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1-24輯(1994-2017)目錄


《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1-24輯(1994-2017)目錄

 

太史政/綜合整理

 

第一輯1994

 

發刊辭陝西歷史博物館刊編輯委員會

 

【賀信祝辭】

賀辭張豈之

石興邦先生賀辭

賀《陝西歷史博物館》創刊/周偉州

中國先秦史學會賀信

祝賀《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創刊/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聞陝西歷史博物館開館,寫長歌以賀/宋伯胤

賀新郎——為《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創刊而作/《秦陵秦俑研究動態》編輯室

 

【考古研究】

膳夫山鼎與西周年曆問題/李學勤

中國陶俑和唐三彩/陳全方

法國吉梅博物館所藏中國商代青銅盤/尹盛平

釋史牆盤銘中的“逖髟”/林沄

試論秦與中原諸國陵寢制度的異同/馬振智

法門寺地宮出土琉璃器皿/韓偉

 

【史學論壇】

葵園讀史二劄/武伯綸先生遺作,武曉穎整理

讀《豳風》詩篇兼論公劉遷豳史實及文化/斯維至

唐代列戟制探析/申秦雁

長安韋氏宗族述論/黃利平

唐宋漢朝、石泉縣治考/吳鎮烽

 

【簡牘與典籍】

漢簡中一封奇怪的信/林劍鳴

司馬遷一家言之界說/張大可

《史記·日者列傳》小察/張銘洽

《鶡冠子》考辨/葉榮

 

【唐墓壁畫鑒賞】

李壽墓壁畫/張鴻修

淺談壁畫源流及唐永泰公主墓壁畫的藝術成就/李域錚

唐代中外樂舞交織圖——蘇思勖墓的樂舞壁畫/李國珍

昭陵唐墓壁畫/陳志謙

 

【文物叢談】

“漢三頌”價值論/楊培鈞

從瓦當文字看秦漢習俗及演變——讀陳直《摹廬叢著七種·秦漢瓦當概述》劄記/譚前學

中韓間有深遠意義的文化交換/王世平

從出土文物看唐代樂舞的流行狀況/晏新志

日本國收藏的漢唐珍貴文物/魏(女勇)娥

從文獻看古代飲茶風尚對茶具色澤的影響/胡小麗

 

【館藏文物精品】

陝西歷史博物館新徵集文物精萃/韓建武、趙峰、朱天舒

西漢“王許”龜紐銀印/師小群

刻花“乾封泉寶”錢禾/古文

陝西歷史博物館收藏的法花人物罐/喬文征

陝西歷史博物館藏曼生款茗壺/王昱東

 

【學術博覽】

申國考/(日)谷口義介著,趙世超譯

漢代中國:經濟、政治和政府的權力/(美)陳啟雲著,胡志宏譯

中國早期的絲織品——比較斯坦因和中國考古學家發現的漢代帶花紋絲綢/(法)克里沙娜·里布著,楊瑾譯

巴黎吉梅博物館收藏的中國古代青銅禮器——角(法)任淑蘭(MaudGirard-Geslar)著,段萍譯

 

【隨筆·劄記】

樹·蓮花及其在佛教中的寓意/文軍

法國考古工地見聞/黨士學

 

【文物保護】

新建博物館的溫濕度問題研究/謝偉、張群喜

浸滲技術對酥解陶器的滲透加固保護/郭嵐、任重遠

唐墓壁畫加固的方法研究/羅黎、張群喜、徐建國

 

【博物館學】

電腦管理藏品分類法的探討/徐建國

感知特徵與陳列設計/鄭雅坤

博物館文物徵集工作的商品化趨勢/趙峰、韓建武

 

【回顧·展望】

陝西歷史博物館與碑林博物館/李西興

形式與實質,感覺與理性——陝西歷史博物館建築創作的體會/張錦秋

陝西歷史博物館陳列展覽的基本思路/李偉

淺談陝西歷史博物館的設備管理/張臘梅

有朋自遠方來——開館以來重要接待記略/王彬

 

【書評·書訊】

資料完備,考證詳實——《西周微氏家族青銅器群研究》評介/周蘇平

 

第二輯1995

 

【史學論壇】

說《召誥》《洛誥》/趙光賢

《士冠禮》的禮法與禮儀/彭林

商代軍事制度研究/宋鎮豪

老莊的財富觀/羅世烈

戰國時期軍事後勤保障制度芻論/黃朴民、徐勇

《春秋》日食曆日校訂/李仲操

《詩·十月之交》作于平王時期新證/沈長雲

秦人多神崇拜及王權影響下的中國宗教/張文立

論民族遷徙與秦東陵驪山陵的關係及相關問題/楊東晨

秦人祖先祭祀考述/史党社、田靜

大唐長安皇城/[]石爾琪

論清代陝西人口的遷徙/趙靜

 

【考古研究】

由亞箕諸器銘文推論燕齊建國文化/斯維至

金文召王南征考略/尹盛平

東周的人口、生態和社會變遷/常金倉

也談秦早期都邑犬丘/王世平

朔字探源/[]成家徹郎著,許宏譯

試說“多生”“百生”與“婚媾”/劉桓

從張莊橋漢墓所出銅器看蜀趙兩地的文化交流/郝良真、姜春

陝西帝陵概述/周魁英、劉林西

陶灶圖案所反映的漢代人民生活/陳安利

三星堆“飾鳥玉璋”略議/史延廷

中國史前時期捕魚工具之演進/韓建武

從出土文物看唐代的主要畜力交通工具/朱天舒

明秦藩王墓群調查記/王翰章

從文物普查看明清陝西人文歷史變遷/張在明、趙強

 

【博物館學】

博物館需要心理學/宋伯胤

二十一世紀中國博物館發展之我見/陳全方

博物館陳列建檔工作概論/周勁思、王昱東

陝西歷史博物館安全體系及其管理/陝西歷史博物館保衛處

淺談中央控制空調系統的節能技術/李鳴

扶風歷代銅鏡陳列小記/蔡昌林

 

【文獻與簡牘研究】

《史記·六國年表》校讀劄記/繆文遠

《鬼穀子》散論/劉寶才

秦簡《為吏之道》與秦統一前後的文化嬗變/張銘洽

《山海涇》中的“甘木”考辨/張維慎

 

【壁畫研究】

陝西唐代墓葬壁畫/李西興

壁畫在唐代社會中的地位及影響/黃利平

 

【文物叢談】

陶鬲——高效的傳熱炊器/秦建明、趙琴華

陝西歷史博物館收藏的唐代銀花釵/申秦雁、譚前學

兩通記載唐代樂舞的珍貴碑石/魏女勇娥

唐三彩辨偽/胡小麗

觿的用途及象徵意義/梁彥民

篆書錢文的演變/師小群

從考古資料看隋唐的五弦琵琶/賀達炘

唐代兩方墓誌考/汪勃

康熙五彩十二月花卉紋懷/黃桂珍

 

【學術博覽】

《西京雜記校注》簡評/[]陳文豪

秦的起源與文化/[]飯島武次著,晏新志譯

漢代的思想構架/[]魯惟一著,譚前學譯

創新中的發展——記英國伯明罕博物館人類學陳列室/翟曉蘭編譯

美國查科峽谷的古代遺存保護/張沛心編譯

 

【隨筆、劄記】

佛指舍利巡禮曼谷紀實/韓偉

前秦馮翊相氏族屬辨/楊銘

成漢政權中的民族成分/葉榮

漢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對工藝美術的影響/范淑英

紀念何正璜先生

深切懷念何正璜先生/方鄂秦

蠟燭和小橋/何正璜

 

【文物精品】

兩件帶“翰林”款的白瓷罐/韓建武

雪景山水圖/張梅

王端淑山水立幅/楊亮

 

【書訊、簡訊】

【館刊徵稿啟事】

書末附英文要目

 

第三輯,1996

 

長風破浪正當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陝西歷史博物館建館五周年賀辭/周天遊

 

【考古研究】

中國青銅時代金屬加工工藝——打鍛、錘揲法考察/盧連成

金文“京”即秦之“阿房”說/王輝

金文劄記三則/劉桓

漢代神車畫像/王子今

唐羽林大將軍臧懷亮兩方墓誌合考/曹發展

建窯黑釉盞與宋代的鬥茶/胡小麗

試論遼代金銀器的分期及特點/韓建武

唐代婦女常服淺議/王彬

 

【史學論壇】

西安古都與中國歷史的發展/張大可

論子華子/管敏義

先秦時期陝北的民族遷徙與融合/楊東晨

秦帝國的歷史地位及其影響/張文立

秦代的文化政策與秦文化——再談秦文化的層次性/張銘洽

秦老人問題淺議/薛瑞澤

試論秦漢統治者的天地祭祀活動/馬振智

淺論巴蜀地區在秦漢時期的政治經濟地位/葉榮

論司馬遷對帝王追求長生的實錄與批判/張強

試析西漢的重農抑商政策/譚前學

略論唐代體育在中國古代體育史上的地位/董理

 

【簡牘與典籍】

《淮南子》與《文子》關係辨析/王雲度

從簡牘看秦漢時期的鄉與裡組織/楊劍虹

圓仁筆下的“茶”/牛致功

釋吐魯番文書中的五道大神/賈二強

試論雲夢秦簡《日書》的楚文化色彩/史黨社

《史記》“袒”字注解商榷/張維慎

 

【館藏文物叢談】

“鼓形器”之時代與用途考核/龐雅妮

陝西歷史博物館新徵集文物選釋/師小群、韓建武

陝西三橋鎮出土宋盧士隆墓誌/萬曉

凝重幽豔的宣德青花大盤/黃桂珍

袁耀《漢宮春曉圖》賞析/楊亮

唐絞胎碗/吾健

唐黑人俑/賀達炘

元三彩罐/含辛

唐雙獅雙鸞紋菱花銅鏡/歲寒

唐蝴蝶紋海棠形銀盒/含辛

晚風獨立圖/董潔

 

【唐墓壁畫研究】

唐墓壁畫的製作工藝/唐昌東

說唐墓壁畫的史料價值/黃利平

窮羽毛之變態,奪花卉之芳妍——唐安公主墓的花鳥壁畫/李國珍

李賢墓《馬球圖》等三幅壁畫賞析/李國選

 

【學術博覽】

遼寧大淩河流域的商周青銅器/[]廣川守著,晏新志譯

中亞銀器及其對中國陶瓷器的影響[]J·羅森夫人著,楊瑾譯

發掘絲綢之路的深處——被稱作中國“死亡之海”的沙漠中是否隱藏著早期人類的遺跡?/[]約翰·W·奧爾森著,張梅譯

博物館應用互動式講解系統需考慮的幾個問題/[]彼得·N·路易斯著,翟曉蘭譯

 

【隨筆劄記】

中華古訓淺議/吳楓

中國古代的防水織物/秦建明

郭子儀之父郭敬之事蹟考/張應超

從唐詩看唐代婦女的髮式與妝飾/晏新志、龐雅妮

美國孟菲斯《中國皇陵展》見聞/申秦雁

福岡市博物館“活動體驗室”參觀有感/沈建康

乙亥夏日訪台歸來寫長歌抒懷/宋伯胤

 

【文物保護】

談金屬文物保護修復的操作技術/于平陵、郭嵐、張曉梅

降塵對彩繪文物顏色影響之探討/楊文宗、謝偉

光導技術在文物採光及保護中的應用/張群喜

新建博物館害蟲的防治/謝偉

 

【博物館學】

論陳列的美育功能/鄭雅坤

談青銅器的陳列/富君、王桂枝

博物館陳列說明英譯淺論/范淑英

論博物館的經濟效益/李彥平、周鼎安

博物館專業檔案管理淺談/楊維娟

詩詞六首/李炳武

 

【書訊】

本刊徵稿

英文要目

 

第四輯,1997

 

【考古研究】

漢代骨簽與漢代工官研究/劉慶柱

工師文罍考/吳鎮烽

秦兵三戈考/王輝

從出土文物及文獻資料看漢代的養豬業/楊亮

唐代婦女常服的分期與演變/王彬

唐、宋、遼金銀器上的凸紋工藝/朱天舒

 

【史學論壇】

西周宗法制度新證/王暉

試論西周的公族土地所有制/陶磊

關於呂尚的出身及其被舉用史事索隱/劉桓

西周時期齊國的軍事制度初探/徐勇、黃樸民

戰國時秦國中央官制的轉變與王權的加強/李金學

試論秦統一前後的法制建設方針/譚前學

劉邦身世辨析/王雲度

漢代交際語言考述/彭衛

論唐代的權相/黃利平

試析唐代體育繁榮的原因/董理

中國古代的毒魚及其與川澤的環境保護/張維慎、吳大康

 

【歷史地理研究】

關於秦漢地方行政體制中的“道”/周偉洲

先秦時期陝西地區古國古城考/楊東晨

秦甘泉宮地望考/曹發展

唐以後西安失去全國政治中心地位的原因/徐衛民

兩宋漢中山河堰的興廢及其原因/馮歲平

固原地區的自然地理和古代長安的西北防衛/恰恰

 

【民族、宗教史研究】

義渠族屬辨/楊銘

古代巴蜀諸族同華夏族之關係/葉榮

魏晉南北朝時期陝西少數民族分佈及姓氏/韓香

長安大薦福寺與“周、唐革命”/王亞榮

王重陽與全真道的創立/張應超

 

【館藏文物精品】

曠世奇珍璀璨璣珠——陝西歷史博物館的文物特色/楊培鈞

新徵集文物叢識/韓建武、師小群

館藏鄂爾多斯式青銅帶飾芻議/龐雅妮

華貴豔麗的粉彩牡丹紋碗/黃桂珍

西安郊區出土唐韓國信、康氏墓誌考述/師小群

 

【文物叢談】

唐代國長公主碑考略/王翰章、魏女勇娥

唐方元瑾墓誌銘考釋/王建榮

延安出土的兩方明代墓誌銘考釋/姬乃軍、姬中林

說湖南常德出土漢“長沙邸丞”印/施謝捷

唐代胡俑、胡商與絲綢之路/胡小麗

唐代三彩盆和灰陶熏爐/劉瑞

宋鈞窯瓷器與後世仿品/尹夏清

 

