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長安與世界對話:唐都長安1400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點擊放大)


會議分論壇簡況

 

【分論壇一】古都長安與世界古都名城比較

 

召集人:蕭正洪(中國古都學會會長、陝西師範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

 

  :分論壇內部分為三個板塊:“古都保護、管理與展示”“古都研究與城市文化建設”與“長安與世界古都城市比較研究”,涉及古今中外15座古都(長安、洛陽、開封、臨安、北京、成都、大同、鄭州、鄴城、興慶府、赤峰、雅典、巴比倫、新羅古都慶州、百濟古都益山)的歷史復原及保護、開發、利用研究,在此基礎上對長安古都蘊藏的獨特歷史文化資源進行解析發掘,並且分析得到不同區域乃至不同國別古都的聯繫與區隔。

 

議題一:古都保護、管理與展示

618日,14:3016:00,曲江賓館第二國際會議室)

主持人:蕭正洪(中國古都學會會長、陝西師範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

評議人:

1.安家瑤(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2.牛潤珍(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記錄人:陝西師範大學西北研究院焦潤峰、李芳穎

發言人與題目:

1.闕維民:世界遺產視野中的古都真實性——以南宋臨安為例

2.李鍾勳:新羅古都慶州的歷史文化環境保護與保存制度

3.劉克成:隋大興唐長安城保護

4.  傑:洛陽大遺址的保護與展示概況

5.劉順安:開封古都文物資源保護實踐與探索

6.楊共樂:古都文化中的異域因素——以摩訶兜勒音樂傳入西漢長安為例

7.安大鈞:梁羅古建保護理論在大同的實踐

 

議題二:古都研究與城市文化建設

618日,16:1518:00,曲江賓館第二國際會議室)

主持人:王尚義(山西省社科聯副主席、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評議人:

1.呂卓民(西北大學西北史地所教授)

2.陳文道(安陽市志辦主任、編審)

發言人與題目:

1.鄭育林:古都遺產保護與文化重建

2.  蘋:“樂觀包容開放”的天府文化與世界文化名城建設

3.  揚:關於古都保護的思考

4.  浣:興慶府地理指要——30年來西夏都城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5.  瑞:唐長安的西渭橋和東渭橋

6.  劍:天府成都紡織考古成果類述

7.何歲利:考古學視野下的唐長安東市和西市

8.李仁淑:慶州月城發掘調查成果與利用

9.張賀君:把握新機遇,謀求新發展:為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強化文化支撐

 

議題三:長安與世界古都城市比較研究

619日,83011:00,曲江賓館騰龍閣)

主持人:耿占軍(西安文理學院副校長、教授)

評議人:

1.侯甬堅(陝西師範大學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教授)

2.毛曦(天津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發言人與題目:

1.崔完奎:百濟古都益山的再探索

2.王子今:唐代樂府中的“咸陽”記憶

3.楊巨平:從希臘到中國——張騫到底從西域帶回了什麼?

4.牛潤珍:魏齊鄴京部行里坊與網格管理

5.王崗:北京古都保護的價值及意義

6.李令福:詩意地棲居:唐何將軍山林構景的生態要素及啟示

7.王以欣:誰是巴比倫城的創建者?古希臘東方史料辨析

8.姚亦峰:古都空間的地理機制研究

9.史紅帥:“人人有路通長安”:近代西方人在西安的活動及其影響

論壇總結:蕭正洪會長

 

【論壇二】大唐歷史成就與中華文明演進

 

召集人:杜文玉(中國唐史學會副會長、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分論壇收錄文章所研究的史事時間起訖上起隋代,下至五代,跨越300餘年;研究的地域範圍從中央到地方,甚至兼及海外東鄰;涵蓋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軍事史等多個領域。來自海內外的唐史學者們彙集唐代首都所在地西安,發表唐史研究的最新前沿動態,共同探討唐代的歷史成就及其與中華文明演進之關係,為今後其他研究的進一步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第一階段

618日,14:3016:00,曲江賓館多功能三廳)

主持人:

1.氣賀澤保規(日本明治大學東亞石刻文物研究所所長)

2.杜文玉(中國唐史學會副會長、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評議人:

1.孟憲實(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

2.趙雨樂(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教授)

發言人與發言題目:

