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在第十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颁奖仪式上的讲话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民主与法制周刊 Author 王晨
在第十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颁奖仪式上的讲话
(2023年7月12日)
中国法学会会长 王晨
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法治人才培养工作,强调“法治人才培养上不去,法治领域不能人才辈出,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做好”。“八代会”以来,中国法学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全面依法治国的“智囊团”、“思想库”、“人才库”作用,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着力抓好法治人才培养,特别是发挥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等评选活动的导向激励作用,努力打造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深厚、熟悉中国国情的高水平法学家和专家队伍,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力量。
“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活动自1995年启动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届,评选产生了99位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这些获奖者,很多走上了立法、执法、司法等领域重要领导岗位,或者成为法学教育科研领域的著名学者、学科带头人、领军人物,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法学专家,为法治中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同志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以此次获奖为新的起点,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努力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不辜负党的期望、国家重托、人民期待。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首次提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等重大论断和科学命题,深刻揭示了法治与现代化、法治轨道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逻辑,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的历史高度。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特别是青年法学家要有新担当新作为。希望大家牢牢把握新时代法学研究和法治实践前所未有的机遇,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努力服务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第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新时代新征程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党就有了“顶梁柱”,14亿多中国人民就有了“主心骨”,我们就有了思想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
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特别是青年法学家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党的领导意识,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自觉将党的领导贯彻到法学理论研究和法治实践全过程各方面。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坚决反对和抵制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等错误观点,坚定维护法学领域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法学研究和法治实践,深入学习把握党领导法治建设的百年光辉历程和历史经验,努力做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第二,深入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我们党百年来提出的最全面、最系统、最科学的法治思想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创新,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的继承发展,是坚持“两个结合”、勇于推进法治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特别是青年法学家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切实履行学习好、研究好、宣传好、阐释好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政治责任,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人类法治文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展现出更为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推进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是当代法学法律工作者的使命。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特别是青年法学家要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研究阐释,在拓展研究阐释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在体系化、学理化上下功夫,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研究深,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原理性理论成果、标志性概念、原创性观点阐释透,有力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入脑入心。要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守好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魂和根,落实“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要求,把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精华贯通起来,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谱写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要走好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切感知前沿性创造实践、经济社会实际运行状况、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注重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总结新鲜经验,提炼出新的理论成果。要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全方位占领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阵地,用好《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教材,做好《新时代中国宪法理论》等法学类马工程重点教材和中国法学系列教材编写工作,及时反映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全面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充分发挥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重要平台作用,用好《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与实践》专刊、《中国法学》、《民主与法制时报》、《民主与法制》周刊等,不断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和实践引向深入。
第三,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履职尽责,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法治力量。党的二十大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者、实践者,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必须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自觉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特别是青年法学家要找准切入点、发力点,主动对接当前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任务,围绕深化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等涉及的重大法治理论与实践问题加强研究,不断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推动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理论支撑。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要求,本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将候选人参与法治实践、积极建言献策、深化对外和对台港澳法学交流、参与涉外法治斗争方面的贡献等纳入评价标准,树立了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术质量、社会影响、实际效果并重的鲜明导向。大家要积极参与决策咨询工作,用好《中国法学会要报》《中国法学会信息》和立法专家咨询会等,从法治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更加有力服务科学决策、有效施策。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好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重要平台,积极参与法律咨询服务、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等工作,参与“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法治宣讲活动,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助力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要积极参与法学教育体系和教学体系改革,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充分发挥高校作为法治人才培养第一阵地的重要作用,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法治人才。要积极参与涉外法治斗争,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围绕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和海外利益保护工作加强研究,推动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要深化对外法学交流与合作,发挥中国法治国际论坛等作用,加强我国优秀法学研究成果对外宣传,讲好中国法治故事,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理论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同志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投身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勠力同心、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民主与法制》周刊2023年第29期
编辑:陈致群 刘天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