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宏观经济和大类资产配置

2017-10-19 私募工场

未经允许转载私募工场所刊文章一律视为侵权(包括非私募工场原创类文章),如需转载请私信果果微信:guo5_guoguo获取授权,转载请在文章开篇处明确注明“来源:私募工场ID:Funds-Works,微信:guo5_guoguo”,未在篇首明确标注,一律视为抄袭。



为什么要做宏观研究?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聊一聊巴菲特。巴菲特的公司业绩很神奇,股价一直在涨,年均回报率20%。


他的名言是:“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之事是发现湿雪和长长的山坡。”有趣的是,美国出了巴菲特,另一个经济强国日本就没有。两国经济背景不一样,美国经济一直在增长,但日本经济连续20年没增长。


30年前,日经指数是10000多点,现在还是不到20000点。过去30年在美国发展很有希望,生在日本则希望不大,经济背景使然。所以,宏观研究第一点:要研究长期谁有增长的潜力。


另外一个问题,是不是经济好了就能赚钱?中国过去的十几年,200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GDP)是10万亿,到今天翻了7倍,而股市十几年前是2000点,现在是3000点,也没怎么涨。


为什么经济好了,股市没有赚钱?其实,上述现象在美国历史上也出现过。1965年到1982年接近20年,美国GDP翻了近5倍,但道琼斯指数一直在1000点左右徘徊。一种解释认为:这一阶段美国通胀很高,影响了利率走势,从而影响股市估值。


上世纪70年代,美国通胀和利率都很高,这造成买股票的机会成本很高,可以买收益率百分之十几的债券,为什么要在股票上冒更大的风险?


做宏观研究要特别关注通胀等变量,各种因素共同决定了资产价格走势。诸多因素中,利率对资产价格起到锚定作用。


最近几年,通胀成为影响利率的核心因素,但历史上利率不完全由通胀决定。上世纪30-40年代,美国通胀也很高,但当时利率非常低。


学习研究经济史,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资本市场的基本公式。选择债券,由于债券是对以后现金流的贴现,理论上债券价格主要与利率直接相关,利率越低债券越值钱。


因此我们要研究利率变化。利率不光由通胀决定,还有别的因素。选择股票,它比债券更复杂,贴现分子的收入不稳定,分母除了利率还有风险偏好的变化。


定价公式可以总结为,债券由利率决定,股市由利率、盈利和风险偏好的变化三个因素决定。利率本身和经济、通胀有关,企业盈利也和经济、通胀有关,风险偏好和别的因素有关。总之,对于整个资产定价的研究,宏观研究非常必要。


研究清楚了经济指标未必会赚钱,但是把握住了宏观经济指标才有可能不亏大钱。


第一部分:美国经济分析


研究经济指标的变化,首先需要建立宏观研究的框架。我们把美国经济分析放在第一部分。为什么是美国经济?我们回忆大学里学习的知识,西方经济学有很多基本原理。


但有一点书上没讲,数据的质量问题。很多经济理论在现实中用不上,不是理论出了问题,是因为数据质量出了问题。


美国经济是一个范式,不用太担心它的经济数据的质量问题,它会告诉你一些基本的规律。


美国经济研究局NBER成立于上世纪初,其对美国经济的记录一直持续到今天。从美国的经济走势来看,我们想找到一些领先经济的指标去预测未来市场,寻找经济变化背后的关系。


经济成分与经济波动


第一个办法叫经济成分法。经济增长到底由什么构成,哪些变化可以预示未来?美国2015年的经济构成中2/3是消费,而2011年时候消费的占比是70%左右,尽管缩水,但仍是大头,其次是政府支出,第三是投资,净出口是负的。我们观察每一个成分和经济变化的关系。


首先第一块最大的是居民消费,美国的消费增速和GDP走势基本完全同步。其意义在于,因为消费太大了所以不是领先指标,只能是经济的同步指标,不隐含对经济走势的任何预测,只能证明当前经济的好与坏。


第二块是政府支出。这是个滞后指标。政府本身不创造价值,它花的是纳税人的钱,只有先收了税,才有钱可花。美国的数据显示,经济走势滞后两年以后和政府支出的走势高度一致。


政府支出不是一个领先指标,代表过去经济的好与坏。另外,还需要理解政府的反周期作用。比如在2008年危机,经济大幅下滑,美国政府支出增速大幅跳升。


很多人认为积极财政会让经济立即变好,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往往财政积极的时候,经济已经不行了,因为它是个反向指标。所以政府支出有两个特点:一是滞后、二是反向,它绝不是一个领先指标。


