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本性與物質性交錯的中古中國:中古研究新前沿國際研討會

中古史 2023-03-02

(點擊放大)


文本性與物質性交錯的中古中國

中古研究新前沿國際研討會

 

時間:2017111-2

地點:北京大學人文學苑一號樓108會議室

主辦: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北京大學歷史系

 

【會議主旨】近年來,由於新材料的大量出現和新視角的採用,中古史研究呈現出一種新的繁榮狀態。新一代的學人也開始承擔起前沿的研究工作,研究者們彼此間的學術互動日見頻繁、國際學界間的合作也日益密切。如何使這次會議對中古中國特別是唐代的研究作出實質性的推進,是我們主辦者著重要思考的問題。鑒於近年來學界對新發現的中古時期文獻和考古資料的廣泛關注,我們希望能將這次會議的重點放在中古中國的文本性和物質性的關係上,以此來重新評估從這種關聯中體現出來的五到十世紀中國的歷史和文化特點。這一評估可以從各個角度來展開(藝術、經濟、歷史、文學以及宗教)。我們尤其希望會議的探討能涉及以下幾個層面:

1.中古的文本性與物質性

對於中古的書寫與物質遺存,我們需要通過何種途經去界定和分析其文本性和物質性?比如碑誌的書寫和其它文類之間存在著怎樣的一種對應關係,而在中古社會實踐中,物質性和文本性之間可以通過哪些方式取得聯繫?

2.文本性與物質性的交錯

一種文本的物質層面,或者此種文本在物質環境中所居於的位置,如何造就或改變我們對這些文本的認知,在這裡文本可以是一篇墓誌,也可以是墓葬中的一組圖像,甚至可以是一個唐代陶瓶上的五言絕句。

3.文本與物質製作的多重目的

文本與物質資料的製作背景與過程將如何造就我們對它們的目的和價值的認知?比如宮廷或家族製作的紀念性文本或物品會有何些區別?文本的作者、書寫者、鐫刻者和主題如何影響他人對逝者形象的認知?一種文本的製作是否蘊涵多重目的,比如具有多重身份的士大夫官僚,在其製作文本時,所面對的不同閱讀物件是如何影響其書寫的?

4.文本與物質的消費實踐

當中古文本(比如碑銘)以物質的形式進入後世的視野和收藏,並且以不同於製作意圖的方式得到展現(比如以拓片等方式成為法帖的一個部分,博物館的陳列等等),這樣的消費實踐對這些文本的文本性和物質性產生了何種影響?文本性和物質性又是如何在後人的不同利用中獲得重組和再造的(比如碑石被移作他用)。

以上是我們提供為會議參加者提供的參考議題,當然文本性和物質性的關係本身是歷史研究的重要方面。作為一個尚在嘗試性階段的研究方向,文本性和物質性的關聯問題的本身有許多可以拓展的研究空間,因為這一研究既關涉到今後中古中國研究的方向,也關涉到對以往研究的得失的重新認識,我們十分期待參會者能就上述議題闡發新見,並提出建議。

 

11/1日(週三)上午

 

8:30-9:00會議致辭與主旨說明

榮新江(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主任)

陸揚、葉煒(北京大學歷史系暨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

 

9:00-10:30(第一組)

主持人:羅新(北京大學)

主題報告:

羅豐(寧夏考古研究所)

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碑》——一個王字傳統的建構與流行

朱玉麒(北京大學)

鄎國長公主碑——御書刻石與集本流傳

胡鴻(武漢大學)

從馬援銅柱到溪州銅柱——文本與物質的交錯互動

 

10:50-12:10(第二組)

主持人:劉屹(首都師範大學)

徐沖(復旦大學)

馮熙墓誌與北魏後期墓誌文化的創生

孟憲實(中國人民大學)

崔萬石墓誌與崔萬石魚符

文欣(Princeton University

Life Re-Written: Reading Double Muzhiming in Tang China(重寫的生命:唐代雙墓誌解讀)

 

11/1日(週三)下午:

 

1:50-3:10(第三組)

主持人:劉後濱(中國人民大學)

葉煒(北京大學)

試析北朝隋唐墓誌中的不書志主名字現象

黃正建(中國社會科學院)

唐人文集中墓誌與石刻墓誌異同小議

Alexei Ditter迪磊(Reed College)

Orality, Textuality, and Materiality in Self-Authored Entombed Epitaphs of the Tang Dynasty(唐代自撰墓誌中的口傳性、文本性和物質性)

 

3:30-5:00(第四組)

主持人:雷聞(中國社會科學院)

劉屹

佛滅之後:中國佛教末法思想的興起

Stephen R. Bokenkamp柏夷(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玉釜遺香:墓誌銘中的唐代金丹資料初探

孫英剛(浙江大學)

韋湑之死:天文星變與中宗政局

 

112日(週四)上午

 

9:00-10:20(第五組)

主持人:黃正建

榮新江(北京大學)

石碑的力量——從敦煌寫本看碑誌的抄寫與流傳

王靜(中國人民大學)

論唐代士人聚書現象

唐雯(復旦大學)

女皇的糾結——昇仙太子碑生成史與其政治內涵探析

 

10:40-12:00(第六組)

主持人:妹尾達彥(中央大學)

游自勇(首都師範大學)

圖茲宅兆:中古時代塋域的標識及其意義

Jessey Choo朱雋琪(Rutgers University, New Brunswick)

Remembered by a Cheating Husband: Madame Zheng Qiongs Agoraphobia, Thanatophobia and Wifely Virtues(一個偷情丈夫的回憶:鄭瓊的廣場恐懼症、死亡恐懼症與婦德)

仇鹿鳴(復旦大學)

墓誌書寫與葬事安排——安史亂中的政治與社會

 

112日(週四)下午:

 

2:00-3:20(第七組)

主持人:侯旭東(清華大學)

沈睿文(北京大學)

唐恭皇后陵所見陶禮器

李丹婕(中山大學)

冥心淨域——敬陵石槨花鳥人物圖像內涵試釋

盧慧紋(臺灣大學)

A Forgery and the Pursuit of the Authentic Wang Xizhi: Visual and Material Culture of Middle Period China(造偽與羲之真跡的尋求:中古中國的視覺文化與物質文化)

 

3:40-5:20(圓桌討論與學術總結):

中古中國的文本性與物質性

主持人:陸揚

引言人:鄭岩(中央美術學院)

 

(感謝陸揚先生提供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