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孩子的麻烦,有些是自己找的 | 爸妈内参
主播:宇夕(微信:Orangescy),爸妈内参(shenduwenhua)出品
作者: Judith(富书部专栏作者),本文原创独家首发,转载请联系助理(微信huanghuangmiao)授权,侵权必究
01
当年我和同事一起过国家统考,上在职硕士,做毕业论文时正好赶上做新妈妈。四个月产假过后,我白天上班,回家带宝宝,夜里再爬起来做论文,半死不活。
我们的导师人特别好,绝不因为我们是“兼职”上课而敷衍我们,反而鼓励我们基于工作经历,言之有物、有理有据。每个月都会约我们讨论方向,检查进程,几乎每次我都向这位亦父亦师的老先生抱怨忙、累、没时间。
老先生总是表示理解,好像看小孩子一样耐心听着。有次在我抱怨之后,微笑着说了一句:“我闺女去年有的孩子,我告诉她,看孩子的好多麻烦,其实都是自己给自己找的。”
我呆了一下。
“过几年,你自己咂摸咂摸,这样说是有道理的。”老先生温和地说。我默然。
自己和身边的同事朋友陆续生儿育女,时间和见闻,帮我诠释了老先生的这句话。
02
实例一
前年,我去看望刚出月子还在休产假的同事婵。看到我们来了,婆婆体贴地让婵在厅里陪我们说话,自己进屋看孩子。
十来分钟,屋里孩子有点动静,好像要哭。我们催婵进去看看,婆婆在里屋听到,赶紧回应说没事,困了闹觉抱一会儿就好,让婵不用管。
然后,抱着孙子溜达出来,满脸幸福和慈爱,一边好像对我们说,一边好像是对孩子说:“我们乖乖就是想让人抱抱,那么多人,这个小要求,还不能满足吗?对不对,宝宝乖。”接着又溜达回里屋了。
婵悄悄告诉我们,孩子白天总睡不踏实,抱着睡一会儿,放下就醒就闹。婵要哄孩子躺在小床里睡,奶奶心疼孙子,不听劝总是抱着。奶奶本来就腰不好,孩子长得又快,这样太累人了。
三个月后,婵上了班,说她不在家时奶奶、大姑奶奶和姥姥、姨姥姥四个人两个人一班,每周换班来看孩子,都累的很。
实例二
另一个同事小丽也是新妈妈,宝宝出生后五十多天我们去看她。她婆婆公公、父母年纪都大,不能每天来帮忙。
我们进屋大吃一惊,没有想象的屋里狼藉的场面、慌手忙脚的样子,孩子躺在大床上,小丽自己在家。
小丽说,孩子爸早上上班前弄点早点,家里每天下午三点后帮忙的阿姨买了菜,来做晚上和第二天中午两餐,还帮着简单打扫卫生。孩子的衣服,有空就用孩子专用的洗衣机洗,没空晚上孩子爸回来再洗。
平时孩子吃母乳,夜里喂两次,白天孩子睡就补补觉。基本忙得过来。
在和我们说话的时候,小丽倚着靠枕坐在孩子旁边,拿一个玩具一边和躺着的孩子逗着,一边和我们聊天。突然,孩子“吚吚~”要哭,小丽拿了床边一个盆指挥我:“帮我打点温水。”
从卫生间打水回来,小丽已经熟练在宝宝屁股下面垫了防水尿垫,撤下纸尿裤,两下麻利地用湿巾处理了宝宝屁屁上的粑粑,拿起一块纱布蘸着我打来的温水,擦拭宝宝屁屁,又用另一方干净纱布手帕擦干,再包上新尿不湿。
小丽一气呵成的动作惊呆了当时的准妈妈——我,小丽一边麻利地处理“战场”一边说:“你们进门前宝宝刚吃饱,我看他眼眉红了、咧嘴要哭,知道要拉,他爸都说他是‘不吃不拉,不哭不睡’,一会儿你们看,该睡了。”
果然,小丽洗手回来,宝宝咧咧着哭了两下,小丽也没有马上抱起来。坐在床边,轻哼着拍拍。我们退出卧室,几分钟后,小丽走出来关了房门,说:“睡着了,没事了”
“你不抱,也不闹?”我问。
“呵呵,从开始吃完奶,拍嗝才抱一会儿,他一哭我就躺在旁边,胳膊环着他‘假装抱着’,他自己咧咧两下、哄哄就睡着了。我们宝宝不爱哭,哭了看是哪一种,要是饿了拉了,不管不行。一般睡觉前、烦了,只要理哄一哄,不怎么闹。”
心理老师说,一岁以内的孩子怎样宠也不为过。因为婴儿时期,是一生安全感形成的关键时期,宝宝提出要求、希望关注,必须要尽快给予回应。
不能觉得孩子小不记事,也不懂事,不用管;更不能说,多哭一会儿就不哭了,随他去哭。因为一旦婴儿时期,不能形成对母亲的“安全依恋”,长大后会出现没有安全感、不易信任他人的人格特点。
但是,一哭就马上抱的习惯也是不好的。第一,婴儿骨骼健全阶段,经常被抱着走和摇,不利于骨骼发育;第二,育儿阶段本就辛苦,也无形给自己和家人增加了负担。
只要关注婴儿,在宝宝有需要的时候,能够让宝宝能感到温暖安全,需要被满足,就可以了。可以依据各自的情况养成自己的习惯,有规律是宝宝健康、妈妈不累的关键。规律的习惯养成,主动权在成人噢!