第三部分是投资。投资分为存货投资、住宅投资(房地产投资)和非住宅投资(包括基础设施、工业投资、信息技术投资等)。


先看存货投资,虽然存货投资的量很小,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先指标。过去几次经济危机,在经济衰退之前的一两年,基本上存货投资已经出现负增长。企业对经济最为敏感,经济不好的时候,企业率先发现库存开始积压,存货投资虽然比重小,但很重要,各种调研都会关注库存变化。


再看住宅投资,也非常重要。次贷危机背后就是美国房地产出现了大问题。美国历史上数次危机,基本在危机出现之前一到两年,地产投资就提前出现了负增长。美国著名投资人鲍尔森在2006年就发现地产市场出现了问题,并抓住这个做空机会。


当时美国房子天天涨,跟现在中国北上深一线城市很像,但美国的历史证明,不存在只涨不跌的商品。


然后看非住宅投资,我们可以理解为企业投资。很多人认为当经济出现拐点,企业有远见性去领先投资。这个观点值得商榷。因为企业的投资行为其实滞后于经济周期,企业的第一反应是生存下去,如果出现危机,企业肯定首先削减设备投资。


历史上经济危机发生后,往往企业投资还是负增长。所以非住宅投资是个同步或者同步滞后指标。


最后,净出口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反向指标。只要经济好,美国进口的贡献肯定是负的。


总结一下:美国经济的主要构成有一些是反向指标,有一些是滞后指标,有一些是同步指标,还有一些是领先指标。在经济的每一个阶段,其意义是不一样的。经济衰退时候首先看领先指标;经济变好需要证据,这时候消费的变化很重要;关键时候,还需要关注政府支出的变化是否有逆周期的对冲。


金融成分与经济波动金融成分法是能够指引方向的第二个方法。


美国的经济指标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变化,回溯到大萧条时代,美国的经济增速和它的广义货币M2增速走势高度一致。


当时美国M2主要是由信贷构成的,经济大起大落跟信贷收缩有很大关系。1929年大量银行倒闭,放不了贷款,信用就收缩,导致经济更差。


早期美国经济,观察信用的变化,观察货币的变化,可以很准确地预测经济变化。随着美国经济发展,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货币和经济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当时弗里德曼讲:一切通胀现象都是货币现象。七十年代,货币增速和经济增速方向依然一致,但已经出现了一个巨大缺口。


货币和经济稳定的关系开始发生脱节。2000年以后,货币和经济非但有缺口,而且方向还是反的,M2和GDP的反向性很明显。


我们做了一个统计,上世纪二十世纪上半期,美国的货币和GDP是正相关。我国央行每年公布M2的数据,前提是认为我们的货币对经济还有作用,美国的早期,央行也会看M2,因为它和经济有非常明显的相关。


六七十年代这种相关性开始下降,最近几十年,美国的货币和经济非但没有正相关性而且还是负相关,这时候货币就完全没意义了。目前在美国的资本市场,人们很少谈及货币指标,因为它很难对预测经济增速有帮助,货币开始失效。


为什么货币会失效?这其中有一个金融脱媒的发展。早年大家都把钱存银行(活期存款),后来发现与其去存活期还不如买类似余额宝的产品,各种支付方式又能赚利息又能支付,存款就变味了,变成了新的指标。


美国也是,一开始是存款后来是支票,M2的范围越来越广。这时候需要政府不停地扩展货币统计指标,比如M1是狭义货币一般包括活期存款,M2包括了不太方便使用的货币比如定期存款,而M3包括了更广义的货币。


通过这个过程发现,可能M1和M2失效了,很多货币的指标随着历史发展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美国M3和经济的正相关性还是保持的,但美联储2006年以后不再公布M3的数据了,最重要的数据是不会公开的。


货币指标失效之后该看什么?有个简单的办法。货币金融脱媒的过程,其实是资产的流动性增加的过程。


以前很难想象存款可以用来做支付,现在支付宝可以做到这一点。美国也一样,以前有房子但房子的钱不能花,后来可以做住房抵押再贷款。


假如你是贷款买的房子,现在升值了,银行可以帮你把增值的部分贷款贷出来再消费。最后只要你的资产在增值,流动性就不用担心,所有的资产都可以用来消费,这时候货币指标的极限就是居民所拥有的总资产。




美联储会公布每季度美国所有经济部门的总资产变化,包括金融资产、房地产。美国最近几十年经济的变化开始和居民总资产增长的变化高度相关。


这就能理解为什么2008年金融危机会对经济产生这么大的冲击,因为它消灭了财富。美国股市、房市的财富灰飞烟灭,大家突然发现钱没了,消费能力立马缩水,经济快速跳水。


所以美国目前资产的价格开始和经济有关系。以前讲通过经济的变化预测股市的变化,现在倒过来了,股市变化本身又会影响经济变化,很多经济指标都是相互关联的。


我们总结发现,经济和金融里,很多指标值得重视。经济里面有领先、同步、滞后,金融层面里有一个变化的过程,从信贷、到货币,然后到资产价格本身变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