【唐墓壁畫、藝術史研究】

中國畫概論——為《陝西藏畫集》作序/張鴻修、方鄂秦

李壽墓線刻樂舞圖與唐代坐、立部伎考述/晏新志

唐墓壁畫人物造型之社會風尚/戴俊英

唐墓壁畫臨摹材料與技法研究/李國選

唐朝與新羅國的藝術交流/田廷柱

中國古代書畫鑒賞隨談/石頭娃

 

【學術博覽】

唐章懷太子李賢墓《禮賓圖》的有關問題/[]西穀正著,馬振智譯

列寧格勒愛爾米塔什博物館所藏中國轉變期瓷器/[]塔提亞娜·阿爾波娃著,周勁思譯

海獸葡萄鏡與中國之旅/[]勝部明生著,汪勃譯

和平博物館發展的現狀和課題/[]山邊昌彥著,李彥平、李淑豔譯

 

【隨筆劄記】

西北專線考察行紀/王世平

福岡市博物館現代化講解諮詢服務系統考察紀實/徐錫榮

榮磧砂藏經影印經過/羅宏才

 

【文物保護】

唐墓壁畫顏色破壞諸因素探討/單日韋、謝偉

全封閉式博物館展廳環境空氣監測的探討/張美蓉

略談古代壁畫揭取中的保護工作/楊文宗

埃勒凡蒂內上埃及廟的岩石保護/[]霍斯特·舒著,閻敏譯

 

【博物館學】

從文化人類學看博物館材料/宋伯胤

20世紀前半期中國民族文物搜集與民族學博物館建設/王建民

論西北五省區博物館的優勢互補和協作交流/劉建安

開館六年來陳列工作的回顧/陝西歷史博物館陳列部

文物多媒體光碟(CDTitle)的開發製作/劉克宇、謝偉

摹廬遺詩選注/陳直先生遺作,周天遊選注

痛悼林劍鳴先生/周天遊

國失良才吾失友——懷劍鳴/張文立

附:林劍鳴先生行述

 

【補白】

瓷磚的鼻祖(13)西周璿璣、玉衡(45)秦高奴銅石權(75)隋琉璃、瑪瑙圍棋子(94)唐女跪拜俑(110)漢綠釉伏羊陶尊(115)隋圓球體玻璃香料瓶(152)碑刻中的三絕(205)唐男跪拜俑(161)唐圓雕玉立人(180)唐帶護背銅鏡(196)唐鎏金銅藥師佛立像(205)書訊(203225233277)唐銀力士造像(283)北宋達摩渡海鏡(297)唐彩繪陶羅漢像(305)宋彩繪俑首(321

 

第五輯,1998

 

《莊子·雜篇》竹簡及有關問題/李學勤

 

【考古研究】

咸陽塔兒坡新出陶文補讀/王輝

關中西部出土商代銅器及相關問題——兼論益家堡一期的文化性質/高西省

秦幣考略/何清谷

秦信宮考——試論秦封泥出土地的性質/劉瑞

獅子山漢墓墓主劉戊說釋疑/王雲度

“黃”非“珩”之本字/韓建識

延安市出土的唐代畫像磚/姬乃軍、王沛、袁繼民

 

【史學論壇】

秦對傳統文化整合的啟示/張文立

試論春秋戰國秦文化的走向/黃留珠

秦代“以吏為師”政策的歷史考察/張銘洽

秦始皇造鑄“金人十二”之謎/王子今

秦宮廷樂舞考論/田靜、史黨社

論漢文化的淵源/劉潔

論兩漢時期關中農業經濟區的興衰/楊振紅

試說隋唐關中本位政策/馬馳

 

【簡牘與典籍研究】

關於包山楚簡中的四個地名/史傑鵬

《呂氏春秋》:百科全書式的宮廷教科書/盧鷹

《漢書新證》徵引新史料析論——民國以來的漢代新史料與史學研究舉隅/[]陳文豪

 

【歷史地理研究】

古都與“絲綢之路”的研究要走出誤區——兼評《洛陽—絲綢之路的起點》/王世平

秦甘泉宮所在位置辨/徐衛民

秦都咸陽新論/楊東晨

 

【民族·宗教史研究】

論先秦天神—山嶽文化圈/王暉

佛教與東晉南北朝時期的精神風貌/方光華

《維摩詰經》與唐代佛教壁畫中的《維摩詰經變圖》/文軍

景教碑出土於大崇仁寺/郗琳

清代陝北地區民間信仰初探/秦燕

 

【館藏文物精品】

陝西歷史博物館藏泥佛像綜述/周越

陝西歷史博物館館藏三批出土玉器/賀達炘、韓建武

罕見的明正統青花纏枝蓮大缸/黃桂珍

館藏銀元辨偽/師小群

 

【文物叢談】

對仰韶時期尖底器的再認識/趙宇共

西安附近宗教石刻綜述/李域錚

試論摩崖石刻“袞雪”的時代及書者/王彬

唐“樂舞俑”考辨/董理

 

【唐墓壁畫·藝術史研究】

大唐墓室壁畫藝術——《中華文物精粹·壁畫卷》序/唐昌東、李國珍

談唐代帝王的狩獵活動——兼談章懷太子墓《狩獵出行圖》/申秦雁

唐代墓室壁畫之研究/李國選

唐墓壁畫中所見的建築/翟曉嵐

 

【學術博覽】

鑾(車鑾)考/[]網幹善教著,汪勃譯

遠東地區發現的西亞玻璃綜述/[]艾倫·約翰斯頓·萊贏著,楊瑾譯

關於沃特斯藝術館所藏中國漆木佛像的技術研究報告/[]DonnaK.Strahan著,王昱東譯

 

【隨筆·劄記】

先秦時期的焊接技術/徐建國

唐德宗放歸馴象地點考辨/王元林

《清代名人軼事》所反映的鞭、杖、笞之罰/張維慎

 

【文物保護】

唐墓壁畫保護的若干問題探討/謝偉

寶雞戴家灣古墓發掘中微型考古及發掘器物的保護修復/詹長法、楊文宗、周萍

 

【博物館學】

銜華佩實雅俗共賞——《唐代金銀器大觀》陳列形式設計研究/王有慶

多媒體導遊展示系統的研究實踐與思考/徐錫榮

博物館與Internet/邵小龍

 

【書評】

史學“多重證法”的典範之作——讀斯維至《中國古代社會文化論稿》/王輝

《先秦民族與文化》序(摘要)/陳連開

 

【附錄】

陝西考古學論文索引(19941995/樓宇棟

 

【書訊·簡訊】

 

【補白】

鍍金嵌寶觀音(8)杜虎符(21)鳩摩羅什及葬舌塔(49)彩繪雁魚銅燈(218)素面帶把銀盃(229)鎏金春秋人物紋三足銀罐(236)綠度母(271)三彩女立俑(284)骨雕人頭像(303)群策群力,推動我館科研工作邁上新臺階(328)吉祥天女(346)藏式塔(351)十一面觀音(362)漢代的麟趾金與馬蹄金(372

 

第六輯,1999

 

突出優勢辦出特色——設立唐墓壁畫館的可行與構想/陝西歷史博物館黨委書記、副館長馮庚武

 

【考古研究】

西周的昭穆制度與金文中的“康宮”問題/尹盛平

秦史三題/王輝

由漢陽陵冥幣談古代的瘞錢葬制/王學理

漢代畫像中的錢紋圖案/王子今

北趙晉侯墓群與昭穆墓位/彭林

中國獸面紋磚瓦的形成與發展/汪勃

談陝西商代文化的表現/鞏文

老官台文化命名芻議/淨毓民、周春茂

 

【史學研究】

周代同姓不婚禮俗的成因新探/王暉

司馬遷的史學意識簡論/張文立

談秦漢之際的文化整合/張銘洽

論漢代的人口、耕地與基本經濟區/楊振紅

二十世紀中國古史研究的主要思潮簡論/田旭東

武則天晚年駕臨長安考析/趙文潤

唐代財政管理體制的演變及其原因/董理

 

【典籍·簡牘·墓誌】

論曾子對孔子道德論和方法論的繼承與發展/羅新慧

論《淮南子》的察人之道/張維慎

乾陵新出唐豆盧欽望墓碑考釋/楊希義、劉向陽

《唐壯武將軍守左威衛大將軍兼五原太守郭英奇墓誌》初探/李慧

 

【歷史地理研究】

論漢都長安城對秦都咸陽的繼承和發展/楊東晨

秦都咸陽的幾個問題/徐衛民

簡論秦漢以前寶雞渭水流域的生態環境/霍彥儒

論清代陝西人口再生產及其結果與教訓/趙靜

 

【民族·宗教史研究】

藏傳佛教泥造像“擦擦”/周越

北魏經略仇池的幾個問題/楊銘

從《古蘭經》看穆斯林社會婦女的地位/文軍

南朝僧官制度初探/魏琪

仙游寺法王塔的時代風格及地宮瘞埋舍利制度/林通雁

從陝西的道教碑石史料看成吉思汗與全真道的關係/張應超

 

【館藏文物精品】

“醬釉描金孔雀牡丹紋執壺”考/王昱東

陝西出土的唐代黑人俑/韓建武

陝西歷史博物館藏宋元明陶俑精選/胡小麗、姜濤

軍持淺淡——從館藏兩件器物定名談起/張沛心

 

【文物叢談】

甘泉出土秧歌舞畫像磚淺議/姬乃軍

流散在日本國的一口唐代銅鐘/魏女勇娥

秦王府出土的干支年款青花瓷/劉恒武、張沛心

美國印第安那藝術博物館收藏的長沙銅官窯瓷器/楊瑾、王銳

 

【唐墓壁畫研究】

對懿德太子墓“宮女圖”的一點看法/申秦雁、周柏齡

長樂公主墓壁畫《瑞雲車馬送行圖》瑣談/鄒規劃、張曉陽、石墨

影作木構間的樹石——懿德太子墓與章懷太子墓壁畫的比較研究/楊效俊

論唐墓壁畫的藝術風格/李國選

 

【學術博覽】

唐高宗時期的中樞格局/[]任大熙著,蔣菲菲譯

唐代波斯基督教會向中國的擴展/[]霍夫力著,侯昕譯

和同開珍鑄造之變遷/[]石川諄著,晏新志、師小群譯

佛傳藝術沿絲綢之路的傳播與發展/[]宮治昭著,龐雅妮譯

 

【隨筆·劄記】

顏真卿與長安/王翰章

也談“東方維納斯”/王世平

清末民初石門拓工、拓技與拓本傳銷諸事/羅宏才

淺談代筆書畫/石頭娃

漢代農業技術上的代田法和區田法/葉榮

拓印略說/李文英

 

【文物保護】

文化骨片沉積物的清除/單暐、張群喜、王和平

金銀器文物上銅銹產生的原因、機理及處理方法探討/羅黎

文物庫房的環境品質監測與文物保護/張美蓉

乾陵永泰公主墓、章懷太子墓、懿德太子墓壁畫黴菌及環境黴菌調查研究/謝偉、張星群

 

【博物館學】

淺淡實物材料與實物教育/宋伯胤

《延安革命紀念館》基本陳列的形式設計及藝術特色/韋純學

陝西歷史博物館中控系統的能量管理/李鳴

試探唐墓壁畫管理中的電腦應用/萬曉

淺談運動鏡頭在文物攝影中的運用和體會/劉萬虹

 

【書評】

考古學的文化新境——讀李學勤先生《比較考古學隨筆》/王子今

陝西文物工作的新成就——《中國文物地圖冊·陝西分冊》問世/馬振智

 

【書訊】

【補白】

1、新城公主墓壁畫顧盼、捧物二侍女圖(192、“延年益壽與天相侍日月同光”脊瓦(423、宋代羅漢(524、新城公主墓壁高髻侍女圖(645、“千秋萬歲與天無極”瓦當(776、“華倉”瓦當(1037、鎏金銅蠶(1108、鳳鳥雲紋瓦當(1269、“永隆”瓦當(14010、新城公主墓壁畫頃心交談二侍女圖(14511、黃愛廬蘭竹(15912、唐代石刻(18013、張崟山水圖軸(18514、彩繪陶囷(19015、雲鶴紋瓦當(19916、吳岱觀山水圖軸(21617、“棫陽”瓦當(25018、“泱茫無垠”瓦當(27019、新城公主墓壁畫起舞、秉燭二侍女圖(27720、“折風闕當”瓦當(28421、新城公主墓壁畫侍女圖(29722、唐千秋雲龍紋鏡(31323、新城公主墓壁畫起舞駐足二侍女圖(32024、“延年益壽”瓦當(35425、西夏雕像石座(36526、綠陶烤爐(37527、黃河淹沒區的北宋墓壁畫(379

 

第七輯,2000

 

【考古研究】

周原的非姬姓家族與虢氏家族/曹瑋

再論虎簋蓋及相關銅器的年代/張懋鎔

西周時期的紡織品/田小娟

唐金鄉縣主墓出土陶俑初探/范淑英

從西安市出土的瓷器看耀州窯的社會地位/王長啟、高曼

 

【史學論壇】

韓非、《韓非子》與秦代政治新探/臧知非

秦俑的史學價值/田靜、史黨社

從兩漢時期的禮學看經學的今古文問題/方光華

秦漢時期兒童生活初探/彭衛

唐代移民與社會變遷特徵/葛承雍

武則天金簡之“除武瞾罪名”發微/董理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疑古思潮的興起/田旭東

 

【館藏文物精品】

陝西歷史博物館藏陶瓷枕概說/黃桂珍

新徵集文物述要/師小群、萬曉

從館藏陶瓷器看絞胎工藝/王莉

宰獸簋小議/吳鎮烽

 

【文物叢談】

中國仿漢鏡與周邊地區仿漢鏡的比較/呼林貴

略論陝北漢畫像石中的農耕圖像/張紅玲

陝西唐墓出土的侏儒俑

十三世紀晚期中國絲綢紋樣對波斯陶瓦裝飾圖紋的影響/楊瑾

 

【歷史地理研究】

對秦贏“西垂”及相關問題的考察/徐日輝

汧為秦都考/徐衛民

定都關中:國都的區域空間權衡/侯甬堅

漢長安城與古羅馬城城市佈局和建築比較之我見/翟曉蘭

 

【民族、宗教史研究】

古史研究中的生殖崇拜問題/常金倉

“七真”與全真道的創立和發展/張應超

西周對淮夷戰爭的初步研究/辛怡華

秦夷、秦人、秦胡/弓建中、譚曉林

 

