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東潤《元好問傳》出版(附:陳尚君/整理後記)

朱東潤 中古史研究資訊 2020-09-05

朱東潤

陳尚君整理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 2016-10

頁數: 80

定價: 42.00

裝幀: 精裝

ISBN: 9787532582778

 

內容簡介:《元好問傳》是著名學者朱東潤先生漫長學術生涯的絕筆之作。經始於八四八五年,完稿於八七年,此傳不僅寫出元好問的一生,寫出他的追求和堅持、妥協和經營、委曲和痛苦,更寫出從靖康之變到崖山覆亡一百五十年間重大關鍵史事,以及在遼、金、夏、蒙古環伺惡鬥中,金、宋王朝的最後失敗,中華民族經歷了史上慘烈的苦難。作者不回避元好問為崔立撰碑、投書耶律楚材、依附嚴實、諛頌張柔等行為之可圈可議,更以同情立場對身處亂世之詩人無從主導命運有所理解,對元好問文學成就有充分揭示。

文稿毛筆手寫於毛邊紙上,字跡蒼勁,早年由朱先生弟子王羿群先生整理,由東方出版中心出版。考慮到原整理稿有刪節、不完整之處,如元好問早年經歷部分缺如,本傳的第二次整理本由復旦大學教授陳尚君先生主持出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稿的內容,較上一整理本增加萬餘字。

 

作者簡介:朱東潤(18961988),江蘇泰興人。1916年英國倫敦西南學院肄業。曾任武漢大學教授,上世紀50年代後任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全國寫作學會名譽會長。著有《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中國文學論集》、《史記考索》、《杜甫敘論》、《梅堯臣傳》、《陸遊傳》、《張居正大傳》、《梅堯臣集編年校注》等。

 

 

 

第一章元好問的先世及其時代

第二章元好間的青少年時代

第三章入仕的前夕

第四章入仕

第五章在汴京中

第六章三京的失守

第七章汴京陷落以後

第八章和嚴實的關係

第九章取道河南

第十章從鄧州取道東平回家

 

整理後記(陳尚君)

後記

 

整理後記

 

《元好問傳》是業師朱東潤先生的最後一部著作,大約經始於1984年或1985年,完稿於198710月或11月。我記得該年12月初,先生指導的傳記文學博士李祥年論文答辯,先生在此前十多天已經放下手邊工作,作答辯之相關工作。其間曾見告,“元好問”已經寫完,還差一篇前言,可以等到稍空再寫。但論文答辯結束不久,病情就開始變化,於1217曰入長海醫院治療,次年210日辭世。可以說,本稿是先生漫長學術生涯的絕筆之著。

記得在1986年左右,曾與先生有過關於此稿的長談。先生說到,自己根據以往的一般認識,選擇元好問作為寫作的傳主,但在很充分地閱讀了元好問的文集和同時史料後,對於元氏在金亡前後的從政為人,獲得一些新的認識,並不完全如前人所述為金源文宗,大節凜然,而是奔走南北,節義有虧。先生前此所寫傳記的人物,包括張居正、王守仁、陸游、梅堯臣、杜甫、陳子龍等,都是忠誠謀國、大節明朗的人物,他在傳記中希望表彰他們的功名事業,激勵民族正氣。元好問與他們顯然有所不同。先生當時說,自己已經九十歲,沒有精力更換傳主,重新開始閱讀文獻。元好問的先世出自鮮卑,雖然已經高度漢化,也可不必完全站在漢民族正統的立場上來對他提出要求。前此寫了許多人物,最後的一位有些變化,也還是好事。

完成的全稿大約十萬字,不僅寫出元好問的一生,更寫出從靖康之變到崖山覆亡之間一百五十年間重大關鍵史事,以及在遼、金、夏、蒙古環伺惡鬥中,金、宋王朝的最後失敗,中華民族經歷了史上最慘烈的苦難。在這樣的時代,元好問有過追求,有過堅持,也有過妥協和經營,有過委曲和痛苦,以自己的詩歌完成史詩的記錄。先生不回避元好問在為崔立撰碑、投書耶律楚材、依附嚴實、諛頌張柔等等行為之可圈可議,更以同情立場對身處亂世之詩人無從主導命運有所理解,對元氏文學成就有充分揭示。“庾信文章老更成”,先生這部寫成於九十一歲高齡的著作,是他一生開拓進取的最後總結。先生九十詠懷詩雲:“經行帶索有遺篇,九十衰翁劇可憐。我與榮公同一瞬,尚思為國獻殘年。”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永遠記取。

本書文稿全部由先生親筆書寫於毛邊紙上,字體比早年手稿稍大,仍蒼勁有力,並在他生前親自裝訂成冊。另存若干另頁,可能為初稿,但也可能曾部分改寫。但畢竟時已年過九十,手跡蒼邁中也有手顫而難以把控的痕跡,全稿也偶有前後重複、語意回環的內容,這些都增加了本稿整理的難度。

本稿首次整理出版,由朱先生早年在無錫國專時期的學生,後來任教於南通師範學校的王翌群先生承擔,由東方出版中心作為《朱東潤傳記作品全集》之一出版。可能因為看到的手稿不完整,或者還有儘量整合避免內容複遝的考慮,這次整理時於原稿多有刪節。比如有關元好問早年經歷,特別是寫作《雁丘詞》的部分,即告缺如。這些都受制於當時的整理和出版條件,朱先生這部絕筆得以較早與讀者見面,王先生為老師所作努力,值得給以充分的肯定。

這次是本傳的第二次整理本,所有內容均全部依據原稿整理,內容有重複的部分,除個別完全相同者略有刪節外,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稿的內容。原稿另頁的部分,凡傳中未及的部分,已經儘量插入相關部分,同樣內容而有兩稿者,則儘量取較詳的部分。最後定稿,較上次整理本約增加一萬五千字。需要說明的是,朱先生之傳記作品是特殊的文學創作,部分引文於歷史典籍有所改寫,內容忠實,行文有變,請讀者有所理解。這樣整理是否恰當,殊無把握,敬請讀者諒察。

 

受業陳尚君

2016615

於復旦大學光華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