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冷传莉院长:要让你所学的法律成为一道光

学术之路 2023-12-27
来源:贵州大学法学院

2023级全体新同学: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贵大法学院,贵大法学院真诚祝贺你们!高考和考研都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考试,而大学也是人生中重要的一个阶段,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即将开启的大学时光都将会是你终身难忘的一段经历。你会学到新知识,养成新的思维方式,在法的门前开启你对现代法律秩序的理解。你会结识新老师和新同学,会收获友谊和爱情,你会感受花溪秀美的山水和贵州“村超”迷人的魅力,而贵大法学院这个标签也将从此伴随着你,与你荣辱与共。应该如何开启新征程,作为院长和老师,应该给你们怎样的建议呢?早在1936年的秋天,在浙江大学的开学典礼上,当时的校长竺可桢先生问了新生两个问题:你到浙大来做什么?你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这就是被誉为穿越百年的著名竺可桢之问,百年后今天的你们仍然需要回答这两个问题。


一、你来是为了变得更好
法学教育古已有之,在西方,欧洲中世纪大学就设置了法学课程。在中国,有古代早期的“律学教育”,直至清末开启了真正现代意义的法学教育。我们新中国的法学教育随着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高考制度的恢复而复苏,自1997年高等法学教育的招生数量和法学院数量开始呈现出大规模的扩张趋势,时至今日全国设置法学专业的普通高等学校数已高达700余所,在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法律人才的同时,法律人才市场也由此完全转变成了买方市场,法科学生的就业率在各类文科专业排名中持续靠后,截止今天,我们学院今年绝对真实的就业率,本科生70.37%,研究生79.15%,说实话真不算太差,各大学法学院正承受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但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社会各领域所亟需的优秀法律人才却异常奇缺,进而引发对法律人才整体培养质量的质疑:“我们应当创办什么样的法学教育”以及“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法律人才”?
不管怎么说,也无论哪一个历史时期,自有大学起,它都应是探求高深学问、追求真理、关注人类命运的场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精神殿堂。而法律职业的明确特性则毋庸置疑地要求从业者不仅要具有精湛的法学知识、敏锐的法律思维,还要具备良好的社会常识、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人品,方能应对纷繁复杂的法律实践并做出妥善公正的处理。因此,从入学的今天起,你就要树立信念,时时告诫自己,无论是基于未来就业的实际压力,还是因为你选择了法学这个绝对不一般的专业,你必须是为了变得更好才来到这里,你不是为了把大把的时间荒废在玩手机和打游戏上才来上大学或读研深造的,你肯定也不是只为了混一纸文凭以至于今后踏入社会惶惶不可终日而来,你更不可能是为了变得自私自利、消极偏激而来,我相信你和你们一定是为了比过去的你更好而来!而你们的父母无论他们是谁,干着什么样的职业,生活多么富足或是不堪,他们都期待着你的成才、成功,成为家庭的榜样和骄傲。而我也一样对你们抱有期待,民国法律教育家孙晓楼先生说过,“一国法律教育的得失,有关于国家法治的前途”,法律要成功,法治要昌明,必须依赖人的力量,依赖法律实践者的精神、洞见、学识水准、智慧和良心,所以你必须学业有成,品格良好、德行规范,这不仅是因为你必须首先要成为一名良善的公民,还更多因为你选择的法学专业要求你必须做到“德法兼修”。只有不断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你们对选择所学的法学有更加入心的诠释,才能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你在不久的未来,无论是面对强者与弱者的较量,还是面对职守与私利的冲突,抑或面对权力与金钱的巨大诱惑,你都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去践行你所学的法律精神,为社会尽责,为国家法治尽力。

怎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呢?正所谓大道至简,现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的课本中,收录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1939年创办育才学校的时候对全体师生提出的“每天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我还喜欢尼采在他的散文诗体哲学著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一句话,与同学们共勉:“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其实人跟树一样,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进黑暗的地底。”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一定会在每一天的起舞中绽放生命的光彩,壮怀激越,铿锵前行。


