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这个人,能给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关系带来想像吗?

2017-07-23 大乐 粤港澳大湾区智库

深中通道尚未开通,在中山担任市委书记一职不到一年的他,就被委以重任,派到深中通道的另一头——深圳。


耐人寻味的是,这一天,中港客运联营有限公司在官方微信上公布了“水上深中通道”的票价及航班信息。而再过十天,中山市民通过这条通道,半小时内就能抵达深圳机场码头和前海。


细细算来,年初才谋划的水上深中通道,半年多就成事了。


如果说,中山与深圳的关系,未来将凭借一条物理上的“深中通道”,拉近彼此间的时空距离,从而带来无限的合作想像空间。那么他的赴任,缩短的或许不仅仅是那几十公里。而他之于深圳之于中山,带来的或许是更大的推力和反推力。



这决不是一个虚妄的判断。



组织评价



且看这次深圳市政府提请大会的任命议案中对他的评价:



政治立场坚定,大局意识强。曾担任广州、中山多个重要岗位领导职务,熟悉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等工作,在建筑科学和城市建设领域有很深的造诣。思路清晰,视野开阔,善于抓工作重点。宏观谋划能力强,工作讲究方式方法。组织领导能力强,作风扎实,推动工作力度大。

担任中山市委书记期间,紧紧围绕融入粵港澳大港区发展战略,提出实施“一中心、四组团”的发展思路,突出抓好城市规划、轨道交通、城镇体制改革,较快打开工作局面。积极推动高铁、城铁、高速公路、港口等建设,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增幅居全省前列。

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成功引进一批优质项目,推动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为人正派,作风民主,低调务实,团结同志,相容性好,要求自己严格。




中山任职



把时间拔回到一年前的9月——


2016年9月,受组织派遣,从广州来到中山,担任中山市委书记一职。


据媒体报道,上任伊始,就对中山25镇区发展情况进行密集调研。


3个月后,即2016年12月21日,中山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召开,在大会上作报告。


对于中山今后5年的发展,报告提出两条主线:

一要坚持创新驱动,集聚创新创业要素引领发展;二是要持续提升城市宜居环境,建设健康城市。


作为在省会城市广州成长起来的城建专家,对于中山今后城市建设,表示:


第一是抓好翠亨新区和岐江新城的建设,以新区的建设带动旧城的改造,推动一批三旧改造、片区的改造。


第二是抓大交通建设,包括对接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中山城际轨道连接广州地铁,加快中山港搬迁翠亨新区的建设,尽快对接深圳前海和深圳机场。



▲这张地图,能让你理解他为何如此重视中山对大交通的投入吗?


第三是建设特色小镇。这是中山新的创新载体,今后中山要结合产业文化特色,建设有产业基础、有文化底蕴、有旅游功能,城市生活空间有鲜明特色的一批小镇。


看到这里,对照前面深圳市政府任命议案中的这句评语——“思路清晰,视野开阔,善于抓工作重点。宏观谋划能力强,工作讲究方式方法”,有无觉得组织的评价还是恰如其分的?


拥抱大湾区



这份党代会报告,是在中山的重要施政纲领。


也是在这份报告里,提出:中山要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网,主动对接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珠海等城市的辐射带动。此时,离“粤港澳大湾区”写入2017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进入国家顶级战略还有近3个月的时间。


在广州工作27年,从城建部门出发,一步一步成长为专家型的官员。所以,在提出这份施政报告前,他就在谋划广州珠江新城到中山的半小时地铁连接线。


党代会上,他不仅向大家透露了这个消息,而且还表示,中山要向北主动融入广佛城市圈,主动接受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做好一系列城际轨道交通的建设。这样,今后广州无论是从西边、东边还是中心城区到中山都会非常方便。


广州南沙自贸区的区位价值,他目光如炬,同样认为要把中山到南沙的高速公路、南沙港铁路以及港口服务联动起来,接受自贸区的辐射。


在他看来,“把中山融入广佛都市圈,加强与佛山、顺德的合作,今后对中山都是机遇。”


▲深中通道效果图。飞架两岸的大桥,总是给历代政治家、文学家带来无限的遐想。


彼时身在珠江西岸城市的,或许不会想到,一年后他的政治生涯,会和地处珠江东岸的大湾区核心城市——深圳紧紧连接在一起,成为深圳建设经济特区以来的第12位市长。


没想到的,只是他个人的政治前途,但能谋划的,是中山这座珠西城市的未来。


除了广州这片他所熟悉的城市外,还把眼光落在了深圳甚至香港。


“一中心、四组团”的组团式发展战略就是在这次党代会报告上提出实施的。其中,以火炬区、翠亨新区和南朗镇等为核心规划东部组团,希望能打造成中山的高技术产业集聚区。


他说:“火炬区和翠亨新区作为中山最重要的门户,要通过谋划来承接深圳高地、广州的现代服务、东莞的电子信息、香港的国际分工合作,来推动两区的新一轮发展。”



主动出击



今年1月19日,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召开。省政府工作报告在“建设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方面提到,2017年要加快推进深中通道等交通重点项目建设,深入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等一体化专项规划,携手港澳推进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这次会上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据南方日报报道,在中山代表团讨论间隙,显然“有备而来”,拿出几幅交通规划图,向代表们勾勒深中通道开通后的城市交通大格局,憧憬未来市民20分钟到深圳机场、40分钟抵达香港机场的便捷交通网。


