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7年11月2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2017中国金融市场的赚钱逻辑

2017-11-07 小明 秦小明


*本文字数约4500字,由于系统梳理了主要金融市场的运行逻辑,故读起来可能会轻微烧脑,且耗时较长。但坚持读完,一定会多巴胺水平骤升,可以替代啪啪啪。


才两天没更,后台就不少老铁来催了,说什么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死鬼小明跑哪里去了,还有人说再不更文就死给我看……


吓得我虎躯一震,赶紧打开电脑写东西。


前两天跑去北京吸霾了,所以中断了两天。这不,一回到上海,我就带着热腾腾的霾,以及一些金融圈的八卦来和大家汇报了。


开始之前,大家先关注一下我的备用号「秦大明」,未雨绸缪,大家都懂的。


扫描↓二维码,关注秦大明,以备找不到小明时之需





1


一则八卦。


在北京和公募圈里的朋友交流了一下,发现圈内最近两年可谓暗流涌动,竞争激烈呀。


一些大的老牌的基金公司,由于激励机制不到位,越来越多牛逼的PM选择跳槽到更灵活的事业部公司,或者直接跳到私募(PM指基金经理,Portfolio Manager的简称,下同)。


这两者有啥不同呢,简单来说,在传统老牌大基金,PM的激励和业绩并没有直接的挂勾关系。打个比方,你每年给公司赚一个亿和两个亿,奖金并不会差一倍。


但在事业部制的一些小规模公募和私募公司,很多则直接把PM的收益表现跟激励挂上比例,有些还把基金的管理费跟激励挂上勾,这尼玛就非常有意思了。


传闻之前某大公募的85后PM,跳槽到事业部的小公募,由于其在2016年管理的基金业绩较好,公司直接发了四五十亿规模的产品,管理费按照行业0.8%算是4000万,而PM可以拿到20-30%,就是1000万左右,还没有考虑PM的基本工资哟,还没有考虑业绩做得好的分成哟~


在北京买不起房?在上海买不起房?在深圳买不起房?


不是买不起房,恐怕是入错了行!


跟基金圈里PM的收入一比,我猜大部分老铁都会觉得自己的行业就是辣鸡。


千万不要这么想,从根本上,大家都是在为人民服务嘛,做的都是伟大光荣而正确的共产主义事业。每每看到别人比我赚得多,我就会用这个理由来安慰自己,完了又重新鸡血满满地来面对自己平(无)凡(聊)而伟(贫)大(穷)的工作!建议你也试试。


2


股市其实是个大牛市


考虑到很多小白对金融行业一无所知,所以再简单科普一下什么是PM,它是金融买方里的一个分支,基金行业里管钱的一个职位。


有关金融职场的文章→如何成为年入百万的金融民工?


在一个基金公司,从应届毕业生入职研究员干起,通常需要8年左右,快一点的五年左右,可以干到PM这个职位。管的钱根据基金公司总规模的大小,可以从一两亿到几十亿不等。


PM中,弹性最大排名变化最快的,又要数股票型PM,指的是那些管的钱用来买卖股票的PM(还有些是用来买买债券等其他大类资产),上一则八卦主要指的就是股票型PM. 他们的收入和股市有直接的关系,于是顺理成章地,我们应该聊一聊今年的股市。


不少行业外的老铁炒股票,都会盯着上证指数,来判断整个市场的情况。这样的逻辑有没有问题呢,没有问题,但是它过于粗糙了。


上证指数和深圳成指,更多是反应整个股票市场的情况,除非出现2015年那样的系统性大牛市,这两个指数很难有非常漂亮的表现。所以我们看到2017年一整年,上证都在3100-3400箱体里晃动,貌似没有多少收益,但如果你再看一些细分指数,结论就会完全不同!



50%+的涨幅!40%+的涨幅!


刺激吗?兴奋吗?激动吗?羡慕吗?嫉妒吗?


哈哈哈哈哈哈,当然!这尼玛分明就是个大牛市啊!


所以,如果你去看行业涨幅,整个2017年,绝壁是个结构性的牛市!


