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shenduwenhua Intro 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妈 作者:李微识(爸妈内参主笔) 我很庆幸有一个在乡下成长的童年,记忆里的童年有颜色,有温度,又有很多很多的自由。那些可以一遍遍反刍的斑斓记忆,让我在疲于奔波的三十岁,仍能生出很多诗意的想法,为因忙碌而失色的生活润润色。 教育的提前化让女儿匆匆结束了纯粹的童年时光,三岁多时已开始生活在很多的约束与禁忌里,每日早晚往来于幼儿园和家之间,周末的一半时间又交给了培训课,很少有机会能够恣意的玩耍,我看着接近圈养的生活一点一点抹去女儿天性里的灵动,心疼却无奈。 我的童年,完全以另一种对立的面目打开,生活的内容除了玩还是玩,和小伙伴玩,和昆虫玩,和植物玩,和天空玩,和泥土玩,和田野玩。玩累了,和小伙伴躺在野地里,看着微风吹动狗尾草,有一茬没一茬的掠过小腿。 远望夏天脾气变暴躁的小河,看着它吞噬了河堤边的野草,冲垮了蚂蚁的巢穴,暴躁的嘶吼着奔向看不见的远方。冬天的小河总以冰冷坚硬的脸孔示人,我亲眼看见它裂开一个大洞吃掉了一只踏过它身体的肥胖山羊,从此,我再也不敢靠近它。 乡下的日子是一本有趣的书,翻完一页,总有更吸引人的下一页等着你。 看似无为疯玩的我们,早于不觉中构建了很多能力,探索的触角像一棵枝桠横生的树,我熟知每一个季节来临的脚步与离去的样子,熟知每一种昆虫的展翅与鸣叫,熟悉小河的流向与脾气,熟悉春花秋实与夏叶冬芒。 我的成长从来没有被抽离出真正的大自然,而女儿,只能待在被圈起来的一方水泥丛林,周末假期才能出城撒撒欢。在这个四季分明的北方城市,除了温度的升降,已很难直观的感受到植物的生长凋零,大部分绿植一年四季郁郁葱葱,我花了很长时间才让她弄明白春夏秋冬四季之分。 小学时,我跟随父母回到小城生活,从乡下到小城,我的生活一下裂开了一个大断层,有很长一段时间不知所措,不安且易怒,因为年岁小,也找不到一种指向明确的表达。 经历了很长的适应期,才渐渐在断层间搭建了一个平台。可是我越来越不爱说话,经常望着远方发呆,有时候会约上一两个小伙伴跑到城乡接壤的郊野,只有看到田野,看到野草,看到昆虫,看到泥土,我才会放松与安心。 我固执的认为只有与田野对应的天空才是真正的天空,有着人类赋予天空的一切美好意境,自由辽阔高远,它让人产生无穷的诗意,通向我憧憬的远方。 远方有什么,我也不清楚,只是一根筋的迷恋。那时候我在别人眼中是不太容易搞明白的女孩,别人想尽一切办法奔去城市,而我却傻瓜似的迷恋土气的乡下。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在不安于胸膛的内心奔涌。 那时的我,有点像现在背着包奔向远方的年轻人,只是他们一遍一遍寻找的,那些点缀在喧闹商业化里的安静一隅,在我的童年,乡下的天空、田野与小河,早就以我喜欢的方式给了我。 我们生活的步子越走越快,孩子的童年却越来越短,越来越面目全非。属于童年的内容,被我们以功利之心删除,然后填上不属于这个年龄的内容。 在我的督促下,女儿的表现越来越符合世俗意义上的优良,可即使如此,我依然难以摆脱焦虑的时时来袭。 如果童年是一道选择题,你会选择让孩子无忧的玩耍还是大步的奔跑? 这是一道选择艰难的命题。 大环境的变异,我不确定是否应该让女儿复制我自由的童年。 如果可能,我希望童年只是一道填空题,空缺处只有一个答案,无忧的玩耍。上帝给了我们十几年的时间来长大成人,是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经历每个年龄段该有的美好。属于童年的时间被拿走了,成年后也许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来填缺补憾。 可教育是无法立竿见影的漫长实验,成长过程中的任何一次偏差,都有可能走上背离初衷的路。因为懂得,所以害怕,一步一步迈的谨小慎微。 有时也很想让女儿丢掉一切,在该玩的年纪尽情的玩耍。可看到周围的孩子都在拼命前行,培训班报了一个又一个,一想到这,勇气就泄了一半。 我害怕别人会说,你看,你之所以平庸,完全是因为小时候太过于放纵自己,你怎敢让孩子踏着我们的老路前行,怎么也要站在我们的肩膀上,向着更高更远前行才对。 我的心情在各式育儿理论面前起起伏伏,觉得它们都言之有理。有时又打了鸡血一样,觉得女儿的教育应该向丛林法则靠拢,你看,虎妈狼爸的理念盛行不是没有道理的。尽管知道不少是为卖观点而写,还是被裹挟着前行,又撕裂又疲累。 很怀念老一辈那些朴素的育儿观,他们讲不出成套的理论,也不会过度介入,他们身体力行,给我们支好三观框架,细节靠我们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填充修正。 在适当约束的自由下,我们追风沐雨,爬树跳墙,采花踏草,大自然是一门学不完的课,最大限度的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我们独立,强健,自由自在,释放天性的同时又能遵守规则,遵守规则的同时又不影响释放天性。 