【典籍簡牘】

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以見君上數達”解/王子今

秦簡《日書》之“建除法”試析/張銘洽

睡虎地秦簡《日書》中的“土神”與“土忌”/尚民傑

《逸周書》新箋一則/王志平

《山海經》所反映的古尺度/張維慎

 

【墓誌與碑刻】

北周武帝陵志、後志、後璽考/曹發展

唐高陵縣尉吳士平夫妻墓誌考釋/崔庚浩、王京陽

唐李承幹碑誌墓葬考述/陳志謙

乾陵無字碑中“碑”/劉向陽

唐太宗造像碑/張佳

 

【唐墓壁畫、藝術史研究】

唐墓壁畫藝術及其臨摹/張鴻修

臨摹唐節湣太子墓壁畫的思考與體會/孫大倫

唐墓壁畫與唐代繪畫中的扇子/葉榮

唐墓壁畫婦女髮型特徵淺析/楊亮

 

【學術博覽】

唐代的太極殿與大明宮/[]金子修一著,王詩林譯

關於保護一座古墓的思考/[]茨達若維科·巴若維康斯坦思·法波著,龐雅妮譯

遺址博物館的起源、定義和分類/[]HermanusJohannesMoolman著,李秀珍譯

一個17世紀初銀制卡諾蔔罐的銹蝕及其保護/JiriSramekToveJakobsenJiriBPelian著,胡薇譯

 

【隨筆劄記】

西部攬勝詩詞選/楊培鈞

訪埃紀行/馬振智

便房初探/秦建明、趙琴華

九十年代中國都城考古的新發現/王衛紅、王兆麟

日本所見中國文物劄記/晏新志

 

【博物館學】

從保管角度談新時期的文物安全工作/申秦雁

綠色陳列——博物館陳列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王有慶

博物館教育與國民素質教育淺論/張沛心

論文物保護工作在現代化博物館中的地位/王昱東

 

【博物館工作研究】

淺談《唐代婦女服飾》展的陳列藝術設計/韋純學

關於陝西歷史博物館唐墓壁畫館電腦系統的構想/徐錫榮

從陝西歷史博物館宣教工作實踐談市場經濟下博物館講解隊伍的組合/王彬

淺析文物攝影中光與影的運用/劉萬紅

電腦在博物館的應用/邵小龍

 

【文物保護】

文物保護與修復中粘接材料的化學特性及用途/羅黎

試論大型陶器修復的粘結與補全/申茂盛

博物館工作人員應具備的文物保護意識/王和平、羅黎

義大利文物修復原則的啟示/楊文宗

 

【書評】

放眼全國立足三秦文圖並茂秦漢史篇——《秦漢雄風》評介/張文立

評“周秦漢唐”系列學術專著/薛正昌

再現秦帝國都城歷史風彩的力作——《咸陽帝都記》簡評/李鬱

 

補白:1、王宸《百事如意松柏長春圖》軸()2、綠釉陶陂池()3、彩繪陶壺(春秋秦)4、玉壁(春秋)5、劉原起《雪景歸旅圖》軸()6、彩繪貼金抬蹄子()7、鴻雁紋玉梳背()8、墨玉牙璋(新石器時代)9、玉豬(西漢)10、玉觽(春秋)11、玉串飾(西周)12、邊壽民《平安右餘圖》軸()13、藍瑛山水立軸()14、青瓷布紋雙系罐(東漢)l5、玉璋(春秋)16、白玉組佩()17、龍紋玉壁(西漢)18、李學勤先生《擁篲集》出版19、黑釉油滴大碗()20、辟邪玉鎮(北魏)21、書訊

 

第八輯,2001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紀念陝西歷史博物館成立十周年/周天遊

團結奮進銳意進取——努力實觀建設世界一流博物館的宏偉目標/馮庚武

館慶十周年賀信賀辭

 

·考古研究·

秦封泥與齊陶文中的“巷”字/李學勤

評月相定點新說及其金文曆日斷代/杜勇

論北窯西周墓地出土的幾組青銅器/高西省

西安中國書法藝術博物館藏秦封泥選釋續/王輝

關於西安大土門遺址的定名問題/黃展嶽

關於雍城考古的幾個問題/梁雲

黃金之丘出土金器的文化歸屬/楊瑾

從西安出土的金銀器看中亞文化的影響/韓香

 

·史學論壇·

秦法“刑棄灰於道者”試解——兼說睡虎地秦簡《日書》“鬼來陽()灰”之術/王子今

試論秦始皇的法外擅權/譚前學

漢代節日:構成與文化意義/楊振紅、彭衛

漢代書肆及其相關問題蠡測/陳文豪

東漢門閥豪族述論/崔銳

說永微輔政格局及其破壞/李文才

關於唐代婚姻制度的幾個問題/李彥平

論晚清時期中國農業技術的變革/王欣瑞

 

·唐墓壁畫與唐代中日文化交流國際學術演講會論文專欄·

唐墓壁畫的社會意義/王世平

佛教與世俗的結合——長樂公主墓壁畫《雲中車馬圖》初探/文軍

唐墓壁畫中的《儀衛圖》及相關問題研究/范淑英

唐墓壁畫顏料的分析與研究/張群喜

中日唐墓壁畫國際研討會日方學者論文提要

 

·歷史地理研究·

中國歷史時期氣候變化與人類社會發展的關係/吳宏歧、雍際春

唐長安城作用略議/劉文瑞

論涇渠上的古代水則/李令福

 

·民族、宗教史研究·

西周宗教的祭祀活動

全真道創立初期馬丹陽在陝西的弘道活動/張應超

 

·簡牘與典籍·

從《史記·封禪書》看秦漢之際的神靈崇拜/張銘洽

劉知幾對《漢書》的評價/徐興海

古文獻所反映的“肉袒謝”/張維慎

 

·墓誌研究·

唐高宗武則天時期一個和諧的家庭——讀韋仁約夫婦《墓誌銘》/牛致功

陳沅陵王陳叔興墓誌銘考釋/董理

唐普安公主及其夫鄭何墓誌合考/李文英、師小群

清張鵬程墓誌考釋/楊強

 

·藝術史研究·

孝子變相、畋獵圖、山水準遠——麥積山壁畫《子本生》對中國早期山水畫的里程碑意義/王寧宇

關於“老片子”與“代筆”——中國書畫鑒賞實例分析之一/石頭娃

 

·館藏文物精品·

淺析獨孤信煤精組印的特點及印文/王彬、張沛

新徵集文物叢考/師小群、萬曉

陝西歷史博物館藏明代青花瓷選介/黃桂珍

我手寫我心時代維妙肖——趙望雲《守望圖》的藝術特色與時代背景/王昱東

金代的交鈔銅版/王晶晶

 

·文物叢談·

土與火的奉獻——陝西歷史博物館館藏瓷器縱覽/楊培鈞

秦始皇帝陵百戲俑/張文立

磁州窯和吉州窯白地黑花瓷之比較/胡小麗

從明秦王府出土的白釉紅彩瓷談明代的白釉紅彩瓷及其它/宋遠茹

 

·學術博覽·

雅姆克文化——以色列沙阿·哈戈蘭遺址的新石器時代藝術/[以色列]約瑟夫·葛芬科著,龐雅妮譯

四神的頸部圖案裝飾及其類型研究/[]網幹善教著,尹夏清澤

用於控制由真菌引起的紙張生物退化的不同抗真菌藥物的效果研究/[]A.A法佈雷等著,周五龍編譯

紡織品微生物污染的生物螢光分析/[]布萊思·J.邁克卡塞著,姜鵬譯

 

·隨筆、劄記·

李家崖文化因素分析和相關問題/呂智榮

史前玉器研究中的玉石區分問題/梁彥民

zhen匜新讀/魏湧娥

黃河古蒲津橋論考/樊旺林、薛萬墨

出土文物與民間藝術的融合思考/蔡昌林

談近代女傑在不纏足運動中的貢獻/周勁思

 

·博物館學·

新世紀的耀州窯博物館/宋伯胤

展覽的運作/翟戰勝

博物館陳列工作中的觀眾意識/張沛心

淺談革命紀念館講解工作的特點/糜斌如

資訊時代日本博物館的功能/楊效俊

博物館藏品的科學管理與保護/郭曉紅

 

·博物館工作研究·

陝西歷史博物館唐墓壁畫庫保管設備和工藝設計/韋純學、丁海

文物影視製作的技術走向——數位化趨勢之我見/劉萬虹

非線性編輯在文物專題片中的應用/原三軍

 

·文物保護·

陝西周原出土戈父己鼎合金成分的科學分析/白崇斌、楊軍昌、黨小娟

西漢彩繪陶俑色彩保護研究/郭嵐

記唐墓壁畫真跡赴日參加“四界四大文明——中國文明展”的文保工作/楊文宗

清顧安仁《山水軸》絹畫的修復報告/徐建華、劉舜強

 

·回顧、展望·

輝煌的建設工程八年的奮鬥歲月——紀念周總理關於在陝西新建博物館指示發表28周年暨新館籌建18周年/楊東晨

陝西歷史博物館基本陳列調整的設想/馬振智

文物徵集工作十年回眸/陝西歷史博物館保管部

 

·補白·

西漢鎏金銅羊燈(26)元白釉詩句陶瓷枕(72)元白釉詩句陶瓷枕(72)元白釉詩句陶瓷枕(72)骨管線雕三人像(114)書訊(181)唐姜黃釉人物壺(191)唐三彩龜茲人俑(201)唐三彩騎馬帶犬俑(381)唐三彩胡人牽馬桶(277)史牆盤(305)唐三彩雙龍柄壺(312)唐三彩騎馬帶犬俑(381)張翀《垂柳輕舟圖》(409)象牙雕七級佛塔(446)

 

第九輯,2002

 

·考古研究·

近年來西周青銅器的重要發現及意見/杜乃松

再論西周方座簋/張懋鎔

周代服飾制度淺談/劉寧

古璽印文雜識(18則)/王輝

秦公大墓石磬文字聯綴及有關問題/馬振智

從楊家灣漢墓談中國早期盾的發展/陳桂枝

唐代“金銀作坊院”考辨/譚前學

中國古代墓葬中破鏡現象的思想淵源/王鋒鈞、楊宏毅

 

·史學論壇·

西周晚期“共伯和干王位”考辨/楊東晨、楊建國

秦制漢承論/張文立

釋奉律葆子兼論秦律的淵源/曹旅寧

從宗法到宗族——兩漢宗族社會結構研究之一/趙沛

“參五”與中國古代天文測量/秦建明、趙琴華

西漢社會治安狀況述論/馬永嬴

西魏經略巴蜀始末/李文才、董理

 

·簡牘典籍·

西安杜陵漢牘《日書》“農事篇”考辨/張銘洽、王育龍

漢簡“提封”釋疑——兼談漢代“提封田”問題/臧知非

張家山漢簡《秩律》四“公主”說/王子今、范培松

 

·民族宗教史研究·

殷代的求雨巫術/肖春林

陝西現存金石文獻所述唐代皇室崇道史實/樊光春

 

·歷史地理研究·

天水放馬灘地圖作者與繪製年代問題新探/雍際春、陳逸平

周秦漢唐建都關中與自然環境的關係/徐衛民

周亞夫細柳營地望辨析/郗琳

漢池陽宮位置考/姜寶蓮

大齊政權定都長安的失誤——兼談擇都的要素/劉錫濤

論清代寧夏府的水利建設/張維慎

 

·文物叢談·

骨雕神人獸面紋管窺/楊培鈞

絲路東段中國境內出土的外國貨幣/陳安利

再談石峁玉器/戴應新

唐乾陵石雕群及其組合象徵的含義/劉向陽

秦統一文字、試題衡和貨幣的實物見證/魏女勇娥、安子

北宋時期陝西地區的鐵錢流通原因考略/劉舜強

“天下第一碑”——西嶽廟(華山銘)碑/宋平

 

·館藏文物精品·

幾種少見的特殊工藝銅鏡/賀達炘、王西梅

鎏金仕女狩獵紋八瓣銀盃/高嶸

館藏唐代石器選介/趙青

陝西歷史博物館藏魏晉官印考/董潔、楊亮

張立先生捐獻陝西歷史博物館瓷器略考/黃桂珍、王莉

 

·墓誌研究·

昭陵博物館藏唐人墓誌中的部分典故解析/胡元超

唐《節湣太子妃楊氏墓誌銘》及相問問題試論/王育龍、梁勉

 

•藝術史研究•

嶂斷時程寫重深——麥積山一二七窟《薩埵太子本徨車騎山行》圖式結構辨識/王寧宇

臨摹唐墓壁畫感悟/段衛

中國古代繪畫精品賞析——“楚帛”到兩宋繪畫/石頭娃

從符號學角度淺談史前藝術的意義及作用/幼平

 

·隨筆、劄記·

中國古代印刷術新探/牛達生

“仁土”考程林泉/韓國河

考古地圖的數位化方法述略/葉心適

抗戰期間西京籌備委員會在古都西安文物保護方面的貢獻/吳宏岐、崔亞軍

澳門的博物館/姜濤

為了將來而保護過去——英國遺產委員會帶來的思考/姜鵬

日本福岡市古代迎賓館遺址——鴻臚館遺址略考/劉俊林、劉萬虹

 

·文物保護·

從顏料色板的老化實驗談唐墓畫的保護/張群喜、申秦雁

陶質文物保護劑的研製/廖原、傅清秀

半坡博物館館世故彩陶盆的保護修復/張勇劍

納米材料SiOx在壁畫保護領域應用初探/李文怡

修復“母狼育嬰”之我感/胡薇

 

·學術博覽·

倫敦博物館及其精品選介/周五龍編譯

環境對文物的影響及保護方法/楊謹編譯

奢華的氣味/(以色列)NormanARubin著,高偉翻譯

 

·博物館學·

談陳列主題/張沛心

對唐墓壁畫陳列內容的思考/翟戰勝

 

·博物館工作研究·

學習借鑒創新發展/于立仁

從三份觀眾調查表說起/何宏

 

·書評·

陳直《讀金日劄》評介/黃留珠

在研究與欣賞之間——讀《陝西古代印章》/趙熊

 

·學術動態·

“唐墓壁畫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張銘洽

 

