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你的轻易满足,毁了孩子的幸福
引导孩子把目标定得高一些,然后帮助他们制定实现目标的步骤,最后一步一步地去达成。
作者:孙小栀(爸妈内参主笔)
我从教数年来,总能遇到这样的孩子:
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对于别的孩子来说,老师的一句赞美或者一点小奖励,都能兴奋不已。
但是,对于一些孩子来说,什么东西都不足以燃起他们的兴奋点。
有一次,为了激励孩子们好好写作文,我带了一些书签啊卡片之类的奖品来到学校。
一部分孩子对于这些小东西充满新奇,有一定激励作用;
一部分孩子虽然对于这些东西没表现出兴奋,但脸上也洋溢着笑脸;
可有几个孩子却是面无表情,看不出一点兴趣。
事后,我与其中一个孩子的家长交流。
家长向我诉苦:
老师啊,我也很苦恼,在家里不管奖励他什么东西,他都觉得没意思。
吃的东西么,平时都吃过,没有新奇的;玩的东西么,也是玩两下就厌了……
三言两语,我听明白了,孩子丧失了幸福的能力。正因为他的幸福得来的太简单,才使得他变得麻木。
现在,这种现象真的非常普遍。前两天看到一篇文章《现在我们身边有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全民“富二代”》,里面指出现在中国教育的普遍现象是富人的孩子要富养,穷人的孩子也要富养,全民都是“富二代”。
孩子要什么东西,家长都想方设法第一时间满足。这种“及时满足”有多可怕?
说小了,这样的“及时满足”会消磨孩子的斗志;说大了,这种“及时满足”造成的心灵空虚,为抑郁症埋下伏笔。
想一想我们小时候,或许只有过年才能吃好吃的,穿新衣服,那种期待已久的幸福感会很持久。
而现在,过年成了一个过场。那是因为很多国人对于吃穿的满足已经达到了随时随刻的地步。
所以,要想获得幸福,需要学会“延迟满足”,哪怕这件事情我们能够马上满足自己,也要学着等一等,把期望放在远处,一点一点地实现。
关于这一点,我是非常有感触的,因为我的母亲就是一个很会延迟满足的人。
我家里的经济状况是这几年才逐渐好转的。小的时候,我们家的日子总是过得紧巴巴的,好在母亲精打细算,虽然不大富大贵,也是讲究体面的。
那时候,我们搬到城里,买房、装修花销不小,家里的钱基本掏空了,可还剩下电器没有购买。我常听母亲念叨,想买个彩电。
那天,我们到家电城去逛,母亲一眼就相中了最新款的42寸的壁挂式液晶大电视(那是十几年前),在当时那一台彩电要5000多,比较昂贵了。
我呢,当然是欢喜得不得了,小孩子么,就喜欢高级的东西。
可是,一旁的父亲却着急上火,不同意!
父亲是一个平时生活不知道打算的人,什么东西都会说“买”!但那一刻,他暴跳如雷。
母亲就问他,
那你要什么样的?
父亲走到老式的摆式电视前,说:
就买这种!
那种电视,我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家里就买了(那是二十几年前)。
母亲气得:
这种淘汰的东西我不要!
父亲讽刺加挑衅地说:
淘汰的东西你不要?高级的东西你拿什么买?
母亲反唇相讥:
我一定要现在马上就买吗?不能存够了钱再来买?
两个人就在商场里这么吵得面红耳赤的,不欢而散。
我又羞又恼,跟着走出了商场,心里还挂记着那台42寸的液晶大电视。
大约过了三四个月吧,我放假回家(那时住校),家里已经装上彩电,正是那台42寸的液晶大电视!猜猜父亲在干嘛?
他已经躺在沙发上自如地切换电视频道,津津有味地盯着高清的电视画面。
而母亲呢?
除了说笑挖苦一下父亲外,她望着客厅的一角,眼睛里充满了光芒,跟我们宣布似的说:
年底的目标是买一台冰箱!
不知道为什么,听她说这些,我的心里感到很振奋,好像生活永远都充满了期待,并且总能一步一步地实现。
试想当初,我们要是买了父亲看中的老式电视,估计没出一两年就得后悔,因为一两年后液晶电视就已经遍布各家了。
母亲的远见和胆量让我佩服,更让我受教的是那种一步一步朝着目标努力的精神。
母亲常常说她是一个满足的人,从不羡慕别人的生活。我想这种延迟满足,其实就是给自己空间去努力,这个等待的过程中,收获得更多。
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学一学?
引导孩子把目标定得高一些,然后帮助他们制定实现目标的步骤,最后一步一步地去达成。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3029m3f3a&width=500&height=375&auto=0尼克·胡哲《没手没脚没烦恼》视频
事实上,幸福与否真的与贫富没有多大关系。
孔子最喜爱的学生是颜回,他一讲到颜回就说: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为什么颜回值得孔子称赞呢?
因为颜回懂得幸福的真谛。他住在陋巷之中,饿了用树叶卷点米吃,渴了用瓢舀点水喝,人们都为他担忧,但他却一直自得其乐。
这么说,并不是说我们要跟孩子说“安贫乐道”,而是要跟孩子说,幸福的感受源于内在。
当孩子理解了幸福的真谛后,他就明白了幸福与状态无关,幸福是一种能力。
一代巨星张国荣在大家眼里完美无缺,但他却选择从高空跳下,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他丧失了幸福的能力。
美国有个叫做“尼克·胡哲”的演说家,做过一个名叫“没手没脚没烦恼”的演说。
这个名叫“尼克”的年轻人从出生那刻起,就是个没有四肢的人。
但是,他却活出了不一般的潇洒,大学里获得了会计和财务规划双学位,出版书籍,开启世界巡回演讲。
当他说出:
“现在已有20万人通过我的演讲获得福音”时,我感受到了他的幸福,那是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幸福。
中间坐轮椅的为汪玉婷
最近我的家乡有一位小姑娘走红网络,因为她的手只能动5厘米,却画出了最美的国画。
这位名叫汪玉婷地女孩13岁那年被确诊为“肌营养不良症”,随着病情加重,她的手只能在5厘米范围内移动。
更为糟糕的是,她的父亲过世了,使得本不富裕的农民之家雪上加霜。
但是,她在母亲的帮助下,每天画画超过8个小时,绘制出一幅幅动人的国画。
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与坚持,她的画在韩国、美国、日本多国展览,入选全国残疾人书画展。
身体的病痛和生活的困苦并没有写在她的脸上,她把拍卖作品获得的几十万悉数捐给困难大学生,弥补自己没有读大学的遗憾。
汪玉婷很了不起,她的母亲更了不起。每天除了照顾玉婷的衣食住行外,便是坐在桌子边陪伴玉婷,替她磨墨、移画,每天8小时不停。生活的艰辛化作一道道皱纹刻在她的脸上,却没带走她幸福的能力。
幸福的真谛,听起来有些深奥,但却是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探索的方向。
幸福是一种能力,别让你的轻易满足毁了孩子幸福的感知力,和孩子一起锻炼幸福的能力吧!
作者简介:孙小栀,富书专栏作者,中文系毕业,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数年,学术论文及文学作品多次获奖。同时,是一位新手妈妈,致力于亲子阅读和成人阅读的公益推广。本文首发爸妈内参(ID:shenduwenhua),转载请加微信:fushuzhuoluo
原创不易,随心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