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震后收到的第一条微信,我永远舍不得删除

2017-08-10 👉 爸妈内参

投稿邮箱:bamaneican@sina.com

妈妈,能不能放下手机陪陪我?

母亲越强势,对家庭毁灭性越大

被性侵的少男少女的噩梦,来自父母难以启齿的性教育


作者:槽值,来源:槽值(ID:caozhi163),经授权发布



9号凌晨发生的最令人悲痛的消息,莫过于四川九寨沟的七级地震。


地震已造成多人伤亡,在去世的市民中,有一对来自湖北武汉的夫妇。


他们带着孩子一家四口前往九寨沟自驾游,就在地震当晚,当他们的车行至神仙池酒店附近时,被巨石砸住,孩子的母亲当场被落石砸中身亡。而孩子的父亲,则在临死前砸碎了车窗,并将正在上六年级的孩子推了出去。


在这种直面生死的关头,不会有什么力量,比父母亲推出孩子的力量更强大和沉重。



四川九寨沟地震现场


惊魂一刻过后,很多亲历地震的人在朋友圈报平安,但最关心你的人可能反而看不到这些讯息。


曾经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话:


你永远不知道,你走了之后,家里的菜有多简单。


就像我永远不知道,对话框里短短的一行字,背后是多少担忧和关心。


今早给一名在四川念书的好友打电话问情况,絮叨了半天,聊到了以前曾经历过的一场地震。


那会儿他刚到四川读书,一次凌晨的小型晃动让他惊慌不已,千万种情绪涌上心头,给一直喜欢却没有得到回应的姑娘发了一条消息:


此刻正地震,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见到你,只想发个消息,希望你一切都好。


后来晃动停止,他才跟着早已习惯了晃动的本地同学进屋睡觉,又给姑娘发了个消息解释,还发了个朋友圈说自己一切安好。随后关机睡觉。


早上醒来,开机后手机一直震动,他惊喜地以为是姑娘关心他。等看到20多个未接电话,几十条微信、短信都是来自爸妈,一下就慌了。


我回拨过去,电话响了不到一秒钟,就接通了,想必当时他们一定急坏了,手机就拿在手心呢。接通后,我妈说的第一句话是:


宝贝儿你还好吧,要不你赶紧先回来家里吧,别在那里待着。


我愣了一下,然后才反应过来。


原来,我把他们屏蔽了,他们并没有看到我那条报平安的朋友圈。


我朋友圈里的所有好友都知道我没事,除了他们。他们甚至都不知道有屏蔽这回事,更不会像我的男朋友、女朋友们那样,嚷嚷着我为何对他们设置分组可见。


地震现场照片|央视新闻


凌晨看到地震的短讯,联系不到我,他们就慌神了。


那个时候,我有点儿难过。危难关头,我只牵挂自己喜欢的姑娘,却忘了最着急的两个人是爸妈。


像个哈巴狗似的爱慕着姑娘的时候,不觉得自己卑微,可看到父母这样用力地爱着我,我都替他们感到心塞”。


  • 你以为父母正在渐行渐远,可他们却一直努力向你靠近。


后来,我和那个姑娘在一起又分手,已经再无联系,但父母发给我的那几十条微信,却永远舍不得删除。



微信记载了太多人爱我们的方式。


昨晚地震后,网友这样留言:


天下最关心的人就是你的父母,我出差到地方,我妈就打电话,旅游下飞机接第一个电话就是妈妈,她嘴上说关心她孙女,其实关心还是她儿子。


昨晚感觉到震感后抱着宝宝穿着拖鞋就往楼下冲,竟不知自己原来可以跑的那么快,心里就一个念头:我的宝宝还那么小。


也有人为了更大的责任,选择拯救更多的家庭。



@代立安C:


九寨沟所有人都想出来,可是我爸却是不得不进去。





即使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爸妈也留下了太多让我舍不得删除的聊天记录。


在我做公众号之前,我妈几乎不关注订阅号,微信全部的存在意义,除了跟我聊天打电话,就是用来发红包抢红包。

 

后来不知道从哪儿听说点开看一篇文章可以加人气,她的“工作”重心就变了:


一有新文章就点开看,就算是看不懂也一定要翻到最后点个赞,有时候我明明是开车写文,她还不遗余力地往各种长辈群、朋友圈里转发。


末了还不忘骄傲地补一句:“这是我闺女写的!”


 

我既尴尬又感动。

 

好害怕她的亲戚、同事们把她拉黑,又默默想大概只有亲爹妈才这样支持女儿吧。

 

另一位写科普文章的作者在群里说,有一次回家她看到她妈妈戴着老花镜,往一个厚厚的笔记本上写东西,还以为高中辍学的妈妈准备重返课堂了,仔细一看,里面全是抄录的他的文章,边页写满了笔记,一页页纸上注释密密麻麻。

 

她问她妈妈,你抄这些做什么?

 

她妈妈抬起头,表情认真得像小学生:


看到你每天拿着手机点点点,妈想知道你每天在看的是啥。

 

要知道,她平时写的文章,都是那种参考文献列一大串,行文像论文的风格,每天发到群里,我们这些作者都看不下去。

 

一个几十年没有读过书的老太太却脸贴着笔记本,一丝不苟地摘文章、写注释、做笔记,只为与她离家在外的女儿,创造一点微弱的情感联系。



 

即使在朋友圈,父母也一直在用笨拙的方式爱着你。


有时候太忙,忙到不想跟任何人联系。朋友都已经把我加入到约饭黑名单了,爸妈每天还是不停地给我发着信息。


端午节是他们先提醒我要好好吃饭 


每天关心我有没有吃饭、有没有乖乖睡觉



我提到过的好多东西他们都在关注


她其实一个人在家,但说得很轻松 | 来源微博


看过一个笑话。

 

妈妈问小明:“你今年几岁啦?”