·書訊·

1、《楊德泉文集》(462、《唐三彩》(643.《陝西古代印章》(1064.《陝西古代園林》(1505.《唐墓壁畫研究文集》(328

 

·補白·

1、孔子問答鏡(332、醬黃釉三魚紋扁壺(743.蛙紋鉞(1204、“大泉五十”銅範(2035、四鸞銜綬帶紋平脫鏡(2166、山水神仙故事紋鏡(2287、鐵板幻方(2768、奔鹿紋瓦當(2829、秦夔龍紋半瓦當(29710、唐三彩獅子(30511、象牙笏板(34112、漢代吉祥語瓦當(345

 

第十輯,2003

 

說古論今五千載問路尋根表四方——賀《館刊》創刊十周年/周天遊

九輯匯精品炳蔚皆華章——喜讀《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已出各輯/丁毅華

《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創刊十周年賀信賀詞

江城子——祝慶《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十年華誕/張文立

 

·考古研究·

再論“晉公戈”及其曆日/李學勤

論“兵避太歲”戈與“大一避兵圖”爭論癥結、引出問題是非檢驗與其正解/黃盛璋

近年來商代青銅器的發現及其意義/杜乃松

四十二年鼎銘文箋釋/王輝

菟侯鼎銘文考釋/孫斌來、范有芳

關於甘肅禮縣大堡子山秦公墓地的幾個問題/馬振智

唐乾陵與遼乾陵相關文化及其歷史背景之比較/劉向陽、侯曉斌

漢闕淵源考/趙海洲

中國古代人工鐵的考古發現及其相關問題/韓建武、朱思紅

 

·史學論壇·

秦漢時期飲食生活的基本模式/彭衛

論秦之墨家/張文立

從人文精神角度觀秦代社會主流文化的得失/吳小強

關於漢代的卒吏、卒史的假吏——從《儀禮•士冠禮》中一條鄭注談起/楊天宇

兩漢宗族發展的經濟基礎——兩漢宗族社會結構研究之二/趙沛

論司馬遷、桑弘羊的經濟思想/丁光勳

 

·歷史地理研究·

中國古代都城史的考古學研究——關於都城、宮城、宮殿與宮苑問題/劉慶柱

誕生陝西歷史文明的基礎與條件/王世平

兩漢王朝的移民戍邊與寧夏平原農業的進一步開發/張惟慎

宋代江西文化地理略論/劉錫濤

清代黃土高原地區市鎮與州治縣城距離的地區差異及其影響/劉景純

人口危機與清朝的衰落/崔銳

 

·館藏精品·

杜虎符縱橫談/楊培鈞

陝西延川出土商代青銅器/師小群

新徵集陶俑、陶器、磚瓦考略/萬曉

漫話葡萄花鳥紋銀香囊/申秦雁、王西梅

唐素面長柄三足銀鐺小議/趙青

唐狩獵紋高足銀盃賞析/周勁思

唐飛獅紋石榴花銀盒賞析/楊亮

青銅史書——五祀衛銅鼎/王西梅

 

·文物叢談·

古玉淺談/張健

中國出土的羅馬金幣/范培松

試析陝北漢畫像石的樂器圖/張紅玲

彩繪雙鬟望仙髻女舞俑芻議/晏新志

追憶遙遠時代領略異域風情——談反映中外交流的乾陵文物/王曉莉

記陝西發現的兩件大晟鐘/徐濤

從出土文物談宋金時期的相撲活動/梁勉

淺談書畫“高仿”辨偽石頭娃/馬藝蓉

 

·民族宗教史研究·

借問路旁名利客無如此處學長生——華山道教歷史鉤沉/張應超

延安清涼山石窟和黃陵雙龍千佛洞石窟調查報告/姬乃軍、姬中林

陝西古代佛教造像概述/文軍

 

·簡牘與典籍·

秦代的討債方式——讀《湘西里耶秦代簡牘選釋》/張俊民

從秦簡看秦代的歷史地位/沈頌金

說“上郡地惡”——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研讀劄記/王子今

張家山漢簡所見漢初中央與諸侯王國關係論略/臧知非

 

·墓誌與碑刻研究·

唐馬元瑒墓誌考釋/董理

武周李寶隆墓誌考釋/田小娟、后曉榮

 

·學術博覽·

秦漢史與西方漢學/胡志宏

古代美洲金銀器賞析/周五龍編澤

繪畫當中上光和蠟質材料的運用/屈利軍編譯

日本福岡市的歷史文化與文物遺址/劉萬虹、劉俊林

懷念林功——寫在林功先生三周年忌日/申秦雁

 

·隨筆劄記·

“七衡六間”新說/秦建明

王國維古史新證——“二重證據法”的提出/田旭東

“地平天成”與西安碑林——兼談“地平天成”一語的演譯及其它/王其禕

中國紙起源和蔡侯紙的有關問題述論——兼論西漢灞橋紙等文物的歷史價值/楊東晨

論《山南詩選》的文獻學價值/馮歲平

論與韓半島古代史有關的金石文現狀/拜根興

漢金文研究簡史/后曉榮

 

·博物館學·

更新理論重建體系——論新世紀博物館陳列展示藝術設計的發展趨勢/王有慶

博物館收藏的有限性與定期藏品審查/梁彥民

談展覽的宣傳/張沛心

談《廣西民族文化展》陳列展示設計的心得/王妮

臺灣文化機構的義工制度/譚前學

 

·博物館工作研究·

談唐墓壁畫展室氛圍的營造/翟戰勝

寧夏博物館巡禮/劉建安

略論博物館宣教工作的多樣化/白曉莉

對博物館審計工作的幾點認識/劉俊林

 

·文物保護·

陝西扶風縣北呂周人墓出土銅器的實驗與分析/楊軍昌、陳亮、韓汝玢

可控雷射光束修復青銅器工藝研究/葉心適、劉林西、甄剛等

卷軸繪畫類文物的清洗與保護/馬藝蓉

淺談秦代大型青銅龍的鑄造工藝/楊文宗

 

·書評·

全面總結甲骨學百年研究的專著——評《甲骨學一百年》/王暉

 

·書訊·

《章懷太子墓壁畫》出版(349)《新城、房陵、永泰公主墓壁畫》出版(455)《懿德太子墓壁畫》出版(433

 

·補白·

鏤空花座鋪(53)孟簋(109)外叔鼎(141)仲yang父匕(234)日己方彝(248)西漢鐵齒輪(252)隋旬牙帶鉤(258)師臾(丞)鐘(340)羊年與“三陽開泰”(447)中國博物館學會陳列藝術委員會第三次全體委員會在長沙召開(331

 

第十一輯,2004

 

·考古研究·

邿國墓地與邿國銅器辨正/黃盛璋(1

西周金文世族與宗法制度/尹盛平(10)

西周陶拍筮數易卦及相關問題/蔡運章(26)

近年考古發現東周青銅器概論/杜乃松(33

臣辰盉之年代考/孫斌來、范友芳(48)

商周時期的青銅斗/田小娟(51)

西漢白金三品相關問題的探討/趙曉明、師小群(62)

略論隋代舍利的瘞埋制度/冉萬里(72)

淺論陝西地區隋唐陶俑的主要特點/王彬(90)

 

·史學論壇·

周氏族部落首領世系考述/楊東晨、楊建國(97)

從宜侯夨簋看西周王土的諸侯國化/王健(104)

“東海黃公”考論/王子今、王心一(108)

也談秦漢法律中的“三環”問題/每文(118)

試論漢代的罰金和贖刑/高葉青(123)

論山東士族與隋唐政治的關係/陳金鳳、曹永紅(132)

 

·歷史地理研究·

統萬城與秦直道、上郡關係之設疑/王世平(140)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長安大城和小城/尚民傑(143)

北宋東京水門考/吳宏岐、孫偉(153)

天人合一思想與歷代都城營建/康薇(159)

論清代對寧夏南部的農地開發/張維慎(167)

 

·簡牘與典籍·

漢簡所見使者考/李永平(173)

漢簡所見法醫檢驗/閻曉君(179)

說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賊律》中的“諸侯”/曹旅寧(185)

 

·墓誌研究·

墓誌研究與史學的發展/牛致功(192)

《唐崔思忠墓誌》考釋/王其禕、王京陽(196)

《大唐故溱州司戶崔府君墓誌銘》讀後/李文才、董理(204)

唐皇甫武達墓誌考/董理(212)

唐《馬及墓誌》略考/賀華(218)

 

·民族宗教史研究·

秦代“巫現象”雜談——兼談秦代的“日者”/張銘洽(225)

道教神仙信仰與民眾的社會追求/張應超(236)

 

·館藏精品·

館藏唐代白石圭璧考/趙青(240)

館藏唐代玉梳背/董潔(243)

館藏四神瓦當略述/步雁(246)

館藏當代書畫作品簡說/高偉(249

 

·文物叢談·

統萬城遺址出土元青銅十字牌考/周偉洲(252)

淺析洛陽出土的戰國特種工藝鏡/王金秋(256)

秦“龍璧圖”畫像考/李慧(262)

西安相家巷新發現西漢“五銖”錢紀年陶范母/師小群、党順民(267

兩漢三國弩機刻辭綜述/后曉榮(271)

從畫像磚石看漢代雜技藝術/張梅(278)

元、“明三代”青花瓷鑒別再探/陳潔、石頭娃(286)

試析陝西陶俑長盛不衰的原因/楊之昉(297)

西安市解放路出土的青花瓷器初探/黃桂珍(302)

 

·學術博覽·

巴克特裡亞新發現的小陶像/楊謹、劉夏盈編譯(309)

試探尼羅河流域的生命之源/周五龍、高偉、何志敏編譯(320)

古代中國的合成矽酸鹽顏料——關於始于戰國時代的漢青顏料/肥塚隆保著,周瑞、張群喜譯(326)

馬牲——先秦時期馬的民俗文化/()吉本道雅著,秦仙梅譯(335)

抹茶式飲茶法的傳播——中日文代交流史的光輝一頁/堀本一繁著,張佳譯(338)

 

·隋筆劄記·

讀陶劄記——在陶瓷器上讀到的片斷歷史(之一)/宋伯胤(347)

北斗七星與斗建考/秦建明(359

唐太宗論樂及其樂思想/陳四海、梁勉(377)

漫話唐代的“郎”/曾莉(381)

試論唐太宗對史書修撰與經籍整理的貢獻/朱晚秋(386)

巴西聖保羅《中國五千年文明展》見聞/翟曉蘭(389)

 

·壁畫、藝術史·

兩漢壁畫墓研究綜述/張亞娜(393)

從“畫聖”吳道子的佛寺壁畫感悟其藝術魅力/景亞鸝、白雪麗(403)

唐《道德寺碑》碑陰造像及線刻畫初步研究/樊波、李舉綱(408)

西藏“唐卡”的繪畫藝術特點淺析/屈利軍(413)

皴法在中國古代水墨畫中的運用/暢運(416)

 

·博物館學·

走進澳洲最古老的博物館——澳大利亞博物館教育活動觀覽/龐雅妮(418)

博物館與大眾/鄭雅坤、張健(424)

一切為了完美——再論陳列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張健(428)

淺論文物檔案的建立與使用/張素娥(431)

文物的包裝/姜濤(435)

感于一份觀眾調查表的設計理念/翟戰勝(440)

博物館講解員的基本素質/汪紅梅(444)

 

·博物館工作·

論博物館圖書資料研究的深化/李爽(449)

《館藏銅鏡展》內容設計的構思/張沛心(453)

博物館數位化、資訊化的發展及規範/邵小龍(457)

臨摹唐墓壁畫工作的點滴體會/花文(460)

 

·文物保護·

物保護規劃和地理信息標注/葉心適(463)

壁畫的表面清洗/李文怡、張群喜(469)

漢代彩繪銅鏡的研究保護與修復/胡薇(472)

 

·書評·

學術研究貴在出新——《秦學術史探賾》發覆/張銘洽(479)

西陲秦史的新篇章——讀徐日輝《秦早期發展史》/王輝(483)

建構“史記學”的理論體系——張新科《史記學概論》評介/張銘洽(487)

詩詞五首/楊培均(489)

 

·補白·

書訊(50)唐彩繪貼金釉陶文吏俑(89)船形壺(96)唐鎏金寶相花紋銀盒(107)饕餮紋鼎(139)唐素面“光明碎紅砂”銀盒(203)書訊(211)乳釘紋鼎(266)書訊(319)綠釉陶樓(376)饕餮紋分襠鼎(388)書訊(392)唐鎏金六曲熊紋銀盤(407)夔紋鼎(415)獨角獸(443)獸面紋細頸壺(448)“廿六年詔”陶權(486)

 

英文要目(MainContents)(491)

本刊徵稿(493)

 

第十二輯,2005

 

·考古研究·

豳公盨銘文再箋/李凱、周曉陸(01)

聃簋銘文及年代考/孫斌來、范有芳(11)

古文字材料與文獻所見先秦史官綜論/賈俊俠(18)

淺析商周青銅器上的圓渦紋/張婷(23)

秦晉豫三省出土青銅匜初探/楊文莉(29)

延安北宋時期石窟寺概述/姬乃軍(41)

史前考古學文化命名中的幾個概念問題——以文化、類型、期別為中心/孫周勇、程義(48)

中國考古學與世界考古學的接軌/朱思紅(53)

 

·史學論壇·

西周晚期“宣王中興”的原因和標誌/楊東晨、陳正奇(59)

秦律“公室告”與“家罪”所反映的立法精神/于振波(65)

秦都咸陽手工業發展初探/徐衛民、丁曉雯(72)

兩漢太僕考述/沈剛(79)

歷史劇變時代中的儒士精英——荀爽和荀悅思想初探/汪紅梅、王莉娜(84)

試評李棲筠的政治生涯——兼及李氏三代(棲筠、吉甫、德裕)政風之比較/董理、李文才(88)

唐代遊藝民俗考論/王渭清、賈樹興(97)

 

·歷史地理研究·

中國古都的選址及其意義/王世平(107)

西周至春秋戰國時期寧夏境內的少數民族及其畜牧業/張維慎(118)

唐代的杏園與杏園宴/李娟(127)

 

·民族、宗教史研究·

全真高道言行與著作的社會道德教化意義/張應超(131)

隋唐關中佛教傳播史事鉤沉/介永強(135)

 

