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不是从不发怒,而是文明地发怒 | 爸妈内参
主播:宇夕,爸妈内参(shenduwenhua)出品
作者: 呼呼猫妈(富书部专栏作者),本文原创独家首发,转载请联系助理(微信huanghuangmiao)授权,侵权必究
01
我的情绪曾经在很长时间内都陷在一个怪圈里。那时候因为我和先生的工作都很忙,就拜托我母亲来照看我家冉宝,只有周末时我才把冉宝接回家自己照看。
积累一周的母爱总会在周六一早爆棚。我会变成最有耐心的妈妈,永远让自己笑容可掬,温柔、友善、平和地面对孩子。我天真地认为只有永保耐心,我才能从5天不管孩子的内疚中赎罪,认可自己还是一个好妈妈。绝不发怒,是我承认自己是个好妈妈的底线。
可惜的是,耐心在极度疲惫和孩子的无理对待之下消耗得极快,很快我就开始烦躁。
当冉宝不理我的口干舌燥哭闹着让我继续讲故事时,当冉宝对我纠缠不休连厕所都不准我去时,当冉宝把玩具书本扔得满天飞,把我刚刚幸苦整理的房间搞得面目全非时,我的怒气迅速取代了耐心。
起初,我努力控制发怒,绝不允许它破坏我的好妈妈形象。可是一边生气一边克制,就像在高速公路上醉驾而且还同时踩着油门和刹车,失控的后果可想而知。
内心交战消耗了我的全部理智,“气死我了”完全把“我要当个好妈妈”的念头踢出脑外,于是我对着冉宝破口大骂:“你真是一个烦人精,我太讨厌你了!”,接下来就是冉宝大哭我大叫,一阵鸡飞狗跳。
冉宝哭累了就睡着了,而我也在宁静之中回神。看着冉宝戴着泪痕的睡脸,一阵深深的负罪感抽打我的心。我暗暗下定决心:下次一定要更有耐心,更有克制力、绝不发怒。
从母爱爆棚,到失去耐心,到怒不可遏,到疯狂发作,到深深自责,到重拾耐心,这就是我的情绪怪圈。我就像在滚笼中疯跑的老鼠,周而复始永无尽头地重复着情绪循环,越用力越疲惫,越努力越尴尬。
02
直到我从书上看到了这句话才突然恍然大悟:“没有人规定,好父母就不能发怒。”
是啊,正是我一厢情愿地认为好的父母绝不发怒,才会强迫自己压抑怒气,最终让自己陷入情绪怪圈无法逃脱。
我拼命地克制自己,再累也耐心,再烦也平静。可是到头来,压抑只会让愤怒积累更快,爆发更猛,伤害更大。
为什么父母总想克制自己不对孩子发怒呢?我们老是以为只有和颜悦色让孩子快乐才是好的父母,而对孩子发火让孩子哭就是差劲的父母,其实孩子的泪和笑一样重要。
父母努力克制自己,一厢情愿地避免孩子遭遇失望、悲伤、痛苦,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的成长机会。人类真正的思考和成长往往都来自于那些不快乐的经历和情绪。
没有失望过的人哪懂得珍惜?没有悲伤过的人哪懂得善良?没有痛苦过的人哪懂得感恩?人的情感越丰富,人格就越高贵。
真正对孩子负责的父母才不会只给孩子造铸蜜罐,他们不是对孩子的快乐负责,而是对孩子的性格负责。
他们的目标不是让孩子永远快乐,而是引导孩子发现并成为最好的自己,让他们该笑的时候努力笑,该哭的时候认真哭,让他们在丰富的情感经历中成长为温暖、积极、勇敢的人。
当然,允许父母发怒并不是让父母毫无顾忌地发泄,而是让父母文明地发怒。
当父母被愤怒冲昏头脑时,最习惯使用辱骂、报复、咒怨、惩罚的野蛮的方式,这些方式最容易让怒不可遏的父母淋漓尽致地发泄,也最容易镇住孩子,让他们一时停止过分的言行。
可是,父母舒爽了痛快了,孩子呢?他们虽然能够一时变乖,却在心里种下了隔阂和阴影。
孩子会变得怕父母,然后因为怕父母不喜欢靠近父母,因为怕父母下意识地欺骗父母。如果这种伤害不断积累,孩子甚至会在心里恨父母。
如果孩子因为恨自己的父母而自责,从而一辈子都在心里背上不孝的罪孽,他们就会从心眼里讨厌自己。而当一个人连自己都讨厌自己时,他实际上就给自己的人生之旅添了一段悲伤的背景音乐,痛苦的底蕴从此注定。
03
如何让发怒变得文明?你可以采取如下方法:
方法一:向孩子描述自己愤怒的感受
有的时候孩子不明白你为什么会发怒。明明上一秒你还在绘声绘色地给他讲故事,为什么再让你讲一个你就发脾气?明明上一秒你还和他一起玩得疯癫,为什么看一眼洒满地板的玩具你就暴跳如雷?明明上一秒你还任由他往购物车堆满零食,为什么再往里丢一袋薯片你就歇斯底里?
