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光知道我们在看它”

新天地 XINTIANDI新天地
2024-09-02



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南加州,一场关于“光与空间”(Light and Space)的艺术运动开启了对“光”这个艺术媒介的探讨,“透明、反射、光、空间”成为了这场运动的讨论中心。


罗伯特欧文(Robert Irwin)、詹姆斯·特瑞尔(James Turell)、布鲁斯·瑙曼( Bruce Nauman) 、丹·弗莱文 (Dan Flavin)、海伦·帕什加(Helen Pashgian)等人,开始探索光与空间的关系,以及精神与身体对光的感知。




而60年后的现在,「光影上海」LUMIÈRES SHANGHAI 2023:当我们站在千年历史的江南古镇——上海蟠龙天地,能看到光影中的季节在五座古桥上变换,能看到巨大的光球仿佛凌空而起盘成的蛟龙悬浮于半空;能看到人行道上高耸的时钟,秒针永远垂直于地面而表盘逆行运转,在微凉的秋夜发着光。


空间、物质,我们能看到的一切事物皆因光的折射和反射而存在。光是波动,光是能量,而它在宇宙更广阔的尺度里,定义距离甚至改变时间。


我们得以窥视光何以在这特定的场域里,呈现“绝对的和相对的,真实的和表象的以及数学的和普遍的”,将它与空间、物质、与时间的关系一一叙述。





天主教堂广场北侧,一座奇特的钟出现在眼前。


“时间不逝,圆圈不圆”(Time never dies, the circle is not round)。光带着信息高速运动,从遥远的地方来到我们眼前,时间成为另一种意义上间距的度量尺。


波兰艺术家Alicja Kwade的这件看似常态时钟的作品,有着其内在独特的运动模式:秒针永远垂直指向地面,而表盘持续逆向运转。当我们把光描述为粒子,粒子的可逆运动重新将轨迹找寻时,普世意义上的“时间”被瓦解了。当你注视着它,真实而存在着的、流逝着的,如同它预示的那般:在另一个维度,也许就是另一套准则和秩序守恒。


置身于蟠龙天地古今延绵的环境中,时光恍如倒流。《逆向运转》的时光流转,用光点亮这江南的变与不变。







沿河走,向西行,你会看到水乡之上,五座江南石桥光带般连接两岸。映月、涵春、香花、隆云、聚龙,东方诗意的名字被具象化了——来自英国的艺术家Celyn Bricker将人工智能生成的系列视频作品《五季》——春、夏、秋、冬和长夏,投影于蟠龙天地的五座桥,以每座桥的名称和特色为灵感,与之相呼应五个不同季节的光影。


“五季”是中国传统中医文化中以节⽓标注的特有概念,其中“长夏”是夏季火热的延长和收尾,是秋季萧索前的准备。


艺术家认为,全球气候变化指向了一个可能会到来的“长夏”。五行轮换,自然更替,世间物质也并不是单向度的线性运动,此消彼长,相互转化。


在时间的长河里,生命用了多少年去成为现在的万千姿态,而进入20世纪平均每年有9个物种消失,更妄提未被记录在册就悄然消逝的那些。在行星生态与地球历史的尺度上,人类可以做的只是尽力保证这个时代地球的生态多样性。






(图一摄影:杨峥) 



在来自澳大利亚的光影装置艺术团队Amigo & Amigo讨论的是如何将日常环境转化为生动体验,并让公众能够在轻松愉悦的观赏中获得独立而深切的体会:自然栖息地减少让生物多样性岌岌可危,珍稀物种濒临灭绝呼唤世人对自然保护的关注。








在蟠龙天地,时间的流动如白驹过隙,而五座古桥的无声伫立,在岁月长河里续存。而五座桥的无声伫立,在岁月长河里续存,烟雨廊桥串联起的江南水乡的情愫,通过艺术家王智一的作品《月见蟠龙》,以“蟠龙新十景”作为创作灵感,纯粹图形抽象成跃动的矢量画面限时亮起,在光与涟漪的涌动之间,再由一艘艘小船载着驶向远方。










江南水乡的“乌篷船”是旧时重要的交通工具,功用性的物件是否也会有新现世的价值和意义?艺术家冯嘉城长期关注人、装置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次创作提取蟠龙在地元素,蜡染的花纹、灰瓦的层叠、镂空的花墙、石板的排列秩序,融进了船身的纹理,在水波盈盈的河面浓缩成一个曳曳生姿的在地梦境。


何以梦境?当波光莹莹,光作用在船上,仿佛颠倒倾覆于水下,对称的逆世界中,哪一个才是光带来的真实?




隆云桥附近的作品《石盒》同样向我们展示了在三维的图景里,光与绝对真实的辩论。


船只靠岸必须有维系缆绳的石头——系缆石,它们沉默地被构建在河岸的两侧,而艺术家杨熹将把江南水乡的生活常物,放进了用光构筑出的“异度空间”。


在这个立体的空间里,光是真实物质外的虚壳,光是规定了边界的守卫。但当它消失,我们自以为“可见”的空间,是否依旧成立?





科技让人类重新审视物质世界,而艺术家张周捷以数字语言和蟠龙天地古往今来的艺术语言、神话传说统一在《蟠龙之珠·聚》这件作品里。蛰伏在地的龙回旋而起,巨物悬浮于夜色之中,多角度的中空结构,在灯光的流动下,宛如天外来物。


艺术家张周捷擅长用计算机语言呈现数字技术本身的创造力,展开对造物本质的重新思辨。而当我们使用电脑的数字演算控制艺术作品的光线变化时,也正是基本粒子的可视化转换过程——从不可见的电子运动转化为可见光的粒子波动。


微观的粒子变动宛如巨龙的血脉流动,科学有序的涓涓细流终汇聚成金属蟠龙的盘旋飞翔,微观世界的波动聚合成宏观世界里巨型球体的绚丽伟大。




微观粒子的流动构成数据流支撑信息世界的运转,同样也构成了我们可见世界中的光、烟、云、雾。


徐冰的作品《烟之语》是其1999年开启的《烟草计划》系列的一部分。徐冰以烟草为线索,以制烟材料为主要的创作材料,深入探寻烟草与人类社会漫长且复杂的关系,进一步引发后现代全球语境中有关历史与现实、国际资本、文化渗透等话题。


《烟之语》最初在上海一个旧时烟草货栈呈现,从一片朦胧烟雾中浮现出1902年英美烟草公司在华销售广告的霓虹灯文字。这件作品旨在将人们熟悉的烟草还原为无属性的材料,带动观众一起重新展开思维的触角。此次选择在蟠龙天地的旧印刷厂重新呈现这件作品,也与印刷厂的文化生产属性交错呼应。





在光的维度里,还有许多未能确定的假说、预设,当代物理学正在努力把握这种不确切性。然而当我们走进光的世界,光给予我们的是可见的安稳、可靠的温热、可期的未来。


艺术家詹姆斯·特瑞尔(James Turell)曾经说过:“光知道我们在看它”


在光影上海,在蟠龙天地,我们将借由光带来这份希望,然后发出邀请:

Go inside to greet the light(走进自己,迎接光)。







Reference: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牛顿,1725

《暴雨将至》,导演:米尔科·曼彻夫斯基,1994

 存而不论,在悬置状态下的色与气,王智一

 Digital Art 悬浮于空中的巨物,张周捷数字实验室

 https://xubing.com/cn, 徐冰工作室

 Gathered Sky, James Turell

 




摄影:金巴、官方供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XINTIANDI新天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