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俑|凝固的古人生活

2017-02-15 聚梦堂

       

中国自古乃礼仪之邦,以孝悌治天下。西周时期,“孝”作为伦理观念正式出现。其义有二:一是通过奉献祭品的方式祭祀祖先,以表其孝心;二是周人以为,崇拜祖先是为将其生命延续下去以至生生不息。正如《吕氏春秋•节丧》云:“孝子之重其亲也,慈亲之爱其子也,痛于肌骨,性也。








 人形彩陶罐,四坝文化(约公元前2000年-前1600年),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


  一个朴实自信微笑的小孩。







秦始皇兵马俑人物威猛、刚正不阿。








 彩绘陶兵马俑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965年陕西咸阳杨家湾兵马俑坑出土。通高50--68厘米。 







 陶部曲俑,东汉,(公元25--225年)四川崖墓出土,高39厘米。


  东汉时期,豪强地主拥有自己的庄园,驱使依附农民从事生产劳动,又把其中的一些农民武装起来,称为部曲,或家兵,作为私家武装,一旦局势动荡,就用这些家兵保卫庄园。






持帚箕陶俑,提壶陶俑,1957年重庆化龙桥出土,陶女侍俑,三国,蜀,公元221--263年,1981年四川忠县涂井出土。



  拥有像这样的小摆设,做起家务来心情是不是好很多?







击鼓说唱俑,东汉,1957年四川成都天回山出土,高56厘米。


  这个大家肯定是最常见的一个人俑了汉代民间极为盛行说唱表演。这件陶俑袒胸露腹,着裤赤足,头上着巾,额前有小花饰,赤膊,膊上有饰物,大腹突出,左臂夹鼓,右手举槌,正在击鼓说唱。神态诙谐,动作夸张,是个不可多得的优秀雕塑作品。在四川的东汉墓中先后出土多件形象类似的击鼓说唱俑,说明当时蜀地说唱表演非常流行。


  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充满了幽默感,不求形似而求内在神韵,真的使人身临其境啊。






 徐州出土的女舞俑。


  “表飞縠之长袖,舞细腰以抑扬。”­  ——崔骃《七依》。






 陶女俑,东晋,公元317--420年,1955年江苏南京出土,高35厘米。


  两臂环拢胸前,袖手而立,眉清目秀,这样的愉悦的表情,一定是看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弹琵琶俑,北齐,公元550年-577年,1977年山西寿阳厍狄回洛墓出土,高28厘米


  衣饰考究,神情端庄,塑造了一位五官端正、眉清目秀的青年乐手,全神贯注地演奏情景。







  彩绘男俑,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 )1958年陕西西安杨思勖墓出土。


  唐朝受外来文化影响,男子服装一改褒衣博带、高冠革履的传统样式,而把头戴幞头,身着圆领袍服、脚穿高靿靴作为最流行的着装,称为“常服”。除了重大典礼活动外,上自皇帝贵族,下至百姓奴婢,皆着此装。此俑即着常服,其基本形制是圆领、窄袖,衣长及踝。中唐以后,服式渐宽松,以大袖宽身袍服为常式。


  



三彩釉陶胡服牵马俑,唐开元十一年,1957年西安鲜于廉墓出土,高45厘米。


  唐人英俊潇洒,神态似与马匹预约交流,观之为你倾情。







 三彩女俑,唐,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藏。


      女俑眉若墨画,面若桃花,红唇微抿,嫣然浅笑。她头梳高髻,身着半臂,身披陂巾,陂巾的一端绕过交于胸前的双手而自然垂下,下穿曳地襦裙而覆至脚面。初唐贵族女子喜着小袖短襦及曳地长裙,但盛唐以后,衣著又向阔大、拖沓转变,披肩亦由狭而长的披子逐渐演变成为披之于双臂的陂巾。



所重所爱,死而弃之沟壑,人之情不忍也,故有葬死之义。葬也者,藏也,慈亲孝子之所慎也。”因而,除却血缘亲情、孝悌之心,从仪礼、人性以及后世子孙的延续等诸方面考虑,古人对于丧葬极为重视。故而,古俑真实负载了古代社会的各种信息,对研究古代的舆服制度、军阵排布、生活方式乃至中西文化交流皆有重要的意义。 

















来源:网络  图文版权归属原作者,仅限交流学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