除了上述有效的观察指标,我们还需要寻找一个核心的中枢,去指导价格变化。有没有什么指标是个核心的变量去驱动经济变化。


这个时候我们要去理解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其实就是指的美国的利率变化。今年年初所有人都盯着美国的加息,因为只要美国一加息,所有的资产价格都会发生变化,全世界对此都高度聚焦。


看历史就会发现,美国的经济周期里,利率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基本上美国任何两次经济衰退之间,都会经历完整的利率周期。衰退时非常明确,央行一定会降息,之后经济好了就开始加息,然后经济又开始衰退,周而复始。


最开始并没有央行,在央行诞生之前,利率是由市场决定的。经济不好时候,大家不愿意消费就开始存钱,企业不愿意投资就不需要钱,资金供需发生变化,利率一定是往下降的。


经济好转,居民愿意消费不愿意存钱了、企业愿意投资更需要钱了,往往利率就往上走。央行的出现其实是在改变利率周期。


我们发现降息的过程非常快,比如2008年一年之内利率从5降到0,但加息的过程非常缓慢。央行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正常的经济周期调整比较慢,但是央行们不能忍受经济的衰退,所以只要经济不好它会立马会把利率降下去,经济周期就变了。


以往利率是经济周期的滞后指标,但现在利率会变成经济的领先指标。当央行放水,利率低到一定程度,企业开始投资,老百姓不愿意存钱,经济就开始变化,利率就变成驱动经济变化的领先指标。


当前的全球经济,大家对利率变化高度关注,因为它预示着未来经济的变化方向。它的传导渠道也很简单,我们很多经济部门都和利率有关。比如存货投资很重要,当大家发现央行放水的时候,物价可能会涨,大家要去囤货。


利率下降以后,企业都去投资了,居民也更愿意消费了。我们发现,现代经济里,利率确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对我们每一个经济部门都有很大的影响。


那么,是不是到这一步就结束了呢?其实还会有很多新的问题。资本市场非常神奇,它往往不停地消灭大家一切已有的技能,大家学了很多本领,突然就发现没有用了。


比如美国利率可能还是有效的,目前美国在加息,利率还是正的。而在全世界却出现了一堆负利率,这是以前没有出现过的。你借给别人钱,到时他还给你,本金还变少了。


出现负利率以后,很多关系就变了,比如说反正利率是负的,企业投不投资也无所谓了,银行也没有存款了,因为没人愿意存钱。


然后你就发现驱动经济的这个东西就没用了。到这一步以后,货币政策有没有用?负利率它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等着大家去探索。


第二部分:中国经济分析


研究美国经济,只是为了把握一些基本规律,中国经济才真正与我们未来的投资生活密切相关。


经济走势分析


怎么分析中国的经济走势,学校里提出过几种办法:一是支出法,就是完全按照经济支出的方式,分为三大块,投资、消费和出口;二是生产法,就是我们要从上游、中游和下游,还有工业、服务业等产业的视角来看经济。


结合中国国情,生产法可能更为重要。比如房地产和汽车,这两个产业的变化对我们判断经济非常重要。


刚刚公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GDP增速是6.7%。数据公布后,有人问我,经济很好,投资没有你们想的那么坏。


我回答他:中国的投资和GDP没有相关性。有很多东西,在理论上,比如投资和经济有密切的关系,在实际上却不是那么一回事。


分析中国的投资和GDP的数据,它们经常出现负相关。非常明显的就是2008年,投资一路上升,GDP一路下滑。2008年初,投资增速陡峭上升,结论是经济很好。


但那年的股市从6000点跌到了2000点,如果那年你看好市场,就意味着必须承担巨大的亏损。从那以后,我记住在中国做经济研究的第一条:鉴别数据的真假和好坏。



第一件事,我们要检验每一个数据,和经济的相关性。可能不一定是投资本身有问题,而在于投资的结构。


投资主要有四大块:基建、地产、制造业和其它服务业的投资。在中国投资就看三大块,基建、地产和制造业。


做一个相关性分析,就会发现总投资和GDP只存在一个微弱的正相关,这个结果最近两年已经好一点了,前两年是零相关。制造业和地产投资,和经济是显著的正相关;基建投资,和经济是负相关。相关性的分析很重要,因为它告诉你哪些指标应该怎么去看。比如制造业投资和经济是正相关,所以在去产能的时候,制造业投资一定是萎缩的,它对经济一定是负面拖累。


基建投资和经济是负相关,当看到政府基建投资又在加码,其实不能得出经济一定好,因为它是负相关,从统计上来讲,大概率预示着经济不好。


我们发现地产投资非常重要,第一,它和经济的正相关性是最好的。把中国的地产投资和工业生产放在一块,大的方向和拐点几乎一致。


所以说,中国的投资数据里面地产投资是一定要看的,因为它是反映我们的工业增速最好的一个指标。看中国的投资数据,主要是关注地产投资的变化。


这是我们对中国投资的一个理解。再来看消费,我们每个月会公布一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这个数据其实是存在问题的。


