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有珍稀动物义乌小鲵又开始产卵啦!
《林海伦的博物学》
原创系列之七十七
图文/林海伦
编辑/小山
义乌小鲵为中国特有的珍稀两栖动物,目前仅在浙江省内有分布,属于浙江特有物种。它是种“活化石”级别的物种,早在3亿多年前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了。
义乌小鲵隶属于两栖纲有尾目小鲵科小鲵属,数量非常稀少,随着近年来人类活动的影响,义乌小鲵的种群数量也随之逐年减少。目前该物种已被入列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以及2013年发布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2019年1月6日,笔者曾在象山某镇的海边考察植物时,在一处小水沟中意外遇见几条义乌小鲵,当时正是义乌小鲵的产卵季。转眼一年时间已经过去,作为宁波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理事,我又特地去这个产卵的小水塘跟踪观察。
果然,又在这个面积不到1平米的小水塘中看到有3对新产下的卵胶袋。卵的发育刚刚开始,但没有看到成体的身影,可能是元旦那天光线太强的缘故。义乌小鲵通常是在晚上或阴雨天出来活动的,除了在繁殖期会在水中交配产卵之外,它们是行陆地生活的。因此,在大白天是很难看到它们真面目的。
于是,我又开始在小水沟的上下游展开搜索,结果没有更多发现。我想应该是这处小水塘的光照条件最好,便于水中的卵能尽快发育,而上下游别处的小水塘都不是理想的产卵场所。
在亿万年的进化适应过程中,义乌小鲵对产卵场所的选择是十分苛刻的。它们对水质有高的要求,对水体的水量也有选择,水流量太大会将卵胶袋冲走,水量太少又可能会干涸,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没有看到更多的卵胶袋,表明义乌小鲵的种群数量的确不多。
这个产卵地是一处面朝大海的小水塘。当我转到背对大海的山坡一侧时,想去山谷的溪流中看看是否也有义乌小鲵产的卵时,居然又有了新的发现。在小溪流的源头处有个面积约3平米的小水体,水面上漂浮着绿色的浮萍,心想这样的环境对义乌小鲵卵的发育是不利的,因为水下是无法接受阳光照射的。
但我还是抱着一丝希望用登山杖去拨开水面上的浮萍,结果浅水中真的又出现3对义乌小鲵的卵胶袋。同样没有看到有义乌小鲵的成体。再细看这些卵胶袋中的卵,已经有成形的幼体,这些卵即将孵化出幼体来了,可能背风的山谷中气温更高的缘故,卵产的早,发育更快些。
在这里可以清晰看到每2条卵胶袋都是粘附在水下的同一根细树枝上的。这样可以避免被大水流冲刷到下游的风险,因此这一招是非常巧妙和紧要的。
去年我曾对一条雌体进行饲养观察,总共产下2个卵胶袋,但由于没有雄体给其授精,这些新产下的卵都没有发育孵化,表明义乌小鲵的确是行体外授精的,这是种比较原始的授精方式。
我在野外看到的义乌小鲵的卵胶袋都是成对粘附在一起的。这么说来,这个区域至少有6条具有生殖能力的雌性义乌小鲵存在。在自然界,同一种群中的动物,通常是雄性的个体数要大于雌性的数量。因此该区域至少有12条以上的义乌小鲵种群存在的。
这种古老动物的繁殖率是很高的,每条雌性能一次产下2个卵胶袋,总共约140枚卵。但是,即使每个卵都能正常孵化成幼体的话,它们在成长过程中要面对食物匮乏、疾病侵袭、水体干涸和天敌捕猎等多重灾难,绝大多数的幼体很快消失,能成为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往往只有个位数。
一直以来,在其生存环境没有受到干扰的情况下,整个种群几乎是相对稳定的,这就是一种生态平衡。倘若环境受到破坏,种群的毁灭是早晚的事。因此,我们能做的工作就是保护好其栖息地,只有保持其原生态的生存环境,才能让其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如果要让其种群扩大,只有采取人工干预的措施:消除天敌,增加食物。
象山县拥有绵长的海岸线,是个原生态非常理想的县域,同时也表明象山的物种多样性是很值得我们去关注的。在此呼吁当地政府部门一定要保护好这一区域的原生态环境,真正把青山绿水当作金山银山。
林海伦 2020年1月5日
----the end---------
林海伦老师工作照
林海伦老师文章延伸阅读
72、海上仙子国,赏秋景独好
跟着草木 走过四季
关爱自然 敬畏生命
江南四季花历/甬城草木地图
◎更多有趣草木,请关注江南草木观察笔记《甬城草木记》。
1、网络平台:京东、当当、天猫等各大平台均可下单。
2、作者亲笔签名版本。新到一批,60元/本(含邮费),有意者请在本公众号后台留下【姓名+地址+手机】,并通过下面的喜欢作者按钮赞赏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