·碑石墓誌研究·

西安南郊三兆村出土唐代墓誌舉說/王育龍、程蕊萍(145)

讀《尉遲迥廟碑》/景亞鸝(149)

 

·文物叢談·

談西安灞橋出土的五尊立佛像/李域錚(153)

從唐詩解讀胡人玉帶板/楊培鈞(159)

隋神德寺遺址出土舍利石函上的天王圖像/李舉綱、樊波(162)

唐代女服新探/楊之昉(166)

唐大明宮含元殿與麟德殿的比較/鄒林(170)

陝西鎮墓神物芻談/李爽(176)

陝西彬縣窖藏耀州窯青瓷器新探/黃桂珍(182)

 

·館藏精品·

梁其壺年代小考/梁彥民(188)

論館藏唐代女俑雕塑中的生活化色彩/晏新志、楊之昉((192)

從三彩假山水池看唐代的園林/田小娟(196)

陝西歷史博物館館藏貴霜錢幣簡述/師小群、周延齡(199)

陝西歷史博物館近年新徵集陶俑選介/萬曉、師小群(202)

館藏西夏銅符牌小議/王晶晶(208)

 

·壁畫、藝術史·

陝西唐墓壁畫及其成因/陳全方、陳馨(210)

蒲城洞耳元墓壁畫臨摹隨記——兼談其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及藝術的時代風尚/孫大倫(216)

遼墓壁畫所反映的茶文化/張梅(222)

淺談古代西域壁畫的藝術/屈利軍(227)

中國書法的淵源與鑒賞/袁方(233)

 

·學術博覽·

如何讓展覽吸引觀眾/〔美〕艾理斯·布林考著,楊瑾譯(238)

米諾斯文化的藝術/ArthurCotterell著,王瑛譯(243)

 

·隨筆劄記·

看了兩展覽/賈平凹(247)

觀弈零楮——讀秦劄子/張文立(248)

秦人與馬/秦仙梅(255)

榆林秦漢古城調查/王富春(259)

大唐勝景樂游原/魏秋萍(263)

古代焊料標準化初議/徐建國(265)

 

·博物館學·

論中國博物館的未成年人教育/王彬(268)

澳大利亞博物館如何開展《中華文明源流展》的宣傳教育/龐雅妮(274)

社區意識與博物館事業的發展/翟戰勝(279)

博物館宣傳與觀眾/王銳(282)

 

·博物館工作·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走向盛唐:西元200750年》展覽簡介/申秦雁(286)

對陝西歷史博物館玉器保管工作的幾點認識/楊亮(291)

數位化技術對博物館的重要性/任安、翟曉蘭(294)

網站的推廣與思考/邵小龍(297)

談文物專題片中的景觀與主題/劉萬虹(301)

 

·文物保護·

漢代鐘官鑄錢遺址陶質錢範製作材料及工藝的探討/姜寶蓮、和玲(304)

“連體”唐墓壁畫的科學分離與保護研究——對過去失誤修復壁畫的再處理/張群喜、李文怡、盧軒、羅黎(312)

 

·書評·

展示秦史研究的長足進步——新版《秦會要》特色談/楊善群(318)

魂兮歸來——《何正璜文集》編後記/蔡昌林(323)

 

·補白·

鎏金銅虎鎮(17)貼塑蛇紋罐(22)書訊(28)原始青瓷罐(40)釉陶胡人抱瓶俑(144)灰陶騎馬女俑(181)仿銅貫耳壺(201)元髡發男立俑(207)彩繪女立俑(226)人首蛇身俑(237)彩繪貼金甲馬騎兵俑(273)書訊(293)鎏金翼鹿鳳鳥紋銀盒(303)鎏金鸚鵡紋雲頭形銀粉盒(311)

 

英文要目(MainContents)(326)

本刊徵稿(328)

 

第十三輯,2006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歷史、現狀和前景——寫在新館落成15周年之際/成建正(01)

 

·史學論壇·

秦始皇“書同文字”新探/臧知非(07)

秦漢唐的騎兵與馬/王世平(11)

武則天為才人的史實考釋/趙文潤(19)

唐玄宗的後宮政策及其承繼——《太平廣記》卷二二四“楊貴妃”條引《定命錄》讀後/李文才(25)

中國漢文字的起源述論/楊東晨(32)

從先秦史官的職能看其歷史觀念之演變/賈俊霞、趙靜(40)

 

·考古研究·

楚竹書《容成氏》錯簡問題與原始氏族社會研究/王暉(47)

chan侯鼎小議/張懋鎔(54)

殷墟與西周時期的具蓋青銅鼎芻議/梁彥民(56)

芮國史證/李凱(65)

談秦始皇陵園的規模/徐衛民(71)

試論秦文化中的圍溝墓及其相關問題/田有前(77)

從出土文獻對戰國禪讓思想的思考/王慶衛(84)

關於何家村窖藏的幾個問題/韓建武(92)

 

·歷史地理研究·

兩漢漕運經營與水資源形勢/王子今(96)

漢代金文所見宮觀叢考/吳鎮烽(108)

淺談唐代的植樹活動/劉錫濤(123)

唐望春樓考/王琪(131)

論明代寧夏鎮的水利建設張維慎(138)

 

·簡牘與典籍·

《商君書·徠民》與商鞅變法的一項重要措施/孫斌來(144)

古今學者對《舊唐書》之認識與評價考略/王嘉川、董理(154)

 

·民族、宗教史·

重陽宮在中國道教史上的地位/張應超(162)

隋唐長安佛寺職能考略/景亞鸝(166)

 

·碑石墓誌研究·

《皇甫誕碑》刻立時間及流遷經過/路遠(171)

《唐皇甫恂墓誌》考述/穆渭生、耿晨(176)

明王獻墓誌略考/王京陽(185)

研究碑石墓誌拓片應注意的幾個問題/楊之昉(192)

 

·隨筆劄記·

陶劄記——在陶器上讀到的片斷歷史(之二)/宋伯胤(196)

讀秦三劄/張文立(206)

褒斜道石門的歷史地位及其開鑿之法探述/郭榮章(210)

高力士評議/李雪芳(213)

灞橋折柳的象徵意義/王曉林(218)

 

·文物叢談·

熏籠與手爐/揚之水(222)

玉器的鑒賞與收藏/程旭、師小群(228)

古玉拾遺與鑒識/楊培鈞(233)

關於商周銅盤名稱、用途及組合的初步研究/張婷(239)

戰國兵器兩考/吳良寶(245)

唐代的耳環/黃正建(248)

 

·館藏精品·

陝西歷史博物館新徵集青銅器擷英/賀達炘、師小群(252)

館藏玉觽小議/田小娟(255)

館藏幾尊銅造像年代考辨/趙青(259)

陝西歷史博物館館藏巴克特裡亞錢幣簡述/師小群、周延齡(262)

楊晉《牧牛圖》賞析/楊亮、董潔(265)

 

·壁畫、藝術史·

學習漢唐藝術/何正璜(267)

郝灘東漢墓壁畫藝術述略/孫大倫(271)

盧浮宮博物館工藝品和傢俱的藝術風格/屈利軍(276)

 

·博物館學·

十五年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回眸/龐雅妮、步雁(281)

博物館與大學白麗莎(287)

淺談歷史博物館專題陳列的作用及意義張梅(293)

博物館文物的持拿搬運芻議姜濤(296)

淺議“知識型”講解員步雁(301)

 

·博物館工作·

從單一到多元——陝西歷史博物館多層次講解服務體系的建立與完善/龐雅妮(305)

新時期文博圖書館採訪工作新探討/管軍波(309)

淺談數位影像在館藏壁畫中的應用/劉萬虹(312)

淺談幻影成像技術及其在博物館的應用/原三軍(316)

博物館發展文化產業初探/王鋒(319)

 

·文物保護·

為未來留住歷史——漫談古跡的保護/楊瑾、王銳(322)

淺談文物保護與修復中的化學加固/羅黎、胡薇(328)

 

·書評·

天山並不遙遠——讀松田壽男《古代天山歷史地理研究》/史黨社(333)

 

·補白·

灰陶騎馬俑(91)沐浴童子俑、睡臥兒童俑(170)懿德太子墓“闕樓圖”(232)《三國志·王淩傳》訛誤一則(247)唐三彩四孝塔式罐(264)彩繪童子俑(321)

 

英文要目(MainConents)(336)

本刊徵稿(338)

 

第十四輯,2007

 

·史學論壇·

秦始皇帝及其父母——秦始皇帝和他周圍的人之二/張文立(1

深宮悲劇童年——兩漢“短折”皇子與“夭摧”少帝/王子今(6

漢人鄧羌與氐族前秦政權/〔韓國〕李椿浩(16)

武則天為宸妃之史料考辨/趙文潤(24

試論唐代的昭穆制/侯紀潤、楊愛萍(28)

 

·考古研究·

揭開長安神禾原大墓主人之謎/韓偉(31)

再論洛陽發現的三角緣神獸鏡/張懋鎔(34)

“神器”與“人器”——商周青銅禮器功能雜談/梁彥民(38)

先周文化研究述論/曹斌(42)

卌三年逨鼎銘中的“曆人”即《周禮》中的“校人”/王晶(49)

談三晉方足小布的鑄造年代吳良寶(52)

西夏考古發現與研究簡述/牛達生(58)

淺談唐代婦女裝束及其分期/楊亮(62)

 

·歷史地理研究·

涇陽、櫟陽並非秦都/張沛(71)

兩漢都城長安與洛陽對比研究/楊東晨、周五龍(76)

西漢大河郡考/后曉榮、陳曉飛(84)

自然環境變遷對中國經濟重心南移的影響/劉錫濤、肖開銑(89)

試論明清時期寧夏鹽池縣土地沙化加劇的原因/張維慎(94)

 

·簡牘與典籍·

明嘉靖《陝西通志》校點本序/王世平(100)

漢代“捕亡”問題研究之二——以簡牘資料為中心/李永平(105)

 

·民族、宗教史·

《唐淨住寺釋迦文賢劫像銘》略考/路遠(113)

獅子在佛座上的位置及其變化中的多重關係/文軍(117)

 

·碑石墓誌研究·

華陰出土北魏楊氏墓誌考釋/李文才(125)

從楊舒墓誌看魏宣武帝時期的南北戰爭——讀《魏故鎮遠將軍華州刺史楊君()墓誌銘》董理(133)

研讀碑林藏“吐谷渾”墓誌二例/景亞鸝(139)

關於唐《馬元瑒墓誌》的幾點補正/樊波、李舉綱(146)

新見唐《馬國誠墓誌》考疏/張婷(150)

 

·隨筆劄記·

北斗七星與斗建考/秦建明(153)

“秦果用強,魏果用弱”的商鞅/孫斌來(161)

隋墓誌中新見婚姻類語詞劄記/王慶衛(164)

《中和》碑石中“和”之小議/李納(169

北宋史學家范祖禹述評/高葉青、程學發(171)

《徐霞客遊記》中有關五處文化遺存的釋補/劉紅(175)

 

·文物叢談·

商周青銅器賞析/田小娟(180)

從祭臺上走下來的金怪獸——神木縣納林高兔村出土金怪獸之文化元素/李凱(185)

漢唐文物中體現的和諧理念/王建玲(193)

從三彩駱駝載樂俑看西域與中原的音樂文化交流/梁勉(199

日本收藏的螺鈿紫檀五弦琵琶與螺鈿紫檀阮咸賞析/周瑞(205)

《紅樓夢》中古瓷名品評析/張詠梅(207)

西安西郊出土的幾件菩薩頭像/李慧(214)

 

·館藏精品·

陝西歷史博物館徵集的波斯薩珊銀幣簡述師小群/周延齡(216)

館藏玉翁仲略考/董潔(219)

館藏幾尊造像辨偽/趙青(222)

銀平脫雙鹿紋漆盒考略/師小群、王蔚華(226)

陝西歷史博物館珍藏之銅鏡選介/魏秋萍(230)

陝西歷史博物館新徵集的唐代舍利石棺/張平、王博(233)

 

·學術博覽·

西方考古所見的橫柄鏡/楊瑾 編譯(235)

考古資料與文獻資料/〔日〕近藤義郎著,戴俊英譯(246)

 

·壁畫與藝術史·

略談漢墓壁畫的透視方法/孫大倫(250)

唐墓壁畫管理中的研究與思考/周柏齡(259)

論揚州八怪的題款藝術特徵——《大野芳菲》展觀後李凱、楊潔、付文斌(263)

 

·博物館學·

文化代言人——弘揚博物館文化的新嘗試/張禮智(269)

對國際博協“博物館”新定義的初步思考/張穎嵐(271)

國際博協第21屆大會簡介幹旭(275)

文物陳列展覽的境界——陳列展示中的公眾意識高西省/葉四虎(278)

談論基本陳列改造中多媒體展示技術的運用/張梅(282)

淺談當代博物館講解工作的理論框架建設/汪紅梅(286)

淺談博物館黑白照片的保管楊娟(290)

 

·博物館工作·

悉尼的“博物館之友”/龐雅妮(293)

一所回顧往昔、展望未來的殿堂——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印象/翟戰勝(297)

淺論博物館宣教工作的主體性/汪紅梅、王世平(301)

試談博物館志願服務高嶸(308)

陝西歷史博物館圖書的收藏與管理楊亞娣(311)

 

·文物保護·

淺析數位技術及現代科技在保護古代文化遺產中的獨特作用/劉萬虹、王建榮(317)

陝西歷史博物館館藏石膏加固唐墓壁畫的再保護/楊文宗(320)

 

·書評·

《陳孟東紀念文集》序/周偉洲(324)

讀《西安歷史地理研究》/王永飛(327)

彌足珍貴可圈可點——評《全唐文補遺·千唐志齋新藏專輯》劉思怡(330)

 

·補白·

《新唐書》訛誤一則(51)

 

書訊(70)

唐鎏金蓮花形銀燈頭(88)

MainContents(334)

本刊徵稿(336)

 

第十五輯,2008

 

·史學論壇·

秦始皇帝和李斯、趙高/張文立(1

秦文化、楚文化、漢文化/王世平、汪紅梅(8

論“二聖”共建盛唐的政治格局/趙文潤(15

追蹤高句麗末代王高藏塚墓所在——兼論高藏入唐後的生活/拜根興(22

武則天被立為後之成功原因試探/胡婷婷(29

試論唐代貴族的喪葬之俗/田衛麗、付文斌(33

 

