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都高端访谈第六站!深圳常务副市长为何强调要跳出湾区看深圳?

2017-08-02 孙天明 周章和 粤港澳大湾区智库
大湾区一线情报,速点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从民间最早提出深港湾区,到粤港澳大湾区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多年的时间里,湾区在深圳由梦想照进现实。


作为湾区经济的实践者、湾区建设的推动者,湾区已经成为深圳的重要城市属性,它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角色和作用尤为受到外界瞩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以创新内生动能成就中国经济转型样本的深圳,已成为中国新经济发展路径和供给侧改革的“优等生”代表。而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致力打造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深圳来说,能否长袖善舞,拨动风云,留下无限想象。


近日,南方都市报副总编辑陈文定带队独家专访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虎,探寻这座粤港澳大湾区重镇以创新驱动发展的成功密码,以及未来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若干可能性。


▲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虎。南都记者 胡可 摄


张虎表示,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见证了《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深化粤港澳合作发展的高度重视,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启动。深圳作为一个典型的湾区城市,又是粤港澳大湾区极具创新活力的城市,将认真落实《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发挥科技创新等优势携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为打造世界级经济区、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要“跳出湾区看深圳”,与周边城市错位布局、合理分工,实现协同发展、错位发展、共赢发展。


基础


 发展湾区经济深圳条件很好


南都: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应该是渴盼已久。


张虎:是的,近年来深圳一直在积极争取将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我们的《政府工作报告》连续4年都作了相关论述,2014年提出“聚焦湾区经济,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优势”,2015年明确提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16年提出“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2017年进一步提出“以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开放发展新格局”。


南都:在外界看来,深圳应该是湾区特色十分明显的城市,特别是在发展湾区经济方面,拥有很好的条件和基础,您怎么看?


张虎:的确是这样,深圳作为一座湾区城市,无论是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还是交通网络,都具备发展湾区经济的良好条件和基础。湾区经济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图的突出亮点。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国际著名湾区,都以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对全球经济发挥着重要影响。


南都:外界普遍认为深圳跟旧金山湾区更类似。


张虎:具体到深圳来说,首先深圳具有较为开放的经济体系,是一个典型的外向型经济体。去年,深圳的进出口总额超过2.6万亿元,其中出口约1.6万亿元,连续24年居内地城市首位。深圳还是我国对外投资存量最大的城市之一,2016年实际对外直接投资总额92.9亿美元,同比增长81.3%,占全省的44.9%;合同利用外资521.9亿美元,增长103.9%。此外,前海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平台,也是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第二,深圳具有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深圳作为一座创新之城,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以创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我们打造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四路纵队”:第一路纵队是做大做强生物、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最大、集聚性最强的城市之一;第二路纵队是前瞻布局航空航天、生命健康、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等未来产业;第三路纵队是提升金融、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第四路纵队是加快服装、家具、黄金珠宝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可以说,经过多年努力,我们已经构建了“三个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即经济增量以新兴产业为主,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三产以现代服务业为主。


第三个优厚条件就是我们具有发达高效的交通网络体系。我们拥有全球第三大集装箱港口、亚洲最大陆路口岸和我国第六大机场,正在加快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全国综合铁路枢纽和世界级集装箱枢纽港。这些将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流、物流、资金流等更便捷流动,为湾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撑。


布局 


加快建成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


南都:刚刚提到深圳近年来一直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这个过程中,深圳做了哪些准备,提前进行了哪些布局?


张虎:围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近几年做了不少摸索,主要是五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建设一个战略平台,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这个新时期深港合作的战略平台。近年来深圳举全市之力推进前海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加快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和城市新中心


第二个方面是参与制定一个规划。目前我们正在积极配合国家和省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与周边城市共同谋划好整个区域未来发展。


第三是出台实施一个意见。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了湾区经济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湾区经济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的若干意见》及实施方案,明确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5个方面18条措施


四是推进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包括加快建设广深港高铁、深中通道、赣深高铁等重大跨界基础设施,启动落马洲河套地区开发建设,打造港深科技及创新园,推进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加强深莞惠“3+2”经济圈建设,等等。


五是共同签署一批合作协议。在深港、深澳合作会议上,达成联手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共识,不断深化三方在经贸、创新、金融、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交流合作。2015年与澳门特区政府签署《关于深化深澳合作共同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备忘录》,2017年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了《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


角色


要“跳出湾区看深圳”


南都:在粤港澳大湾区众多城市中,广州、深圳、香港被公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核心城市,外界也热衷于探讨谁是龙头城市,您认为深圳如何定位在其中的角色?


张虎:经过多年的发展,深圳在经济、创新、产业、开放等方面积累了较好基础,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金融中心城市,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极具创新活力的城市。目前深圳GDP约占湾区1/5、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约占湾区1/3,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占湾区近四成,有能力、有条件更好地服务支撑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也完全可以通过与香港、广州等城市,共同打造深港创新圈、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为提升大湾区的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南都: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区域内各个城市也都表现出极大热情,在这个过程可以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深圳应如何处理这种关系,如何发挥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张虎: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各具特色,在地域上连成一片,文化上水乳交融,但因历史和定位的不同,形成各自的发展特点、产业特征、文化特色。湾区的各个城市完全可以通过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协同发展、错位发展、共赢发展。


作为深圳来说,要“跳出湾区看深圳”,主动谋划湾区整体发展,通过规划的错位布局、区域的合理分工、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形态和纽带关系,构建区域协同发展新优势,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比如,要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抓好广深港高铁、穗莞深城际、深中通道、莲塘/香园围口岸等项目建设,打造便捷快速的湾区交通网络。


目标 


率先打造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南都:之前有研究报告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已走在全国甚至全球前列,已形成全过程科技创新链条,所以粤港澳大湾区的目标应当是打造一个世界级的科技创新湾区,对此您怎么看?