看一下2008年,当年消费特别好,加上投资也非常好,很容易得出经济特别好的结论。


但大多数人都错了。这时我们就要想办法,到底消费数据我们该看哪一个?我们的消费有两个口径,一个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我们还有另外一个数据叫限额以上零售数据,都是统计局公布的。


先看一下定义,我们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其实不是一个真实的数据,因为没有能力统计到每一个小商小贩,真正能准确统计的是限额以上零售数据。


因为销售限额是500万,而规模达到500万以上的商贩就不是那么多了,是可以做到准确统计的。


月销售一、两万的小商小贩,只能通过调研抽样。但抽样就会有误差,所以从统计方法上理解,限额以上这个数据要更为准确真实。


而且,限额以上零售数据在2008年完全经受住了考验,它的走势和我们的经济走势高度一致。所以看消费,我们更加关注限额以上的这个数据,因为它是一个真实的统计数据。


限额以上零售数据还有另外一个优点,它有详细的结构分解。消费的总额数据是没有结构的,它是一个黑箱,告诉我们多少就是多少。


但限额以上零售数据会告诉我们结构,比如消费里面有多少食品、多少汽车。我们可以把限额以上消费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家电、汽车这些耐用品,还有一部分是食品、饮料这些非耐用品,大致上它的结构是一半对一半。


但我们看一下耐用品,可以发现,中国的耐用品消费当中2/3都是汽车,这个结构在几年以前就是2/3,现在还是。中国的汽车消费很重要,整个限额以上消费的增速,和汽车消费的增速高度一致。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浓缩,就会发现,看投资就要看地产投资,看消费要看汽车消费。




再说到我们对中国经济支出法的理解,所谓的投资和消费,核心要关注的就是两大产业,一个是房地产,一个是汽车。


其实就是换了一个视角,从产业来观察,其实就是生产法。我们现在的经济结构,工业仍然是主体,那么发电量的增速就很重要,因为它是工业增速的一个很好的同步指标,它不领先。


我们在考虑领先性的时候,其实不一定是这个指标本身的领先性,我们还要考虑时间差的问题。


以前我们电网集团会定期公布真实的旬度发电量增速,目前我们只能看到发电耗煤增速,但这是火电,不包括水电,所以要把水电考虑进去。


到目前为止,我们能用到的这些指标,发电量是很关键的。另外一个指标是PMI,它是衡量制造业的景气指数。


但我们发现PMI和我们的工业增速其实不是那么的吻合,因为PMI是环比指标,一直在50左右。


工业增速是一个同比指标,统计口径不一样。有时候PMI是一个情绪指标,它会对市场短期有很大的影响,但对长期是不重要的。PMI自2012年以来,一直在50上下,不能指示长期的变化,这个数据已经没有什么用了。


总结来说,发电量是一个同步指标,地产销量一个领先指标,可以告诉我们未来经济可能的方向。观察中国经济,汽车、房地产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经济变化。


货币波动分析


前述我们看美国,他们有M1、M2、M3,这属于金融机构负债的口径。M1是活期存款,就是银行欠我们的钱,它是银行的负债。


但另外一个口径,叫银行的资产,银行拿到存款以后,它要去放贷,去买债券。也就是说,货币指标有一正一反两个口径,M1、M2是货币,另一块叫信贷、叫融资,它是资金的使用方式。


从资金的使用看货币,先看信贷。历史上,中国的信贷是决定经济变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以前找到信贷的变化后,可以找到经济变化的方向,但我们发现,这几年信贷增速还比较稳定,经济增速却一直往下走,信贷指标失效了。


这是因为融资结构发生了变化,以前我们基本上只看贷款,但现在贷款只占融资的一半。债券等新的融资方式越来越多,所以光讲贷款已经不够用了,要看一些新的融资方式。




中国央行从2013、2014年开始公布一个新的数据,叫做社会融资总量,包括了很多新的融资方式。我们发现,从2009年到2013年,社会融资总量和经济确实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当时我们曾经用过这个指标,它大概领先一到两个季度。


但最近几年融资总量和经济又开始没有关系了,我们发现融资总量这个数据好像也不够用了,因为中国的社会融资总量里面不包括任何政府融资,但这两年我国做了大笔债务置换,现在政府一个月的发债规模就是一万亿,我们贷款也就一万亿,所以如果不考虑政府的融资,对社会融资的判断就是不准确的。


