了体检报告单,医生告诉他,他的肺部情况不是很好,需要尽快住院治疗。
“最开始,我回忆了很多事,想到了我的父母,我的爱人,还有我的工作。”丁宇翔说。他一度被恐惧、不安和焦虑的情绪包围,但他又说,他并不是那种会一味放任自己沉浸在痛苦中的人。很快,丁宇翔就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既然已经生病了,就积极接受治疗。
丁宇翔特意叮嘱妻子张瑞凤,不要因为他生病而对他有什么特殊待遇,他想维持正常人的生活节奏和生活氛围,哪怕是每次去医院做检查,丁宇翔都坚持自己一个人去。在丁宇翔乐观豁达态度的感染下,张瑞凤最终也能够坦然面对他的病情了。
开始正式治疗后,医生对丁宇翔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能过度劳累,同时建议丁宇翔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尽可能转移对生病这件事的焦虑,保持良好的心态。丁宇翔谨遵医嘱,还真去买了一把吉他,还买回来一些花花草草。可是,丁宇翔培养新爱好的计划并没有能够继续下去。
“我是真的对这些东西提不起兴趣。”不管是弹吉他还是养花,丁宇翔感觉自己无法像工作那么用心,心里总是空落落的,他忍不住惦记家里的那些法律书籍。有时候,他上网想搜索一些怎么治疗自己病症的信息,最后不自觉地,又去搜起了法律文献。
两三个月过去,丁宇翔决定“违背医嘱”,重新拾起法律书籍,看自己真正想看的书。借着当时即将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这一契机,丁宇翔开始着手撰写有关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的文章。张瑞凤一开始还想劝他,但看到他拿起专业书籍后更加快乐的状态,也就由着他了。
“我听您的,撤回上诉”
谭某是一起合同纠纷案的上诉人,他将自己大半辈子的积蓄购买了某银行发行的投资交易产品,却遭受了巨大损失,于是谭某将某银行告上了法院,但一审的结果对谭某来说并不理想。谭某是一个生活圈子简单、性子直的人,钱追不回来,他一时间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二审开庭期间,谭某几次情绪失控,言辞激烈,冲着审理该案的丁宇翔和对方代理人大喊:“这事处理不好,谁都别想好过!”
就是这么一个棘手的案子,丁宇翔才弄出点头绪,就遇上了生病住院的事。在决定养病期间哪些工作要交接给别人的时候,丁宇翔对这个案子最是头疼:“这么一个‘烫手山芋’,转交出去,我是轻松了,可这对当事人不负责,对同事也不厚道。”
考虑再三,丁宇翔还是没有把案子推出去,而是一边接受治疗,一边对谭某做电话调解工作。一通通电话,慢慢缓解了谭某的极端情绪,在调解工作接近尾声时,谭某偶然得知了丁宇翔的身体状况,明白这段时间里丁宇翔是躺在病床上给他做调解工作后,他在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哽咽着对丁宇翔说:“我听您的,我撤回上诉。”
去法院办理手续的那天,谭某对书记员说:“其实我一听说二审法官的名字,就去网上搜了他的信息,我知道,他是一个特别优秀的法官。后来丁法官又推心置腹地和我聊了那么多次,现在我已经完全接受这个调解结果,我真的遇到了一个好法官。”
“你们金融法院的法官,挺牛的。”案子尘埃落定后,谭某对丁宇翔说。后来,谭某又给丁宇翔打过几次电话,表达谢意的同时,提出想来医院探望丁宇翔。丁宇翔却说:“不用了,你愿意接受这个调解结果,我就很高兴了。”
住院治疗期间,对于北京金融法院“1号案”和乐视网案这两项重要的工作,丁宇翔也始终没有放手。尽管医生多次叮嘱丁宇翔,以他现在的身体状况,千万不能久坐,否则容易引发血栓,院领导也一再嘱托审一庭的同事们要“保护好”丁宇翔,可当时 “1号案”第二次开庭在即,丁宇翔怎么都不愿意因为个人原因耽误案件的审理进度。没人拦得住丁宇翔,最后,他拄着拐杖来到法院,坚持参加完了4个小时的庭审。从审判席下来的时候,丁宇翔的双腿已经麻了。
审一庭的主心骨回来了
2022年9月,经过近一年的治疗,丁宇翔的各项身体指标越来越好。“我感觉我又可以了!”丁宇翔说,于是,他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我一开始是不同意他回去上班的。”妻子张瑞凤有点无奈,“但我又太了解他了,他就是一个宁可‘战死’在法庭上,也不愿意躺在病床上的人。”
医生还提醒他,即便回来上班,也要注意休息,千万不能过度劳累。结果刚回归,丁宇翔就给审一庭的大家开了一个小会:“我可不是回来养病的,而是回来工作的。不要把我当成病人,有忙不过来的地方,尽管找我!”
审一庭的同事们既觉得心疼,又感到安心:“丁庭不在的时候,我们虽然一直在说,要团结努力,不能给丁庭丢脸,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现在好了,团队的灵魂,我们的主心骨,回来了!”