1.林冠群:隋唐君主可汗號比較研究

2.大原良通:吐蕃人在長安

3.趙成允:考古資料로본新羅

4.  聞:唐洛陽大聖真觀考

5.李鴻賓:交叉區民眾心態之研討——以唐朝長城區域為例

6.王承文:論唐代嶺南“溪洞”和“山洞”的開發

7.  欣:京畿地區的農商雜處與三蜀移民:讀沈亞之〈盩庢縣丞廳壁記〉

8.馮培紅:李唐建國前夕的西北局勢——以河西大涼國第一謀主曹慶珍為中心

9.戴顯群:宋申錫與唐文宗朝政治

10.孫繼民:河北井陘所出五代李氏墓誌銘再研究

11.牛來穎:〈營繕令〉解讀與職司運作考察

12.  俊:唐代的農民參軍與社會流動

13.王鳳翔:唐宋兵學變革芻議

14.劉思怡:唐代宗室管理制度的歷史定位

15.  永:儀式與空間:唐代入朝節度使在京城的禮儀活動與空間研究

16.  暢:從唐代京畿區域看中國中古城鄉關係

17.朱德軍:中唐京西北地方神策諸鎮駐防考——兼論“神策八鎮”等說質疑

 

第二階段

618日,16:1518:00,曲江賓館多功能三廳)

主持人:

1.  欣(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主任)

2.陳俊強(臺北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歷史系教授)

評議人:

1.魏明孔(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2.  聞(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室主任)

 

發言人與發言題目:

1.  揚:晚唐的身份政治和士族再造現象

2.氣賀澤保規:唐代前期的房山石經事業和幽州農村社會:以〈佛說造立形像福報經〉石經碑為線索

3.蕭錦華:《大日本史》所見日本遣唐使團之制度及其在唐外交政治與文化交流活動

4.吳樹國:試論中晚唐時期京兆府的兩稅

5.耿元驪:唐五代鄉村百姓契約關係研究

6.谷更有:唐代村落形成史論略

7.李天石:論唐憲宗元和年間社會經濟的整頓與發展

8.張玉興:關於唐五代馬步獄的起源與演變

9.王義康:因俗而治與一體化:唐代羈縻州與唐政令、法令

10.趙青山:唐代宮廷抄經制度研究——以敦煌藏經洞所出武后發願抄經為中心

11.納春英:一個少數族裔家庭在大唐的政治命運——以執失家族墓誌銘為中心的考察

12.劉林魁:唐代皇帝誕節的賀壽禮制

13.劉興成:試論李淵和親東突厥戰略及其首次實施

14.張春蘭:唐代對都城人口的管理策略

15.許友根:唐代鄭氏科舉家族的初步考察

16.呂學良:唐代皇帝講武政治動機探析

17.葛洲子:山南:中古時期王朝版圖的重要拼圖——以唐代安業縣兩度改屬雍州(京兆府)的考察為線索

18.銳:權力與心態的對決——“元感上書”與長安三年經學派系分立考論

 

第三階段

619日,83011:00,曲江賓館第三國際會議室1-2段)

主持人:

1.孫繼民(河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院原副院長)

2.  揚(北京大學歷史系和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評議人:

1.李鴻賓(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2.李天石(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院長,教授)

發言人與發言題目:

1.陳俊強:唐代流刑以外的“流刑”

2.趙雨樂:“四神”緣何有鸚哥:兼論唐前期的宮廷政治

3.孟憲實:從詔書到制書——唐代王言研究之一

4.石雲濤:唐朝與南詔的關係在唐詩中的反映

5.張榮強:中國古代書寫載體與戶籍制度的演變

6.薛平拴:從唐詩看唐代文人對於酒的消費

7.張劍光:宋人視域中的唐五代食肉風尚——基於筆記為核心的考察

8.夏 炎:經幢的再造與唐代地域社會的重構——從《天護陀羅尼經幢》說起

9.蔣愛花:法律之上與情理之中:唐代縣尉的特權

10.  離:日本杏雨書屋藏七三七號吐蕃天下都僧統願文研究

11.  貞:李淵建唐中的“天命”塑造

12.周曉薇、王其禕:新出隋墓誌所見大興城郊地名釋證三題

13.  麗:試析唐朝與北方地區的朝貢貿易

14.杜立暉:雄視河朔何所憑:略陳唐昭義軍之騎兵

15.賈志剛:唐代兵器管理律令管窺

16.李文才、曹萬青:《太平廣記》所見唐都長安意象

17.董永強:新出〈薛萬備墓誌〉所見唐初邊疆史事考釋

18.  濤:唐代登科記研究述論

19.卜天舒:唐〈程安墓誌〉考釋——兼論“車營軍”與“車營軍使”

20.張攀利:唐代冊禮使關聯問題考略

 

【論壇三】大唐盛世文明與中外文化交流

 