同理,目前社会融资的统计口径也是不够的。它只统计了社会融资,没有包括政府融资。


这一块,目前找不到现成的数据,只能自己做。做完以后发现,哪怕我们已经把口径做的这么全,做了政府加社会融资,结果竟然还是没有用,和我们的工业增速还是没有关系。


其实这个里面已经出现了新的问题。我们现在的货币,这些融资指标,对经济的作用已经没有那么明显了。


换一个角度,我们来看各种货币,也就是存款。首先看M1,主要活期存款。早些年,M1和工业走势高度一致,国外M1就是活期存款,中国的M1特指企业活期存款,这就可以很好地反映工业的变化、盈利的变化,所以以前M1很有效。但是有很多历史经验,它是会失效的。


最近几年M1那么高,经济股市都没有反应,所以M1失效了。失效的原因很简单,大家可以想一想,M1是活期存款,余额宝都有3%的利率送给你,为什么还要去存活期?


所以活期存款就不应该存在,M1肯定是有问题的。M2原来也很有效,和工业走势高度一致,但2008年开始M2和GDP开始出现缺口,最近几年和经济也开始出现脱节,M2也开始失效了。


这时候我们和美国一样,需要拓展M2的口径,大家知道,现在银行不仅卖存款,也卖理财产品,理财产品现在不在存款口径里面。


理论上,中国统计这些广义的货币,应该把银行理财放进去。但目前中国央行没做这件事,这些数据的可得性不太容易。


转型经济分析


过去曾经有效的指标,不管是货币还是融资,现在和经济的关系都越来越弱。指标为什么会失效?核心问题是中国经济开始转型了,从工业向服务业转型。而经济转型符合基本的经济原理。


经济增长依靠资本、劳动力和技术驱动,一个非常简单的增长模型。


从人口这个角度,人口结构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从2011年开始,中国从15到65岁的工作年龄人口开始下降。一方面,劳动力人口下降意味着经济增长潜力开始下降;另一方面,人口结构变化也会对消费结构产生巨大影响。


年轻时候想花钱,但没钱;老了以后也要花钱,但是没有收入了;只有中年时比较有钱,但上有老下有小不敢花钱,所以消费和年龄、收入结构是有关系的。


我们看一下美国的数据,在人口结构比较年轻的时代,大家喜欢开车、买房,这是典型的年轻型消费,但老了以后大家只想活得更长,所以医疗需求就越来越多。


人口老龄化以后,房地产和汽车这两个行业就出问题了。我们看中国的人口数据,明显出现了拐点。


再看一下历史,在所有的经济体,像日本、韩国,人口结构出现拐点以后,基本房地产市场都到了顶部。


近几年,大家都有体会,中国离这个顶部越来越近了。所以在地产市场,哪怕房子卖得好,地产投资也很难起来,因为大家害怕以后做接盘侠。


另外是汽车产业,如果看一下海外数据,汽车销售增速的变化和人口结构是高度相关的。如果年轻人口有增长,那么汽车销售可以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如果年轻人口没什么增长,汽车销售一般是个位数的增长;如果年轻人口出现萎缩,汽车行业就没增长。


观察中国汽车销售的数据,前几年还有两位数的增长,这两年已经变成了个位数。在15年,我们发现,中国基本上所有的工业品,几乎全部都出现了负增长,它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背后是人口结构的变化。




中国经济核心是看房产、看汽车,它们背后对应的是中国工业化的经济模式。这些产业其实已经到了一个拐点附近,意味着中国的工业化已经到了尾声了。


往大的方向看,这些行业以后注定是要萎缩的。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转向新的产业。从增长的方向来看,过去我们靠人、靠投资、靠外贸,未来我们要转向新的增长方式。


人口红利要转向人力资本,靠投资要变成靠创新、靠改革。只要有创新,就会有需求,创新是需求的核心。从经济结构来看,人口老龄化时代到来后,工业化就结束了,服务业一定会迎来大发展。


服务业分成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叫做给工业配套的服务,生产性服务业。以前光生产就够了,以后要做生产效率的优化。比如说,日本的工业化结束后,整个商业服务业有大发展,可以做设计、做广告、做人力资源、包括物流,每一块都可以独立出来,做专业的公司。


专业商业服务业会迎来一个大发展的时代。另外一个层次,叫做居民的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它未来的发展空间也很广阔。比如说,出境游的增速目前依然是20%,现在天下不太平了,大不了改成国内游,总归要出去玩的。


从人口结构角度理解,未来大的方向在于服务业,教育、影视、体育、医疗等等未来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转型经济的方向是很明确的。


债务周期分析中国经济转型还有一道坎


目前,工业化要结束,新的产业要崛起,但转型缓慢。是什么问题困扰转型呢?我们知道,由于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开始向下掉,但GDP不能往下掉,为了完成GDP到2020年翻一番的目标,投资也不能够马上掉下去,只能把它稳住。


