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绝对没见过这样一篇序言 | BetterRead

2016-03-25 ​楼夷 BetterRead

文|楼夷


我刚认识王烁的时候,不觉得他特别爱看英文书。


并不是说王烁不看英文出版物。因为工作的缘故,王烁看大量的英文新闻刊物,从《华尔街日报》到《新闻周刊》到《经济学人》等等,既读纸刊也上网站。但是,这些是工作,不是爱好。


他的爱好有三样:武侠、科幻和加菲猫。


我们早期都爱追一个网络论坛。当时那个论坛还算小众,以武侠和玄幻小说为主。但谁也没想到,十年后这个论坛演变成一个以言情为主的原创文学网站,推出的许多知名作品变成了电视剧和游戏,包括《甄嬛传》《步步惊心》《何以笙箫默》等等。不过现在不叫小说了,叫“IP”。


我们也一起看《科幻世界》。《三体》一出,王烁受邀做书评,因此提前看到了小说。


最爱就是漫画加菲猫。王烁当时每天都上加菲猫的官方网站,看更新的漫画。短短几幅画可以看了又看。加菲猫有善良的主人宠,有忠厚蠢笨的大狗欧弟供欺负和玩耍,每天吃吃喝喝,睡睡懒觉,真是人生赢家啊。


在我看来,王烁当时的英语能力也不强。他曾经讲过在欧洲某个机场找人问路的经历。那个机场工作人员跟他唧唧呱呱说了一大通后,王烁听不懂,就说:“Can you speak English?”对方说:“I am speaking English!”


但我一向认为,只要王烁想学什么,都能学好。因为他有两个绝招。


首先,绝对不糊弄。当时有种英文阅读法很受推崇:直接看全文,不必每个单词都弄懂。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就是说,读着读着你就悟了。据说这符合人类学习的自然规律,小朋友就是这样习得语言的。


但王烁不干。他只要碰到陌生的单词必查,而且是立刻、马上、现在就查。我们恋爱之初一起看国外电影,但很快我就不和他一起看了。太累。首先片子是没字幕的,而且每5分钟他就要停下去查字典。但再过几年,我们偶尔一起看片子的时候,我发现他已经不查字典了,而且还可以当我的字典。我每五分钟就会问他某句话或者某个单词是啥意思,他永远有正确答案。我又不爽了。


“为什么你每次都对?!”我问。


“我不是故意的。”他说。


没法一起看片子了。


其次,王烁喜欢总结。看完一个片子或者一篇文章,他会和我讨论:“你觉得用哪两个字来总结这个片子最合适?”本来很轻松的事情,结果就变成了学习。还记得我们在尼泊尔度蜜月的某一天,我一边喝下午茶,一边吃巧克力蛋糕,还不忘买一本《经济学人》杂志装模作样,多高大上的一个下午啊!刚啃了几口蛋糕,王烁说:“你用一句话说说这篇文章讲什么的?”


拜托!


说是绝招,这两招简单到我都不好意思多提。不过,大多数人只是在短期学习的时候使出这两招。学校里常记笔记,但很多人是为了通过考试被迫做笔记。再说,比之人漫长的一生,上学也是某个特定时期而已。但这种不对世界说谎,也不对自己说谎,扎实甚至到有点笨拙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王烁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他认识世界的一种途径。


推动王烁以阅读英文为主的工具,是电子设备,最早是PDA,俗称掌上电脑。(不小心暴露了年龄!)


电子设备最大的好处,就是帮你把所有碎片时间和空间都利用上。有的人看书要挑时间、环境、氛围。王烁本来就不大挑,现在更是一机在手说看就看了。上厕所,等电梯,等车,等人,所有3分钟以上无所事事的时间都可以用来看书,在哪里都可以看。


电子设备的第二大好处,就是可以很方便地做笔记。以前一手拿书,一手拿本或者笔记本电脑,记笔记很麻烦,至少你得找个地方坐下来吧。现在看书和笔记都在PDA上了,非常方便。笔记类似于反刍,不仅可以帮助厘清思路,真正吃透书本,更可以留下资料,供日后检索。


PDA也逐渐将王烁的读书目标从中文转到了英文。因为那个时候中文电子书太少了。我记得那个时候找来找去也就史记等古籍。每次看史记,我都想睡觉。以后每次睡不着觉,我都要去拿PDA。(我知道我是王烁的反面!请不要再提醒我。)而英文的文章和电子版则很多。不知不觉,看得也就多了。


2004年王烁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国际关系学院SAIS访学,至此正式走上大量阅读英文书的道路。王烁临行前狂背GRE单词。已经拿到Offer才开始背单词的人还是比较少的。当时出国考试培训行业有一句名言,说GRE单词都是那些你一辈子都用不到的,只为考试而用。但王烁不管,每天背。


到华盛顿的第一周,去学校附近的银行办卡。坐在银行柜台等着工作人员帮我们办理业务,王烁一直低着头,嘴唇蠕动。银行工作人员很奇怪,但没有多问。其实他正拿着PDA在背单词。