二、你来是为了学法并对它永存敬畏
法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在西方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在中国,传统律学研究始于先秦时期。自戊戌变法和清末修律起,中国人一直呼唤法治,法是什么?法治又是什么?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认为,一个社会真正的转折点在法律,法律必须在社会上行得通才能算数。一个社会的有效运行,必须依靠法律厘定各人的权利与义务,不能全靠私人义气与道德。一个社会的信用系统也靠法治维持,否则完全不可想象。我每年都在讲这个问题,我希望把它讲得浅显并直接了当:法乃正义!那何为正义?柏拉图认为:“各尽其职就是正义”,乌尔比安认为:“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应有权利的稳定的永恒的意义”,约翰·罗尔斯著名的《正义论》认为正义是制度的首要价值,《辞海》中指符合一定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看每个人是否得到了应有的权利,履行了应有的义务。无论人类认识史上出现过多少种不同的见解或学说,正义是重要的法源,更是法的追求与归宿,而正义就是公正、正当的道理,正义就是公道正直、正确合理,正义就是正确的行为。更为直观地说,当人们权利受损从而寻求法律帮助的时候,当法律在制裁违法罪犯的时候,公平是否得到维护,正义是否得到匡扶,每一个个体的权利是否受到了保障,这就是法律的正义性,也是法律合法性的标尺,否则法律就是一纸无用的具文,法治就是粉饰门楣的装点。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是1700年出自古巴比伦文明的《汉谟拉比法典》,它因为刻在一根黑色玄武岩柱上,所以也叫石柱法。在它的序言中这样写到:要让正义之光照耀大地,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再压迫弱者。古往今来,正义都是法律生存的土壤,正义脱离法律,就丧失了实质的载体,没有实际用途,法律必须立足正义,才能确保得到全体社会成员最普遍的认同,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法都必须通向正义。

法治是什么?法治首先可以解释为现代文明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真正现代化的标志。具体来看,就是如何对待人,如何对待财产,这是法治也是全部法律制度两个最根本性的问题。使人成为独立自由有尊严的人,使人的财产不受强权的剥夺与侵犯,是法治两大根本性的目的。由此,我们可以观察一个国家对人以及对私有财产的基本态度,是否既能保证富人的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同时也能保证弱势群体的尊严和体而不被凌辱以及强大的公权力是否受到有效的约束。法治又是一个系统工程,关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领域。早在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就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十六字方针,后来这句话写入了1978年12月22日通过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从此拨乱反正,国家步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崭新征程。三十多年后的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依法治国的“新十六字方针”,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衡量标准。2020年11月16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也是全社会的行动指南。对此,我们必须言行一致,不可教条主义,不可面子工程,不可知行脱节,不可敷衍了事,因为只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法的正义,法治才是我们所期待并孜孜以求的那个法治。你们学习法,除了作为知识和技能来把握,更要相信它并发自内心尊崇它,进而带头遵守它。孔子曾云:“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学法之人自然应对法心存敬畏,因为敬畏它就是敬畏良善,就是敬畏规则与秩序,就是敬畏人间道德,就是正如康德说的“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经常和持久,那种时时更新的、有增无减的对它们的赞叹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它们便是我头顶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准则”,对法永存敬畏是你作为法的学习者与实践者所必备的要求,是你来这里需要养成的精神气质,有了这个底气,你才会是一个优秀的法律实践者,面对强者不猥琐,面对弱者不欺凌,刚直不阿,勇往向前。