03
晚上哄熊孩子睡觉,确实也是让很多妈妈头疼的事情。
婴儿的时候吧,让宝宝抱着奶瓶子喝奶,或者妈妈哺乳,有的时候可以顺利睡着;有的时候,奶喝完了,又精神了,或者明明在妈妈怀里停止了吸吮,一要抱到床上,又不乐意地蹬腿。
等孩子大一些不再依赖牛奶,就更没完没了了,讲故事书,经常是妈妈拿了书扣在脸上,宝宝毫无困意地问这问那。有人说,那你就让宝宝玩,玩累了自然就睡了。
说这个的一准没有“亲自”带过孩子,等宝宝困得不行睡了,明天就不要起来去幼儿园了。何况,睡得太晚,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说得再实际点,九点宝宝睡着后才有妈妈自己的时间,宝宝十一点才睡,妈妈这一天还有什么盼头?
把孩子扔给老人绝对不是办法。
从婴儿的时候,最好晚上睡觉自己带在身边,便于了解孩子的情况,也培养感情,为有一天宝宝上学后你自己管教学习打下基础。
有的妈妈说,不要吓我,这么小,宝宝知道什么?我记得一对家长,为了忙事业在城市站下脚跟,把孩子放在老家给奶奶看。到了十二岁上初中接到身边,儿子对老师同学都有礼貌,只有爸爸妈妈教育他的时候,他会指着爸爸的鼻子说,你凭什么管我,我小时你干嘛去了?!
所以孩子从小自己带在身边很重要。孩子刚出生的时候,老人说坐月子不让看电视,不让玩手机,小说费眼也不能多看。我无聊啊,就从没出月子开始给宝宝讲童话故事。把我想的起来的童话故事都讲了一遍,其实她哪里听地懂,只不过是讲给我自己解闷的罢了。
谁知道,这个举动后来无心插柳,帮了我大忙。
那时,讲得最多的是《三只小猪盖房》,因为宝宝胖,吃奶的时候嘴一鼓一鼓的,又属猪,太形象了。而且故事一会儿就讲完,我就不停地添油加醋。比如讲到了大灰狼来吹房子的那段:大灰狼说,我数一、二、三,再不出来,我就把你们房子吹倒!我开始数了,一,二,但!呼~呼~呼呼~~假装吹的声音。
三个小猪,大灰狼要吹三次,可以讲好半天,呵呵。宝宝也逐渐记得了这段故事。
后来,断母乳那段时间,这一段故事成了救命稻草。宝宝夜里醒来闹着要吃母乳,我就抱着她喂奶粉,讲这段故事;后来发展到,她夜里一醒了蹬腿,我就迷迷糊糊地搂着她说,大灰狼要吹房子了,一,二,三,呼~呼~呼呼~~她就睡了。
所以,我建议,可以从胎教或者婴儿时候,睡觉前就给宝宝放一个喜欢的歌曲,或者妈妈亲自来唱。这样,睡觉的时候唱给宝宝听,夜里闹觉的时候,拿出来唱,会有不错的效果。
如果,孩子都二三岁来不及才培养对某个曲调的“热爱”呢?
那就从现在开始,每天晚上培养宝宝睡觉的“仪式感”和规律性。
孩子一两岁,将懂事还不懂事的时候。一家子,看电视的看电视,玩手机的玩手机,你打算让孩子由一个人抱进去哄了睡觉,这样真的有点难?