·考古研究·

陝西帝陵文化新議/王世平(39

神禾原秦墓墓主考/王學理(47

趙佗陵墓新考/郭聲波、苗峰(52

也談商周青銅器花紋的社會功能/梁彥民(60

西周金文字形書體演變芻議/王帥(64

關中地區出土的陶灶/劉衛鵬、張紅玲(69

 

·歷史地理研究·

秦漢中郡置縣考/后曉榮(82

漢“百萬石倉”與“細柳”地望考/曹發展(86

西嶽廟故址與更址時代考/呂智榮(92

對榆林地區漢代以前環境的一點思考/孫周勇、楊水田(97

對西漢長安城軸線問題的一點認識/王煊(105

 

·簡牘與典籍·

晚唐詩人白居易筆下的青銅鏡——讀《白居易全集》有感/張維慎、成榮強(112

從《老殘遊記》、《鐵雲藏龜》看劉鶚的社會觀及其對甲骨學的貢獻/劉紅(121

 

·民族宗教史·

三教圓融——白雲觀的道教文化闡釋/張應超(125

半夜邀僧至,孤吟對竹烹——李德裕與佛教及“會昌毀佛”的關係/李文才(130

試論李德裕與道教/董理(137

安陽靈泉寺隋唐浮雕塔定名辨析/李舉綱、樊波(144

 

·碑石墓誌研究·

唐昭陵陪葬恩禮考略——昭陵碑石研究之二/張沛(150

《臧懷恪碑》的刻立時間及碑文內容與書法/路遠(162

唐貞觀二年《李藥王墓誌》簡釋/穆渭生、劉波(167

從唐代宦官婚姻探考其社會地位——以西安碑林藏墓誌為重點/景亞鸝(173

《隋枹罕郡主簿皇甫緒墓誌》考釋/李陽(178

西安南郊新出土一塊明代許宗魯書撰的墓誌/肖健一、王春曉、孫安娜(182

 

·隨筆劄記·

論殷墟在中國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楊東晨(186

拓拔思恭卒年考/牛達生(192

宋代“罰刑”研究/高葉青(197

李柏“關學”和他的書法藝術/李雪芳(202

淺談中國古代對於盜墓的預防措施/王衛紅(205

 

·文物叢談·

再議青銅盆——從新發現的中市父盆談起/張懋鎔、王勇(210

試論青銅盤/李先登(215

鐎與鐎斗/翟曉蘭(219

小議漢代銅鏡中蘊含的時代精神/陳姝婕、翟曉蘭(225

觀中堡村出土之唐三彩有感/王建玲(229

西安碑林博物館藏《李元鼎行述》及李元鼎之研究/張岩(234

 

·館藏精品·

談張居正和萬曆九年魚鱗圖冊/李凱、王建玲(240

陝西歷史博物館收藏的藏傳佛教造像/趙青(247

張崟的兩幅山水畫賞析/董潔(256

兩件珍貴的近現代文物/韓建武、張鳴(260

 

·壁畫與藝術史·

從西安地區唐墓壁畫中的女性看初唐的繪畫風格/楊效俊(262

從唐墓壁畫與日本墓葬壁畫看78世紀兩國墓葬壁畫的色彩/白麗莎(270

淺談美的價值/劉江英(279

 

·博物館學·

社會進步的標誌——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魏博、魏世剛(281

變化中的中國博物館教育/龐雅妮(286

博物館三題/李淑萍(290

博物館與公眾休閒/郝娟(294

館藏文物總登記號問題芻議/師小群(297

西安地區博物館旅遊創新研究/田小娟(302

 

·博物館工作·

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大力推動博物館事業發展/馮庚武(309

考察印象——赴巴黎參加“秦兵馬俑展覽”代表團工作/王彬(313

洛杉磯寶爾博物館“秦俑:秦始皇的衛士展”隨想/楊瑾(319

一次難忘的接待——記吳冠中先生參觀壁畫庫/申秦雁(324

赴韓國交流學習的感受與啟示/楊愛萍(327

談我省文物資料庫的系統集成問題/邵小龍、梁彥民(330

對文物資料資料庫建設的一點理解/劉萬虹、王建榮(336

創新服務理念踐行文化使命——陝歷博免費開放後觀眾調查表啟示/高嶸、楊歆、李鵑(340

 

·文物保護·

青銅文物修復所用低溫焊料的研究/徐建國(343

談唐墓壁畫保護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羅黎(348

 

·書評·

區域歷史宗教文化地理研究的新開拓——《西北佛教歷史文化地理研究》簡評/艾沖(353

“古人日已遠青史字不泯”——《漢字起源與原理》評介/張銘洽(355

 

·補白·

鸞鳥翼鹿紋銀盒(21)書訊(28)忍冬鸚鵡紋雲頭形銀粉盒(81)書訊(85)鎏金銅虎鎮(278)(357

 

本刊徵稿(359

 

16輯,2009

 

·考古研究·

少陵原西周墓地性質蠡測/張天恩(1)

琱生器“附庸土田”再探討/王進鋒(6)

洛陽周山“週三王陵”墓主小考/李國強(15)

寧夏固原地區出土春秋戰國時期“觸角式”青銅短劍初探/馬強、喬國平(17)

北方地區出土雞首壺小議/楊學晨(27)

淩煙閣功臣圖的考證與復原/蔡昌林(34)

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研究綜述/韓建武(40)

淺談我國聚落考古的發展/李娟、何林珊(46)

 

·史學論壇·

論西魏北周創建的府兵制/趙文潤(52)

秦文化中的剛與柔/汪紅梅(60)

試論唐代比部職能的轉變及其原因/李志剛、董理(67)

“吳湘之獄”再探討/李文才(74)

唐代的西川節度使與地方社會——對李德裕出鎮成都的歷史考察/陳瑋(84)

試論武則天的情感世界/田衛麗(91)

成吉思汗在六盤山區的活動及影響/馬建軍(96)

近三十年明清山東運河城市研究綜述/潘宏慶、毛曦(103)

 

·歷史地理研究·

唐宋時期對西部礦藏的發現與認識/馬強(109)

宋代福建經濟作物的地理分佈/劉錫濤、牛江紅(118)

試論鄴城被多個割據政權選為都城的原因/張維慎、霍彥儒(123)

古代韓城城市安全問題初探/吳朋飛(128)

從《禹貢》九州看夏代域限/岳紅琴(135)

 

·民族、宗教史·

簡論譚處端與全真道/張應超(142)

從文獻載述看唐宋時期玉華寺的歷史/仵錄林(149)

 

·碑石墓誌研究·

宋刻智永《真草千字文》碑/路遠(155)

唐張浣、李尤夫婦墓誌考釋/段毅(163)

 

·隨筆劄記·

我的為學之路/王輝(168)

關中方言區中東部地區一個千百年來的母題《咪咪貓》——從歌謠和方言等多角度考察《咪咪貓》的變體/孫立新(171)

隴東佛道文化學術考察紀要/程旭、文軍、楊效俊(177)

東漢陝甘摩崖石刻與儒家統治思想三題/楊東晨、楊亞娣(182)

法字試釋——上古神話傳說時代的法律起源說/陳文敏(189)

淺析麟德殿的文化及其展示/錢仲芳(192)

《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中有關時間的詞語簡釋/徐瀅(197)

近年來有關北宋史學家范祖禹的研究綜述/高葉青(203)

 

·文物叢談·

從古代陶器看中西文化的早期差異/金岷彬(209)

從陝北“狩獵”題材漢畫像石看秦漢時期陝北的地理風貌/程豔妮(217)

談漢陽陵南區從葬坑出土的銅量器/石寧(221)

漢代青銅器簡說/高偉(225)

試論唐代金玉結合的器物/董潔(229)

宋珍珠地劃花陶瓷器表面裝飾工藝新探/王莉(235)

持荷玉童子產生的文化背景/王蔚華(240)

當代仿古瓷剖析/閆存良(243)

富平三塔/王保東(247)

 

·館藏精品·

“飲水思源”話藏品——記陝西歷史博物館館藏私人捐贈文物/王莉、楊維娟(250)

館藏古燈選介/楊亞娣、王西梅(255)

館藏青銅造像選介/張曉豔(259)

 

·學術博覽·

唐代藝術中戴鳥羽冠的高句麗人形象/[韓]金萊娜著,楊瑾譯(262)

20世紀國外伊斯蘭古代藝術研究綜覽/馬晉川(275)

 

·壁畫與藝術史·

從畫論《林泉高致集》看李郭山水的變遷/楊效俊(282)

北周史君墓“四臂守護神”圖像的相關研究——兼談與“天王俑”的關係/趙晶(292)

陝北神木大保當漢畫像石文化內涵與藝術特色淺析/邱楠、梁昭華、王軼峰(299)

陝北漢代畫像石中所見舞蹈圖試析/鄭紅莉(305)

論明代院畫機構的組織形式及其管理制度/楊兵(310)

 

·博物館學·

簡議和諧博物館的構建及途徑/劉洪(315)

公共文化服務——博物館職能的現代轉向/周俊玲、張紅玲(319)

淺談博物館藏品的登記建帳與分類編目/楊維娟(324)

 

·博物館工作·

開創與收穫——記陝西歷史博物館與日本唐墓壁畫合作保護研究/申秦雁、燕芳雨(329)

新時期博物館宣教工作的探索/賀華、馮瑩(334)

淺述博物館多樣化的教育活動/高嶸(339)

博物館專案管理審計工作的嘗試與思考/劉俊林、張明(343)

 

MainContents(345)

本刊徵稿(347

 

17輯,2010

 

·考古研究·

《天水放馬灘秦簡》標題小議/王輝(1

漢代勞動兒童——以漢代畫像遺存為中心/王子今(5

戰國楚金幣新考/吳良寶(18

琱氏、琱宮與琱生/劉社剛(22

近年來固原博物館出土和徵集的青銅帶鉤/姚蔚玲(26

拓跋鮮卑“毀鏡”葬俗探析/李仕(33)

20世紀以來的秦璽印封泥研究述評/王偉(39

 

·史學論壇·

武則天入感業寺為尼的原因考釋/趙文潤(50

李吉甫政治活動評析/李文才、王琪(58

從唐蕃戰爭看唐河隴軍鎮的演變——兼論唐代軍事使職的形成/王文昌、董理(67

唐代的旬假制度初探/王喆(76

武則天與章懷太子之死/劉向陽、李阿能(82

劉邦北定三秦用韓信之計考/郭榮章(86

南北匈奴分裂原因辨析/馬利清、翟曉蘭(94

 

·民族宗教史·

山陽天柱山道教/張應超(100

中古時期寧夏區域粟特人信仰研究/陳瑋(104

關於唐代佛教書法文化的幾點認識/景亞鸝(110

五重佛舍利塔研究綜述/陳霞(116

 

·歷史地理研究·

唐代同州朝邑縣“通靈陂”地望考/穆渭生(120

唐代安東都護府治所移徙及其職能演變/王蕊(129

閩臺地緣的地理學解讀/劉錫濤(134

 

·碑石墓誌研究·

西安碑林藏《熹平石經·周易》殘石/路遠(137

唐張浣、李尤夫婦墓誌研究/王永平(148

《白敏中神道碑》考釋/侯紀潤(153

新出唐《裴詮墓誌》簡考——兼為《新唐書·宰相世襲表》裴氏世襲竄亂厘正/潘萍、王菁(159

西安南郊鳳棲原清代李維新墓誌簡考/丁岩(165

 

·隨筆劄記·

關於陝西方言語音的歷史層次問題/孫立新(171

唐詩中的曲江景區文化/梁中效(178

赴福岡市立博物館交流紀要/申秦雁、楊效俊(189

何家村珍寶研究綜述——何家村珍寶與唐代文化學術研討會紀實/文軍、張紅娟(195)

2010年全國博物館專業人員文物鑒定研修劄記/陶濤(199)

 

·壁畫與藝術史·

記錄盛唐政治大變革的歷史畫卷——唐懿德太子墓壁畫賞析/申秦雁(202)

唐宋錢文書法探微/曹翃(206)

唐代壁畫研讀劄記四則/程義(214)

 

·文物叢談·

西周的佩飾/田小娟(219)

宋代漢中褒谷石門題名人物新考/馬強(228)

新疆古代的馬球和馬術運動/阿迪力·阿布力孜(236)

淺述西安城牆四門的城樓、箭樓/王肅(240)

 

·館藏精品·

唐貞順皇后敬陵石槨追索回歸紀實/師小群、呼嘯(247)

討論陝西歷史博物館藏展的灞橋紙/金岷彬(255)

館藏順治青花人物故事紋筆筒考識/王莉(265)

陝西歷史博物館新徵集銅鏡賞析/呼嘯、張平、王博(268)

 

·學術博覽·

從宮廷到駝隊——淺論A·M·所羅蒙先生陶俑藏品的歷史價值/楊瑾編譯(272)

中國中部地區新黃土、老黃土的記錄和新仙女木時期的氣候特徵/大衛B·麥迪森等著,陳永耘譯(279)

 

·博物館學·

博物館社會教育途徑之探索/何宏(283)

博物館服務要走向社區/喬瑋(289)

主旋律背景下的博物館自省——透視與平視/劉宇生、王飛玉(293)

博物館參與社區建設的兩點認識/張梅(297)

陝西地區博物館旅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高葉青(300)

關於博物館陳列展示中的幾個問題/雷百景(306)

淺談博物館陳列展覽與觀眾——兼談柳州博物館新館陳列展覽的設計理念/陶泉杏、韋倩(311)

 

·博物館工作·

試論數位技術在博物館中的應用/劉萬虹(316)

淺談陝西歷史博物館的辦公自動化建設/邵小龍(319)

淺談文物運輸過程中的安全/隋文風(323)

文物的立體拍攝、存檔及利用/原三軍(327)

 

·文物保護·

館藏唐墓壁畫科學保護中畫面的清洗/張群喜(332)

博物館藏品的預防性保護/楊潔(341)

 

·書評·

《陝西博物館大全》的特點與價值/田靜(346)

明代藩王研究的傑出學術成果——簡評《大明慶靖王朱栴》/艾沖(348)

佛教藝術史研究的美好啟示——評《滅罪與度亡——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之研究》/楊效俊(350)