生于八十年代中期的我们这一代,虽然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就业生活压力,但我们得到了人生初始阶段的圆满,拥有自由的童年。 我成长于田野,如一棵自如生长的植物,受益于大自然的接纳与馈送,获得了学习的乐趣与终身受用的学习能力。 人生初始阶段的这些美好,已经深融进我最初的意识,这种意识伴随我,一直朝着易于成长的方向前行,朝着生活需要的各种能力品质的构建前行。 小时候,最爱上古诗课,因为诗里很多的意象,我早在自然田野里获知,总能又快又好的理解,老师一边言传,我脑袋里一边有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 为了培养语感,感受唐诗的美,女儿两岁多我们开始共读唐诗,四岁开始讲解,从简单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开始,小时候老师翻译完,我的画面感立马就建立起来了,女儿却怎么也理解不了。 城市的月光躲在街区的灯光下,她没见过。地上的霜在出门前,已经被扫把归入尘土。我曲曲折折费尽口舌,女儿的感知仍是模糊不清。 城市在扩张,野性的自然离我们越来越远,安静闲适的农耕文明也日渐老去,很多唐诗宋词里描绘的场景孩子再也体会不到。 大自然蕴含了数不尽的新奇与惊喜,对于孩子来说,一只展翅的蝴蝶,蜕壳的蝉,都会推开一扇惊喜的门。 雨打荷叶,蛙叫蝉鸣,应季生息的植物和昆虫能反应四季的变化。孩子的童年不应该被抽离出与之共生的大自然。缺乏与自然的亲近,缺乏在自然中学习探索体验的经历,感知会日渐迟钝不敏感。 人工修剪的花草园林,带着一种秩序,拒人于千里之外,只能远赏,不能近玩,很多的规则要遵守,阻碍孩子的探索,玩一会就觉得没意思。 周末假期我会尽量空出时间,开车寻找野生野长的草地树林,野性的自然完全接纳了我们,我和女儿自由奔跑,随意打滚。不用担心被指责踏坏草地,撞掉花朵,偶尔还会爬爬树,被有形无形的而规则约束久了,解缚的感觉很美。 一身土一身汗,累的爬到车上倒头就睡,睡醒了精神特别好,吃饭都需要多添半碗。而且难得的是,女儿在玩耍中还保有悲悯之心,怕踩痛了小草,踏到了蜗牛。 虽然还是会摇摆,不知道自由的界限该划在哪,害怕太多的自由会模糊规则的界限,不利于孩子从自然人过渡为社会人,现在自由了以后会不会吃苦不自由?现在不自由会换来以后的自由? 但已明白,所有的自由都不是无为的自由,玩也是需要手脚脑眼鼻耳一大堆感官参与的探索活动,可能很多人觉得,这样的探索不如学习一门外语,一种乐器有用,能力不能使人受用,等同于无用。 摆脱了与正在摆脱生存焦虑的我们,还是习惯将成功的标准一元化,生活有时面目可憎,多用诗意覆盖一下不是更好? 我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妈妈,可行性的理论积累的不多,只是叙述一下我和女儿两种不同状态的童年,一个自由,一个受缚,童年是人生初始阶段重要的一段,不同状态的童年对以后人生的走向,虽有影响,但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 成长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我想让女儿尽可能走的轻松一些,不想让她以后回忆起童年,没有颜色,没有自由,只有负重前行的疲累与厌烦。女儿不止一次说,很想做一只小动物,不用每天起很早去上学,有大把时间玩儿。 没有超脱于大环境的勇气,就选择一种安全的做法,多分点时间,让孩子童年的底色斑斓一些,在孩子的身体里种一个大自然,里边夏雨冬雪,莺飞草长,清风蝉鸣…… 随波逐流是一条安全热闹的路,很大的可能会走向平庸。随波逐浪是一条艰险孤独的路,很大的可能会走向不凡。 随波逐浪是生活,随波逐流也是生活。追求成功是一种价值取向,放逐灵魂也是一种价值取向。 取舍在自己。 作者简介:李微识,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专栏作者,媒体编辑,撰稿人,摸着石头过河的85后妈妈。  ?万人撩你,不如一人懂你 ?想进爸妈内参育儿交流群的,请加北北微信:zwy04258455,备注:爸妈内参 ?中国最需要的教育不是孩子,而是家长,尤其是爸爸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旗下原创品牌:90后爸爸妈妈的教育内参,专注0-8岁亲子阅读、育儿经验、亲子旅游和童书推荐。微博@爸妈内参,头条号@爸妈内参  戳原文,读经典好文 Author requires users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before leaving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Loading Most upvoted comments above Learn about writing a valuable comment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