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南都独家对话刘悦伦:广深和周边互联互通,两个上海马上就出来了

2017-07-19 南都大湾区工作室 粤港澳大湾区智库

刘悦伦最近一直很忙。

今年6月中旬以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带着广州空港、海港、铁路港的负责人,以及广州各个职能部门的相关人员,去东莞调研,紧接着到清远,接下来还要去佛山……

“我们这个冷板凳坐得还是挺热的。市委主要领导要求政协也要干些实事,而不是止于建议该干这个,该干那个,要说怎么干,甚至自己去做成这件事。”刘悦伦说,目前广州四套班子的领导们对与周边城市互联互通的认知高度一致,市政协做的都是市委市政府要做的东西,政协从参政议政、民主协商的角度帮助政府抓落实,提供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近日,南方都市报总编辑梅志清、副总编辑王海军带队独家专访了广州市政协主席刘悦伦。

对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大湾区城市群的互联互通,这位当过地市党政一把手,担任过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如今又带着市政协屡屡创新的广州市政协主席,有着不一般的深刻体会和独到见解。


谈体会

互联互通实实在在是有好处的

南都:你最近带队在东莞、清远这些周边城市举行互联互通对接交流会,这可以说是政协工作的一种创新。

刘悦伦:这两次互联互通交流会是市委要求的。去年底广州市党代会提出要推动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建设,打造枢纽型网络城市。周边城市对此也是非常渴求。我原来在广州待过,在佛山也待过,对此有亲身体会。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佛山提出两张地铁网打造成一张地铁网,将轨道交通基本打通,让两个城市成为一个城市,仅这一条,就可带动邻近地域的发展。互联互通实实在在是有好处的。今年6月的市政协常委会议上,我们已经提请审议通过《关于大力推动广州与周边城市在基础设施、产业服务、政务服务、环境保护的互联互通,促进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建设上水平的建议》专题议政报告,这也是市政协今年的头号协商议题。学锋书记对这件事也非常重视,他说:“我和你两个人共同来督办这个议题。”

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对接的最重要需求

南都:周边城市对互联互通是什么样的反应?

刘悦伦:过去我们只是说广佛同城,其实东莞也是非常积极的。我们去东莞、清远的时候,他们的书记、市长亲自出面,对接交流会也有很多实质性的内容。

比如我到东莞去,他们第一件事就是把我拉到邻近广州开发区的东江大桥,他们认为东江大桥的扩建对东莞来说有很大的战略意义,非常希望获得广州的支持。我跟他们说,你把这个桥打通了,对广州第二CBD的发展也很有好处。我去清远的时候,清远市委书记葛长伟提出了很多非常具体的东西,具体到海港、空港、铁路港哪些地方能打通,哪些地方能扩建,并不是“空对空”的谈话。我感觉到,互联互通这件事情周边城市热情比以往更加高。这次是我们广州主动出去,主动向周边城市伸出友谊之手,他们也很感动。从目前来看,城市之间的对接需求首先集中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这块的需求度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其次是产业上的互补;第三个是生态环境;第四个是政务;第五是市场一体化。


谈启发

对口帮扶不要再提产业转移

而应该叫产业合作或叫产业链延伸

南都:对接交流会对你有什么样的启发?

刘悦伦:这个我真的受到一些启发。比如清远葛长伟书记提到,互联互通还包括民生方面的对接,他说清远的老百姓很希望享受到和广州一样的服务。广州的教育、医疗这些公共服务资源就应该是服务全省的。还有一个启发是,合作的氛围比以前更浓了,联系得更加紧密,也在向更高的层面发展。比如产业的问题,过去我们讲的是对口帮扶,叫产业转移,我是不太赞同这个说法的,这个是十年前的说法,比如你的污染企业转移到别人那里去,过几年后人家又要转移,这个就不好了,所以这个对口帮扶应该叫产业合作,或者叫产业链条延伸,这样做可能大家会比较高兴。现在广清产业园的那些项目,都是广州最好的民营企业进驻,不是说我们不要的才给他们,而是因为它们在广州没有足够的土地空间发展,所以把总部留在广州,去清远做一些产业延伸,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谈感悟