张虎:从湾区发展规律看,国际著名湾区都是全球创新的高地。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纽约湾区分别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金融创新和文化创新上走在了全球前列。所以我们认为,粤港澳大湾区要把创新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努力成为服务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排头兵。


6月24日,2017首届中国创新大会在广州举行,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虎发表主旨演讲。南都记者 冯宙锋 摄


南都:从科技创新这个维度来说,深圳在全国可以说是当仁不让,这也正好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和目标不谋而合,是否意味着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可以有更大的作为?


张虎:那是一定的,深圳作为我国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直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强化政策链、产业链、资金链、生态链“四链协同”,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四创联动”,成为我国最具创新活力的城市之一,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成为引领创新发展的领头羊。


南都:在创新发展上,深圳未来有何布局,以求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发挥更加独特的作用?


张虎:首先我们要率先打造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这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赋予深圳经济特区的使命,是深圳新时期发展的重大战略。从深圳创新条件来看,已经具有向世界一流创新中心迈进的良好基础。2016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800亿元,占GDP比重达4.1%,接近世界第二的韩国水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96万件,占全国的46.6%;新能源汽车、超材料、基因测序、无人机等技术跻身世界前沿。种种数据显示,深圳完全可以打造成为中国“硅谷”。


其次是率先抢占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的制高点。这是未来深圳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为此,从今年起,深圳着眼长远、面向全球,立足于下好颠覆性技术、先导性产业“先手棋”,谋划了新一轮创新战略布局,制定专项支持政策,启动实施创新“十大行动计划”,包括布局十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组建十大基础研究所、实施十大重大科技产业专项等,共100个项目。目前,已设立4家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布局石墨烯、太赫兹等4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在硅谷、波士顿、伦敦、特拉维夫等地区成立7家海外创新中心,数学、量子科学等基础科学研究所加快组建,等等。


第三就是率先构建国际一流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当前,开放创新、协同创新、跨界创新、分布创新已是大势所趋,为此深圳专门提出打造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推动科技、产业、金融、制度、文化、商业模式等各领域全面创新,促进创新多主体联动、多要素协同、多领域联动,形成综合创新的“叠加效应”,努力使深圳成为全球创新创业者向往的 52 29572 52 15534 0 0 2211 0 0:00:13 0:00:07 0:00:06 3623“乐园”。


吸引力


构建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


南都:说到创新创业者的乐园,有人说深圳因为房价高企等因素,对人才的吸引力已经有所下降,您如何看待?


张虎:现在的深圳对人才仍有足够的吸引力,而且仍然吸引着大量人才来深创业,这主要是因为深圳拥有良好的市场环境、包容的城市文化、完善的产业配套和比较优厚的人才政策。这几年我们针对经济社会发展新特点和人才流动发展新规律,出台了促进人才优先发展若干措施、高层次人才“1+6”系列文件,打出了人才政策“组合拳”。比如,针对应届大学毕业生和新引进人才的一次性租房和生活补贴标准的大幅提高。针对高层次人才,每年安排10亿元资金实施的“孔雀计划”,等等。


南都:接下来深圳将如何进一步吸引人才,集聚更多的人才参与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


张虎:下一步主要是强化优势、补齐短板,我们的设想是构建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一方面,我们会全面实施“十大人才工程”,出台系列措施重点引进培育杰出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基础研究人才、技能型人才、海内外优秀大学生等。


另一方面,会扎实推进“人才安居”工程。重点针对房价高问题,投资1000亿元成立市人才安居集团,“十三五”期间筹集建设人才和保障性住房40万套,其中供应人才30万套以上,让人才居有定所、安居乐业。此外,还将系统完善教育医疗配套环境。


金融业


对标国际金融中心有很大提升空间


南都:发达的金融产业是世界一流湾区的共同特征,大力发展金融产业是否也是深圳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发力方向?


张虎:确实如此,东京湾区、纽约湾区均为全球金融中心,旧金山湾区是最重要的VC/PE机构集聚地。深圳作为我国重要的金融中心城市,始终将金融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壮大。在最新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中,深圳位居22位,在国内城市中仅次于上海(13位)、北京(16位)。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对标国际金融中心城市,深圳的金融业发展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南都:在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内,香港、广州都是金融实力担当,那么深圳将如何提升金融业的水平?


张虎:深圳的金融业发展,我想主要还是从三个方面发力,就是创新金融、跨境金融和金融科技。创新金融上,具体而言,要促进VC/PE机构聚集发展,探索发展科技银行、科技保险等新型金融机构,形成以服务创新型企业发展为特色的金融服务体系。跨境金融上,重点是服务人民币国际化,联手香港共同打造国际金融中心,为我国金融业开放发展探索新路。金融科技上,充分发挥深圳信息产业发达优势,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推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深度应用,努力在新的金融规则体系中抢占先机。



出品:南都采编指挥中心

主持:南都大湾区新闻工作室

采写:南都记者 孙天明 周昌和

见习记者 张一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