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彥《唐宋中國與日韓工藝美術交流研究》出版


作者: 朱彥

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 2018-10

定價: 88.00元

裝幀: 平裝

ISBN: 9787302488163

 

目錄

 

第1章引言1

1.1問題的提出1

1.1.1文化地緣意義上的中日韓三國1

1.1.2工藝美術交流史意義上的唐宋時期6

1.2文獻綜述16

1.2.1既往研究16

1.2.2文獻史料24

1.2.3實物資料29

1.3研究方法與謀篇布局33

1.3.1方法: 工藝美術風格中的“共相”與“異相”33

1.3.2謀篇: 工藝美術門類交流的呈現與歸納34

 

第2章織繡印染37

2.1唐風影響下的日本織繡印染37

2.1.1布、、絹、紗37

2.1.2錦、綾、羅70

2.2宋日織造技術和織繡品交流116

2.2.1日本“博多織”的傳說116

2.2.2袈裟的東傳120

2.3唐與新羅的織繡品往來144

2.3.1輸入新羅的唐代織繡品種147

2.3.2輸入中國的新羅織繡品種151

2.3.3文獻中的“高麗錦”153

2.4宋麗織繡品往來156

2.4.1輸入高麗的宋代織繡品種156

2.4.2輸入中國的高麗織繡品種159

2.4.3宋麗織繡裝飾交流162

 

第3章陶瓷166

3.1唐日陶瓷交流166

3.1.1儀式器具: 唐三彩的接受與奈良三彩176

3.1.2日用器: 越窯青瓷與綠釉、灰釉陶196

3.2宋日陶瓷交流199

3.2.1茶器: 東傳日本的唐物茶入和天目茶碗199

3.2.2文房器: 宋代香爐與花瓶的東傳224

3.3宋麗陶瓷交流239

3.3.1輸入高麗的宋代陶瓷239

3.3.2輸入宋朝的高麗陶瓷246

3.3.3宋麗陶瓷裝飾交流248

 

第4章漆器257

4.1唐宋時期中日漆器交流257

4.1.1金漆: 正倉院金漆與中國金漆用途比較257

4.1.2螺鈿259

4.1.3木畫在日本的發展270

4.1.4雕漆: 宋代雕漆與日本鐮倉雕的起源274

4.1.5唐宋描金漆器與日本蒔繪292

4.2宋代中朝漆器交流296

4.2.1輸入朝鮮的宋代漆器296

4.2.2輸入中國的高麗漆器298

4.2.3漆器技法交流300

 

第5章其他門類304

5.1唐與新羅金屬器交流304

5.1.1中國與朝鮮的步搖與步搖冠305

5.1.2隋唐舍利函與朝鮮舍利函319

5.2唐與日本的裝飾用玉交流341

5.2.1冠飾343

5.2.2佛飾351

5.2.3經卷裝裱356

5.3圖樣: 宋代“祭器圖說”對朝鮮的影響359

5.3.1“祭器圖說”概要359

5.3.2《紹熙州縣釋奠儀圖》中的“祭器圖說”362

5.3.3“祭器圖說”在朝鮮的流傳379

 

第6章結語388

6.1唐宋時期東亞工藝美術風格交錯的表現及演變388

6.2典範的意義: 物質文明交流史中的中國與周邊397

 

參考文獻398

附錄一7~14世紀中國·朝鮮·日本工藝美術品

交流年表暨史料簡編416

附錄二正文圖版目錄529

後記561

 

前言

 

唐宋時期是東亞三國工藝美術交流史上的鼎盛時期,以中國為中心的工藝美術造作典範通常是日本、韓國效仿的對象,並對它們後世的制度、信仰和生活方式產生了重要影響。本文力圖在全面梳理中日韓古代文獻和實物的基礎上,采用工藝美術研究中按照門類劃分的基本方法,主要討論了唐宋時代中國與日本、韓國在織繡印染、陶瓷、漆器及其他門類的交流情況,其中交流物品的品目、時間是討論的基礎,交流中的藝術風格演變及成因是解說的重點。

布、絁、絹、紗、錦、綾、羅是唐代中日織繡交流的主要品種,在此期日本的古代文獻中,詳細記載了它們的出現時間、庸調尺幅、產地產區、賞賜情形、名目與價格、服用情況等,其中綾、錦等高檔織繡品的織造時間大約在8世紀初,團窠紋、龜甲紋是仿照唐代的傳統,染色技術中對酸、堿劑和媒染色劑的使用以及套染技術,都與唐人的做法風神相通。唐代輸入新羅的織繡品種有錦、綾、羅、帛,新羅輸入唐朝的織繡品種有錦、魚牙紬、朝霞紬和金總布,其色淡紅、狀若朝霞的朝霞紬備受唐人喜愛,與唐錦中用紅色尤多、對紅色尤其偏愛有關。印金和飾金是宋遼夏金絲綢上極富代表性的裝飾技法,在高麗絲綢中也很常見。日本袈裟中反複表現的牡丹唐草紋、茉莉花唐草紋、折枝花紋、柿蒂花紋、麒麟紋、牡丹紋等,均是南宋時期織繡品中的常見紋樣。

唐代陶瓷中儀式用具的主要造型,如硯、碗、枕、瓶、淨瓶、蓋罐、三足罐等是奈良三彩的主要仿制對象,晚唐以後,高杯、高足盤、執壺等日用瓷器逐漸成為日本陶瓷器型模仿的重點。入宋以後,中日陶瓷交流中較有代表性的是茶入、天目、香爐和花瓶,它們都是以宋代器型為樣本,在日本諸窯展開仿制。高麗青瓷技術來源於越窯青瓷,在12世紀徐兢出使高麗時,已頗為宋人稱道,其中梅瓶、瓜形瓶、注子、盞托和香爐等是高麗模仿宋代器型的主要品種。日本和韓國對宋代陶瓷的模仿,都是基於在飲酒、飲茶、品香、閑賞等方面對宋人生活的追摹。

金漆、螺鈿和雕漆是唐宋時期中日韓三國共有的漆器技法,但因為材料和審美差異等原因,在三國又各自發展出各具特色的漆器技法。正倉院文書中揭示了金漆在日本的用途是髤塗金屬制品以防鏽,高麗則是中國政府的金漆取給之地。螺鈿漆器在宋代大量輸入中國,一時風靡,這與日本螺鈿的用材優於中國有關。高麗螺鈿漆器中特別多見的技法是唐代螺鈿鏡中的“寶裝”。南宋時期的雕漆傳入日本以後,發展出一種直接在木器上雕刻花紋,再髤飾一層薄漆的獨具日本特色的“鐮倉雕”,直到近代仍有生產。

此外,在其他門類中,我們通過對中國與朝鮮的步搖與步搖冠、隋唐舍利函與朝鮮舍利函、唐與日本的裝飾用玉交流及宋代“祭器圖說”對朝鮮的影響等幾個特具代表性的個案研究,意在展示工藝美術交流研究與民族志、圖像學、佛教藝術、制度史等相關學科知識的綜合與互動。

唐宋時期工藝美術交流在風格上主要體現在色彩、圖案、造型和技法四個方面,它們不僅奠定了日本和韓國後來若幹工藝美術風格的基本格局,也在中國與周邊的物質文明交流史中發揮了重要意義,其中的經驗仍可為今日工藝美術所借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