不要抱着施舍的态度去互联互通

南都:合作还是要将心比心考虑别人的诉求,才能可持续发展。

刘悦伦:其实有一个很简单办法,就是让广州的干部走出去,外地的干部进来。把位置换一换,这个想法马上就能不一样。我原来在荔湾当区委书记的时候,对龙溪大道快速化改造感触没那么深,因为那个地方当时是广州比较偏僻的地方,但我到了佛山后就感觉到海八路和龙溪大道的快速化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的话从南海到广州市中心就有了非常快捷的通道,我就非常积极地找市长推进这个事情。

你看佛山现在做轨道交通,11条轨道交通规划大部分都和广州有关联,两张网变一张网。东莞也提出类似要求,有8个交通节点要跟广州打通。清远也说了自己的需求。大家都有这么强烈的需求和渴望,我们更加感觉到广州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还有,广州有现代服务业,有空港、海港、铁路港,可现在佛山表示,他们还有一半以上的货物是经过其他港口出去的。这其实意味着广州港还没有完全发挥好作用。是基础设施上还没有互联互通,或者我们的服务还有提升空间。如果我们做好了,对广州的现代服务业也有很大的好处。所以,大家对这问题的认识要高度统一,不是抱着施舍的态度去和周边城市互联互通,不是我帮你,而是共赢的事情。 


谈机遇

广深和周边互联互通

两个上海马上就出来了

南都:别人说去政协是从一线到二线,你说是从一线到新一线,听你一席话,我们对这个新一线有实实在在的感受了。第二个感受是城市之间的融合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这种融合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特别重要。

刘悦伦:你这样讲我非常赞成。过去也讲一体化,讲合作,但我觉得层次不够高,格局不够大,视野不够宽。我们过去讲一体化、讲“泛珠”,但是我们没有对标。现在讲粤港澳大湾区,我们对标的实际上是世界顶级湾区,这样我们的标准就提高了。

城市群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比如说深圳,面积不到2000平方公里,必然要和东莞、惠州形成互联互通。深圳还要和广州一起形成广深创新走廊。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之路,不然深圳也没有发展空间。广州也一样,不和清远、佛山这些市建立城市群,下一步的发展也是受到很大的局限。但如果能让(广深)这两个核心城市和周边互联互通,那样的话,马上两个上海就出来了。如果两个上海再叠加香港和澳门以及周边,那爆发的力量不得了啊! 

谈合力

制度上的差异不是不可弥补的

南都:你觉得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要通过何种协调发展形成合力?

刘悦伦: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二个问题。过去我们的格局还不够大,还有一些小家子气。比如有一些项目我们觉得不重要,但是别人又觉得特别重要。这个时候,就要有一个更宽广、更开放的态度。也就是说步调要一致。

还有一个就是,视野要更宽一些。我们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现在还要面向泛太平洋经济圈,形成湾区,所以要有更整体、更开放性的视野。还有就是多层次、更紧密的融合,包括基础设施、产业、环保、生态环境、政务、民生事业。尤其是市场一体化。这个下一步合作要更加紧密。具体到项目上则要更加落实,每一个项目都要拿出作战图。比如前段时间的治水,我是广佛跨界河涌的河长,那些整治项目到了时间节点我就去看看。

南都:以后大湾区的建设过程中,该如何克服行政上的分割,实现真正的同步?

刘悦伦:粤港澳大湾区和其他湾区不一样,这里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但制度上的差异不是不可弥补的。比如在营商环境的法治化、国际化、市场化方面设置统一的标准。大家政治制度可以不一样,但是办事标准化这个可以做到。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今后很多审批事项都是通过互联网来办,互联网最讲究的就是标准化。现在一个建设项目的审批,每个城市可能都不一样,连牵头部门可能都不一样。这个怎么标准化,我觉得大有文章可做。

南都:设定这套标准难在哪里?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刘悦伦:最大的障碍是大家原来已经花钱搞了一套东西,而且大家都认为,自己的东西是最好的,是最创新的东西,怎么把我这个否定掉,以谁为标准呢?这个时候就应该顶层设计。

现在各个地方都在搞行政审批系统,现在如果做标准化,可能会放弃原有的一些东西。但如果要搞大湾区一体化,就必须建立这么一套标准化体系。成本虽然较大,但这个成本我认为是值得花的。150万广州人住在佛山,如果这些人在南海、在顺德就能把广州的事情给办了,那会减少多少交通和时间成本啊!所以我觉得这个东西还是需要。而各个方面标准化之后,也才能够实现城市的互联互通。