你在强忍怒气的时候,也在给孩子传达错误的信息:你和他一样开心,你认同他现在的言行。所以对于你来说循序渐进的发怒,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毫无征兆的。他们会莫名其妙,会委屈,会不知所措,会觉得错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情绪反常的父母。
没有比情绪变化莫测的父母更让孩子不安的了,这样的你对他来说就像不定时的炸弹,让他们终日喘喘不安。
如果你跟孩子说:我已经讲了10个故事,累得都快喘不上气了,可你却不让我休息,我实在是不高兴。这时孩子就了解了你的心情,他知道你现在不舒服,也知道自己的要求过分了。他会做出努力去克制自己的过分。
当你捍卫自己的感受,要求被友好对待时,也在向孩子传达这样的信息: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应该被忽视。孩子学会了如何尊重别人,也学会了如何捍卫自己被友善对待的权利。
方法二:告诉他该怎么做
父母生气往往是因为孩子做了过分的事,说了过分的话,所以发怒不是目的,让孩子停止过分的言行才是目的。你可以定规则、讲希望、传达价值观,从而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不要惩罚、不要报复、不要责骂,这只会让孩子恼羞成怒,从而更加过分。
1、说出规则
我家冉宝经常拖到晚上10点以后以后才睡。被她拖着不睡困得连眼都睁不开的我经常忍无可忍对着她大发脾气。可是脾气发完了,第二天冉宝该多晚睡还多晚睡。
后来,我开始给她定规矩:晚上9点没有洗簌完毕就不讲睡前故事。所以,每当冉宝拖晚不睡时,我就会对她说:我们的规矩是九点之前上床才讲故事。这时冉宝就会立马行动起来,刷牙洗脸去了。
自从这个规则制定后,冉宝比我还主动,她会制止我玩手机,拉着我和她一起洗簌,好让我别耽误给她讲故事。
2、说出希望
有一阵子,冉宝老是满墙乱画。最开始用铅笔,我还可以用橡皮图,后来冉宝嫌铅笔颜色太单一,直接改用蜡笔了。
多次制止无果让我彻底发怒,我歇斯底里地发作了。冉宝被我吓坏了,耷拉着脑袋在墙角哭。现在想想其实更多的问题在于我自己,我只是不断地跟她说别在墙上画,却从来不跟她说该在哪里画。
有一天,在她准备要在墙上乱画时,我立马拿出一张纸递给她,说:妈妈希望能在纸上看到你的大作。一句“希望”的效力超越了十句“不许”,冉宝立马接过纸画画去了。
“不”只会把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它的后面,最终失去“不”的效力。当我告诉你,“它不是老虎”的时候,你的大脑肯定先去想“老虎”的样子。所以,想禁止就要拒绝说“不”,直接明确地说出你的希望比禁止更有效。
3、说出价值观
冉宝自从在幼儿园认识很多小朋友后,攀比的习性也跟着来了。她总缠着我买玩具,哪怕她的玩具都摆满了半个屋子,她还是嫌比别的小朋友玩具少。我自然不理会她的无理要求,冉宝就开始哭闹撒泼。