三、你来是为了让法成为一道光

在我们所耳闻目睹的法治经验中,遍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领域都有不少突出的矛盾与问题,比如一些立法仅仅只是为完成任务,所立之法往往束之高阁没有实际用处,而有时执法亦存在不力、不公,缺乏权威与刚性;一些地方只要求百姓守法,官员却肆意妄为,而那些罔顾事实与法律的枉法裁判,使司法公信力备受质疑。就在今年7月,一起律师行贿法官的案件判决书中披露了深圳十余名律师行贿一名中院的法官,行贿的律师中最受人瞩目的是当地律协的一名会长,而这位会长在当年竞选会长时发表的演说词竟然是:“我是一名刑事律师,有情怀,只向真理低头。”也是近日,深圳一名女律师在一次给年轻律师的集中培训课上,台上公然“传授”如何利用女性魅力“拿捏”法官心理的“秘笈”,正当大家对此蝇营狗苟之流耻笑围观时,一篇题为《满网都在抵制执业培训课上的女律师,可现实里几人不倾慕她的成功?》的所谓“倾慕雄文”横空出世,彻底击穿了“在法律范围内实现委托人利益最大化”的律师执业准则与底线。最近医疗系统的反腐也可谓触目惊心,据报道,今年以来已有至少178名医院负责人被查,其中云南某医院购买的一种医疗器械进口价本来仅1500万,但经该院院长之手变成了3520万,而这位院长一次索贿就达1600万,胆量之大令人不寒而栗;我们贵州贵阳云岩区某小学校长非法敛财受贿2.2亿,家中搜出4000多万现金引发轰动,至于其他各类各级别的高官前赴后继地落马更时常耳闻目睹。他们是法官、律师、医生、教师、公仆,他们应该是社会的精英和栋梁,但虽说是办学或教书,却不觉得自己是在为社会培植人才;想做官、做着官却丝毫不觉得自己是为社会服务,而一些“白衣天使”们早已忘却了希波克拉底的神圣誓言,“我愿在我的判断力所及的范围内,尽我的能力,遵守为病人谋利益的道德原则,并杜绝一切堕落及害人的行为”。我们社会成员的集体意识里似乎缺了那么一点东西,而这个重要的东西却正是我们所做之事的意义。因为意识中缺乏做事的意义,所以为了自身的好处就很容易作出损人利已的事来,为了当前的自己,恣意地求一时的痛快和享受以及物质的片刻的满足,“在这种荒地上,道德的苗是长不出来的”(费孝通语)。其实,无论是道德还是法律,本都是社会性的,必须在推己及人时,在社会意识上才能真正发生。同学们,我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让你们明白,三年或是四年以后,当你们从这里走出去的时候,你知道应该去干什么。法学不是象牙之塔,不能仅仅满足于概念、体系的自我周延,也不完全以解决实践中具体的法律问题为目标,法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我们每个人每一天真实的生活,你的孩子也会读书,如果遇到的是一个勒索钱财的校长,你生病时遇到的是一个为了回扣推荐药品的不良医生,你的父母与人纠纷打官司时,遇到的是骗钱坑人的律师或一个不公的法官,那么我们未来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模样?现实的法律生活似乎远离我们的理想,不良之人将法律化为伤人的利器,伤害我们的坚持,伤害社会大众对法律的信心,伤害法律公平与正义的品格,但“我们仍然需要从小事做起,一寸一寸地救自己,做人要有熬下去的勇气与骨气”,因为如果不从我们或者说从你们这里一点一滴地开始,那么从哪里开始?从谁开始呢?

最后,我借用一下泰戈尔《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诗句:“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请保持心中的善良,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善良,走出了绝望。请保持你心中的信仰,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信仰,走出了迷茫。请相信自己的力量,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因为相信你,开始相信了自己”,同学们,你来这里就是要让你所学的法变成一道光,因为我坚信今后有一天一定会有人借着你的正义之光走出黑暗!最近史诗级的大片《封神》中李雪健饰演的姬昌对他的儿子姬发说,你是谁的儿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谁!我们这一代人变老了,但世界依然貌美如花,未来是属于你们年轻人的,未来法律人的模样和法治的愿景也是你们缔造的。请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保持对法律信念的坚守,保持你的善良和正直,竭尽全力让你所学的法律变成一道亮眼的光,照亮美丽的星空,照亮黑暗的角落。

我代表贵大法学院再一次欢迎你们,欢迎你们加入贵大法学院!
2023年8月25日
冷传莉,法学博士,贵州大学法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管专家。入选2018年-2022教育部法学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在《中国法学》等法学类权威和重要刊物上发表高水平专业论文三十余篇;主持二十余项国家级与省部级科研课题。荣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省级首届研究生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五届中国法学教育研究成果三等奖。有贵州省级教学名师、贵州省普通本科高校“金师”称号、宝钢优秀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巾帼标兵”、贵州省“十大法治人物”、2023·新时代的贵州人等荣誉称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