 

MainContents(354)

本刊徵稿(356)

 

18輯,2011

 

·考古研究·

從甲骨文“”、“以”字形看考古資料中的“耜”器——兼論甲骨文中“”“以”字的幾種用法/王暉(1

西周青銅器銘文叢論/連劭名(18

韓城梁帶村兩周遺址涉及的問題考辨/楊東晨(28

淺談秦俑軍服的構成要素/王學理(40

陝西地區蒙元墓葬的發現與研究/李舉剛、楊潔(44

 

·史學論壇·

論韋孝寬——西魏北周時期的長安名將/趙文潤(52

突厥與北朝魏、周、齊關係探析/王興鋒(60

試論武德年間唐與突厥對馬邑的爭奪——以武德五年新城之戰李大恩戰死為線索/李文才(69

簡論唐代市場管理的法令——以《唐律疏議》為中心/董理、張琛(81

 

·歷史地理研究·

古靈州在今寧夏吳忠市考/白述禮(91

隋唐時期的夏州城新論/艾沖(104

隋唐時期後套平原自然壞境變遷述論——以河湖和植被演變為重心/趙學智(115)

 

·簡牘與典籍·

一粟居讀簡記(一)/王輝(122)

清華簡《楚居》地名劄記二則/王偉(133)

 

·壁畫與藝術史·

風格背後——西漢霍去病墓石刻新探/鄭岩(138)

洛陽北邙山吳道子繪畫考/徐濤(160)

 

·民族宗教史·

《正統道藏》中有關陝西道教的重要經典/張應超(170)

造像與反佛——淺談姚崇儒家倫理道德和政治體系內對佛教的立場/楊效俊(178)

古青州北朝佛教及造像刻經藝術/張總(185)

道宣《釋迦氏譜》及其思想/呂文珺(199)

 

·碑石墓誌研究·

杜嗣先、井真成墓誌與唐代中日關係研究/拜根興(204)

初唐名將屈突通事蹟新考——以墓誌銘為主的考察/薛婧、馬強(212)

《萬年宮碑》陰三品以上從官題名考/張維慎(221)

宋人漢中褒谷石門題刻考續/馬強(234)

 

·隨筆劄記·

關中民俗文化區的端午節習俗/孫立新(241)

古代中國的機械及其製造材料——從漢字溯探古代中國的社會生產力(之二)/金岷彬(246)

一代道德文章的楷模——記先師楊德泉先生/劉樹友(254)

漢畫石刻中的伏羲女媧/王玉茹(261)

 

·文物叢談·

骨咄玉新考/劉雲輝(264)

說“馬人”/溫玉成(268)

唐代銀粉盒——以法門寺、何家村出土文物為主體/梁子、楊婉萍(271)

古長安寶慶寺失落在國外的石刻佛像觀覽/李域錚、李慧(277)

洛川縣博物館收藏的歷代陶灶賞析/劉忠民(291)

 

·館藏精品·

披沙揀金二十載——陝西歷史博物館新徵集文物展選粹/師小群、呼嘯(294)

皇家的高仿——陝西歷史博物館收藏的幾件高仿青銅器/蔡昌林、王西梅(302)

 

·博物館學·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走向盛唐”展評述/雷虹霽、潘守永(305)

博物館藏品保管工作芻議/雷百景(309)

在下游與源頭之間——從傳播學的角度看講解員應具備的知識結構/呼嘯(315)

 

·博物館工作·

名畫歸故里——《唐樂舞》壁畫入藏陝西歷史博物館小記/馮庚武(319)

唐墓壁畫上展記/陝西歷史博物館保管部(321)

滿足群眾精神需求,舉辦更多精品展覽——記陝西歷史博物館的觀眾調查活動/高偉(324)

談《館刊》在講解員培訓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呼嘯、陳亞冬(337)

 

·文物保護·

兩尊金屬佛教造像的保護修復/程旭、楊文宗(345)

唐章懷太子墓壁畫《侍女內侍圖》的再修復/付文斌(354)

 

·書評·

一部值得閱讀和珍藏的典籍——讀《商周金文編——寶雞出土青銅器銘文集成》/彭曦(360)

地域政治史研究的新視野——讀王鳳翔《晚唐五代秦岐政權研究》/胡耀飛(362)

 

MainContents(367)

本刊徵稿(369)

 

第十九輯,2012

 

·史學論壇·

秦王朝新年的慶日——“十月朔”/王學理(1)

北朝至隋唐時期朔州軍事與經濟地位研究/杜文玉(7)

武則天與駱賓王、陳子昂/趙文潤(16)

唐太宗幸靈州若干問題淺論/白述禮(25)

試論唐代前期的勾檢官及其職能/李文才、李志剛(38)

阿史那思摩家族世系新探/艾沖(49)

唐朝名相姚崇事蹟考述二題/拜根興(57)

 

·考古研究·

南朝帝王陵墓石獸名稱再考/朱寬(63)

有關建立環境考古地層堆積序列的認識/劉銳(71)

從考古學文化中尋找文明/艾力江·艾沙(75)

漢代上塚習俗淺談/魏鎮(79)

東漢洛陽手工業遺存、市場、里居研究/方原(85)

 

·歷史地理研究·

高闕地望補證/臧知非(92)

西晉十六國時期氐族楊氏割據政權定都仇池山原因試探/張維慎(96)

北朝後期中原與北疆交通路線考述/王興鋒(101)

論唐代後期的天雄軍節度使府/劉冬(107)

淺釋我國古城牆的防禦體系/王肅、杜德新、袁一媛、米蕊(115)

 

·簡牘與典籍·

一粟居讀簡記(二、三)/王輝(124)

懸泉漢簡中的馬、馬政文書及相關問題/李永平(133)

從《夷堅志》看宋代農村的中層居民/劉樹友(139)

 

·壁畫與藝術史·

唐墓壁畫中的胡樂胡舞/程旭(149)

宋代以前的竹畫/程義(159)

 

·民族宗教史·

敦煌道經及《正統道藏》以外的陝甘重要道教經典/張應超(171)

唐大明宮內的佛寺道觀與宗教活動/郝姍姍、楊希義(178)

 

·碑石墓誌研究·

盛唐詩人許景先生平事蹟、詩文考述——以新出土《許景先墓誌銘》為主的考察/馬強(187)

《唐崇福寺故僧錄靈晏墓誌》考釋/介永強(195)

《九成宮醴泉銘》散論/王宏波(199)

唐《郭幼賢墓誌》考釋/劉林(202)

《咸寧馬景魁室人申氏壙志銘》考釋/張鳴(206)

 

·隨筆劄記·

訪英有感/馮庚武(209)

美國博物館印象與啟示/吳敏霞(213)

關中春節禮俗面面觀/孫立新(215)

銀川承天寺“兩碑”與夏初三朝元老劉仁勖/牛達生(231)

談西夏開國皇帝元昊與賀蘭山的關係/王茜(237)

 

·文物叢談·

從西安地區唐墓隨葬品看唐代的鼓及樂隊組合/梁勉(241)

洛川博物館館藏銅鏡介紹/楊軍(247)

 

·館藏精品·

2011年唐貞順皇后敬陵被盜文物追索紀要/師小群、呼嘯(250)

京叔盨與京叔銅器/梁彥民(253)

再議何家村遺寶的主人、年代和埋葬地點/杭志宏(256

從何家村窖藏出土的兩件金銀器看唐朝貴族的狩獵生活/魏秋萍(266)

從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看唐代皇家女性的時尚之風/萬曉(270)

陝西歷史博物館藏兩件陝南地區的革命文物/岳敏靜(274)

 

·博物館學·

免費開放後陝西歷史博物館展陳工作的理念創新與實踐/董理(277)

《中原文明華夏之光——中華文明起源展》回顧與總結/楊瑾、王建玲(284)

試論當前我國博物館發展的新趨勢/何穎(291)

“鄉土教育”遭遇“普同性教育”格局的尷尬及解決方法/高葉青(297)

 

·博物館工作·

新形勢下如何做好文物保管工作——以陝西歷史博物館為例/韓建武(300)

予人玫瑰,手留餘香;牽手愛心,共鑄輝煌——蓬勃發展中的陝曆博志願者隊伍/步雁(306)

淺談博物館安全的規範化管理/隋文風(311)

淺談博物館觀眾調查研究——以陝西歷史博物館為例/趙惠、劉莉、吳若禎(316)

 

·文物保護·

淺談唐墓壁畫上展前的保護修復培訓/黃方(322)

一幅唐墓壁畫顏料的掃描電鏡與能譜分析研究/王佳(327)

紙張的脫酸與還原技術/馬藝蓉(335)

 

·書評·

《寧夏農牧業發展與環境變遷研究》評介/拜根興(341)

竭澤窮史料,全息現本真——黃樓先生《唐宣宗大中政權研究》簡評/梁子(344)

 

MainContents(348)

本刊徵稿(350)

 

20輯,2013

 

構建多元、開放、包容的博物館體系/單霽翔(1)

 

·史學論壇·

秦“功用”追求的極端性及其文化影響/王子今(9)

論非子至憲公前的秦國史及其陪都制/楊東晨(15)

張騫與絲綢之路新探/梁中效(23)

試論唐高宗龍朔三年“移宮”的原因及影響/李文才、王琪(31)

西安碑林與“絲綢之路”/景亞鸝、白雪麗(44)

 

·考古研究·

追蹤十二金人落腳咸陽印記/王學理(51)

淺論青銅敦與簋、鼎的關係/谷朝旭(59)

淺談周原西周禮制建築/步雁(65)

渭水流域仰韶早期居民身高研究/崔俊俊(71)

寶雞北首嶺遺址仰紹文化甕棺葬初探/劉娟、郭羅(79)

略談考古器物繪圖/黃麗榮(87)

 

·歷史地理研究·

先夏與夏初都城遷徙考/賈俊俠(101)

赫連勃勃與統萬城——兼論《統萬城銘》所反映的宮室建築/薛正昌(113)

兩漢朔方郡治城新探/孟洋洋(122)

宜居的唐都長安城——從水文環境、城市綠化考察/劉錫濤(129)

唐代鄂爾多斯高原的池鹽生產及其管理/陸瑤(133)

 

·簡牘與典籍·

一粟居讀簡記()/王輝、王巧英(141)

“皇帝信璽”封泥及其時代的再探討/王偉(151)

 

·民族宗教史·

司馬承禎與道教/張應超(156)

“屬國秦胡盧水士民”及相關問題/李永平(161)

陝西子長鐘山石窟主尊造像的屬性探討/文軍(168)

簡述石質葬具圖像中的祆教元素/張楨、夏楠、高原(172)

 

·壁畫與藝術史·

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陶瓷器上的珠寶紋堆貼裝飾/楊瑾(180)

唐韻胡風——莫高窟第220窟舞蹈圖與長安風氣/沙武田(189)

北周薩寶的生活空間——以安伽墓所出石榻屏風畫為中心/黃樓(206)

秦漢兵馬俑藝術特色比較研究/邱實(216)

談章懷太子墓壁畫《客使圖》中的唐吏形象——兼論唐代的鴻臚寺/魏秋萍(222)

西安碑林藏古長安石刻造像綜述/李聰(226)

 

·碑石墓誌研究·

唐高宗、武則天時期墓誌研讀劄記二題/馬強(235)

西安新出隋代聘陳使主《薛舒墓誌》考證/王其禕、周曉薇(244)

補《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韋氏世系——以《大唐西市博物館藏墓誌》為中心/趙水靜(247)

讀《郭母線孺人志略》碑/王保東、王軍鼎(252)

陳諒墓誌考略/沈浩注(255)

清初《吳公暨配吝恭人墓誌》考釋/郭寶書、王芳琳(262)

 

·學術博覽·

世界博物館發展的引擎:23屆國際博協大會印象記/成建正、楊瑾、楊效俊、廉鈺(266)

法國博物館的特點與啟示——從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談起/張寧、蘆建華、任浩東(277)

圓仁的求法巡禮和唐代交通路的復原/河野保博、葛繼勇著,王建岐、余水秀譯(283)

 

·隨筆劄記·

陝西方言本字集考/孫立新(289)

臺灣大學上古史研究選題分析——以歷史系博、碩士論文、《文史叢刊》及《史原》為切入點/曲柄睿(302)

關於《陝西古籍總目》的若干問題/高葉青(307)

赴北京業務交流的體會與啟示/張佳(311)

 

·文物叢談·

波斯薩珊“徽章式紋樣”在唐代的演變——以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品為中心/申秦雁、魏秋萍(314)

《漢書》所記白金貨幣材質新探/趙曉明、黃方(319)

西安地區出土的古代金銀器概說/王峰梅(324)

 

·館藏精品·

陝西歷史博物館藏三枚印章考證/董潔(332)

陝西歷史博物館藏“東井滅火”銘陶井淺析/呼嘯(336)

館藏“文王訪賢”象牙牌鑒賞/王莉(342)

館藏唐代金梳背製作工藝流程探析/楊維娟(346)

陝西歷史博物館藏唐代絞胎器賞析/岳敏靜(350)

對館藏《毛主席親筆批改新華社記者評西北解放戰爭勝利文稿》的幾點質疑/張沛心(355)

 

·博物館學·

驅動社會發展,引領時尚生活——新形勢下博物館社會功能的再認識/楊亮(361)

數字圖書館相關問題研究/孟中元(367)

灰色預測模型在博物館管理中的應用/王軍、李紅心、南楠(373)

陝西省民辦博物館現狀淺析/馬雙雙(376)

“神馬:2011江源個展”陳列設計理念解析/崔大龍(380)

 

·博物館工作·

承載發展的足跡——《博物館年鑒》編後感/白雪麗(385)

略談數位技術在博物館工作中的應用/蘇偉、劉萬虹(389)

陝西歷史博物館“文化尋根之旅”系列活動回顧與啟示/梁敏(395)

淺談數位圖書館與我館圖書資料的數位化管理/陳小利(400)

 

·文物保護·

唐章懷太子墓壁畫《儀衛圖》的模擬修復/蔡昌林(404)

現代分析技術在文物修復中的應用——以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銅爵修復為例/牛沛(409)

英國城市古跡保護簡述/蘇偉(414)

 

·書評·

一部研究唐代服飾文化的新作——略評納春英著《唐代服飾時尚》/趙文潤(420)