我们发现,从2008年开始,投资和GDP的比值出现了直线的上升,目前GDP大概七十万亿,投资五十多万亿,投资的占比已经超过80%。


为什么融资增速每年在20-30%,核心是我们要靠投资稳增长。但钱越来越多、投资效率越来越低,这时候货币增速和经济开始脱节,出现了所谓的货币超发现象。


货币超发的现象不只在中国有,在美国历史上也出现过,在上世纪70年代、包括2000年以后,美国都出现了货币与经济脱节的问题,在不同的年代货币超发都是价格现象,只不过涨价的对象不一样。


美国七十年代,房价、物价都在涨,2000年以后主要是房价。为了稳增长,我们放了很多钱,但问题是经济没起来,钱往哪里去了呢?


一是推动了涨价,尤其是房价上涨,研究我国的房价上涨,最相关的指标是M2增速。第二个变成各种负债,各个部门负债率都在上升,美国当年居民、金融部门负债率都出了严重的问题,后来引发了金融危机。


中国目前也是有一样的问题,我们的企业部门、金融部门的债务率都是直线上升。也就是超发的货币,第一个形成了房价上涨,第二形成了债务,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汇率贬值,也与货币超发有很大关系。


目前经济出现了很多问题,核心是通过投资、通过货币推增长的模式出现了问题。每年的M2增速至少13%,GDP在7%左右,所以说每过一年,负债率都会增加,房价、汇率等问题都会更严重。货币曾经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领先指标,当货币失灵以后,靠货币推增长的模式就行不通了。


这里面的核心问题是降低中国的负债率、也就是去杠杆。从宏观来看,负债率的公式非常简单,分子是负债,分母是GDP,降低负债率有以下几个办法:


从分子入手, 可以降低利率,也就是降低债务的扩张速度。


过去两年,我们有过非常大的一轮降息周期。降息以后,我们的债市和股市都出现了一轮大牛市。


但是在经过连续两年的降利率以后,我们发现中国负债率没有下降。为什么负债率没有下降?以日本为例,他的负债率就没有降低过,原因是虽然居民和企业的负债率下降了,但是政府的负债率却增加了很多,所以加总之后还是上升的。


现在流行一句话:为了去杠杆,政府一定要加杠杆。但是这里也有一个问题,单纯的低利率,如果完全不去约束政府财政支出的行为,如果政府花的钱比居民和企业节约的还要多了怎么办呢?至少从日本的经验来看,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债务减记,即把债务剥掉。


在日本的历史上根本没有做过债务减记,因为债务减记可能导致大规模的失业和破产,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美国人做过,当时放手让雷曼倒闭了,但是当时失业率达到了10%的水平,所以债务减记有很大的挑战。


通胀模式,把分母的名义GDP膨胀起来。


但是在通胀模式下,对创新的企业是不利的。俄罗斯模式就是通胀模式,单纯靠房价涨,结果最后没有什么产业发展。


今年其实有点像通胀模式,结果大家发现搞什么产业都不如投机房地产赚钱,连华为这样的好企业都要从深圳搬走了,说明通胀模式也是走不通的。


改革模式,真正提高经济增长的潜力。


大家对改革寄予很大希望,希望通过改革,可以去产能提高效率。今年年初本来准备要改革,但是年初货币放水以后,钢价就涨了,钢铁产量就又创历史新高。所以我们发现改革好像不是需要一个宽松的货币环境,而是需要一个相对偏紧的货币环境。


因为在宽松货币环境下,大家都很舒服,没有动力改革。这样一来我们未来就面临一道非常痛苦的选择题,第一个选择是继续放水,短期不会面临太大问题,但是不管是债务汇率问题还是房价问题,未来会越拖越严重。


第二个选择是短痛模式,货币紧缩,但是紧缩起来又很难受,因为一旦紧缩起来,房价、债务短期都可能会有问题。


究竟要不要紧缩呢?讲一个故事。笔者在香港遇到一个客户告诉我,他有一次遇到了希腊的前总理,然后就问他:你作为一个失败经济体的失败的前总理,有什么建议给我们吗?希腊前总理回答说:我在任时提了很多非常英明的建议,但大家看我不顺眼,就把我换掉选了个新总理,而新总理做的事情跟我之前提的建议是一样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改革是有成本的。改革是不同时代的人的利益交换,长期是有利的,但是短期里既得利益者是不欢迎的。目前能不能坚定决心不放水、走改革模式,是一个选择题。


资产配置分析


滞胀可能是今年上半年投资环境最恰当的描述。滞就是经济没增长,胀就是通货膨胀。今年以来到目前为止,股市债市经历双杀,所有的正回报都来自于实物类资产,包括房子、黄金、铁矿石、石油和农产品。