首先,八点后不要让孩子玩得太疯;累了不就好睡了吗?不是,过犹不及,太累了可能会过分亢奋,更不好入睡,而且夜里容易做梦,难以进入深度睡眠。
八点半过后,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刷牙、洗脸等等,各项准备事宜,让宝宝觉得大人这样做,他(或她)也很高兴能够参与其中。这就是每天睡觉前的“仪式感”
如果再有一两个小事情,如叠衣服、铺被子,让宝宝喜欢做有成就感,那就更要多支持多夸奖,让宝宝有期待。
反过来说如果,宝宝觉得,全家都是围着他(她)打转,麻烦就多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就各种不乐意,各种拖延,各种讲条件,就都可能出现。
然后,全家熄灯睡觉。一定是营造全家安静入睡的气氛,睡不着也不能起来做别的事情。
开始宝宝可能各种折腾,但是没有办法,家里没有人从事其他活动,安静的环境让宝宝容易进入睡眠。这时,爸爸妈妈一定要能坚持住,特别是爸爸不能因为自己想玩手机看球赛,就自己先撤退了。
这个时候,宝宝其实已经困了,可是又想给自己找各种借口不睡。妈妈一天已经累得不行,可能还有工作等宝宝睡着之后做。在习惯开始养成的那段时间,爸爸此时撤退,使得全家不同步,绝对得不偿失。
宝宝养成按时睡觉的习惯,肯定需要一个时间段,不是一天两天的问题,决不能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你是想在下面四五年,每天晚上都好像打仗一样,哄孩子睡觉,自己不能工作呢;还是用一个月时间,培养他良好的入睡习惯,让自己从此得解放呢?
04
在没有养成了良好习惯、形成正常规律的时候,越是哄着,越是迁就,越是讲优厚的条件,越是给自己的育儿工作“挖陷阱”!
本来宝宝的各种认知都是一张白纸,你帮助形成各种认识,让宝宝觉得本就该如此,没有商量,今后也就习惯了这样的模式。
你希望省事,不做最初的行为模式的养成工作,其实是在给今后的育儿“找麻烦”,不止睡觉,很多问题都如此。越怕麻烦,越麻烦!不怕麻烦,养成良好的习惯规律,自然就轻松了许多。
对于洗澡、睡觉、游戏等等生活其他细节也是一样。作息生活的规律是孩子健康的保证,好的习惯培养需要时间和精力,可破坏却很容易。
请您一定记住,好的行为习惯,不止让我们带孩子“不累”,更是为了孩子明天的成长。与其不好的行为习惯,已经出现再干预管理,不如防患于未然。
最后,还要唠叨两点:
第一, 孩子是家长最好的镜子,你不希望孩子有的不良生活习惯,自己最好也要避免。
你希望孩子早睡早起,就不要自己做夜猫子,休息日夜里“追剧”打游戏,早上不能按时起床;你希望孩子能喜欢阅读,不三四岁就掌握手机平板的各种功能,早早架上小眼镜,小学没上就要戒网瘾,您自己就在家中把手机仅限于联系通讯之用,不要随时抱着电子产品。
长大后,教育上的很多“麻烦”,其实都是你当年“怕麻烦”的结果,身教的力量永远胜于言传!
第二, 养育宝宝过程中,一定要在家庭内部保持一致,不能各自为政。
这样的场景在421家庭中常常出现,父母刚要纠正孩子的一个错误,孩子立刻哭哭咧咧跑向老人的房间。
“你看,跟着我一天都没哭,你们一回来就惹孩子哭!”或者“你惹孩子哭做什么呢?给他(她)就给他(她)呗,大热天(冷天)的!”
这样的话,从老人嘴里一出,就意味着父母教育的终结。
孩子是家长态度最好的观察者与实践者,不统一的态度,就是宝宝有空子可钻的机会。
我有一个同学家特别有意思,儿子说服了老人,不能孙子一哭就立刻答应一切条件。在小宝大概一岁多一点,在厅里玩着一半,提出不合理要求,眼看着雷声大雨点小的阵雨马上要开始。
爸爸、妈妈、奶奶、爷爷都各自进了房间或厨房,“消失”了。小宝哭了一半,觉得特别奇怪,就咧咧着找人。发现大人们好像都自己有事,忙着,哭的表情还变,可不知跟谁接着哭好。
又小声哭了一会儿,看还是没人出来理他,就不知所措地待在原地。
听说有过几次,不合理要求的“冷处理”,小宝就很少用哭的方式,要求达成目的了。即使老人带孩子,也不会撒泼打滚地跟老人提要求。
好吧,今天就先唠叨到这里。记住:规律的生活习惯,良好的行为养成,是减少你带宝宝“麻烦”的关键!
作者简介:Judith,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专栏作者,70后尾巴,教书匠一枚,兼任逗比妈妈;相信“匠”的含义就是一辈子的热爱和坚守。微博@教书匠judith,简书@教书匠judith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旗下原创品牌:90后爸爸妈妈的教育内参(shenduwenhua),专注0-8岁亲子阅读、育儿经验、亲子旅游和童书推荐。微博@爸妈内参,头条号@爸妈内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