軍事志理論與實踐研究的結晶——評孫生玉新著《生玉談志》/白述禮(423)

《秦文學探述》評介田靜(427)

研究區域人類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影響的一部力作——評艾沖《西元7-9世紀鄂爾多斯高原人類經濟活動與自然環境演變研究》/張維慎(430)

 

MainContents(435)

本刊徵稿(437)

 

21輯,2014

 

孫機:當前文物研究工作中的一些問題

王子今:甘泉方家河岩畫與直道黃帝傳說——上古信仰史與生態史的考察

王輝、王巧英:釋文雅堂藏幾枚與府有關的秦封泥

楊坤:三晉銅器銘文劄記兩則

李阿能、劉向陽:談唐代皇帝陵墓的特點

石寧:淺析漢陽陵南區叢葬坑

王暉、張志祥:問題意識、資料搜集與史學論文的選題

臧知非:隱而不沒——“四皓”與漢初政治轉折

 

李文才:朔方節度使與唐代中前期西北邊防——以“安史之亂”前西北地方的戰略協作為中心

水田月、穆文嘉:盛唐“皇帝梨園”相關問題辨析

梁子、程雲霞、張鑫:永徽五年唐高宗武則天九成宮史事鉤沉

張維慎:試論三國時期“火攻”在戰爭中的應用

李宇:西周“射禮”淺議

王學理:春秋時期秦晉“韓原之戰”地望考

艾沖:東漢州郡縣體制在鄂爾多斯高原的恢復、調整和遷徙

胡耀飛:唐末朱樸《遷都議》發微

賈鴻源:唐代藏冰禮儀空間淺議

白雪:西漢時期五原郡諸縣治城新考——以《水經注》的記載為中心

劉樹友:從《夷堅志》看宋代農村下層居民

李端、劉玉琪:《陝西藝文志》研究

 

曹小玲、孫曉峰:麥積山石窟北朝時期世俗人物服飾調查與研究

魏秋萍:從唐墓壁畫看唐代水墨畫的形成

張應超:王常月與全真道的中興

許美惠:論“會昌滅佛”的影響

景亞鸝、白雪麗:碑林刻石中的唐玄宗朝孝敬風尚

陳呈:近二十年來唐代墓誌與歷史地理研究述評

 

孫立新:陝西方言語音與本字有關的幾個問題

牛達生:試論中韓金屬活字印刷術起源之爭

文軍:晉冀豫墓葬壁畫現狀調查

孟紅霞、高豔芳:“華夏第一城”石峁遺址探訪記

張靜、張佳:赴韓國學術交流有感

申秦雁:對唐代金銀器工藝的幾點認識——文獻結合實物的一種觀察

 

王偉:“李嗇夫印”小考

田小娟:先秦時期婦女的化妝

韓莉:避暑山莊博物館的特色藏品——掛屏

程旭:唐敬陵貞順皇后石槨研究概述

呼嘯:陝西歷史博物館新徵集的兩件體育文物初探

董潔:尚小雲捐贈字畫賞析

張沛心:“陝北之捷”新聞評論文稿相關問題探析——以館藏的複製品為例

 

未來博物館中心:2014年美國博物館發展趨勢

王博:唐代獻俘禮的構造與皇帝權力

前園実知雄:都城——中國的都城制的變遷和日本的都城

 

22輯,2015

 

王子今:說“作徧橋閣”

沈睿文:北周史君石堂W1N5的圖像內容

陳洪:從頭向和面向看秦人的來源

鄧普迎、陳靚:陝西商南過鳳樓龍山文化M1人骨研究

孟瑤、淩雪:芻議微痕分析在磨制石器研究中的應用

劉娟:淺析秦阿房宮與始皇陵的“未建成”跡象

劉永剛:元代亦集乃路酒與社會——以黑水城出土漢文文書為中心

王學理:唐堯之興與龍的傳人

楊東晨:姜太公的功績及其後裔述論

張維慎:試論黃金在西漢社會生活中的使用

許超雄、張劍光:杜黃裳與唐憲宗初年的伐蜀戰爭

和田英:談公孫大娘與劍器舞的若干問題

賈鴻源:《唐國史補》“執金吾鋪官圍外”獻疑

徐衛民:古都十三朝及其影響

艾沖:西漢時期上郡諸縣治城位置新探

劉錫濤:談鄭和下“西洋”與福州剪不斷的地緣關係

 

王輝:一粟居讀簡記(七)

高葉青:陝西典藏古籍的地域文化價值——以方志資料為中心的考察

姜妮:民國《陝西鄉賢事略》研究

張應超:簡論孫思邈的“天人合一”思想

張興:淺論印度佛教分派的歷史歸因與宗教意義

王飛玉:淺議唐宋時期嶽瀆祭祀廟宇的管理

程旭:唐墓壁畫中的絲路文明元素

楊瑾:唐墓壁畫的製作者與觀看者蠡測

程義:宋代墓室壁畫研究綜述

邵媛:陝西耀州藥王山南庵壁畫藝術風格探析

 

杜文玉:從唐代墓誌看清河張氏社會地位之變化——以《唐代墓誌彙編》、《彙編續集》為中心

拜根興、宋麗:新見高句麗百濟移民墓誌的新探索

王夢:唐《蕭遇墓誌》考釋

楊瑋燕:宋郭子彥、郭子皋墓誌再考

 

孫立新:現代關中方言與上古漢語長短入聲

薛正昌:私人藏書與文化傳承

楊亞娣、陳小利:館藏工具書之字典詞典簡介

尹宗國:讀書劄記二則

郭羅、楊歡:古代帝陵稱謂漫談

 

譚波才、何媛媛:安康明清及民國時期鹽制考述

呂勁松、鄭甯:秦俑三號坑鹿角考識

王莉:“麟趾”的多層含義

晏新志:駝載樂伎走絲路——對西安中堡村三彩載樂駱駝的解讀

呼嘯、張蜓:新徵集朱慶瀾行書中堂賞析及修復

杭志宏:帶柄銅鍪

 

周俊基:香港第一所博物館——大會堂博物院的再認識

翟戰勝、張沛心:關於博物館藏品研究的思考

孔藝冰:淺析博物館觀眾疲勞度的調節——以陝西歷史博物館臨時展廳為例

魏子元:博物館大學生志願講解服務的實踐與思考——以陝西歷史博物館為例

權大龍:論博物館的教育功能

張紅娟:談博物館的科研檔案管理

 

王煊:關於秦代甲衣復原研究內涵和製作工藝的理論探索

荊海燕:文物保護修復中的化學清洗技術

段曉彤、程蓓、李庫:漢陽陵東闕門考古遺址保護性回填工程概略

甄剛、張芳:淺談博物館庫房文物的包裝保護

田家溧、劉自穩:“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學術研討會綜述

林澤傑、馬麗、王哲:“考實與會通:2015年第三屆中古史前沿論壇”綜述

 

第二十三輯,2016

 

孟憲實:武則天著述考

李文才:“安史之亂”以後唐代驅使官之分類及時代分佈

徐衛民:秦宣太后其人其事

李瀚:試論李信南滅楚國的行軍路線

李章星:漢武帝建元年間兩伐閩越原因試析

朱博宇:唐前期外官職田、公廨田性質考論

郭海文: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公主考

胡文寧、趙強:金軍威迫下的開封守禦——流寇集團、東京留守與南宋朝廷的博弈

楊效俊:中古墓葬中的復古現象研究

 

宋江寧:關中地區商代考古學遺存結構研究

田小娟、王建玲:海昏侯墓出土的鳳紋提梁卣考

李瑞哲:古代絲綢之路商隊的運營方式

韓學斌:西夏錢幣的考古發現與類別

金岷彬:華夏的瓦之初芻議

吳良寶:戰國與秦漢上郡轄縣輯考

艾沖:兩漢時期“虎澤”地理位置探索

李宗俊:隋唐肅州的置立與唐皇李氏的隴西情結

王群:安史之亂後唐王朝遷都之爭——兼論長安與洛陽之優劣

 

王輝:一粟居讀簡記(九)

劉樹友:宋代僧道世俗化傾向考察——以《夷堅志》為中心

高葉青:關於整理《楊忠介公集》的幾個問題

李恆、張平:《奩史·技藝門》所見婦女運動考

張應超:簡議元末明初著名高道張三豐

介永強:周閭等宮闕,林圃如天苑——古都長安木塔寺考

 

馬強、馬楚婕:關涉唐代重大事件之唐人墓誌考述(上)

王其禕:西安新出隋《董琳暨妻魏氏墓誌》小識

穆興平:唐沛縣令李弌墓誌考——兼談隋末民謠《桃李章》及其影響

王保東、王軍鼎:讀《劉公暨配董孺人合葬墓誌銘》

 

孫立新:陝西方言本字續考

張維慎:淺談民國《朝邑新志序》手稿的價值

劉娟、廉鈺: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新說

梁敏:談英國“博物館觀眾參與”培訓班的見聞和啟示

肖宇:常州博物館藏南宋戧金花卉人物奩考述

呂勁松:始皇陵骨器考識

師小群:披沙揀金廿五載

 

楊亮:館藏西周玉魚

董潔:館藏幾件玉器考辨

山部能宜:從《觀無量壽經》看吐魯番吐峪溝“摩尼教窟”之指歸

GuittyAzarpay:阿弗拉西卜壁畫——圖像敘事的再思考

文軍、張佳:館藏唐墓壁畫的臨摹與交流

李燕:小雁塔上保留下來的唐代線刻畫

張佳:論鳳縣天開寺三國人物壁畫的特色及流行原因

 

張懋鎔、董理、張建、張小羽:淺說“熠熠青銅,光耀四方——秦晉豫冀兩周諸侯國青銅文化展”的內容設計

董理:論建設陝西歷史博物館新館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從陳列展覽的角度考察

陳光軍:淺析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工作創新與探索

崔大龍:論博物館環境導向標識系統設計——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為例

曲曉霜:簡述博物館之秦漢史陳列

趙明立:智能燈光設備在陝西歷史博物館的應用與分析

王向農:我館綜合檔案室的管理現狀與思考

 

楊文宗:陝西歷史博物館壁畫保護工作的回顧與展望

王煊:秦俑高級軍吏俑類型札甲復原分析

王建岐:漢代鎏金銀竹節銅熏爐及其複製工藝

馬藝蓉:存在就意味著價值——對中國與意大利古跡保護觀念的反思

邵永梅:淺談館藏書畫文物的保管與存放

葛承雍:“長安與敦煌”研討會致辭

童萌:中國博物館協會出版專業委員會201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綜述

徐寶貴:《秦文字通論》讀後

 

第二十四輯,2017

 

連劭名:周原甲骨刻辭所見史事與思想

楊東晨:千古一帝十年輝煌下的黔首——大秦帝國速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馬伊明:東漢永初年間南匈奴單于檀叛亂的探析

李文才:“安史之亂”以前討擊使職研究之一

肖琰:唐代社會中的犀牛與大象

尚寶珠:唐代飲妓管窺

 

李瑞哲:古代絲綢之路商隊的規模及主要參與者

翟戰勝:安伽墓的火燒痕跡試探

黃錦前:岐山賀家村M11出土昔雞簋、卣銘文讀釋

 

艾沖:東漢初期盧芳偽“漢”政權都城——五原郡城考論

田亞岐、劉明科:“郁夷”與平陽“都邑”關係辨析

武亨偉:試論晉都新田的地理基礎及其區位價值

田有前:唐長安城方丘位置考

劉閃閃:明清時期周口地區進士分佈研究

 

王輝:古封泥的發現、著錄及其研究概說

付強:由清華簡《封許之命》看周初分器的標準

許振平:《長物志》中不同材質家具的審美研究

 

張應超:張天師及其後世高道與《道德經》

冉萬里:關於隋仁壽二年潞州梵境寺的舍利瘞埋及其變遷

景亞鸝:罔極寺淨土宗祖庭說及其他

楊冰華:陝西藍田上悟真寺古代遺跡初探

 

王其禕、周曉薇:讀長安新出隋代墓誌札記三題

郭海文、孟念慈:《大唐故汝南公主墓誌銘并序》考

雒曉輝:《唐故嶺南節度使李從易墓誌》跋

呂亞虎:南宋王仁傑夫婦墓誌考釋

楊鑫:《大元故京兆知府劉侯神道碑》考略

 

薛正昌:楊一清:三次總督西北軍務

張維慎:說蠶神“嫘祖”

高葉青:略論秦嶺碑刻的歷史學價值

申艷然:晉南地區舊志風俗志所見婚俗探析

 

商春芳:畫中之形與形外之意——唐武惠妃墓石槨圖像的情感語言釋讀

袁錦嵐:寶雞出土的西周青銅酒器

 

張蜓、盧軒、梁彥民、邵永梅:陝西歷史博物館地下庫書畫藏品整理

萬曉、范秦宏:館藏青銅器全形拓卷軸賞鑑

王晶晶、楊潔:陝西歷史博物館館藏紫砂壺賞析

 

森田美貴: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藏中國摩尼教繪畫新解

佛朗西斯科·路易斯:何家村來通與中國角形酒器(觥)——醉人的珍稀品及其集藏史

李泳鎬:新羅文武王陵碑的再檢討

 

李西興:唐李賢墓壁畫《客使圖》疏證

郭美玲:富平朱家道村唐壁畫墓探析

田原曦:大荔清代李氏家族墓地仿繪畫題材石刻圖軸相關問題研究

師小群、呼嘯:陝西歷史博物館經濟社會發展變遷物證專項徵藏的回顧

張若怡:從文化心理學角度分析觀眾在博物館管理中的作用

白雪麗:為未來徵集今天——《陝西歷史博物館年鑑》編撰之現狀與思考

李湛、劉麗:觀眾調查研究中的“成本”問題——博物館觀眾調查新方法引發的思考

張攀:依托西嶽廟建設華陰博物館的一點思考

耿毅:淺析博物館安檢工作的問題與對策

 

馬藝蓉:墓葬揭取壁畫錯位與裂隙病害的危害及保護性干預

周勁思、秦靜、穆蕾:從“讓文物活起來”的角度談文物的保護與利用

 

張文立:一部理達而用弘的書——《遺產地講解培訓研究——以秦陵博物院為例》評介

李翎:印度西部石窟研究新饌——評《印度西部的佛教石窟寺》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