大家说今年赚钱不容易,但其实今年市场里面也有很多的机会,一个清晰的线索就是涨价。比如以茅台为代表的白酒涨价,啤酒也在涨价,乳制品、猪肉、鸡肉都在涨价,部分高科技公司也在涨价。各行各业都在想方设法涨价,因为大家看不到需求,要提高业绩只能靠涨价。但如果所有人的想法都只是涨价,那其实等于什么都没有做。


美国历史上涨价最好的十年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但股市十年没涨,反而是在80年代以后价格不涨了,股市出现了大牛市。



怎么理解宏观经济对资产配置的影响呢?一个比较经典的投资模型叫美林投资时钟。今年流行一个段子,说中国有一台美林牌的电风扇,这个比喻很形象,投资时钟确实就像一个电风扇,主要围绕两个指标来转动,一个是经济,一个是物价,经济分成好和坏,物价分为涨和跌,组合起来一共有四种变化。


这四种变化在中国历史上全部出现过: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经济是往下的,物价也在跌,这是“衰退期”;2009年上半年,经济开始复苏,但物价还在下跌,这就是“复苏期”;2009年下半年,经济好转,物价也开始上涨,就到了“过热期”,2010年以后,经济下行物价上行,就到了“滞胀期”。


我们再来看一下每一个时期的资产配置选择。比如2008年下半年经济的衰退期,经济不好、物价也在跌,这个时候债券是最好的。


因为经济物价下行,央行一定会降息,降息之后债券一定会大涨。所以大家经常开玩笑说债券是发国难财,因为经济不好债券就会涨,增长和通胀都是债券的敌人,增长和通胀里面只要有一个好的话,债券都不会特别好。


所以在既没增长又没通胀的衰退期,首选投资债券。到了2009年上半年,经济来到复苏期,经济变好了,但是物价还在跌,这时候股市的表现非常好。为什么股市表现好?


一是经济有增长,意味着企业有盈利;同时物价还在跌,所以央行还可以继续宽松,估值还可以提升。而通胀对股市不一定是好事,有一句名言,叫做“通胀无牛市”。


因为如果通胀真的起来,央行不放水,大家都很难赚钱。也就是说股市最佳的投资环境是既有增长、又没通胀。


但是我们看一下今年经济的实际情况,今年经济在3月份有一个短期反弹,但随后再次趋缓。那么为什么经济增长没有弹性了呢?答案就在货币里面——钱太多了。


2009年的10万亿投下去,当时信贷总量一共只有30万亿,信贷增速可以达到30%;但现在的信贷总量接近100万亿,投10万亿下去可能连水花都没有,因为货币总量太多了,信贷增速就变化很小了。


所以我们预测未来下半年的经济可能还是稳中有降。经济和去年比其实没变化,仍然往下走,变化主要是物价,今年的物价明显比去年高,去年只有1.4%,今年6月份回落了一点,还有1.9%,而且微观来看,各种商品的价格轮番上涨,所以今年的宏观环境是既没增长又有通胀,表现为滞胀。而滞胀发生的原因在于年初的时候定的经济增长目标是下行的,但是货币目标又是上调的,放水以后经济起不来,那么就不排除通胀会起来。


在美国经济转型的七十年代,也发生过类似的现象,当时也是受不了经济下行,不停的财政货币放水,结果是经济没有起来,物价起来了,后来就发生了滞胀。


今年我们称不上美国七十年代的大滞胀,但也是类滞胀的环境。在滞胀环境下,最佳的配置是三大块:黄金、石油和农产品。黄金这个话题比较有意思,我们每次一讲到黄金,很多人心理就有抵触。


因为中国很多人是巴菲特的粉丝,巴菲特每年写一封信给大家看,经常开篇就讲千万不要买黄金,黄金本身不创造任何价值。大家认为巴菲特是价值投资之神,他一定是对的。


尤其是在今年5月份,黄金一度暴跌,更多人不看好黄金,转而看好股市,股市里面是公司,公司创造价值,黄金没价值,就是一个博傻游戏。


事实证明,今年上半年黄金表现很好。巴菲特的话没错,确实黄金本身不创造价值,但其实不创造价值的东西还有很多,包括纸币本身。我们可以把黄金和纸币(比如美元)比较一下,怎么理解美元的价值?