食品饮料,家电这两个行业的涨幅,绝对完爆绝大多资产的收益!更不用提这里面的牛逼龙头,茅台,美的,格力,很多都翻倍了。


贵州茅台2017年股价表现


看完行业指数的收益,我们再来瞄一眼其他细分指数的情况:



看到了吗,沪深300的收益都超过了22%!前面的中证100,上证50这些,都代表啥?代表大股票,牛逼的有业绩支撑的大市值股票,茅台当然是典型中的典型。


反过来,看看创业板的收益,全年截止目前,跌了8个点。创业板代表啥呢,代表小股票,吹牛逼的股票,这还没算上曾经的龙头乐视网,要乐视放出来,创业板的跌幅直接干到10%以上。


非常粗糙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整个2017年,中国股市是一个结构性的牛市。大市值有业绩支撑的「白马股」涨得让你怀疑人生,讲故事的小股票,则新低之后一路还有新低。


这后面的最大逻辑是什么?暂时按下不表,等会一起说。


3


债市和商品市场


看完股票,我们再看看今年的债市和商品市场。


要说今年资本市场里最值得同情的老铁们是哪波人,那一定是搞债的了。


从去年底上面去杠杆把债市搞崩开始,四五月份银监会郭主席上任推出的强力监管,把债市又搞崩了一次,到现在正在上演的「小川7.0」打破市场对经济一致的悲观预期,债市又又踏马被搞崩了一次!


十年期国债期货收益率从2.6%一致飙升至目前的3.9%附近。无数抢熊市反弹的搞债的交易员,以及无数憧憬债市牛熊转换的交易员,都成了收益率曲线快速陡峭下的炮灰。


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走势图


毫无疑问,2017年,对债券市场来说,是没有任何争议的熊市,而且这熊市目前没有看到任何结束的迹象。


再看商品市场。


我在上半年四五月份的时候,立场鲜明地看空商品市场,并且以行动支持自己的观点。


后来事实证明,我的判断对错参半。关于橡胶,黑色原料(矿石,焦炭焦煤等)的判断基本正确,但是螺纹钢的判断,却出现了失误。


商品2017走势图,自上往下为螺纹钢、铁矿石、橡胶


整个2017年来看,商品市场的分化非常明显,橡胶全年是绝对熊市,铁矿是强震荡熊市,而螺纹则是弱震荡牛市。


4


股的逻辑


在我的理解体系里,股票市场的波动受以下三大逻辑驱动:


1)基本面,即是公司盈利,主要是未来盈利。


2)资金面,即是市场上钱多还是少,流动性水平如何。


3)市场情绪,即主流资金喜欢买什么风格的股票。


回头看整个2017年,中国股市的驱动因素都是1)和3)为主。很显然,货币政策一直中性稳健,时而还因为监管的扰动变得偏紧(比如5月),所以我年中就旗帜鲜明地判断,股市今年甚至明年都不可能有2015年那样的整个市场系统性上涨的牛市机会。


2017年中我对股市的判断截图

为什么金融工作会一开完,股市就暴跌


资金水平没有变化,没有新的钱进入股市,那更多的就是已有资金的博弈,或者牛逼的说法叫存量资金的博弈。


存量资金博弈,很重要的暗示是什么?就是没有接盘侠啊!少的时候两三千亿,多的时候四五千亿的资金在里面博弈,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对于没有更多韭菜可以割的股票交易员来说,想必是无比怀念两三年前每天万亿成交额的日子吧,想必也是无比羡慕楼市里每天都有新的增量资金跑步入场的盛世景象吧。


韭菜复韭菜,韭菜何其多。只是,韭菜们现在转移阵地,都冲进楼市去接盘了。


缺乏了接盘侠的股市,怎么可能有系统性趋势性牛市的机会呢?


这是资金面的逻辑。记住这个有意思的推论:大量韭菜的参与,是一个大类资产持续单边暴涨的前提条件。(是不是想到了比特币?)


于是股市的逻辑,就变成了基本面变化和情绪变化来驱动了。


在没有接盘侠的背景下,资金的风险偏好会显著降低。很简单,没人接盘,你当然不敢轻易冒险。留在股市里的资金,很多都是专业机构或者老司机散户,大家都不傻。


整体降低风险偏好的驱动下,大家自然就会跑去抱团业绩良好,估值较低的大股票。这种行为会在反身性的作用下,刺激大票的股价不断上涨,再吸引更多的人来买大票,包括现在我们看到的越来越多的韭菜又开始被吸引进去买了茅台。


因~吹~斯~汀~~~~


没有新的增量资金进入股市,最大的根源是货币在宏观上的边际收紧。


想想15年A股的大牛市以及随后的股灾,最大的根源,也是货币的不断放松和后来暴力式的去杠杆收紧资金。


货币收紧后,没有接盘侠,存量资金降低风险偏好,预期空前一致地搞大票,这个情绪不断强化,又推动大票不断上涨。这就是整个2017年中国股市结构性牛市的逻辑。这个逻辑概括成一句话是:


搞确定性!