小明说:“我今年三岁啦。” 

妈妈又问:“那爸爸几岁啦?” 

小明说:“爸爸也三岁啦。” 

妈妈很奇怪:“爸爸为什么只有三岁呢?”

“因为爸爸是在我出生那一天才变成爸爸的呀!”


一百来字的对话,看得我差点要哭。

 

我们经常讨论,个人性格多多少少受到了“原生家庭”的影响,懦弱源于打击式教育,狂躁是因为模仿双亲,不会过婚姻生活是上一辈带来的阴影,思维不开阔则源于穷养。

 

但很多时候又忽视了,他们也是在我们出生那一天才开始学习为人父母,没有人给他们培训上岗,也没有人告诉他们“合格的”父母应该是什么样子。

 

他们摸索前行的样子,看上去不那么标准,有时候又太小心翼翼,让人心疼。

 

马薇薇在《奇葩说》里讲过一个故事:

 

我们几个辩手住在北京,一起租房子住。那次我爸妈来我家的时候,不敢住我家。

 

他们说,我们薇薇,从小就不习惯跟别人一起住,如果我们这次住了她家,那下次邱晨爸妈来也住她家,玄毅爸妈来也住她家,薇薇会被烦死了。


我们不住她家,我们住酒店。我相信我爸不住我家是真心的,但这种真心,我就这么坦然接受吗?

 

 

有句很有名的话,说的是,当你爱上一个人,会感觉既有了软肋,又有了铠甲。

 

  • 父母爱你的方式也是这样,有时候是胆怯,有时候是张扬。


朋友说,考研的时候与男友异地恋,每日打电话,山盟海誓,蜜语甜言。一周年的时候,精心准备了礼物,写了好长一封情书,算计着日子邮寄给他。

 

后来,两个人在一起生活,有天心血来潮收拾衣柜的时候,发现那封曾用尽温柔词汇的信,完好无损地躺在角落,好像,被打开过,又好像,许久没被打开过。

 

可高三那年伏在妈妈病床前写的那封信,她妈妈一直保留到现在,白色的纸已经泛黄,折痕淹没了字迹,但信里的每一句话妈妈都记得。

 

妈妈们都有个通病,只要你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哪怕在别人眼里根本不算什么,她就满世界宣扬,直到你感觉尴尬,阻止她为止;

 

妈妈们都有个通病,只要你在朋友圈流露出一点负面情绪,她就会马上打电话过来问个没完,直到你忍无可忍,把朋友圈负能量的内容都屏蔽她为止;

 

妈妈们都有个通病,只要你说了哪样菜好吃,她就频繁地煮那道菜,直到你厌烦地埋怨了为止。

 

其实她这辈子,就是在拼命把你觉得好的,给你,都给你,爱得不知所措了而已。



她一直担心我会身体不好 


李健谈起过和父亲的一件事:


他的父亲是患癌去世的,生病那会儿要上厕所的时候,几乎都无法步行,实在不行了,李健就背着爸爸去上厕所,扶着他去。


爸爸在弥留之际,对他说了一句话:“原谅爸爸。”

 

李健和姐姐凑钱给父亲交手术费,“当时我的歌唱事业没有什么大的起色,他一直担心我的生活”。


父亲觉得是给儿子增加了负担,现在连上厕所都还要儿子背儿子扶。

 

这句话成了至今最让李健难过的话。

 

我知道,父亲是怕麻烦到我,所以最后他对我说了一句,‘原谅爸爸’,这句话对我来说,一直是很难过的一件事,我觉得他对我太客气了。


我觉得父子之间怎么能用原谅呢?这完全是我应该的事。

 

 李健在节目中翻唱《父亲写的散文诗》

 

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里的那段话我现在已倒背如流:

 

  • 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在这短暂的缘分里,你把最好的给了我,我也想把最好的给你。


 

一次讨论表白的话题,有读者在后台这样留言:

 

当我心无牵挂的时候,贫穷对我来说只是晚上吃馒头与吃牛排的区别,无损我的快乐,可当我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我才深深的感受到什么是贫穷所带来的自卑。


很多人都说,努力是为了梦想,为了未来,为了更好的自己。

 

我觉得我努力是为了当下。

 

  • 是为了我妈在超市货架上驻足不前时,不用因为价钱便宜去买高仿上当;


  • 是为了我爸在出门待客时,不用因为省一点钱还穿着十年前的旧衣服;


  • 是为了在面对疾病的时候,不用因为经济原因被迫放弃更有效的疗法;


  • 是为了能有最大的余地为他们选择更舒适更有尊严的人生。

 

人生的每一劫,都让我更清楚地意识到,我不只是为自己活着。


因为我想要的,我父母在用尽力气给我实现,他们想要的,我也想帮他们实现。


本文系网易新闻《槽值》栏目出品,公众号:“槽值”(ID:caozhi163),微博@槽值。情感八卦吐槽,能走心也能讲段子的槽值小妹,有着干净的面容,淡定的谈吐,优雅的品味和适度的单纯,既能提笔把文造,也能教你把妹撩。关注槽值,遇见有趣的人。

👉中国最需要的教育不是孩子,而是家长,尤其是爸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