美国过去一百年货币增速平均每年6%,意味着每年给了你6块钱;而美国经济增速平均每年只有3%,意味着你拿了6块钱其实只能买到3块钱的东西,还有3

块钱消失了,而这消失的3块钱刚好是过去一百年黄金对美元的平均升值幅度。


持有黄金绝对不能享受到任何经济增长的价值,也就是说经济增长是投资黄金的机会成本。所以巴菲特不喜欢黄金是有道理的,因为巴菲特能找到很多创造价值的东西,他自己讲他命好出生在美国,每年都能够有增长、有效率提升,他还可以找到最好的企业家帮他打工,所以他是与价值为伍、与效率为伍。


但看一下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其实不是每一个时代都有增长、也不是每一个国家都有增长的。历史上黄金大熊市的出现,都意味着全球经济出现了高增长,比如说1980-2000年是黄金最大的熊市,20年里跌了一半。




这二十年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增长,美国也是刚从滞胀里面走出来、相继进入里根和克林顿执政的20年,信息经济开始高速发展,这二十年应该投资中国和美国的企业家,完全不用考虑黄金。


但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和2000年以后,全球经济都没有增长,黄金的表现就特别好,七十年代黄金涨了10倍,2000年到2010年也涨了5倍,这10年黄金是没有敌人的,也就是说经济增长是黄金最大的敌人。


目前的全球经济依然看不到任何增长,黄金依然没有敌人。另外一个影响黄金投资的因素是通胀,通胀是黄金最好的朋友,而过去五年的黄金下跌的背后是物价下跌,而通缩的时候黄金当然不太能保值。


为什么过去五年通缩呢?过去五年全球央行印了很多钞票,但大家忙着去买债券、买股票,钱都在金融市场里不出来,没有钱流入实体经济和实物资产,所以实物资产是跌价的,就形成了通缩,这个时候黄金肯定是不保值的。


但今年不一样,大家看目前的金融市场,全球很多地方的债券已经是负利率,去买债券还要给人倒贴钱,债券市场已经涨不动了;股市普遍没有盈利,而估值还在高位,也很难涨了。所以金融市场的钱要出来,而且刚好油价、粮价在历史低位,大家愿意去买,一买通胀就起来了,这个时候做黄金是可以保值的,所以说黄金是滞胀时期的首选。


另外,黄金还有一个特点,需求比较稳定,供给比较有限,今年很多赚钱的故事都和需求没有关系,而是和供给的变化有关系。比如石油,去年油价最低跌到25美金,但今年翻了一倍,最高到了50多美金,油价上涨本身也不是需求好,需求每年都是稳定上升的,油价的变化主要来自于供给。


去年油价暴跌是因为供给过多了,一方面是美国的页岩油,过去几年的高油价时代,他们搞了很多勘探和大量的资本开支,去年哪怕油价暴跌,但是油井不能马上关掉,页岩油的产量没有太大的下降。


今年绝大多数行业都是一样,故事来自供给,并不是需求的故事。看得更远一点,我们说“通胀很短,通缩很长”,更远一点就是一个通缩的问题。因为很多涨价其实是一次性的。


过去一年,之所以还有很多涨价的机会,一方面供给收缩,同时需求是稳定的,比如说房子卖的很好,所以家电都有需求,而且地产投资是正增长。但是目前的地产销量同样受到价格的约束。




目前房价每年要涨10%,地产销量假设也是10%的增长,那地产销售的金额每年都要增长20%,假定居民收入不变,最开始的时候首付占总房款的一半,以后每年新增的20%房款全部靠贷款,那么贷款增速就要保持每年40%的增长。


2014年月均房贷1800亿,去年是2500亿,今年月均房贷是5000亿,每月1万亿的信贷一半是放房贷!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主要靠每年40%的房贷增速支撑,一旦房贷增速掉下来,销量就会萎缩,房价一定会下来,最终走向日本模式。


也就是说房地产一定会有拐点,长期还是个通缩预期。这个时候,我们预测未来,我们的资产配置就会发生变化。目前在经济的下行期,其实经济的变化对我们的资产配置没有影响,这个时候主要是物价在影响配置。物价如果涨,就叫滞胀,就该配实物资产。


但是如果未来价格逐渐到顶甚至涨不动了,从通胀进入通缩,那么金融资产就要好于实物类资产。目前我们比较明确的是,债券有很大的投资价值,因为中国国债收益率目前还有3%左右,国外很多都是零利率了,目前债券肯定有投资价值。


股市更复杂一点,因为一方面利率长期下降,对估值有提升,但是同时如果房地产往下走,盈利就会萎缩,所以股市是好还是坏比较难讲。但有一点比较明确,就是配置结构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因为在涨价的时代,大家要配置重资产行业。但是如果价格开始下跌了,资产就没有意义了,就回到了服务业和轻资产的故事,而利率下行也对低估值而且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有利。


在这个时点看未来,其实涨价的大故事已经到了尾声,未来要重新关注利率下降以及物价下降带来的投资机会。


私募工场ID:Funds-Works所载信息和资料均来源于公开渠道,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充足性、完整性及其使用的适当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私募工场ID:Funds-Works所推送文章的信息、观点等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一切与产品条款有关的信息均以产品合同为准。私募工场ID:Funds-Works不对任何人因使用私募工场ID:Funds-Works所推送文章/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