什么意思呢,就是哪些公司的业绩是相对确定的,未来的预期是可以兑现的。那就去暴力搞之!这不就是所谓的「白马股」嘛。哪些股票的业绩很不确定,未来可能预期兑现不了,那就果断弃之,这不就是创业板的小票嘛!


5


债的逻辑


债的定价逻辑,我在此前的一篇文章里已经讲过了:


债市崩盘了,房价还会远吗?


简单来说,债的波动:


1)短期内反应资金面的水平。

2)长期内反应经济增长,即经济基本面。


从高层频繁强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以来,宏观去杠杆,就成了今年金融工作的最大逻辑。


具体地,这包括了货币政策维持中性偏紧,也包括了监管上主要体现在银行上的收紧。


「防风险」这个大逻辑,是100%的确定性!


在这个确定性下,资金逐步的收紧,货币水龙头的卡死,以及监管逐步的收紧,也都是可以预见的确定性。


在这样的逻辑下,债券出现漫漫熊途,就是情理之中了。因为,去杠杆和监管收紧的市场环境里,你怎么能期待有很多的钱,来配置债呢?


要知道,银行是债券市场的主要玩家。


在上面不管的时候,丫就玩儿命加杠杆,资产负债表往死了扩,于是当然就有很多的钱钱来买债了,债的价格就猛涨,这是前几年的故事。


现在上面不放水不说,还要开始给银行戴上紧箍,银行当然先是一哭二闹三上吊,但对不起,要死要活你随便,上面再也不是之前那个仁慈的妈了。于是银行当然没有那么多钱钱来买债了,债怎么涨起来的,就怎么跌下去呗。


长期来看,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差到上面必须要放松货币来应对(特别是小川预计下半年经济增长有望实现7.0%后),这是长端收益率快速上翘的主要原因。


总结起来,2017年债熊的做大逻辑,和股票也是一样,就是交易确定性!这里的确定性是货币不放松,叠加金融去杠杆监管收紧。


6


商品的逻辑


商品主要通过期货市场来交易,它的波动由三个大逻辑构成:


1)宏观,就是经济基本面未来的走势,代表了未来对商品的需求。


2)供需,指供给和需求在行业层面的变化,代表了现在影响商品价格因素。


3)基差,指期货价格-现货价格,代表的是预期与现实的偏离程度。


具体的细分逻辑不展开。以螺纹钢为例,今年大涨,主要的交易逻辑是供给侧改革,其实就是环保限产。限产让供给持续收缩,价格自然一路高歌猛进。


宏观上其实一直存在广泛争议,所谓的新周期之争。基差其实也一直在非常高的水平波动,这两个因素,在商品市场上,大部分时间,都反映了市场较大的分歧。


但是在供给侧改革,环保限产上,市场预期却空前一致,这就是商品市场最大的确定性。类似的还有对橡胶较差的供需基本面的判断。


因此,对于商品市场来说,2017全年交易的最大逻辑,也是交易确定性。哪个逻辑最确定,我就搞哪个逻辑,往死了搞,搞过头不要紧,再纠偏就是了。


7


总结


行文至此,我们就能拨开层层迷雾,很清楚地看到,过去一年,中国的金融市场,其实最大的逻辑,就是交易确定性。


交易确定性,在股市里表现为资金抱团搞大票,放弃小票,因为大票的业绩是更确定的。成长的故事则充满了不确定性。


交易确定性,在债市里表现为收益率的不断上升,因为货币锁死,金融去杠杆,市场钱变少的逻辑是确定的。而所谓的「人心思涨」,熊市反弹,这些逻辑则充满了不确定性。


交易确定性,在商品市场里表现为搞那些确定的供需逻辑,如螺纹钢的供给侧限产,橡胶的历史性高库存和需求的长期走弱。


资金拼命搞确定性,这个大逻辑后面的逻辑,又是因为宏观上,货币政策维持中性偏紧(考虑到金融监管的趋严),没有新的资金入场。没有新的资金入场,就相当于没有接盘的对手。没有接盘的对手,大家自然就只有搞确定性。


一般来说,写完2017年,就应该展望一下2018,这个工作,留到2017年12月31号我们再说。


最后,以一个非常有名的人说的一句不那么有名的话来结束今天的推文:



所有人都意识到机会存在之时,往往也就是机会结束之时。机会永远在怀疑中产生,在争论中壮大,在分歧消失时达到高潮,并迅消失—秦小明。



「经融思维」知识图谱:


1. 金融交易-金融市场


2. 股票定价/债券定价-资产定价理论


3. 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宏观经济分析



  赞赏 

苹果用户长按二维码赞赏



经融思维 让一部分人先懂金融


关注我

和30万人一起学习金融思维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