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連香《民族史視野下的北魏墓誌研究》出版(附:作者/後記)
作者: 劉連香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出版年: 2017-3
定價: 98
裝幀: 平裝
ISBN:9787501048182
目 錄
1緒論
9第一章北魏墓誌概況
9第一節北魏墓誌刊刻時間
15第二節北魏墓誌出土區域
24第三節北魏墓誌墓主姓氏
52第四節北魏墓誌墓主身份
84第二章北魏洛陽墓誌與墓區分佈
84第一節北魏遷洛之初陵墓區域規劃
101第二節北魏洛陽帝陵地望
141第三節北魏洛陽墓葬分區
177第三章皇室、宗族與諸胄墓誌
177第一節皇室墓誌
185第二節七族九姓墓誌
210第三節諸胄八姓墓誌
255第四章鮮卑諸姓與胡漢墓誌
255第一節鮮卑諸姓墓誌
288第二節內入四方胡姓墓誌
319第三節漢人士族墓誌
369第五章墓誌所見北魏洛陽鄉里結構
370第一節北魏都鄉溯源
386第二節北魏都鄉與城市鄉里
393第三節北魏洛陽鄉里結構
433結語
439主要參考文獻
447附錄北魏墓誌一覽表(一)
485附錄北魏墓誌一覽表(二)
487後記
後 記
一
每次看到一方北魏墓誌,總是無法阻止自己的想像:墓主人生前經歷的是怎樣的生活?那些本來騎在馬上於獵獵寒風中任意馳騁的勇武之士面對漢文化中繁文縟節的各類禮制是什麼感受?那些說著阿勒泰語系不同北俗語言的各色人等被強制改學洛陽“官話”時是什麼心態?一方墓誌就是一個生靈,寥寥幾行文字就是他或她一生的縮影,無論真實與否,其鮮活的一切都化作了冰冷的岩石,你看不到個性的張揚,聽不見情感的傾訴。即使生前南征北殺,暴戾不羈,也被端嚴寬博的魏碑體所桎梏,形成幾乎類似的結局。其實,能夠擁有一方墓誌者,大部分都是非富即貴,尤其在北魏這個特殊的時代,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權利奢望死後能有墓誌隨葬,即使是一磚半瓦的墨書題記,也是極為有限的。因而,墓誌記錄的不是貧賤之家的生計瑣事,也不是街談巷議的子孝孫賢,而是拓跋鮮卑入主中原至北魏滅亡過程中的文功智鬥與武略廝殺,其中不乏權勢傾軋,更有血雨腥風、金戈鐵馬。
研究北魏墓誌,必然離不開孝文帝,因為絕大部分墓誌都出現於他遷都漢化之後。儘管他生前已在平城建了萬年堂,死後葬於洛都長陵,卻因皇帝至尊不用墓誌,而是哀冊。正因為能用哀冊的人寥若晨星,且當時帝陵由陵戶把守,即使後代被盜,哀冊出土的幾率也微乎其微,倒是墓誌常能見到。魏孝文帝生前,肯定是一個人格分裂的典型,他身體裡流淌著拓跋鮮卑策馬揚鞭、橫空掃蕩的遊牧血液,頭腦中卻浸潤著中原漢文化悠遠的禮儀正統思想。為了拓跋鮮卑的強大統治,也為了個人的雄途大略,他毅然遷離祖輩生息的熟悉環境,將國都建在隨時會遭到南朝攻擊的中原洛陽。而魏室的江山並不如他所想像的穩固,為了阻止遷洛之人北還,他先是將太子幽禁于黃河北岸的河陽小城,後聽信讒言,將太子以椒酒賜死。當他最終明白一個年僅15歲、因肥胖而怕熱的孩子在受到懲罰之後真心悔過并想向他靠近時,他以所謂的大義之名,在權臣操縱下結束了孩子的性命,他的內心該會是怎樣的痛苦而無奈!當他風餐露宿在前線親征之時,他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馮皇后卻在宮中與假太監高菩薩淫亂,讓他堂堂天子尊嚴盡失,并在抑鬱中離開人世。如果說孝文帝的漢化政策削弱了拓跋遊牧民族的血性,而北魏末年母后掌權和帝位的頻繁更迭則是中原王朝歷史上的衰敗之征,拓跋元氏入主洛陽不足半紀就走向分裂至滅亡的道路,魏孝文帝的漢化改革是也?非也?歷史學家盡可任由評說。當年僅47歲,在北魏皇室成員中已屬“高夀”的安豐王元延明,為了避難被迫南逃大梁而客死他鄉,在臨死之前,回憶其一生經歷的北魏後期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將會發出怎樣的感慨!作為歷史文物的研究者,面對墓誌不能探討墓誌背後墓主人的情感與內心,只能關注於相對客觀的理性內容。
