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批判一下张雪峰法学思想的局限性

学术之路 2023-12-2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躺平学原理 Author 躺平居士

法学是张雪峰老师认证的人类高质量专业,今年法学专业在各省分数线的爆炸式增长,也有张雪峰老师的一份功劳。张雪峰认为法学是个好专业的思想,简称张雪峰法学思想。笔者认为,张雪峰法学思想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张雪峰法学思想的核心要义是法学能报的公务员岗位很多,“即使是三本的法学,也比985工科能报的岗位多”。再激进一点就会变成“三本法学吊打985天坑“”,这是知乎法吹的宣传口号。

把这句话单拿出来,非常的正确,即使是张雪峰黑也挑不出问题。但如果细思的话,只能说恐极。

恐极一:作为前置条件的法考证

欠发达地区的基层法检,每年都有一些核减名额,只要你报了,就能录取。但想要“点击就送”的前置条件是通过法考(一般不只这一个前置条件,还得加上法本、应届、性别男、户籍之类的)。对于好一点的法学院的学生来说,法考并不难过。但即使不难,也有一定的学习成本。换句话说,别人考公务员,可能准备一两个月就上考场了。法学生要用一段时间准备法考,用一段时间准备考公。别人考一次,你考两次。从时间成本的角度衡量,即使考上了,性价比也未必高,没考上就是亏上加亏。

这还是对于好一点的法学院的情况,三本的法学生能不能一次过法考就不好说了,想打败985天坑,只能说任重而道远。

恐极二:无论选什么专业,大多数人都是考不上公务员的

假设某岗位报录比是3:1(这是考公时非常低的报录比),也意味着三个人里有两个要失业,没考上的这两个人应届生身份没了,他该怎么办呢?稍微不那么欠发达的地方,竞争还会更激烈。考公的运气成分显著大于高考和考研,谁也无法保证自己就是那个1。报录比低,也不代表分低,尤其是法学岗位的低报录比是法考先做了一次预筛选导致的,过了这道门槛的人学习能力都不会很差。三个人里碰巧有一个看破红尘,或者想去实践苏力老师《送法下乡》的大神,就意味着另外两个人都是陪太子读书。

恐极三:反向田忌赛马

考公本身就不是工科的对口工作,工科有自己的对口工作,但考法检是法学的对口工作,这个比法就很有问题。用别人的非对口工作,比别人的对口工作,比不过就得出对方比自己强的结论,是一种反向的田忌赛马。放着自己的赛道不跑,去别人的赛道,如果在别人的赛道上跑得还比别人快,这个赛道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法学生毕业想进中建,肯定打不过土木学生,是否意味着三本土木吊打五院四系法学?

法学每年的招生名额是一定的,但分数线上涨意味着考生整体水平的优化。在这一届毕业之后,将成为史上最卷一届。张雪峰效应下,选别的专业,学校层次可能会提升2-3档。我是觉得,他们学了法四年后大概率会后悔,尤其是3:1报录比中的那两个分母。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