召集人:王雙懷(西安唐代文化史學會會長,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封建王朝的巔峰之一,創造出璨若星河的不朽文明。該分論壇所收錄論文涉及到唐代文明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從研究路徑來看,除去傳統的歷史考證方法以外,還自覺採納性別史、圖像史等新的學術視角。從研究旨趣來看,既有扎實的文獻、實證研究,也有高屋建瓴的宏觀概括歸納。這些研究向世人展示著唐代文化的風貌與往昔中外文化交流的盛況,共同譜寫出唐代文化開放性的特點。

 

第一階段

618日,14:3016:00,曲江賓館V03會議室)

主持人:黃正建(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評議人:

1.陳衍德(廈門大學歷史系教授)

2.張曉虹(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發言人與題目:

1.  申:儒學與隋唐政治

2.嚴耀中:概說隋唐宗教形態的特點

3.王靜芬: 8-9世紀《金光明最勝王經》藝術的中日比較研究

4.劉永連:僧侶之路與絲路交往:從朝鮮佛教史跡看絲綢之路交往模式及文化關係

5.業露華:法藏的燃指與唐代佛教的苦行之風

6.乾仁志:空海が長安で学んだ密教

7.王蘭蘭:唐代長安外來僧侶寄住及活動寺院試析

8.奥山直司:高野山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の由来と特徴

9.聶順新:唐代佛教官寺制度在東亞的傳播和發展

10.豔:赴日唐僧思讬生平事蹟關聯問題新考

11.楊青青:新羅圓光法師研究中的幾個問題

 

第二階段

618日,16:1518:00,曲江賓館V03會議室)

主持人:劉躍進(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所長)

評議人:

1.齊東方(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2.張譽騰(臺灣佛光大學講座教授)

發言人與題目:

1.陳衍德:唐代的審美觀

2.黃正建:唐玄宗時代“胡風”辨析——“‘胡風’流行為安祿山叛亂先兆”說質疑

3.張曉虹:安史之亂與唐長安流行文化的傳播與擴散

4.小林仁:唐代胡人俑研究的新視點——以甘肅慶城縣穆泰墓出土資料為中心

5.  子:長安茶風——長安乃中國茶道文化的精神之都

6.  勉:簡論唐代的戴竿雜技——以武惠妃墓戴竿壁畫為例

7.劉樸兵:試論唐代的中外飲食文化交流

8.  碩:唐代煎餅新探

9.  麗:《裴氏家譜》的復原及相關問題研究

10.  葳:北朝隋唐源氏受姓及郡望變化考

11.  濤:時空視域下唐代長安城的牡丹分佈及其反映的城市社會

12.張永帥:唐詩裡的長安皇城

13.張全民:隋唐時期的高陽原

 

第三階段

619日,83011:00,曲江賓館V03會議室)

主持人:嚴耀中(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教授)

評議人:

1.李申(上海師範大學教授)

2.劉永連(暨南大學中外關係研究所教授)

發言人與題目:

1.釋迦蘇丹:《〈文殊菩薩最勝名義經〉與中國-尼泊爾的文殊菩薩信仰

2.  傑:由陽世到陰間:權力、話語的運作與名份之爭——唐代原配和繼室的喪葬問題研究

3.么振華:唐代中上層女性臨終關懷初探:以遺言、遺命為中心

4.郭海文:從大唐同昌公主嫁妝看異族文化與中原文化的融合

5.劉躍進:多元文化的融匯與三輔文人群體的形成

6.介永強:唐長安佛寺書法文化尋繹

7.馮玉雷:玉帛文化與長安

8.  濤:武后金冠?西安儀錶廠出土金飾考

9.王宏海:重建興慶宮“二樓”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初探

10.桂雅文:城市歷史博物館:國際案例解析

11.張譽騰:博物館如何詮釋城市歷史:愛丁堡《人民的故事館》

12.張維慎:情志與疾病——以出土唐代墓誌為主的考察

13.郭豔利:陝西師範大學博物館所藏唐代墓誌研究

14.艾力江:大唐疏勒諸城略考

15.王雙懷:唐代文化的開放性

 

【論壇四】“一帶一路”與大西安建設

 

召集人:李琪(陝西師範大學“一帶一路”建設與中亞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教授)

 

  :分論壇緊密圍繞“一帶一路”與“大西安建設”兩個議題展開。關於“一帶一路”的相關研究論文,不僅研究漢唐時期陸上、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交通路線以及由絲綢之路作為媒介所承載的文化交往,也研究絲綢之路在今天新的時代條件下所蘊藏的獨到價值與可以發揮的重要作用。關於“大西安建設”的相關研究論文,則側重於研究歷史時期西安市境內的自然、人文環境變遷,探討歷史時期西安城市發展的限制性因素,為今天的“大西安”的建設事業提供啟示及借鑒。