也是在这次会上,缺乏机场、深水港、高铁中心的中山,大胆地提出要做区域枢纽城市。因为中山巧妙地提出,树立“分享经济、共享发展”理念,借周边高端稀缺资源为我所用,还创造性地提出一个设想:在现有的城际轨道交通服务基础上,把高速地铁和现代高铁结合起来,建设一条连接起广州、中山、珠海、澳门核心城区的高速铁路。



在中山代表团审议报告时,指出:

当今经济主要是城市经济,城市发展方向是城市集群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深中通道开工建设,深茂铁路继续向东延伸建设,将加强珠江东西两岸交通联系,进一步发挥深圳创新高地的龙头辐射作用,对带动东西岸的创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细品这段话,你会发现,这时的他,对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作用已不自觉地进行了描述——进一步发挥深圳创新高地的龙头辐射作用。


今年2月22日,主动率领中山市党政代表团到深圳市考察,学习深圳创新驱动发展经验,拓展招商引资合作。在那次考察活动上,他再次表示,中山要进一步完善交通服务体系,营造产业发展的平台空间,主动承接深圳发展高地的辐射带动。


▲今年4月,梁振英率团到中山考察。


今年4月月21日上午,时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的梁振英,率团到中山考察粤港澳大湾区。他又一次表示,中山将主动作为,抓紧谋划,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


站在中山的角度,他向梁振英表示,中山具有承接香港、深圳等地区创新资本和高技术产业辐射带动的良好基础,有条件发挥湾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优势和作用。


人物观察



当他任深圳代市长一职的消息在朋友圈传出时,中山有市民跟帖评价:湾区拥趸。


坊间这个评论可谓精当。


事实确实如此。从上面可看到,从去年9月召开中山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他就一直代表中山,对外释放出中山要全面且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信号。


而且大开大阖地提出了一系列让中山在大时代机遇来临前如何弯道超车的具体举措——千亿元布局大交通建设、着力营造“三个环境”,实施组团式发展战略、打造一批特色小镇、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


具有“开阔视野”的他,在今年1月召开的广东省两会上就指出:“当今经济主要是城市经济,城市发展方向是城市集群发展。”


或许也是因为对这个全球经济发展理念的认可,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方案尚未出炉前,他就不断强调大交通对中山融入粤港澳城市群的作用,强调广深两个湾区核心城市之于中山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


湾区经济,是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也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图上的突出亮点。国际一流湾区如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粤港澳大湾区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早在2014年,深圳就率先提出“聚焦湾区经济,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优势”。到今年3月,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正式登堂入室,列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家顶级战略。


这对于广东而言,意义重大。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不仅是再造创新经济高地,而且还将辐射带动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一体化发展。人才、技术和资本集中的珠三角,将为粤东西北带来创新发展资源,而拥有土地、生态优势的粤东西北,也将为珠三角提供新增长空间。


再具体到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的建设上,如果未来能真正实现这个区域的一体化发展上,这将意味着城市间基础差距在缩小,湾区内城市的行政边界会进一步模糊,形成一个密不可分且均衡发展的生态系统。不同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机会、消费水平等方面差异也将变小。


但就珠三角内部而言,要实现城市间的一体化,目前来看,还存在不少困难。



▲从上面地图我们可以看到,珠三角城市群分别位于珠江口东西两岸。广州、中山、深圳三市则分布在湾区A字形的三个点上,如同一个三角形。


在这个三角关系中,占下风的中山的主动性不言而喻。而处于A字上方的国家枢纽中心城市——广州,如何和创新高地——深圳紧密合作,这是一个深层次话题。而此前,广深的合作,更多是由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推动着。


至于政府层面的合作,就拿对标美国硅谷128号公路科技走廊的“广深高速科技创新走廊”来说吧。近日,南都记者就规划建设这个科技创新走廊的话题,采访在广州科技部门工作的罗雄(化名),他直言不讳地说:“科创方面,广深之前并没有政府层面的深度合作”。


国家顶级智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受广东省政府委托,对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建设进行了前期调研,甚至到东京湾等国际知名大湾区实地走访。对于城市群之间的合作,该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执行局主任的张晓强一语道破机关:


广深两地合作存在的最大问题可能就是现在行政体制问题,按照行政区域考核本地经济发展,这造成当前两地竞争大于合作的局面。


据张晓强透露:下一步看是否能从广东省层面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考核体制机制方面进行一些调整,运用政府的力量实现合作大于竞争,才能真正两地实现共赢发展和广深创新走廊的顺利推进。”


“运用政府的力量实现合作大于竞争”,这同样是一句值得玩味的话语。


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里的核心城市之一,它将要和广州一起,带动珠三角再腾飞。


在深圳。市长一职空缺了将近四个月后,他的“补位”,完全可想像到组织上对他寄予的某种厚望。


▲面对媒体表现自如的他。


从广州到中山到深圳,作为“湾区拥趸”,未来能否运用在前面两个城市里修炼的功夫,以绵绵掌力去消弥城市间在竞争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东西,并把它们化为绕指柔,让湾区城市群做到深度融合,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里达到高度的平衡呢?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


他到深圳

或许

需要做一个

具有大智慧的

湾区城市群“和事佬”


而这

也许就是

时代的需要

粤港澳大湾区的需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