但這些材料內中的蘊含遠非我能消受,常常覺得這麼多的資訊沒能充分用於研究實屬浪費。因而,將此資料系統整理,也寄希望於為他人運用之資。
二
以往對於北魏墓誌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單篇或某一類墓誌的考證,沒有對北魏墓誌的整體分析與探討。本人曾於洛陽工作多年,接觸過部分北魏墓誌,深刻體會到北魏傳世文獻極其有限,這批材料對於當時民族史研究彌足珍貴,遂於2010年申請了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北魏後期拓跋鮮卑民族融合研究——以墓誌為中心”。真正開始著手完成該項目時,才發現僅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就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同時,這麼多墓誌所包含的信息極為豐富,根本不是一人之力短期內能夠完成的。於是決定放慢速度,不受項目期限影響,根據自己的研究進度向前推進。於是自己一邊彙集資料,一邊從中選取相對集中的問題,指導碩士研究生進行專項研究,她們根據材料情況,也將研究範圍適當調整。這樣,先後有三位學生分別以北朝墓誌作為碩士論文選題:閔曉丹於2011年撰寫《試論北魏皇族墓誌所反映的宗族關係》,趙延亞於2015年寫作《北朝僧尼誌銘研究》,張爽於2016年完成《北朝宇文氏墓誌研究》。因學生的論文均由她們獨立撰寫,且各自專注於不同的角度,故本書不再收錄。筆者在較為全面收集資料基礎上,從北魏墓誌概況、國都洛陽墓葬分佈、北魏不同民族之間關係及北魏鄉里結構等幾方面展開論述。因墓誌涉及內容較多,目前的研究作為階段性成果,今後還將針對其他方面進行繼續探討。
在本書寫作過程中,首先感謝我的導師劉慶柱先生和師母李毓芳老師,對於駑鈍如我這樣的學生,老師不離不棄,從來都是激勵與鼓舞。對於我所感興趣但在考古界極為邊緣且微眾的墓誌資料,老師明知非歷史文獻專業進行研究有較大難度,仍以寬廣的胸懷包容的心態,任由我自得苦樂,並在百忙之中為本書賜序。其次感謝中央民族大學考古文博系的肖小勇、戴成萍及全體老師,本書的出版得到我系學科建設經費的支持,老師們之間融洽的氛圍讓我感到家的溫暖。
由於本人素不善言辭,又慚愧自己一無所成,多年來一直對幾位先生心存感激卻從未表達,借由本書出版之際,對他們衷心地說聲謝謝!一位是吉林大學考古學系魏存成老師。魏老師作為我本科畢業論文的指導老師,不僅在當年帶領我走進考古研究領域,更重要的是他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對待學生具有高度責任心。十八年後當我也走上三尺講臺,魏老師成為我的楷模。還要感謝在洛陽古代藝術館工作十五年期間,學業方面先後對我幫助很大的陳長安、馮吾現、趙振華三位先生及關林的諸位同仁,陳、馮兩位先生像父親一樣對我諄諄教誨,趙振華先生勤奮刻苦的精神一直激勵我上進。
另外還要感謝我的學生們,在與他們交流與探討中,他們給了我一些啟發與思考,真正達到教學相長之佳境。最後感謝文物出版社的李睿先生和我先生霍宏偉,兩人為本書的出版付出很多心血和辛勤勞動。
乙未年仲冬於
北京昌運宮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