 

第一階段

618日,14:3016:00,曲江賓館行政會議室)

主持人:

1.王社教(陝西師範大學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2.阿斯卡洛夫·阿克赫馬里(烏茲別克斯坦科學院歷史學教授)

3.牟和諦(法蘭西學院東亞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員)

評議人:

1.卜風賢(陝西師範大學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教授)

2.韓香(陝西師範大學中國西部邊疆研究院教授)

3.伊施庫瓦多夫·瓦里庫爾·都勒金耶維奇(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國立師範大學歷史系主任)

發言人與題目:

1.  東:陝西“一帶一路”歷史文化數位化示範區建設戰略研究

2.丁曉輝:關中城市群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現狀評價及對策建議

3.高升榮:近代西安城市飲用水問題研究

4.張青瑤:近十年來西安地區歷史時期水旱災害研究綜述

5.伊施庫瓦多夫·瓦里庫爾·都勒金耶維奇:古代的絲綢之路時期中國同中亞國家的聯繫(俄文)

6.努勒金諾夫·艾勒金恩·蘇赫利金諾維奇:中烏從古至今在偉大絲綢之路上的協作(俄文)

7.拉夫沙恩·納紮洛夫:中烏民族政策的對比分析以及經驗交流(俄文)

8.沙夫卡特·拉赫馬杜拉耶夫:中烏歷史新歷程:在立場一致的基礎上共同促進(俄文)

9.艾勒卡舍夫·吉爾爍德·烏納洛維奇:中烏教育合作(俄文)

10.吉雅耶娃·多諾:十九世紀中葉-20世紀初中烏商貿活動中城市的作用和變化(俄文)

11.阿斯卡洛夫·阿克赫馬達里:烏茲比克斯坦南部地區-青銅時期農業文化的發源地(俄文)

12.梁中效:李希霍芬西安之行對絲路研究的影響

 

第二階段

618日,16:1518:00,曲江賓館行政會議室)

主持人:

1.劉國忠(清華大學歷史系副主任)

2.Matto Comparet(意大利拿坡裡大學東方學專家)

3.李零(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院教授)

評議人:1.李德方(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

2.拜根興(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3.周宏偉(陝西師範大學西北研究院教授)

發言人與題目:

1.沙武田:唐粟特後裔鄭延昌墓誌線刻胡人樂舞圖像研究

2.拜根興:墓誌所見隋煬帝親征高句麗——兼論唐初君臣對隋亡事件的詮釋

3.韓中義:海上絲綢之路波斯灣歷史名城——撒那威(Sīrāf)與我國交流往來

4.王社教:歷史時期西安城市發展的限制性地理因素分析

5.周宏偉:《考工記》誤讀與隋大興城規劃

6.卜風賢:唐代長安城的科學家與科學活動

7.劉景純:水資源利用視野下的大西安旅遊開發與建設

8.田武雄:近代以來建都西安失去的機會

9.Pavel LurjeTheTang influence on Sogdiana and neighbouring regions through the Great Silk Road

11.Sharof QurbonovThe Study of Ceramics from Sanjar-Shah: Technological, Cultural and Administrative Connections with Panjikent

12.Matteo ComparetiSogdian Settlements in China and Sino-Sogdian Funerary Art

 

第三階段

619日,83011:00

主持人:

1.沙武田(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2.盧湃沙(俄羅斯冬宮博物館東方館館長,片治懇特考古隊隊長)

3.趙東(陝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評議人:

1.劉景純(陝西師範大學西北研究院教授)

2.Sharof  Qurbonov(塔吉克斯坦國家科學院高級專家)

3.韓中義(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發言人與題目:

1.牟和諦:Notes on the Layout of Early Dunhuang: Copies of the Faju Jing

2.阿里舍勒·薩比羅夫:口述史-歷史研究的源泉和方法(俄文)

3.李德方、聶小雨:日本出土蓮花紋磚瓦與唐洛陽宮文物類比研究

4.馮立君:唐朝絲路文明的“東部延長線”

5. Musakaeva AlfiyaWestern Sogdian Imitations of Tang's Coins

6.王友福:從長安城裡的歐洲民間故事看中外文化交流

7.喬鳳岐:唐代西域政策演變與西部疆域盈縮

8.陳樂保《唐代“吐蕃通蠻之路”考——兼談神川鐵橋的交通格局

9.  瑋:新出〈唐史從及墓誌〉所見晚唐長安突厥王族後裔研究

10.胡耀飛:海外貿易與州縣關係:〈王宗本玄堂記〉所見晚唐海州地域史

11.李大偉:丹丹烏里克猶太-波斯文信件考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