这种不好的行为实际上就是因为价值观错误,在她看来玩具是用来炫耀的不是玩的。我赶紧给她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我对她说:玩具买来不是和别人比的,是买来玩的。如果你买了它只是为了和小朋友比赛谁的玩具多,玩具会伤心的。它们不喜欢被你当成武器去比赛,也不喜欢被你扔在一边不理,它们想成为你的玩伴陪你一起玩。
冉宝瞅了一眼堆在墙角下的玩具箱,突然难过起来。那个玩具箱至少有半年没被翻开了,里面的玩具已经被她“遗弃”太久了。她似乎听到了玩具的哭泣,于是不再缠着我买新的玩具,而是翻箱倒柜去宠幸她的旧玩具去了。
方法三:哪怕说“不”,依然可以饱含深爱
爱孩子不是一味地答应他,满足他。哪怕说不也可以饱含深爱。
妈妈很爱你,但是不能答应你吃冰淇淋,等你不咳嗽了再吃吧。
妈妈不喜欢你跟我撒泼耍赖,但是我还是想今晚抱着你睡。
妈妈不想带你去公园玩,等你愿意不乱跑了,我再安排时间带你去。不过现在让我抱抱你吧,我想你了。
你要让孩子明白,让你生气讨厌的只是他们过分的言行,而不是他们本人,你会永远爱他。
方法四:用行动支持愤怒,绝不当擦脚布
有时候你的言行并不管用,你定了很多规矩,说了很多希望,传达了很多价值观,孩子们依然我行我素。这时候你就需要用行动来支援自己的愤怒了,绝不能让自己沦为说了不算的擦脚布。
冉宝写作业总是拖沓,明明五分钟的作业经常要写一个小时。刚写一个字母,就去吃苹果了;刚画一个比划,就去看动画片了;刚拨一个算珠,就去找姥姥聊天了。我在一旁急得团团转她却悠哉悠哉不以为然。
我说我的规矩是写作业不准看电视,她话不入耳;我说我希望你8点前写完作业,她满嘴应付;我说做作业应该是一件认真对待的事儿,她全当耳旁风。无论我怎么说,每天的结局依旧是我把她捉到书桌前然后盯着她一笔一划写作业。
我讨厌自己说的话总是毫无效力,我讨厌自己唯一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都耗在盯她做作业上,我讨厌总是帮她收拾烂摊子。
后来我采取了行动:先是把家里的电视断了电源不让她看,又在八点时直接收起了冉宝的作业不再让她去写。
冉宝立马一副乖宝宝模样,央求我会好好写不玩儿了。我亲亲她说:真高兴你愿意认真写作业,但是今天已经八点了,你可以明天再写。
她也会哭闹,但我却温柔地坚持我的原则。把她抱在怀里安慰到:要不我们快去洗漱睡觉吧,这样明天就来得快了。
温柔而坚定,绝不被孩子的央求和哭闹转移注意力。当你坚守自己的原则,孩子才能知道底线,你说的话才会有效力。
被激怒然后进行攻击,这是动物的行为。作为人类,应该寻求更多的人性化方式去表达愤怒。每个人被激怒时都会有想要野蛮的冲动,这很正常,不用羞愧,但一定要学会用文明地方式去表达野蛮的感受。
请记住,在用爱联结的亲子关系中绝对不能有粗暴野蛮的一席之位。
作者简介:呼呼猫妈,富兰克林俱乐部专栏作者,80后,来自哏都天津。虽然自己不调皮,却是一个调皮小妞的妈妈。喜欢写作,总觉得写作就像给旧时光拍照,能记录最美的过往,愿文字是生命的最好注解。简书@呼呼猫妈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旗下原创品牌:90后爸爸妈妈的教育内参(shenduwenhua),专注0-8岁亲子阅读、育儿经验、亲子旅游和童书推荐。微博@爸妈内参,头条号@爸妈内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