谈广州竞争力

很多重大项目看上广州

广州未来两三年会有较大增长

南都:新华社近期一篇文章指出,大湾区要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地为核心,你怎么看?你认为广州在打造粤港澳世界级城市群过程中应该担当什么角色?广州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刘悦伦:如果说动力源,我觉得大家都是动力源。但是核心可能就没那么多了。从经济体量或者作用上来讲,那肯定是广州、深圳、香港影响大一些。

不过,广州的定位和深圳也不同。深圳的创新能力比广州强,但广州基础研发、基础教育还是全省第一,全省的交通枢纽也是广州,国家定位的五个重要中心城市,广州是其中一个。综合来看,广州还是要发挥在整个大湾区中的重要核心作用。

学锋书记来参加市政协常委会议时谈到,广州除了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要跟上之外,在基础研究方面还要加大力度。跟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的力度也要加大,广州的现代服务业、三大枢纽作用,以及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龙头地位,应该说还是比较突出的,所以,广州市委市政府以及各个机构和广州企业还是要有这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最近下去调研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反而信心增强了。特别是广州最近的重大项目落地变成了一种现象,百亿级项目集聚式落户广州,这是广州多年没有过的一种现象,也是其他城市目前还不太看得到的现象。近期400亿元以上的项目落户广州的有五个,百亿元以上的项目还有一批。富士康600多亿元项目落地广州,这是非常不简单的事情。这么多重大项目看上广州,广州未来两三年可能会有较大的增长,这是我们的信心所在。 

谈民企

培育民营制造业要“一企一策”

南都:但你也说过广州的民营制造业是个短板。你认为广州在培育千亿民企和新经济业态方面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刘悦伦:市政协按市委要求在逐个调研广州的民营企业,这个是广州的短板。特别是民营科技制造业,我们也在考虑怎么改进。一方面是怎么引进,一方面是怎么培育。我们要像抓富士康这样的项目一样,来抓民营制造业。如果能在一个时期内,从这些民营制造企业中培养出产值500亿、1000亿元的企业,就能够形成国企制造业、外企制造业、民营制造业三足鼎立的局面,这样,广州的制造业短板就补起来了。

我认为,现在民营制造业既要考虑面也要考虑点,就是要一企一策。我们民营企业做好了,再往周边延伸,这样,广州和周边城市的互联互通除了基础设施,就还有产业对周边的带动作用了。美的为什么有1500亿元的规模,并不是说它局限在佛山发展,它的总部在佛山,但是全国几十个城市都有它的厂,在全球有60几个点,所以他有1500亿。广州也一样,不能把民营企业局限在这里,一定要有气魄,有开放式的胸襟,这样才能整个带动起来,这才是全方位的互联互通。

南都:调研过程中民企主要提出了哪些困难?

刘悦伦:我们把广州一些优秀的、规模比较大、两三百亿左右的民企资料收集一下,再一个个地走访调研,看它有什么困难。比如有的民企想去收购兼并国外的一些企业,可他的信用不够,他需要有一个银行帮他增加信用,那么我们广州的金融机构能不能够做这样的事情?所以,对于民企,一企一策很重要。那这个事情谁去做呢?我觉得我们政协就可以做这个事情,可以帮企业出主意,也可以把他的需求反映给市政府。

南都:一企一策,帮企业解决具体问题。这跟过去的暖企方式似乎有些不同。你说的这些也跟政协过去的工作内容不太一样。

刘悦伦:我们这个冷板凳坐得还是挺热的。有的区、有的部门也来我这里商讨工作,我也很高兴,证明他们看得起政协。我们政协做的都是市委市政府想要做的东西,政协从参政议政、民主协商的角度帮助政府抓落实。不是简单地讲要做什么,而是提具有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出品:南都采编指挥中心

主持:南都大湾区新闻工作室

统筹:王海军

采写:南都记者 徐艳 尹来 实习生 廖艳萍

摄影/视频:南都记者 钟锐钧 李克川 实习生 翁思成


南都粤港澳大湾区高端访谈往期报道


第1期

第2期

第3期

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