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创之后如何疗伤

2015-07-09 王烁 BetterRead

点击BetterRead,订阅有理有趣有用的英文作品推介。


“知道为什么活着的人可以承受用任何方式活下去。”(Nietzsche: “He who has a Why to live for can bear almost any How.”)尼采这句话,是身处逆境中人们的格言,也是一再回荡在Man's Search for Meaning这本书中的强音。


Viktor Frankl,维也纳人,犹太人,心理治疗师,幸免于奥斯威辛和达豪集中营,在集中营期间为囚徒作心理治疗。战后出版Man's Search for Meaning,融汇心理学家自渡渡人的冷静,被迫害者向死而生的灼热,洞察人性后仍存的宽厚,于绝地成就经世济人的真知。真与善在地狱融为一炉。在弗罗伊德和阿德勒之外,创出又一支奥地利心理治疗学派:意义疗法(logotherapy)。


本书三联书店出过中译,译作《活出意义来》,勿因书名类心灵鸡汤而错过。下面是摘录。



我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号码是119,104。


吸烟是牢头的特权。如果是普通囚徒吸烟,那则是另一个标志,说明他已失去任何求生的意愿,正在“享受”其生命中的最后时光,自杀就在前面。


集中营里的生存竞争,一半从党卫军的爪下活下来,另一半是与其他囚徒相争。人人都被一个念头占据:要活着回去。当挑选谁被运走肉体消灭时,一个囚徒把别人顶上去不会有一丝犹豫。那些幸存的人,时刻准备着用任何方法活下来,不管是暴力、偷窃,出卖。我们活下来是个奇迹。那些真正最好的人,没有归来


集中营里,一个人卫兵还是囚徒,并不能告诉我们他是什么人。慈悲在哪个群体里都存在。一个卫兵把他的面包省下来给我,我泪流满面,这远不只是一小片面包,他还给了我一些只有人才有的东西。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正派,一种不正派。两种人到处都有,分布于社会所有群体之中,没有一个群体只有一种人。


哪怕在集中营里,人仍然可以有选择。在可怕的心理和身体折磨下,还有人保有一丝精神的自由、心灵的独立。他们从一间囚室走向另一间,安慰他人,分享自己的最后一片面包。虽然人数很少,他们证明,什么都可以夺走,惟有最后一种自由属于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选择自己的态度,选择自己的道路。


这样的选择无处不在。每天,每时,都要做决定,决定要不要向那些夺走自我的力量低头,决定要不要放弃自由与尊严。尽管缺少睡眠,食物不足,精神受折磨,一个囚徒最终变成什么样的人,取决于内心决定,而不仅是集中营环境的影响。集中营里,你也可以决定保持尊严。那些不能控制的力量可以夺走你所有的东西,除了一样,就是你决定如何面对这些力量的自由。你无法控制生活中什么降临到自己身上,但总是可以控制你的感受和行为。


陀斯妥也夫斯基说过:“我只怕配不上自己的苦难。”一个人既可以选择保有勇气、尊严和无私,也可以选择在生存竞争中象动物一样无所不为。你是把苦难当作磨刀石找到只属于自己的内心力量还是放弃?决定你是否配得上自己的苦难。


要挑战集中营病态的心理环境影响,给囚徒以力量,就必须帮他们找到向前生活的目标。向前看才能活下去,这是人的特质,也是渡过最艰难时刻的救赎。


有人会说:“我对生活已经全无指望。”我们必须告诉自己,也告诉他,我们对生活有什么指望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对我们还有什么指望。我们得放弃问生活的意义,而把自己放在被考问的位置,每天,每时。回答不是空话也不是冥想,而是行为和举止。生活最终意味着承担寻找正确答案的责任,并履行它持续加诸于自己的任务。


生活不是像弗罗伊德所说是追求快乐,也不是像阿德勒所说是追求权力,而是追求意义。意义来自有用的工作、爱,以及艰难时刻的勇气。


从集中营归来,幸存者最光辉的体验,就是懂得,在承受所有痛苦之后,再也不用恐惧任何东西,除了信仰。


推荐读物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by Viktor Frankl



认识自己,理解社会,解决问题

BetterRead

英文读物的书评、推荐、摘录

投稿请发至BetterReader@qq.com

转载本公号文章须申请授权

订阅请长按下方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