学校教育给王烁极大冲击,首先就是要阅读大量英文书。事后王烁说,觉得GRE单词实在是太有用了,这些词广泛存在于课堂开的参考书里。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他的英文写作能力。


刚上学的时候,有一门课,老师给王烁的卷子写了评语,写得比较潦草,王烁没看懂。下课了,他就去找老师问。老师说:“我是说你的英文写作太差了,要好好写。”


三年后,王烁受邀参加瑞典的一个国际大会,临时被会方邀请发言。他用10分钟时间写了一段英文散文诗,现场朗诵,与会者深受感动。


现在,我们的休闲时光基本是这样度过的:一起去咖啡馆,先喝茶聊天一阵,王烁就拿出了kindle,把大屏幕手机横放,打开折叠键盘,边看kindle边敲字做笔记。这样的二人世界已经有12年了。


本来这些笔记就躺在云里睡觉了,但去年下半年我们开了微信公众号BetterRead,得以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做微信公号的初衷只是为了做个实验,了解这样的社交媒体对于小众需求有什么影响。因为只是个人兴趣,我们也不想花太多时间。恰好,王烁多年来积攒了上百篇读书笔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最初,我们预计这是一个极小众的号。爱读书的人虽多,但大量读英文书的不多;专门推荐英文读物的媒体或公号不是少,简直就是没有。事实上,BetterRead应该是国内第一家持续推介英文读物的原创公号。出乎意料,公号开始一个月就有一万订阅用户。我们想,差不多了吧。结果,到今天已过7万用户。


2015年底,王烁在BetterRead上发了一篇两万字长文,点评他当年翻过的50本英文书,被广泛转发。很多人问为什么能如此高效率读书,为什么BetterRead有那么多的书评?现在知道答案了吧。


那篇文章发表后,有个读者给我们发了多条消息,又写了洋洋洒洒的邮件,核心就是一句话:读英文书没啥了不起,不读书也能做成事情。这两万字的长文给读者带来的压力或者说怨念之大,可想而知。


中国人对待读书的态度是很复杂的。一方面极其功利,所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一方面又把读书看得太高,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英文书就显得更高大上了。不过,在大多数人看来,就算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那也是品酒、饮茶、打高尔夫一样,丰富丰富生活。像王烁这样读英文书当吃饭穿衣喝凉白开一样,先是令人不明觉厉,然后就是细思恐极了。


说真的,不读英文书又怎么样?尽管同为BetterRead管理员,我也要帮那位读者振臂一呼。


我也爱看书,但看英文书主要是为了了解育儿和健康的国际理念。王烁一周一本书,我则喜欢边看书便实践,还要多方验证和比较。往往费时三个多月才能以亲身体会写下读后感。按照王烁的说法,大家看他的文章,就了解了那本书;而看我的文章,就了解了我这个人。感谢本书编辑大人慧眼如炬,居然在茫茫文海中挑中了本人的一篇。这里也打个小广告哦。


普通人面对英文书霸的巨大压力该怎么做呢?在长期共同生活中,我已经练就了化压力为动力的做法——你学不了他,就用好他。


学以致用的最好办法就是旅游。我们从恋爱到今天,每年都出去玩。每次出门前,我就有针对性地请王烁读书。旅游的时候,王烁身兼厨师、行李员、钱包多个职责,但最佳角色是导游。无论是那个几角旮旯的景点,他都能找到相应的历史背景和有趣的故事。


去年我二度怀孕的时候,突然想出门去旅游,王烁坚决反对无效,只好选择稍微近点的日本。他恶补日本史后,主张去京都。京都有十七处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去了十三处。那一周,我挺着四个月的大肚子,带着4岁的女儿,天天气喘吁吁地跟在他后面逛寺庙。我突然意识到,一旦书霸将读书和行路结合起来也是很可怕的。


前些日子,王烁不无感慨地对我说:“书太多了,人生有限,所以看书一定要有选择。”我盯着桌上的地球仪,非常赞同地点点头:“我也要有选择地找一些高质量的旅游点。”


这是王烁的生活方式——学习不走捷径,读书不求名利,以英文书打开认识世界的一扇窗,以移动终端为工具,以笔记为学习和总结的积累,并以BetterRead作为分享的平台。但是,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要快乐并有所得就可以。


不读书或者不读英文书又怎么样?反正可以看BetterRead嘛。


本文为BetterRead一号管理员为二号管理员新书写的序言


上周BetterRead赠书,很多读者说题目太难了。今天告诉大家三个好消息:


赠书翻倍  出版社编辑又给了我们10本,现在有20本赠书了。

问题减半  如果猜出本书的书名,就有机会获得赠书。请到后台消息回复“赠书+书名”即可参与。

友情泄题:书名为BetterRead公号某篇文章题目,且不属于“经济与金融类”。


欢迎转发,大家一起来猜书名,抢赠书!


查文章目录,看哪篇标题成为书名:

BetterRead文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