2023年2月4日,星期六,丁宇翔准备了许久、在治疗期间也一直牵挂的乐视网案终于迎来第一次开庭。那天一大早,丁宇翔和合议庭成员李方碰了面。李方随口问丁宇翔昨晚休息得怎么样,丁宇翔摇摇头:“没睡好。”
李方想到他的身体状况,忙问道:“怎么了?是太紧张了吗?”
丁宇翔却笑了:“不,我是太激动了。做了那么多的准备工作,这个案子终于要开庭了。”
每当面对挑战,丁宇翔总是像这样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因为他觉得,他天生就是一个法律人。
手 记
法律让他快乐
这是记者第二次采访丁宇翔。
上一次采访时,北京金融法院刚刚成立半年多,丁宇翔还没有生病。彼时谈及手头正在审理的几个重要案件,丁宇翔的语气中满是期待和激动。丁宇翔始终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着手中的每一个案件,永远对工作保持着热爱,这份辛勤的付出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如今,北京金融法院“1号案”已经作出一审判决,乐视网案也正式开庭。
在采访审一庭的同事时,每一位受访对象都发自内心地流露出对丁宇翔的钦佩之情。专业、儒雅、坚韧、随和……在亦师亦友的丁宇翔身上,审一庭的同事感受到了如此多美好的品质。有丁宇翔的带领,工作中遇到再大的压力,也能转化成大家奋发努力进步的动力。
从生病到住院治疗,再到回归岗位,一年多的时间里,丁宇翔经历了很多。采访时,他的左手手背上还贴着一块无菌敷贴,那是他刚刚做完血液检查留下的,但记者在他的脸上看不出一丝疲惫,还是那样的坦然、乐观。尤其是谈到一些案件的调解过程以及大要案的准备工作时,丁宇翔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只要接触与法律相关的事,无论是审案子还是做学术,他都会觉得特别快乐。
“第三人”说
智者不惑 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北京金融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蔡慧永
丁宇翔同志是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作为北京金融法院审判一庭负责人及首批任命的员额法官,他在指导本庭室审理大量疑难复杂案件的同时,自己也办理了北京金融法院“1号案”等一批有社会影响力、有规则创设意义的案件,用专业审判能力赢得了当事人和业界的尊重和好评。
在精办案件的同时,丁宇翔同志笔耕不辍,发表过7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了两部独著和八部合著,其中《个人信息保护纠纷理论释解与裁判实务》是一部横跨个人信息保护前沿理论和裁判实务的著作,为个人信息保护以及个人金融信息保护贡献了智慧。
丁宇翔同志为人谦和、待人真诚、作风务实、一心为民。作为党支部书记,他带领审一庭党支部创建了“融新·传习坊”党建品牌,积极践行司法为民理念;创新推出代表人诉讼机制,并正式运用到广受关注的乐视网案中,便利中小投资者诉讼维权,成为北京金融法院为群众办实事的“金字招牌”,他本人也被评为“北京法院为民榜样”。
作为院长,我为拥有丁宇翔这样干事创业的司法人才而骄傲。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北京金融法院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人才强院”工作方针,奋发有为、守正创新,积极推进金融审判现代化,服务保障国家金融战略实施和首都高质量发展。
北京金融法院审判一庭副庭长 孙兆晖
孔子在论语里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我觉得,丁宇翔就是对这三句话最真实的诠释。
“智者不惑”——无论是作为法官的业务能力,还是作为负责人的领导能力,他的工作能力都十分突出。他在撰写优秀裁判文书、开展调研工作方面都成果颇丰,有多本个人专著,业务能力是圈内人公认的优秀。
“仁者不忧”——丁宇翔一直认真践行司法为民,甚至可以说是在用生命践行司法为民。2022年7月,北京金融法院“1号案”需要开庭,丁宇翔还在治疗之中,但为了保证庭审的完整性,他还是坚持完成了4个小时的庭审。
“勇者不惧”——丁宇翔不惧工作中的困难,不惧生命中的考验。生病以后,他可以说是备尝艰辛,但是他从来没有在同事面前表现出脆弱。在他的感染下,身边人在遇到困难时也有了更多的勇气和力量。
北京金融法院审判一庭法官 李方
乐视网案在登记原告投资人信息环节时登记了2000多人的信息,都需要人工核对。当时,审判一庭几乎全员上阵,每个人都分了核对两页名单的任务,丁宇翔给自己也分了两页,逐个核查并与当事人确认。
丁宇翔的一句话一直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作为法官,办案子就是在体现我们的价值,让我们这种价值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同,是对自己最大的鼓舞。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金融法院法官的工作压力其实很大,但是大家私下聊天时总是会说,丁庭都这么拼,你还有什么理由不拼?
丁宇翔的妻子 张瑞凤
丁宇翔是我大学的师兄,我第一次知道他,就是在校刊上读到了他写的文章,从此不自觉地被他吸引。这些年,他对法律的这份喜爱我一直看在眼里,有时我自己还和他开玩笑,说他应该去娶法律。
二十多年了,他从我仰慕的师兄,变成与我相伴一生的爱人,再成为我们一家三口的顶梁柱,他的身份虽然在变,可他的本质和初心一直没变。因为我知道,他就是这么一个纯粹的人。
来源:人民法院报
记者:陆茜坤 | 编辑:段茜茜 陈冰
欢迎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免费领取优惠券,畅享优惠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